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摘抄 > 余光中随笔精选摘抄聚集80句

余光中随笔精选摘抄聚集80句

时间:2017-10-31 14:02

西欧的夏天

旅客似乎是十分轻松的人,实际上却相当辛苦。旅客不用上班,却必须受时间的约束;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却必须受钱包的限制;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却必须把几件行李蜗牛壳一般带在身上。旅客最可怕的恶梦,是钱和证件一起遗失,沦为来历不明的乞丐。旅客最难把握的东西,便是气候。

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旅客。从西班牙南端一直旅行到英国的北端,我经历了各样的气候,已经到了寒暑不侵的境界。此刻我正坐在中世纪达豪土古堡(DalhousieCastle)改装的旅馆里,为“隔海书”的读者写稿,刚刚黎明,湿灰灰的云下是苏格兰中部荒莽的林木,林外是隐隐的青山。晓寒袭人,我坐在厚达尺许的石墙里,穿了一件毛衣。如果要走下回旋长梯像走下古堡之肠,去坡下的野径漫步寻幽,还得披上一件够厚的外套。

从台湾的定义讲来,西欧几乎没有夏天。昼蝉夜蛙,汗流浃背,是台湾的夏天。在西欧的大城,例如巴黎和伦敦,七月中旬走在阳光下,只觉得温暧舒适,并不出汗。西欧的旅馆和汽车,例皆不备冷气,因为就算天热,也是几天就过去了,值不得为避暑费事。我在西班牙、法国、英国各地租车长途旅行,其车均无冷气,只能扇风。

巴黎的所谓夏天,像是台北的深夜,早晚上街,凉风袭时,一件毛衣还不足御寒。如果你走到塞纳河边,风力加上水气,更需要一件风衣才行。下午日暖,单衣便够,可是一走到楼影或树荫里,便嫌单衣太薄。地面如此,地下却又不同。巴黎的地车比纽约、伦敦、马德里的都好,却相当闷热,令人穿不住毛衣。所以地上地下,穿穿脱脱,也颇麻烦。七月在巴黎的街上,行人的衣装,从少女的背心短裤到老妪的厚大衣,四季都有。七月在巴黎,几乎天天都是晴天,有时一连数日碧空无云,入夜后天也不黑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巴黎附近无山,城中少见高楼,城北的蒙马特也只是一个矮丘,太阳要到九点半才落到地平线上,更显得昼长夜短,有用不完的下午。不过晴天也会突来霹雳:七月十四日法国国庆那天上午,密特朗总统在香热里榭大道主持阅兵盛典,就忽来一阵大雨,淋得总统和军乐队狼狈不堪。电视的观众看得见雨气之中,乐队长的指挥杖竟失手落地,连忙俯身拾起。

法国北部及中部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气候却有变化。巴黎北行一小时至卢昂,就觉得冷些;西南行二小时至露娃河中流,气候就暖得多,下午竟颇燠热,不过入夜就凉下来,星月异常皎洁。

再往南行入西班牙,气候就变得干暖。马德里在高台地的中央,七月的午间并不闷热,入夜甚至得穿毛衣。我在南部安达露西亚地区及阳光海岸(CostadelSol)开车,一路又干又热,枯黄的草原,干燥的石堆,大地像一块烙饼,摊在酷蓝的天穹之下,路旁的草丛常因干燥而起火,势颇惊人。可是那是干热,并不令人出汗,和台湾的湿闷不同。

英国则趋于另一极端,显得阴湿,气温也低。我在伦敦的河堤区住了三天,一直是阴天,下着间歇的毛毛雨。即使破晓时露一下朝暾,早餐后天色就阴沉下来了。我想英国人的灵魂都是雨蕈,撑开来就是一把黑伞。与我存走过滑铁卢桥,七月的河风吹来,水气阴阴,令人打一个寒噤,把毛衣的翻领拉起,真有点魂断蓝桥的意味了。我们开车北行,一路上经过塔尖如梦的牛津,城楼似幻的勒德洛(Ludlow),古桥野渡的蔡斯特(Chester),雨云始终罩在车顶,雨点在车窗上也未干过,消魂远游之情,不让陆游之过剑门。进入肯布瑞亚的湖区之后,遍地江湖,满空云雨,偶见天边绽出一角薄蓝,立刻便有更多的灰云挟雨遮掩过来。真要怪华兹华斯的诗魂小气,不肯让我一窥他诗中的晴美湖光。从我一夕投宿的鹰头(Hawkshead)小店栈楼窗望出去,沿湖一带,树树含雨,山山带云,很想告诉格拉斯米教堂墓地里的诗翁,我国古代有一片云梦大泽,也出过一位水气逼人的诗宗。

