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参观太原古县城的观后感摘录96条

参观太原古县城的观后感摘录96条

时间:2019-12-19 02:02

一、失落的凤凰城

在太原市政府的旅游规划中,打算兴建一座新城,恢复一座旧城。这里说的旧城即是指古太原县城。

我手头的一份

我知道湘西有个“凤凰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他的《边城》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真没有想到自己身边竟也有一座凤凰古城,多年来却不知不觉,真是憾事。

金秋之际,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前去寻访这座曾经的“凤凰城”。

古太原县城位于晋源区,距市中心仅18公里,骑车也就半个多钟头的工夫。老城的东门紧邻新晋祠路,是新修的牌楼样式,已经不复古貌了。进门直走可达西门。西门外即是龙山,属于绵延逶迤的西山山脉,绿意层叠,风景优美,远观近眺,赏心悦目,故西门称作“赏翠门”。古城的南门已不复存在了,只遗留下一截厚实而斑驳的黄土夯筑的旧墙,作为历史的记忆,很不起眼地蜷缩在路边;倒是与之遥遥相对的北门已经修葺一新,门头上方镌刻着“德化”二字,寓“以德化民”之义。出北门,有古城营村,据说即是古晋阳城的中心。村内学校中有一塔,名阿育王塔。

四道门,分别连接了东西、南北两条交叉成十字的长街,商铺民居以及大小的各式庙宇就整齐有序的铺展在长街的两侧。

我们骑车游走在十字长街,一方面惊叹于古太原县城竟能有如此宏大的规模,远非邻近的几座古城如榆次、祁县、太谷等可比,一方面又惋惜这座县城古貌十之八九已经是踪迹难寻了,除了几截残墙、几座老庙和几处深宅旧院还牵扯着几缕记忆,能够让人依稀触摸到这座老城的沧桑外,几乎所有的见闻感受都与它既往的历史变得遥远而隔膜了。

这样有名无实的'古城,即使历史再悠久,真的有修复的必要吗?

据龙天寺一位姓关的师傅讲,曾有中央的有关领导就古城修复的规划来此考察,最后留下一句话:价值不大。轻描淡写的四个字,就使得几个亿的计划投资打了水漂,古城的修复计划也就此搁浅了。

依我看,古太原县城的修复也确实是价值不大。名义上是恢复古城旧貌,实质上是新建一座古城,这也属于造假的一种吧?所不同的,这样的造假却是打着保护继承文化遗产的名义,听起来堂而皇之,又有谁知道这只“文化葫芦”里到底装着啥药呢!不修也罢。

与其虚假的活在现实世界里,倒不如真实的活在历史记忆中。

我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我衷心的希望太原古城能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但如果是以这么一种文化造假的方式重生的话,我倒宁愿这只凤凰永远地失落在历史的传说和记忆里。

寂寞地飞翔在传说的天空中,也远远强过僵死在现实的繁华里。

老城有知,想必也会这样选择吧。

二、龙天庙里学问多

龙天庙位于县城南关。虽规模不大,形制朴素,但其历史渊源却极其深厚。

龙天庙亦称刘王庙。然而关于庙的主人究竟是谁,倒是有着多种说法。据多方考证,庙中祭祀的刘王,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以“圣智温良”“贤圣仁孝”著称的汉文帝刘恒。

刘恒是中国历代400余位帝王中难得的贤明帝君,他本是刘邦次子,在未继大统前在晋阳任代王一十七载,其长子刘启(即汉景帝)就出生于晋阳,十岁时随父至长安。刘恒父子统治时期,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治世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在晋阳任代王时,重视农业,轻徭薄赋,谨慎节俭,与民同息,把太原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成为当时有名的天府之地。入继大统之后,“专务以德化民”,终于开辟了一代清平盛世。晋阳百姓感念刘恒的仁德,立庙祀之,称“代王庙”或“汉文帝庙”。

晋地为刘恒建庙一事,史载甚明。清道光《太原县志·帝王》中载:“汉文帝讳恒,高祖中子,太后薄氏出。初立为代王,都晋阳……%故晋人立祀之。”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中注曰:“惠帝尊高祖(刘邦)庙为太祖庙,景帝尊文帝(刘恒)庙为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凡祖宗庙在郡国者六十八。”

