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湣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湣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注释
1、本文选自《战国策》中的《燕策》。
2、燕昭王:燕王哙的太子,名平。收:收拾。破燕:失败的燕国。破:败。据《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哙听从苏代的话重用其相子之,后又让子之为王;结果燕国大乱,齐宣王乘机攻燕,杀哙及子之。二年后,燕人拥立太子平为王,是为燕昭王。
3、卑身:降低自己的身份。币:帛一类的丝织品,此处指礼物。厚币:丰厚的礼物,此处指拿出丰厚的礼物。
4、贤者:有才能的人。
5、雠:同“仇”。
6、郭隗(wei):燕国的贤士。
7、因:趁着。、孤:王侯的谦称。袭:乘人不备而攻击。
8、报:报仇。
9、与共国:与之共国;共同管理国政之意。
10、先王:指燕王哙,燕昭王的父亲。雪先王之耻:洗掉先王哙的耻辱。雪:洗。意为燕王哙报仇。
11、奈何:怎么办。敢:助动词,表敬。可译为冒昧。
12、处:相处。此句是说:要成就帝业的国群,以贤者为师并与之相处。
13、亡国:即亡国之君。役:仆役。
14、诎:同“屈”。指:旨,意旨。诎指:犹屈意,屈尊。之:指贤者。
15、北面:老师面向南坐,学生面向北受业,为古代尊师之礼。
16、百己者:才能百倍于自己。
17、趋:疾走,小跑。古代侍奉老师长者,遇事必须小跑着去做,不能慢步。息:休息。古代尊师“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为政》)老师休息,弟子才能休息。
18、嘿:同“默”。这句意思是说:于众弟子中抢先请教,直到最后才停止。以此形容勤学好问,虚心求教。但这对贤人就不够尊敬了。古人应对,要老师先问,等他说完再回答。所谓“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礼记·曲礼上》)。先趋后息,先问后嘿,对贤人虽有一定尊敬,但比起北面师事,就差了。所以百己者就不至了。
19、什己者:才能十倍于自己。什:十倍。
20、人趋己趋:趋事贤人,只随众,并不特别殷勤。
21、若己者:和自己能力一样的人。
22、冯:同“凭”,倚靠。冯几:靠着几案。古人席地而坐,面前放一几案,为燕居时凭靠。据:拄着,扶着。据仗:拄着手仗。古人尊重老年人,有赐几杖之礼。因此求教于长者,有“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上》)如果燕昭王自己反倒凭几柱杖,对人很不尊重,自然贤人不会来了。
23、眄(mian)视:斜视,不用正眼看人,轻视不尊重得很。指示:用手指示意,指手划脚,也是不尊重人。
24、厮役之人:供人役使之人。厮:役使。
25、恣睢(sui):任意暴戾。
26、(hou):即吼。籍:同藉,践踏,跳脚。奋击:奋力击打,意为拍桌子打板凳。叱咄(duo):大声喝斥。
27、徒隶:为狱囚执劳役者,比厮役更低级的人。
28、服:行。、致:招致,招徕。
29、朝:谒见。其:指贤者。
30、必趋于燕:必然奔向燕国。
31、谁朝:即朝谁。可:合适。
32、君人:为人民之君。君:动词,做国君。
33、涓人:国君身边的.近侍。
34、骨:一作“首”。反:同“返”,返回。
35、安:何。事:用。一解为从事,意为买,安事死马,为何买死马。
36、捐:捐弃,损失。
37、市马:买马。
38、今:即,将要。
39、期年:一周年。
40、见事:被侍奉,言其被尊之为师。
41、远:意为“认为……远”。
42、筑宫:修建房舍。师之:尊他为师。
43、乐毅:魏名将乐羊之后,魏国的大臣。奉魏王之命使燕,入燕后,受到燕昭王礼遇,遂留在燕国,后燕昭王重用他统兵伐齐,大破齐军。昭王死后,燕惠王听信齐人的离间,乐毅乃奔赵国。
44、邹衍:齐人,战国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
45、剧辛:原为赵人,破齐之计多由他谋化;后统兵伐赵,被赵人所杀。
46、争:争着,争先恐后。凑:聚集。
47、吊死问生:祭奠死者,慰问活着的人。
48、乐佚:生活安乐舒适。轻战:不怕打仗。
49、三晋:指从晋国分出来的三个国家韩、赵、魏。
50、闵王:齐国的国君,齐宣王之子,名地。
51、北:打了败仗而逃跑。追北:此处指追击败逃的齐军。
52、临淄:齐国国都,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53、宗庙:祠堂。古人以毁掉战败国宗庙为灭其国的表示。
54、莒(ju):齐国地名,在今山东省莒县。即墨:齐国地名,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丰厚礼物来招揽人才,希望将来凭借他们的力量报仇。因而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着我国混乱,乘人不备而进攻。我非常了解燕国势单力薄,不够用来报仇。然而若能得到贤士一道治理国家,以洗刷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敢问先生凭借一国之力报仇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人与老师相处,成就王业的人与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人与臣子相处,亡国之君只能同仆役小人相处(这里是说越贤明的君王就越能招致才高的贤人,不能尊重贤人,贤人都会离去)。屈己之意(指:意思,想法)以侍奉贤者,恭敬地接受教导(北面:面朝北。古代正位是面朝南的,使贤者面朝南,自己面朝北,以表示虚心),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来了。奔走在人前,休息在人后,自己最先向贤者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嘿:沉默),那么才能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来了。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快步迎上来自己也就有礼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来了。依着几案,拿着手杖,斜视用手示意别人去做事,那么服杂役的仆人就来了。如果君主对人狂暴凶狠,随意打骂践踏,那么只有刑徒和奴隶在他身边了。这就是自古实行正道求得人才的方法。大王果真广泛选拔国内的贤者,而登门拜见,天下听说大王拜访那些贤臣,天下的贤者(便会)疾速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拜访谁合适呢?”郭隗先生道:“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清洁宫廷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道:‘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丢失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马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让郭隗作为自己的老师。乐毅(战国名将,率燕军先后攻占齐国七十多城)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赵人,后为燕将)从赵国赶来,人才争相奔向燕国。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着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打仗。于是就用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赵魏韩,三国的国君原是晋国大夫,后瓜分了晋国)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军败,齐闵王外逃(至莒,不久被杀)。燕军独自追赶败退的齐军,深入到(齐都)临淄,掠尽齐国的财宝,烧毁齐国的宫殿和宗庙。齐国城邑没被攻下的,只剩莒、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