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八日

桥跨黄金城

——记布拉格

1长桥古堡

一行六人终于上得桥来。迎接我们的是两旁对立的灯柱,一盏盏古典的玻璃灯罩举着暖目的金黄。刮面是水寒的河风,一面还欺凌着我的两肘和膝盖。所幸两排金黄的桥灯,不但暖目,更加温心,正好为夜行人御寒。水声潺潺盈耳,桥下,想必是魔涛河了。三十多年前,独客美国,常在冬天下午听斯麦塔纳的《魔涛河》,和德伏乍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绝未想到,有一天竟会踏上他们的故乡,把他们宏美的音波还原成这桥下的水波。靠在厚实的石栏上,可以俯见桥墩旁的木架上,一排排都是栖定的白鸥,虽然夜深风寒,却不见瑟缩之态。远处的河面倒漾着岸上的灯光,一律是安慰的熟铜烂金,温柔之中带着神秘,像什么童话的插图。

桥真是奇妙的东西。它架在两岸,原为过渡而设,但是人上了桥,却不急于赶赴对岸,反而耽赏风景起来。原来是道路,却变成了看台,不但可以仰天俯水,纵览两岸,还可以看看停停,从容漫步。爱桥的人没有一个不恨其短的,最好是永远走不到头,让重吨的魁梧把你凌空托在波上,背后的岸追不到你,前面的岸也捉你不着。于是你超然世外,不为物拘,简直是以桥为鞍,骑在一匹河的背上。河乃时间之隐喻,不舍昼夜,又为逝者之别名。然而逝去的是水,不是河。自其变者而观之,河乃时间咱其不变者而观之,河又似乎永恒。桥上人观之不厌的,也许就是这逝而犹在、常而恒迁的生命。而桥,两头抓住逃不走的岸,中间放走抓不住的河,这件事的意义,形而上的可供玄学家去苦思,形而下的不妨任诗人来歌咏。

但此刻我却不能在桥上从容觅句,因为已经夜深,十一月初的气候,在中欧这内陆国家,昼夜的温差颇大。在呢大衣里面,我只穿了一套厚西装,却无毛衣。此刻,桥上的气温该只有摄氏六七度上下吧。当然不是无知,竟然穿得这么单薄就来桥上,而是因为刚去对岸山上的布拉格堡,参加国际笔会的欢迎酒会,恐怕户内太暧,不敢穿得太多。

想到这里,不禁回顾对岸。高近百尺的桥尾堡,一座雄赳赳哥德式的四方塔楼,顶着黑压压的楔状塔尖,晕黄的灯光向上仰照,在夜色中矗然赫然有若巨灵。其后的簇簇尖塔探头探脑,都挤着要窥看我们,只恨这桥尾堡太近太高了,项背所阻,谁也出不了头。但更远更高处,晶莹天际,已经露出了一角布拉格堡。

“快来这边看!”首西在前面喊我们。

大家转过身去,赶向桥心。茵西正在那边等我们。她的目光兴奋,正越过我们头顶,眺向远方,更伸臂向空指点。我们赶到她身边,再度回顾,顿然,全根呆了。

刚才的桥尾堡矮了下去。在它的后面,不,上面,越过西岸所有的屋顶、塔顶、树顶,堂堂崛起布拉格堡嵯峨的幻象,那君临全城不可一世的气势、气派、气概,并不全在巍然而高,更在其千窗排比、横行不断、一气呵成的逦然而长。不知有几万烛光的脚灯反照宫墙,只觉连延的白壁上笼着一层虚幻的蛋壳膏,显得分外晶莹惑眼,就这么展开了几近一公里的长梦。奇迹之上更奇迹,堡中的广场上更升起圣维徒斯大教堂,一簇峻塔修芒毕厉,凌乎这一切壮丽之上,刺进波希米亚高寒的夜空。

那一簇高高低低的塔楼,头角峥嵘,轮廓矍铄,把圣徒信徒的祷告举向天际,是布拉格所有眼睛仰望的焦点。那下面埋的是查理四世,藏的,是六百年前波希米亚君王的皇冠和权杖。所谓布拉格堡(Prazskyhrad)并非一座单纯的城堡,而是一组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的建筑,盘盘囗囗,历六世纪而告完成,其中至少有六座宫殿、四座塔楼、五座教堂,还有一座画廊。

刚才的酒会就在堡的西北端,一间豪华的西班牙厅(SpanishHall)举行。惯于天花板低压头顶的现代人,在高如三楼的空厅上俯仰睥睨,真是“敞快”。复瓣密蕊的大吊灯已经灿人眉睫,再经四面的壁镜交相反映,更形富丽堂皇。原定十一点才散,但过了九点,微醺的我们已经不耐这样的摩肩接踵,胡乱掠食,便提前出走。一踏进宽如广场的第二庭院,夜色之中觉得还有样东西在压迫夜色,令人不安。原来是有两尊巨灵在宫楼的背后,正眈眈俯窥着我们。惊疑之下,六人穿过幽暗的走廊,来到第三庭院。尚未定下神来,逼人颧额的双塔早蔽天塞地挡在前面,不,上面;绝壁拔升的气势,所有的线条所有的锐角都飞后向上,把我们的目光一直带到塔顶,但是那嶙峋的斜坡太陡了,无可托趾,而仰瞥的角度也太高了,怎堪久留,所以冒险攀援的目光立刻又失足滑落,直跌下来。