但为何不直呼“刘王庙”而称“龙天庙”呢?原来,到了汉元帝时期,朝廷因郡国所立的祖宗庙甚多,财政开支甚众,遂“罢祖宗庙在郡国者”。然而在民间却感念文帝的仁德贤良,不忍毁庙,于是就出现了改头换面的“龙天庙”,庙名真意即为“真龙天子庙”。

就这样,龙天庙就在晋阳大地代代相传。晋阳城毁400余年后,明代复建太原县城,人们依然在县城南关建起了这座龙天庙。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史迹湮没,人们反倒对庙中所祭者是谁不甚明了了。

我们来到庙里时,正是薄暮初起时分,空旷的院子里阒无人声,显得有些清冷寂寞。出来一位师傅,手中一束燃着的艾草,飘散着淡淡的药香。师傅关姓,旗人,喜四处漫游,见闻颇广。他饶有兴致的向我们谈到龙天庙的“三大怪”:

第一怪,中国的庙宇,非僧即道,非道即儒,而龙天庙却是不僧不道不儒,而是一种民俗的体现;

第二怪,就常规庙宇布局看,一般正门左右有钟鼓楼,所谓晨钟暮鼓,而这里却以磬代钟,讲究钟磬齐鸣。寄寓着希望大汉王朝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祝愿;

第三怪,中国传统的宗庙建筑,方位上多为坐北朝南,而这里却是坐南朝北,庙的正前方直对北面的德化门,人们以此来表达对“专务以德化民”的汉文帝刘恒的崇敬和纪念。

依我看来,如若理解了历史,理解了人们对仁德明君的感念之情,这三怪倒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奇怪的事了。

唐代诗人许浑《途经秦始皇墓》诗云:

龙盘虎踞树层层,

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

路人唯拜汉文陵。

始皇墓与汉文陵,一样的青山秋草,但是路人们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暴君终被唾弃,仁君永受礼敬,历史的评判最是严正无私。

龙天庙的存在应该就是做好的佐证了。

三、冷清的文庙

古太原县城里的庙宇,除了城南的龙天庙,还有太山寺、文庙等。据说城西还有一座属于藏传佛教的寺院,院中有白塔一座,这里我们没有去看。

太山寺位于县城东北角。西城外有太山,太山之上有太山寺,亦名龙泉寺,是为大太山寺。而城内的太山寺与之遥相呼应,称为小太山寺。寺内的建筑、雕塑并无特别处,倒是有个五方文殊殿蛮有点意思。殿中供奉着与五台山五个台顶相同的五尊文殊菩萨像,象征着五台山的五个台顶。这为因各种原因不能去五个台分别拜谒文殊菩萨的外地僧人和信众提供了一个变通的朝台方式,故称作“小朝台”。

像我们这样来此一游,轻轻松松地,也算是完成了一次朝台之旅,想想都觉得有趣。

县城里最值一去的应该是靠近县城中央的文庙。文庙即孔庙,夫子庙,是我国历史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有时,文庙也作为当地的学校来使用。文庙的布局,在全国基本一致。

这座文庙坐北朝南,包括照壁、棂星门、泮池泮桥以及前后大殿、东西廊庑、崇圣祠等。

先要进棂星门。何谓棂星门?原来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

过棂星门,即为呈半圆状的泮池和泮池桥。“泮”是古代的学校。考中秀才称为“入泮”,意即进入孔学之门。在官本位的时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代表着读书入仕的“入泮”成了文人们梦寐以求的路径,俗谚云:“一过泮池桥,功名利禄来。”

泮池桥变成了升官桥,富贵桥,名利桥,这恐怕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也始料未及的吧。

过了泮池桥就进入大成殿和其他建筑。殿前两株古柏,高大挺拔,

和我们在龙天寺遇到的一样,整个文庙大院里看不见人,静悄悄的。一路过去,前殿后殿,以及两侧的廊庑都是高门深锁,透过门缝窥视里面,空空洞洞的大殿里廊庑内凝固着的昏暗的光线,就像已经在梦中沉睡了几个世纪似的。弥满一院的寂寞冷清,湖水般漫上来,把我们渐渐浸没……

旅行在古城太原作文1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土地辽阔,历史悠久。你看,祖国大地上矗立着一座座各有特色的城市——“日光城”西藏拉萨,“汽车城”吉林长春,“英雄城”江西南昌,“花城”广东广州……每一个城市,都让人想去看一看。而我呢,因为读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这个暑假就请爸爸妈妈带我去古代的晋阳城、现在的山西太原旅行!

刚到太原,我就觉得这座古老的城市与上海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当地的房屋建筑,看上去都是方方正正的,很给人一种仪式感,我就想,是不是跟它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关呢?比如太原人喜欢吃面食,好像他们的餐桌上总少不了面点。我在太原的时候,也吃了好几种不同的面食,有柔软的、咬起来像嚼口香糖般的“鱼儿面”,有晶莹的、贴着碗面厚厚铺一层的“碗托”,味道都让人赞不绝口。再比如太原的出租车,都是纯电动的,而且统一漆成天蓝的底色,车身两侧又被画上像波浪一样的白色,当车子跑动起来时,我只觉得眼前仿佛有一朵朵浪花在翻滚……

在太原,我参观了很多可以被称为“历史记录者”的古迹故址,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晋祠。我记得当我们坐了很长时间公交车到达悬瓮山下的晋祠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座非常雄伟宽大的牌坊。我抬头仰望,只见牌坊中央雄浑的“晋祠”二字在阳光下特别耀眼。进入晋祠后,我不禁为一座座古建筑叹服,看到“叔虞祠”、“智伯渠”等古迹,我感觉在历史书里读到的周武王将次子叔虞封于唐以及“三七分流”、“三家分晋”等历史故事在脑海里就一骨碌冒了出来。我还因此给爸爸妈妈当了一回小讲解员。晋祠里有三泉——鱼沼泉、善利泉、难老泉。不过,我们去看的时候,鱼沼泉和善利泉已经干涸,只有难老泉还在哗哗冒水,仿佛真的不会变老。在晋祠,我还看到了“晋祠三绝”之一的古柏,它已有三千多岁,真的就像一个很老很老的智慧老者一样卧躺在那儿看着一切。

当然,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也让我很难忘。平遥古城里有年代久远的古城墙,有古代的银号和镖局,我们还在古县衙里看了一出县官审案的表演。乔家大院里拍过很多部影视剧,我在那看到了大红灯笼,看到了各种各样前所未见的算盘,还了解到了乔家商业王国建立、兴盛和衰落的历史。

太原有很多博物馆,也是我喜欢去的'地方。你知道吗?山西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还是煤和醋的大产地。在太原的煤炭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煤,知道了从古至今人们是怎么采煤挖煤的,还在模拟的地下煤矿里当了一回小煤矿工人。而醋博物馆里的发酵房至今都让我想起就觉得“酸”——进到里面,一眼望去,都是一缸缸的醋,空气都是酸的,有鼻炎和哮喘的人都不得入内。我当时就觉得鼻子、眼睛酸得不得了,甚至眼泪都流了出来,想想就佩服在这房里工作的工人!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每一次旅行总会画上句号,正如我怀着喜悦之情、探寻之意来到太原古城,却又带着浓浓的恋恋不舍踏上返程。可是,历史的厚重、文明的传承却会一直在我心间留存……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历史文明

旅行在古城太原作文2

太原是个中国的中部城市,而我从北方来到这里,自然要赏玩一番。于是,我查到晋祠十分值得一去,就下定决心要用一整天来品味它的风采。

晋祠始建于北魏,曾是晋国开国君主姬虞的祠堂,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已成为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苍郁树木的掩映下,清澈的泉水到处流淌,令人神清气爽。进入晋祠,我们决定先看“晋祠三绝”。“晋祠三绝”十分有名,一是周柏唐槐,北周时所种,至今仓劲挺拔。我们观赏以后,听导游讲,欧阳修曾称赞它“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二是圣母殿宋代的彩绘塑像,共有43尊,雕刻精美、颜色鲜艳、素雅。我惊叹它是古代雕塑的精品。走过圣母殿,就来到了难老泉边,这也是“晋祠三绝”之一。它是晋水的源头,常年不息。我用手一触,觉得十分清凉。下面有一个汉白玉雕的小和尚,用手摸他的头有吉祥之意。难老泉下面的池子是一潭碧水,水上有很多石头,可供行走。