这圣维往斯大教堂起建于一三四四年,朝西这边的新哥德式双塔却是十九世纪末所筑,高八十二公尺,门顶的人瓣玫瑰大窗直径为十公尺点四,彩色玻璃绘的是创世纪。凡此都是后来才得知的,当时大家辛苦攀望,昏昏的夜空中只见这双塔肃立争高,被脚灯从下照明,宛若梦游所见,当然不遑辨认玫瑰窗的主题。

菌西领着我们,在布拉格堡深宫巨寺交错重叠的光影之间一路向东,摸索出路。她兼擅德文与俄文,两者均为布拉格的征服者所使用,所以她领着我们问路、点菜,都用德文。其实捷克语文出于斯拉夫系,为其西支,与俄文接近。以“茶”一字为例,欧洲各国皆用中文的发音,捷克文说caj,和俄文chay一样,是学国语。德文说Tee,却和英文一样了,是学闽南语。

在暖黄的街灯指引下,我们沿着灰紫色砖砌的坡道,一路走向这城堡的后门。布拉格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口,但显然都不在堡里。寒寂无风的空气中,只有六人的笑语和足音,在迤逦的荒巷里隐隐回荡。巷长而斜,整洁而又干净,偶尔有车驶过,轮胎在砖道上磨出细密而急聚的声响,恍若阵雨由远而近,复归于远,听来很有情韵。

终于我们走出了城堡,回顾堡门,两侧各有一名卫兵站岗。想起卡夫卡的K欲进入一神秘的古堡而不得其门,我们从一座深堡中却得其门而出,也许是象征布拉格的自由了,现在是开明的总统,也是杰出的戏剧家,哈维尔(VaclavHavel,1936—),坐在这布拉格堡里办公。

堡门右侧,地势突出成悬崖,上有看台,还围着二段残留的古堞。凭堞远眺,越过万户起伏的屋顶和静静北流的魔涛河,东岸的灯火尽在眼底。夜色迷离,第一次俯瞰这陌生的名城,自然难有指认的惊喜,但满城金黄的灯火,丛丛簇簇,宛若光蕊,那一盘温柔而神秘的金辉,令人目暖而神驰,尽管陌生,却感其似曾相识,直疑是梦境。也难怪布拉格叫做黄金城。

而在这一片高低迤逦远近交错的灯网之中,有一排金黄色分外显赫,互相呼应着凌水而波,正在我们东南。那应该是——啊,有名的查理大桥了。首西欣然点头,笑说正是。

于是我们振奋精神,重举倦足,在土黄的宫墙外,沿着织成图案的古老石阶,步下山去。

而现在,我们竟然立在桥心,回顾刚才摸索而出的古寺深宫,忽已矗现在彼岸,变成了幻异蛊人的空中楼阁、梦中城堡。真的,我们是从那里面出来的吗?这庄周式的疑问,即使问桥下北逝的流水,这千年古都的见证人,除了不置可否的潺潺之外,恐怕什么也问不出来。

2查理大桥

过了两天,我们又去那座着魔的查理大桥(CharlesBridge,捷克文为Karluvmost)。魔涛河(Moldau,捷克文为Vltava)上架桥十二,只有这条查理大桥不能通车,只可徒步,难怪行人都喜欢由此过桥。说是过桥,其实是游桥。因为桥上不但可以俯观流水,还可以远眺两岸:凝望流水久了,会有点受它催眠,也就是出神吧;而从桥上看岸,不但左右逢源,而且因为够远,正是美感的距离。如果桥上不起车尘,更可从容漫步。如果桥上有人卖艺,或有雕刻可观,当然就更动人。这些条件查理大桥无不具备,所以行人多在桥上流连,并不急于过桥:手段,反而胜于目的。

查理大桥为查理四世(Charles,1316——1376)而命名,始建于一三五七年,直到十五世纪初年才完成。桥长五百二十公尺,宽十公尺,由十六座桥墩支持,全用灰扑扑的砂岩砌成。造桥人是查理四世的建筑总监巴勒(PeterParler):他是哥德式建筑的天才,包括圣维徒斯大教堂及老城桥塔在内,布拉格在中世纪的几座雄伟建筑都是他的杰作。十七世纪以来,两侧的石栏上不断加供圣徒的雕像,或为独像,例如圣奥古斯丁,或为群像,例如圣母恸抱耶酥,或为本地的守护神,例如圣温塞斯拉斯(Wenceslas),等距对峙,共有三十一组之多,连像座均高达两丈,简直是露天的天主教雕刻大展。

桥上既不走车,十公尺石砖铺砌的桥面全成了步道,便显得很宽坦了。两侧也有一些摊贩,多半是卖河上风光的绘画或照片,水准颇高,不然就是土产的发夹胸针、项链耳环之类,造型也不俗气,偶尔也有俄式的木偶或荷兰风味的瓷器街屋。这些小货摊排得很松,都持出营业执照,而且一律不放音乐,更不用扩音器。音乐也有,或为吉他、提琴,或为爵士乐队,但因桥面空旷,水声潺潺,即使热烈的爵士乐萨克斯风,也迅随河风散去。一曲既罢,掌声零落,我们不忍,总是向倒置的呢帽多投几枚铜币。有一次还见有人变戏法,十分高明。这样悠闲的河上风俗,令我想起“清明上河图”的景况。