游玩完“晋祠三绝”之后,我们想在东、西两侧再逛一逛。东面有关公庙,西面有“西湖”。我们先去了东面,里面的院子很多,但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景色,只是几座房子连在一起。西面的景色我比较喜欢,西湖边可以看见一座塔高耸在云中。小路旁的垂柳可以为你增加新鲜空气,让你感到既有林间小路,湖边景色也在眼前。我说的“西湖”并非是杭州的西湖,二是晋祠西部的一弯清水,它是碧绿色的,上面有荷花点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美丽的景致像浓缩的西湖,取其精华,小巧而又雅观。看见了那座塔,我总觉得它长得像寒山寺的塔,一层一层地直到顶端。然后就是一些庙宇,里面供奉着弥勒佛、观音菩萨等塑像。至此,晋祠就游览完了。

纵观全国,我发现晋祠的主建筑都类似于北京的黄瓦红墙,知识小了一些;而小巧的建筑则像南方的灰瓦白墙,清雅脱俗。太原处于中国的中部,它的古建筑将南北特点合二为一,保持北魏时期的建筑特色。

出了晋祠,我们依然陶醉在它的美景里,至今年年不忘。

游古城观后感 篇1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年假期妈妈都会带我去不同的地方领略风土人情,前年去西双版纳我了解了傣族,去年去内蒙古我了解了蒙古族,今年的寒假,我们就在家门口领略了家乡的风景。

虽然身处平遥古城,但很少进入古城游览。古城墙就像一条楚河汉界,将古城与外界隔绝开来。步入城门,顿时有一种穿越到了古代的错觉,整座城池以市楼为中心,四大街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纵横交错。

我们的第一站是平遥县衙。漫步古朴的平遥县衙,只觉得高耸威严,正堂上方悬匾额“明镜高悬”,县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虽然字数多,但却简单易懂,时刻提醒为官者应忧百姓之忧,急百姓之急,为百姓办事。

我们的第二站是日昇昌票号。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日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这里也有一副对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可以看出当时金融界大亨追求利欲的心态。我们熟知现在的钞票上有防伪码,而在当时日昇昌记就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迎着阳光看银票,就能用肉眼看到,日昇昌不愧为“银行的鼻祖”。

我们的第三站是华北第一镖局。镖局其实就是我国早期的保险业,它有时是现银运送,有时是货物转运,满足当时商业贸易实行现银结算的需要,因而一度兴旺发达,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晋商镖行天下义当先的江湖往事。

我们的第四站是平遥电影宫。首先我们观看了3D清明上河图,这幅动态图昼夜变换、充满趣味。接着我们去听了清和社的相声,演员妙语连珠,表演得很精彩。我们还去看了机器人展,体验了VR/AR未来互动公园,感受了科技的魅力。最后我们参观了气球艺术展,艺术家们用气球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我们的第五站是双林寺。双林寺中有精美的彩塑艺术作品,故被中外艺术家称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建筑规模宏大,其中天王殿前迎面而立四尊金刚像,会使人们忘记它们是泥塑的,以为是力大无比、血气方刚的武士。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古艺人留给后世的珍藏瑰宝。

在这次游览中我学会了用眼睛察看,用心灵感受,尤其是在寺庙要恪守忌讳和习俗。世界的平遥我的家,虽然历经沧桑,但斑驳的城墙依旧在风雨中屹立,我期待它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爱我的家乡!

游古城观后感 篇2

早晨六点,雨声滴答滴答沉闷地打在屋檐上。坐在四合院里摆放着的藤椅上,望着灰沉的天空,我爱古城高洁的娇柔。让我如此的眷恋,眷恋着灰沉的天,眷恋着肆意的雨。

我总爱在这个时候出门,走在石板路上,踩着积水,穿过小巷,触摸冰凉的红砖,是否还能感受到它曾经历过的雪雨风霜。细雨的缠绵,朦胧里,撑着油纸伞,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从旧时的巷口经过,与光阴一并消逝。微雨的古城,蕴含着淡紫色的忧伤,花儿在雨的洗礼下显得那样圣洁又肃穆。拿起相机,我愿把这美在永恒里凝定,在亘古中遁去,归依于大地的怀抱。