行人在桥上,认真赶路的很少,多半是东张西望,或是三五成群,欲行还歇,仍以年轻人为多。人来人往,都各行其是,包括情侣相拥而吻,公开之中不失个别的隐私。若是独游,这桥上该也是旁观众生或是想心亭最佳的去处。

河景也是大有可观的,而且观之不厌。布拉格乃千年之古城,久为波希米亚王国之京师,在查理四世任罗马皇帝的岁月,更贵为帝都,也是十四世纪欧洲有数的大城。这幸运的黄金城未遭兵燹重大的破坏,也绝少碍眼的现代建筑龃龉其间,因此历代的建筑风格,从高雅的罗马式到雄浑的哥德式,从巴洛克的宫殿到新艺术的阴道,均得保存迄今,乃使布拉格成为一具体而巨”的建筑史住物馆,而布拉格人简直就生活在艺术的传统里。

站在查理大桥上放眼两岸,或是徜徉在老城广场,看不尽哥德式的楼塔黛里带青,凛凛森严,犹似戴盗披甲,在守卫早陷落的古城。但对照这些冷肃的身影,满城却千门万户,热闹着橙红屋顶,和下面,整齐而密切的排窗,那活泼生动的节奏,直追莫札特的快板。最可贵的,是一排排的街屋,甚至一栋栋的宫殿,几乎全是四层楼高,所以放眼看去,情韵流畅而气象完整。

桥墩上洒着不少白鸥,每逢行人喂食,就纷纷飞起,在石栏边穿梭交织。行人只要向空中抛出一片面包,尚未落下,只觉白光一闪,早已被敏捷的黄喙接了过去。不过是几片而已,竟然召来这许多素衣侠高来高去,翻空蹑虚,展露如此惊人的轻功。

布拉格,美丽而悲哀的黄金城,其犹太经验尤其可哀。这金碧辉煌的文化古都,到处都听得见卡夫卡咳嗽的回声。最富于市井风味历史趣味的老城广场(Staromestskenamesti),有一座十八世纪洛可可式的金斯基宫,卡夫卡就在里面的德文学校读过书,他的父亲也在里面开过时装配件店。广场的对面,还有卡夫卡艺廊。犹太区的入口处,梅索街五号有卡夫卡的雕像。许多书店的橱窗里都摆着他的书,挂着他的画像。

画中的卡夫卡浓眉大眼,忧郁的眼神满含焦灼,那一对瞳仁正是高高的狱窗,深囚的灵魂就攀在窗口向外窥探。黑发蓄成平头、低压在额头上。招风的大耳朵突出于两侧,警醒得似乎在收听什么可疑、可惊的动静。挺直的鼻梁,轮廓刚劲地从眉心削落下来,被丰满而富感性的嘴唇托个正着。

布拉格的迷宫把彷徨的卡夫卡困成了一场恶梦,最后这恶梦却回过头来,为这座黄金城加上了桂冠。

6遭窃记

布拉格的地铁也叫Metro,没有巴黎、伦敦的规模,只有三线,却也干净、迅疾、方便,而且便宜。令人吃惊的是:地道挖得很深,而自动电梯不但斜坡陡峭,并且移得很快,起步要是踏不稳准,同时牢牢抓住扶手,就很容易跌跤。梯道斜落而长,分为两层,每层都有五楼那么高。斜降而下,虽无滑雪那么迅猛,势亦可惊。俯冲之际,下瞰深谷,令人有伊于胡底之忧。

布城人口一百二十多万,街上并不显得怎么熙来攘往,可是地铁站上却真是挤,也许不是那么挤,而是因为电梯太快,加以一边俯冲而下,另一边则仰昂而上,倍增交错之势,令人分外紧张。尖峰时段,车上摩肩擦背,就更挤了。

我们一到布拉格,驻捷克代表处的谢新平代表伉俪及黄顾问接机设宴,席间不免问起当地的治安。主人笑了一下说:“倒不会抢,可是扒手不少,也得提防。”大家松了一口气,隐地却说:“不抢就好。至于偷嘛,也是凭智慧——”逗得大家笑了。

从此我们心上有了小偷的阴影,尤其一进地铁站,向导茵西就会提醒大家加强戒备。我在国外旅行,只要有机会搭地铁,很少放过,觉得跟当地中、下层民众挤在一起,虽然说不上什么“深入民间”,至少也算见到了当地生活的某一横剖面,能与当地人同一节奏,总是值得。

有一天,在布拉格拥挤的地铁车上,见一干瘦老者声色颇厉地在责备几个少女,老者手拉吊环而立,少女们则坐在一排。开始我们以为那滔滔不绝的斯拉夫语,是长辈在训晚辈,直到一位少女赧赧含笑站起来,而老者立刻向空位上坐下去,才恍然他们并非一家人,而是老者责骂年轻人不懂让座,有失敬老之礼。我们颇有感慨,觉得那老叟能理直气壮地当众要年轻人让座,足见古礼尚未尽失,民风未尽浇薄。不料第二天在同样满座的地铁车上,一位十五六岁的男孩,像是中学生模样,竟然起身让我,令我很感意外。不忍辜负这好孩子的美意,我一面笑谢,一面立刻坐了下去。那孩子“日行一善”,似乎还有点害羞,竟然半别过脸去。这一幕给我的印象至深,迄今温馨犹在心头。这小小的国民外交家,一念之仁,赢得游客由衰的铭感,胜过了千言不惭的观光手册。苦难的波希米亚人,一连经历了纳粹等许多凌虐折磨,竟然还有这么善良的子弟,令人对“共产国家”不禁改观。