晌午时分,雨过天晴,一道浅浅的彩虹,远远的悬在石拱桥的那边。走上桥头,看向船上的渔夫,戴着草帽,挽起沾上了些春泥的裤脚,光着膀子,熟练地挥动着船桨,身后荡起阵阵涟漪,不由想起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喜欢看树的影子,特别是在午后。当太阳升到天空的中央,一群一群的孩子从桥头跑过,回到各自的家中,他们是否在期待奶奶的蒲扇伴随着蝉的奏曲呼呼地在耳边吹起,在心底渗出一丝微凉。傍晚,夕阳残留在天空,把半边的天渗透成了火红的颜色。也许,它还在能够期望拥有多一秒的停留;也许,它也在等待明日的再次降临。它拥有不朽的轮回,它看透人间的烟火,它懂得寂寞的永存。农家的炊烟袅袅升起,农家的饭香远远飘来。放牛的牧童,光着半截身子,黝黑的皮肤发亮,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右手牵着环住老黄牛鼻子的粗绳,朝家走去。他的目光飘向很远的地方,他是否正在想象外面的世界是哪般模样?夜晚,真的降临了,天地蒙上了一层轻薄的纱。晚饭后,每家每户的男女老少都抬着凳子闲坐在自家门口,不亦乐乎的谈笑,古城的人们都没有烦恼,没有惆怅,他们很朴素,热爱生活,没有过高的欲望,只希望能够吃饱穿暖。就是这样简单的小幸福,就是这样很容易的被满足。

古城在我的梦里总是开满花朵,飘零的、盛放的。或许几千年来,相似的梦境,曾从人们的梦里无数次出现,一片片,一夜夜,走过生命的短暂。古城,在这里,因我的眷恋,而成为乡愁里淡淡的苦味。蓦然回首,古城定然是人们心里一处无可替代的地方,但也不过是一场人物皆非的喟叹。所有的角落都藏着美儿悲伤的往事,所有的土地都等待着风光的消损。古城,我亲爱的古城。

游古城观后感 篇3

一踏入西安,不需要看,只需闻一下就会马上感觉到一股古老的历史韵味,这是我踏入西安的第一感受。随便走到哪里,你都可以看到和历史息息相关的建筑,古城墙围成的四方城,秦砖汉瓦叠砌的城墙承载着它千年文化的厚重。市中心的钟楼滴滴答答的延续生命,诉说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的故事。

我有幸在今年暑假踏上了西安的土地,游览了历史上的这座十三朝古都。除了“震撼”之外,我更多的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历史遗迹,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故事,带领我们对历史进行深沉的思考。西安的旅游景点数不胜数,下面我就结合旅游感受给大家谈谈我眼中的西安。

既然是古都,陵墓必不可少。最让我震撼便是秦陵以及秦始皇兵马俑。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果真如此!刚走进兵马俑的一号坑,看到各样兵马俑数量众多、连接成片的壮观景象时,我就已经叹为观止了。

我细细地观察了兵马俑一番,才发现了兵马俑塑像的精致:俑的头发都是一根一根刻出来的,眉眼鼻口逼真的像是真人。每个兵马俑的神情、姿态都各不相同。导游笑着说,这一、二、三号坑中的这么多兵马俑,没有一个是一模一样的!我们随着导游一个坑一个坑参观过去。果然,这些兵马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有的凶神恶煞,真可谓栩栩如生。

比起华清宫中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我更欣赏的是武则天与李治的乾陵。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一个有争议的奇女子,她为自己立下了一块无字碑,用无字的空白留给后人一份神秘的答卷,让历史去填写自己的功过是非。这个有魄力、敢作为的女子究竟希望历史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什么内容呢?

李世民为自己父亲李渊修建的大明宫比北京的故宫还要大4.5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宫,这是见证了盛唐200多年繁华景象的大明宫!现在看到的大明宫是仿造的,是唐朝古建筑的微缩景观,整体再现了作为当年世界最强大的唐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大明宫的全貌,即便是这样的微缩景观也恢弘异常,令我流连忘返。

西安是一支歌,它将黄土高原的豪迈、关中平川的坦荡和秦巴山区的婉约融汇在自己悠扬而久远的旋律之中。

西安,不虚此行。

游古城观后感 篇4

“东风收积雨,旭日丽江城”。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巨变,丽江古城仍矗立于历史的流光中亘古不朽,书写着绚丽的自然诗篇。

狮子山带着永不褪去的绿色守护着一方百姓,葱笼繁盛的古柏林,给这座千年古城带来了不衰的青春活力。在狮子山上远眺,晶莹夺目地立于苍穹之下的玉龙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玉河水从雪山脚下缓缓流出,流经周边的田野,淌进古城,飘向那永不停歇的江流。

古城之古,或是与狮子山下的木府是分不开的,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风霜与时光的洗涤,木氏土司府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北有故宫,南有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古人之语给予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而今,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名花古木,经书典籍,再现昔日木氏土司的生活场景。漫步木府,穿行在历史的长河里,仍能感受到木府枕狮子山而生的阳刚之气和环玉水而出的阴柔之美。

依狮子山山势而建的一院院古朴的纳西民居,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祥和安宁。家家有水,户户垂柳。穿街而过的溪流在青石板上镌刻下的道道印记,记录着古城的美好人事,也记录着来往的游人百态。古朴的石板桥,不再是看风景的人所独有,也幻化为人们的美好回忆。

有人因“艳遇之都”而走进古城停留于“酒吧一条街”继而以“千城一面”的叹息离开丽江,这是不合时宜的。

丽江不浮躁,她很纯粹,也很真实,在这里你可以“艳遇”丽江朴素的人情、朴素的自然风光。走马观花过客式的游玩领略不了丽江独有的魅力,想要了解她,还得驻足,在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小院内,欣赏殷红的三角梅、绚目的杜鹃花在清风明月下竞相开放的姿态;与庭院里身着披星戴月服饰的阿妈们小聚闲谈;在懒懒的阳光和慢慢的时间里放松自己,与小桥流水为伴,感受闲适光阴中的一草一木,体味一米阳光中的温暖纯粹……这样的情致若不走进小街深巷是感受不彻底的。

高原水乡不虚名,小桥流水杨柳亭。丽江的山水,温柔多情,丽江的人,古道柔肠。这座充满了爱与奇遇的风情古城,让我痴狂。

游古城观后感 篇5

余光中曾说:“如果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如何送她一首《菩萨蛮》?”如果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变身为纽约,我们该如何自称中华“民族”。

上次的社会实践失去大观园和朱家角。满怀着对红学、古镇的憧憬而去盛载着无尽的失望而归。大观园古木古香的大门前“横批”着“热烈欢迎新《红楼梦》于此地开拍”的巨大红色字符;无数极具特色的建筑却被铁栏杆围的只能“望穿秋水”,到处都是收费口;自由活动时去的几个感兴趣的地方却由于整修,充满着仿红木的油漆味。而朱家角更是失望,与上海别处的古镇毫无差别,千篇一律。其中有一条小河,上面有许多有石子铺成的小桥。河两边是一个挨一个的饭店。河中没有宣传海报里的小船竹筏,取而代之的是衣着乡服的大妈的叫卖声。

此类充满商业味的旅游景地中国到处可见。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图卷。春水之畔的江南,豪情感人的东北黑土地,弥散着浓浓人间烟火味的程度小菜馆通通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而渐渐淡去,只留下老虎趾高气扬的轮廓,一剁城墙上的温存,以及水巷中操着浓重乡音的叫卖声在车轮间流动。

曾经追随岑参的诗句去哈尔滨,而心中幻想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北国之美已成为眼前秋林大街上与南京路神似的百货商店与人民银行;参经因为张大千的仿敦煌壁画而去了莫高窟,脑中残存的满目黄沙驼铃声却已是如织的游人,日渐干涸的月牙泉和收费合影的骆驼……这些古城应着时代的召唤进行着城市建设,现代化的进程却也让其变得古老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愈加商业化的古城景点。而为了更多的经济增长,更是在“十一”来临之际将门票价格提了又提。

孔子在三千年前就阐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既要有融和包容,更不能缺乏个性思想,城市亦如此。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斗场,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这些城市在开发的同时仍重现曾经的古城,追溯古城的历史意义,恢复古城的历史脉络,那里的废墟,陈木,甚至尘土都比一切古老,长久……

每个城市都从古城中蜕变而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发扬个城市的个性,展示真正的中华民族。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