到布拉格第四天的晚上,我们乘地铁四旅馆。车到共和广场站(MamestiRepublicky),五个人都已下车,我跟在后面,正要跨出车厢,忽听有人大叫“钱包!钱包!”声高而情急。等我定过神来,隐地已冲回车上,后面跟着茵西。车厢里一阵惊愕错乱,只听见隐地说:“证件全不见了!”整个车厢的目光都猬聚在隐地身上,看着他抓住一个六十上下的老人,抓住那老人手上的棕色提袋,打开一看——却是空的!

这时的车门已自动合上。透过车窗,邦媛、天恩、我存正在月台上惶惑地向我们探望。车动了。茵西向他们大叫:“你们先回旅馆去!”列车出了站,加起速来。那被搜的老人也似乎一脸惶惑,拎着看来是无辜的提包。茵西追问隐地灾情有多惨重,我在心乱之中,只朦朦意识到“证件全不见了!”似乎比丢钱更加严重。忽然,终站佛罗伦斯到了。隐地说:“下车吧!”茵西和我便随他下车。我们一路走回旅馆,途中隐地检查自己的背包,发现连美金带台币,被扒的钱包里大约值五百多美金。“还好,”他最后说,“大半的美金在背包里。台湾的身分证跟签帐卡一起不见了,幸好护照没丢。不过——”

“不过怎么?”我紧张地问道。

“被扒的钱包是放在后边裤袋里的,”隐地啧啧纳罕。“袋是钮扣扣好的,可是钱包扒走了,钮扣还是扣得好好的。真是奇怪!”

茵西和我也想不通。我笑说:“恐怕真有三只手——一手解钮,一手偷钱,第三只再把钮扣上。”

知道护照还在,余钱无损,大家都好了一口气。我忽然大笑,指着隐地说:“都是你,听谢代表说此地只偷不抢,别人都没开口,你却抢着说:‘偷钱要靠智慧,也是应该。’真是一语成谶!”

缘短情长

捷克的玻璃业颇为悠久,早在十四世纪已经制造教堂的玻璃彩窗。今日波希米亚的雕花水晶,更广受各国欢迎。在布拉格逛街,最诱惑人的是琳琅满目的水晶店,几乎每条街都有,有的街更一连开了几家。那些彩杯与花瓶,果盘与吊灯,不但造型优雅,而且色调清纯,惊艳之际,观赏在目,摩挲在手,令人不觉陷入了一座透明的迷宫,唉,七彩的梦。醒来的时候,那梦已经包装好了,提在你的袋里,相当重呢,但心头却觉得轻快。何况价钱一点也不贵:台币三两百元就可以买到小巧精致,上千,就可以拥有高贵大方了。

我们一家家看过去,提袋愈来愈沉,眼睛愈来愈亮。情绪不断上升。当然,有人不免觉得贵了,或是担心行李重了,我便念出即兴的四字诀来鼓舞士气:

昨天大穷

后天大老

今天不买

明天懊恼

大家觉得有趣,就一齐念将起来,真的感到理直气壮,愈买愈顺手了。

捷克的观光局要是懂事,应该把我这“劝购曲”买去宣传,一定能教无数守财奴解其啬羹。

捷克的木器也做得不赖。纪念品店里可以买到彩绘的漆盒,玲珑鲜丽,令人抚玩不忍释手。两三千元就可以买到精品。有一盒绘的是天方夜谭的魔毯飞行,神奇富丽,美不胜收,可惜我一念吝啬,竟未下手,落得“明天懊恼”之讥。

还有一种俄式木偶,有点像中国的不倒翁,绘的是胖墩墩的花衣村姑,七色鲜艳若俄国画家夏高(MarcChagall)的画面。橱窗里常见这村姑成排站着,有时多达十一二个,但依次一个比一个要小一号。仔细看时,原来这些胖妞都可以齐腰剥开,里面是空的,正好装下小一号的“妹妹”。

一天晚上,我们去看了莫札特的歌剧《唐乔凡尼》(DonGiovanul),不是真人而是木偶所演。莫札特生于萨尔斯堡,死于维也纳,但他的音乐却和布拉格不可分割。他一生去过那黄金城三次,第二次去就是为了《唐乔凡尼》的世界首演。那富丽而饱满的序曲正是在演出的前夕神速谱成,乐队简直是现看现奏。莫扎特亲自指挥,前台与后台通力合作,居然十分成功。可是《唐乔凡尼》在维也纳却不很受欢迎,所以莫札特对布拉格心存感激,而布拉格也引以自豪。

一九九一年,为纪念莫札特逝世两百周年,布拉格的国家木偶剧场(NationalMarionetteTheatre)首次演出《唐乔凡尼》,不料极为叫座,三年下来,演了近七百场,观众已达十一万人。我们去的那夜,也是客满。那些木偶约有半个人高,造型近于漫画,幕后由人拉线操纵,与音乐密切配合,而举手投足,弯腰扭头,甚至仰天跪地,一切动作在突兀之中别有谐趣,其妙正在真幻之间。

临行的上午,别情依依。隐地、天思、我存和我四人,回光返照,再去查理大桥。清冷的薄阴天,河风欺面,只有七八度的光景。桥上众艺杂陈,行人来去,仍是那么天长地久的市并闲情。想起两百年前,莫扎特排练罢《唐乔凡尼》,沿着栗树掩映的小苍一路回家,也是从查理大桥,就是我正踏着的这座友砖古桥,到对岸的史泰尼茨酒店喝一杯浓烈的土耳其咖啡;想起卡夫卡、里尔克的脚步声也在这桥上橐橐踏过,感动之中更觉得离情渐浓。

我们提着在桥头店中刚买的木偶;隐地和天恩各提着一个小卓别林,戴高帽,挥手杖,蓄黑髭,张着外八字,十分惹笑。我提的则是大眼睛翘鼻子的木偶皮诺丘,也是人见人爱。

沿着桥尾斜落的石级,我们走下桥去,来到康佩小村,进了一家叫“金剪刀”的小餐馆。店小如舟,掩映着白纱的窗景却精巧如画,菜价只有台北的一半。这一切,加上户内的温暖,对照着河上的凄冽,令我们懒而又赖,像古希腊耽食落拓枣的浪子,流连忘归。尤其是隐地,尽管遭窃,对布拉格之眷眷仍不改其深。问起他此刻的心情,他的语气恬淡而隽永:“完全是缘分,”隐地说。“钱包跟我已经多年,到此缘尽,所以分手。至于那张身分证嘛,不肯跟我回去,也只是另一个自我,潜意识里要永远留在布拉格城。”

看来隐地经此一幼,境界日高。他已经不再是苦主,而是哲学家了,偷,而能得手,是聪明。被偷,而能放手,甚至放心,就是智慧了。

于是我们随智者过桥,再过六百年的查理大桥。白鸥飞起,回头是岸。

一九九五年一月

风筝般的逍遥如同带着镣铐的舞蹈,逆旅的风束缚的线,不自由的风筝,却书写着一个最美的寓言,关于逍遥。出世与入世的平衡之美,便在那小小的风筝上了。

这世界有太多的声音。城市在说,现实在说,过往的人在说。你可以聆听,却不能被淹没。

我想,最能代表余先生文风的,应是《听听那冷雨》,还有《鬼雨》。先生运词,古韵十足,自觉他受李贺的影响极大,奇怪得很,看完那文字,我想到的是油画,辞藻的生长便如颜料的层层附加,各

种充满质感的颜料一点点涂抹在画布上,伸手可及的美丽与感动,一点也不让人觉得膩。呵呵,如果先生受王维的影响大的话便会是另一种文风,擅长留白,闲情禅意,高人鸣琴,绕梁三日不绝。但是

光中先生(我认为)取法诗鬼李贺颇多,故而所写文字想象瑰丽,又颇有冷峻之感,可以说,这块文风的发展上,无人能出其右了,后人也难超越了。

有没有一个人,他让你红了眼眶,你却还笑着原谅。

模仿着不难受,敷衍着心里的悲凉,一种浇灌被哭成江河。在期待中畏惧冬天,像是想爱不能爱的痛,会经常体会自己的生死。很想坚强的活下去,去细味生命的每一个美好,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

情,对自己好。很想早早的离开,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下辈子,下辈子我会做什么。

有时候往往直到离开,在回忆里,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喜欢一座城。

寒冷的季节什么也滋生不出,只能滋生出懒惰,有时都想要是变成一只猪多好,吃了睡,睡了吃,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或是像动物一样,进入冬眠期,等到开春时再苏醒。人的惰性真的可怕

,常常会有这么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明明知道有很多事没做,却总想再等等;一些之前信誓旦旦要做的事情,也总一耽搁再耽搁,以至抛之脑后,最后还要不停的为自已找理由找借口。

孤独,是一个内心整合的过程,能让自己清醒地看世界,也能让自己理性地看自己。

文笔甚佳,高山仰止。我也只有千言万语,临到嘴边,竟是无言。在寰宇,于万世,恰巧的此时此地,思绪万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纵有巧口妙笔,难表此间欢喜。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优美的句

有时候,伤痛也是一种美,伤透了就会清醒,给自己一个新的自己。

岁月如梭,人生如戏故事如歌,寂夜独望光烛檀香,静默斟酌,戏中惆怅,笙歌黯然,不觉呆愣神伤,剪不断,彷佛坠落万尘空,理还乱,浮云但添愁外愁,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人生是一条路,你走在路上碰见了不同的人,有的陪你走一段,有的陪你走一生。

往事如烟,抖落一地的风尘。最美的年华你遇到了谁,最深的红尘中你错过了谁,时光深处掩映着多少纯纯的过往。年少时,那些唱过的歌,走过的路都随着时光而流逝了,曾经深爱过的人,如今早已不在灯火阑珊处,那些为他痴,为他狂,与他相守一生的承诺,如今都已成为云烟过往。我们伤过,痛过,是因为我们真爱过,我们哭泣过,执着过是因为我们珍惜过。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多少人就这样,一直在路上。

长大,不过一夕之间而已,却花光了所有力气。承诺,不过只言片语而已,却灿烂了年华。即使只是一个谎言,依然美丽如花。

有很多路,走的时候忘记了回头,等想回头时,已经沧海桑田。

有些事我们终生难忘,有些话可以温暖我们一生,有些人我们不能忘却。可是有些爱我们一定要深藏在心。相遇是缘,相识是福,相伴是生命的定数。所以,如果你们不得不分手,一定要感谢对方曾经带给你绚丽的回忆。静静的挥手作别,留个微笑给对方。彼此相互记起时,没有遗憾。

也许,路并没有错的,错的只是选择;爱并没有错的,错的只是缘分。

大风长起,悲歌长兮,韶华无涯,几多感叹。独揽一卷经香梵音,遥指那一段封存的伤痛,与山隐匿,与水冷清,旖旎锦瑟年华的琴弦,在阡陌纵横中长歌一阙长相思词令。

听从内在的声音,勇敢走自己的路。只为自己而生活,并非别人的评价。

其实如果我觉得不再爱你,就不会再感觉寂寞。有些事情注定无能为力,所以只剩下悲伤。爱的最后你还是你,我却不是那个自己。我用一秒钟爱上你却要用我一生的时间来忘记你。

岁月沉积着忧伤,曾经的人,曾经的事,在渺渺的思念中渐渐苍老。

所有的爱恨悲欢,聚散离合就像繁花,也像盛宴,都将随着季节的远去,随着时光的流失而凋落散场,空留下繁华之后的苍凉。抚慰我们的只有音乐,文字,还有我们的梦想。以为可以生死相随的人也许半路会迷失,以为可以一生不变的誓言也许最先会跌落。以为自己放不下的东西其实并不重,重的只是我们太在意的心。很多时候,我们爱上的只是一个幻影,爱着的也只不过是我们梦想中的爱情。

每个人选择的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只是每个人拥抱自己幸福的方式不一样。

很多年之后,已爱上了寂寞,习惯了孤独。喜欢在很深的夜里,独自欢喜或忧戚,独自微笑或流泪。独自思念,梳理心绪,也独自抚平心底那不断涌起的稠密的忧伤。像夜风中那朵轻颤的白莲,淡然安静地绽放。寂寞又妖娆。在清风中诉说自己千年的心愿。生命是一场孤独的跋涉。相聚之后会分手,遇见之后将告别。陪伴我们的不一定能相知,温暖我们的不一定能相伴.

人生,就是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平淡的重复。

虽说缘定三生,但那与我有三世约定的她到底身在何方,是否也在同一个窗口,念着前世与她定下来世的我呢?三生石前的约定,是否在喝下孟婆汤的那一瞬间都已忘却,而我依旧相信有前生、来世。

前世的回忆遗留在梦里,时常惊醒,泪流满面,却不知为何流泪。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伤心的理由,没有沉沦的借口。

我,徘徊在记忆的边缘,心是如此的痛。时间像轴承一样转动着,带动着记忆的齿轮,慢慢的磨灭着感情这机器。我们的爱在指间溶成一滴倾城容颜,凝聚成唯一不灭的记忆。许愿树下,你温暖的笑意

深情的凝眸便是我的整个世界,满树芬芳妖娆的温柔在我心间蔓延开来。

人生,快乐与苦痛往往同行,凡事看简单一些,随时丢弃苦痛得包袱,轻松、快乐自然会拥抱整个身心。

有没有一个人,悄然执我手,消我孤独寂寞;深情凝我眸,遮我颠沛流离;无声扶我肩,慰我哀伤忧愁;揽月照我心,赠我快乐幸福。你牵我手,我会让你无怨无悔;你赢我心,我会与你共迎风雨;你

知我意,我会令你人生丰盈。街市人如鲫,晤君当有期,阴晴岁月稠,黯然眠中泣,相逢属不易,缘定自珍惜。

我们走遍了全世界,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笑容才是最美的风景。

手,放开了才明白拥有时的珍贵;泪,落下了才知道心真的会很痛;心,碎了才了解爱情带来的苦涩;爱,走了才清楚被爱抛弃的痛楚。

我们都曾经寂寞而给对方承诺,我们都因为折磨而厌倦了生活,我们改变了态度而接纳了对方,我们委屈了自己究竟是为了成全谁的梦想?如果早知道就像梦一场,你还会不会把爱放在同一个地方,还

会不会把泪都锁在自己的眼眶,在没有爱的时候坚强,在没有梦的地方疗伤?

越看到生命的无常,越珍惜片刻的惬意与阳光。

来过就不曾离开,就似生命中你送我一程,我却记你一生,如果说“等待是一个过程,那么我愿意在这个过程中春暖花开”,曾经,多么美好的独白!在时光的深处招之既来,那些定格的往事在记忆的催残下,压缩成千年的琥珀,任时光变幻千年,依然通透依旧。

早上起来告诉自己:再难也要坚持。再好也要淡泊。再差也要自信。再多也要节省。再冷也要热情。

红尘来去,我像一直活在故里,痛苦要比快乐来得耀眼。是谁赐我们相遇,却不一并赠我们永远。有多少快乐能像痛苦一样刻骨铭心,莫问我持镜为何,疼自己,宠自己。岁月偷换的容颜,细看来,点点滴滴都是痛。我用粗手拿捏着脸上的疤瘩,却拾不到那些温温婉婉的故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如果没有如果,时间是否会为我们停留?曾经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都被时间掩埋,幻成泡沫。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我们在各自的小路上匆匆

行走,一直未曾停留,不经意间在某个路口相遇,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然后挥手说再见。

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

他很难决定:放风筝的人应该是哲学家,还是诗人?这件事,人做一半,风做一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表面上,人和自然是对立的,因为人要拉住风筝,而风要推走风筝,但是在一拉一推之间,人

和自然的矛盾竟形成新的和谐。这种境界简直有点形而上了。但这种经验也是诗人的经验,他想。一端是有限,一端是无垠。一端是微小的个人,另一端,是整个宇宙,整个太空的广阔与自由。你将风筝,不,自己的灵魂放上去,放上去,上去,更上去,去很冷很透明的空间,鸟的青捣云的干叠蜃楼和海市,最后,你的感觉是和天使在通电话,和风在拚河,和迷迷茫茫的一切在心神交驰。这真是最

最快意的逍遥游了。而这一切一切神秘感和超自然的经验,和你仅有一线相通,一瞬间,分不清是风云攫去了你的心,还是你掳获了长长的风云,而风云固仍在天上,你仍然立在地上。你把自己放出去,你把自己收回来,你是诗人。

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写书。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平庸写得精彩,全看你自己如何运笔。

人就是这样矛盾,明明不喜欢冬却向往雪的浪漫。雪是冬季里特有的风景,它给予冬季圣洁般的心灵,就如同我现在对它洁白的`期盼;没有雪的冬天,就像没有童话的童年,是寂寞、单调无味的,雪是

冬天的魂魄,有了雪,冬天才有韵味,才有诗意。

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苦也别忘记坚持,再累也要爱惜自己。

香烟爱上火柴就注定被伤害,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老鼠对猫说我爱你,猫说,你走开。老鼠流泪走开,谁也没看见老鼠走后,猫也流泪。其实有一种爱叫放弃,如果你是我眼中的

一滴泪,那我永远都不会哭泣,因为我怕失去你。一只风筝一辈子只会为一根线冒险。女人善变的是脸,男人善变的是信=心。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的珍惜谁。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

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问世间情为何物?佛曰:废物。一个人不孤单,想一个人才孤单,这过去的每一年里,每个城市每个角落都在演绎不同的故事,开始相信生命只是一场尘世的烟火,时而璀璨时而荒凉。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他不爱你了,你哭着转身,挥泪奔跑,边跑边回头看,看看他是否还在那儿。你多么希望他在看,你所有的奔跑都是为了他。然而,跑着跑着就跑远了,不掉眼泪,也不再爱他了。你是为自己奔跑。每

一次心碎、每一次挥泪奔跑,都使你强大。当你强大了,你才会遇到比你强大的;当你变好,你才配得起更好。

当初有些事,让我们刻骨铭心;当初有些人,令我们难以释怀;当初我们一路走来,告别了一段段往事,走入下一段段风景。走远了再回头看,很多事已经模糊,很多人已经淡忘,只有很少的人和事与我们有关,牵连着我们的幸福与快乐,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珍惜的。

我以为,爱上你,爱情就可以天荒地老;我以为,经年流转,幸福便是这样的:不可言说,深藏心里;我以为,有了你,身外之事都可以失忆,生活即便单薄。亦是一种精神的饱满。

秋风起,天若寒,窗外的冷漠掩盖不了我内心的荒芜,我孤独的灵魂在这漫天飘舞的落叶里无所寄托。月儿圆了缺了,你来了去了,留下我穿梭在执手的记忆中,思绪的泪如线般滑落。你的世界慢慢地变得虚无飘渺,唯独那种追逐的心碎依然强烈,当爱情只剩下一个残酷的背影,我站在风的告白中,用一生将你忘却。心里那种悸动,是否跟你有关?

谁说的三生不过一世那么长,只要相遇的岁月你还记得我。谁说的月下你的眼似河潭那么深,深深的印在我心底的每个角落,谁说的,这一世只要牵着你的手也是一种地老天荒。而现在我们这样天各一方是否也像一生那么长,相遇那么短,难断亦难忘。

有一个人,你总说要放下他,却总是忍不住又拿起来回味;有一个人,你真的好想他快乐,所以你宁愿自己不快乐;有一个人,离开他的时候你笑了,但是一转身,早已泪流满面。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