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保卫战观后感一
曾塑造过多个流血不流泪的“荧屏特种兵”形象的青年人气演员徐佳,在《宜昌保卫战》中饰演男主角胡宜生。谈及在宜昌拍戏的过程,他称自己“挺惨”的。
徐佳说自己“惨”首先是
其次,徐佳说自己“惨”也是生理上的。在拍戏的过程中,为了真实的还原历史,男主角有很多身体饱受摧残的戏码,不仅要被炸弹炸,被江水冲刷,还要穿着两套厚厚的军装在太阳底下完成拍摄。
“这部戏一方面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剧本又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我很具有吸引力。”这不是徐佳第一次接拍这个类型的戏,尽管“很惨”,但真实的历史和剧本人物的刻画最终吸引了他。他说最令他感动的是,在胡宜生这个角色不知所措的时候,爱情的支撑和老师的指引,最后帮助他在复杂而残酷的现实面前,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并且一往无前。
惨归惨,徐佳仍然认为在宜昌拍摄《宜昌保卫战》是一段非常愉快的经历。当时剧组在江边搭建的场景,完全复原了宜昌老码头的样子,场景非常的宏大。“我们拍戏之余,站在桥上吹着江风,看着两岸的风景,意境特别美。在三峡人家拍戏时,我每天都能听到船的汽笛声,十分惬意。”
除了美丽的风景,宜昌的美食也给徐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记者热情地邀请他有时间一定要再来宜昌时,徐佳笑说“一定”,还带着几分玩笑反问记者宜昌人为什么能将属于北方得的面食做的这么好吃。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二
除了男一号和女一号,国家一级演员侯勇当日也出席了《宜昌保卫战》的新闻发布会。作为一名参加过多次新闻发布会的老戏骨,他对当日组织有序、没有影迷围观起哄的发布会点赞,认为“粉丝也需要专业”。
侯勇在现场说,“让年轻人关注一个文艺作品不是坏事,但我觉得需要引领,你对一个作品的关注,你对一个演员的关注,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引领基础上,不然偶像或粉丝在台下起哄,会把正常的发言和推荐剧目的思路搅乱。”针对当下许多年轻人喜欢看各种神剧雷剧的现象,他认为年轻人在成长时期,在十八九岁,十五六岁,或者二十出头的年纪,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媒体和文艺工作从业者,要有一份“引领”的职责,引领年轻人去欣赏真正的文艺和艺术之美。
在《宜昌保卫战》这部剧中,侯勇扮演的是深受宜昌人民爱戴的抗日英雄张自忠。对能饰演这位宜昌人民甚为怀念的抗日英雄,侯勇认为非常幸福。“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在这场战役中,以身殉国。”侯勇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塑造,让观众们感受到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的“铁血军魂”。
看过历史照片的人都知道,张自忠将军与侯勇在外型上并不想。“我翻阅了很多历史资料,也做了很多功课,希望能弥补外型上的差异,达到神似。”侯勇笑着说,当演员很幸福的一件事就是,观众特别能够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演员塑造的角色。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三
从《亮剑》到《狼毒花》,童蕾曾多次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扮演角色。此次再演《宜昌保卫战》,她称自己是被江美云这个角色吸引了。“我还蛮喜欢演特工的,很酷很有神秘感,给人很多遐想,现实生活离‘特工’这个职业很有距离感,这个身份非常吸引我。”
另外在剧情方面,童蕾表示《宜昌保卫战》是一部正戏,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现代人不应该忘记历史,应该铭记祖辈的抗战精神,这部戏弘扬的是正能量,讲述了在民族危难时期民族资本为了拯救国家放弃自己的生命和财富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名族的气节”。
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为了再现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宜昌保卫战》在滨江公园拍摄时,有多场爆破戏。“大家应该经常听到滨江公园那边发出‘嘭’的一声响,那是日本人在扔炸弹,因为太害怕了,跑得太快了,所以会摔倒,然后把自己摔伤。”作为该剧的女主角,童蕾多次遭受这种“爆破之殃”。
尽管如此,在宜昌拍了几个月的戏,童蕾对宜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位出生于江南水乡的大美女,从小就对山水情有独钟。离开宜昌一年有余,她依旧对这座山水名城,甚为怀念。
“宜昌有一种灵秀之美,拍戏的空档,每天晚上我都会沿着江边散步,吹吹江风,欣赏两岸的美景,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好了。”“吃货”童蕾还对宜昌的美食念念不忘,她说,只有有时间她就会四处搜罗宜昌美食,宜昌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吃,尤其是鱼,全剧组人员都赞不绝口。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四
近日,由著名制片人孟凡耀担任制作,著名导演齐星执导,童蕾、徐佳、陈小春、、侯勇等一众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的抗日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在京举行开播发布会 。将定档9月19日央视八套黄金时段.,发布会当日,导演齐星携众主创悉数亮相,盛装出席.童蕾身穿黑色的一字领露肩上衣。柔美的荷叶边装饰不仅秀出她迷人香肩,同时将纤细锁骨衬托的更加白皙动人。公主风的黑白格纹伞裙,让整体的俏皮多了几分精致。
该剧大咖云集,讲述的是以1938年著名的宜昌大撤退为故事开端,以1943年成功的石牌保卫战为末尾的抗战故事,童蕾在剧中饰演女一号“江美云”,作为军统女特工,童蕾打破以往的优雅柔美风格,高冷十足。她和苏联密电专家瓦西里的任务是找出潜藏在宜昌的日军秘密电台。最终以维护胡宜生(徐佳饰)完成抗战任务而壮烈牺牲。采访中童蕾表示:”江美云这个人物把女性所有的特质都隐藏起来,集中突出其军人身份、意志和信仰。她为了自己的信仰、理想而战,虽然这个信仰在碰到胡宜生时有所动摇,甚至是爱慕胡宜生,但因为身份问题,一直将这份感情埋藏于心里,并为这份情感付出生命,江美云是伟大的。“
《宜昌保卫战》故事切入角度独特,拍摄场面宏大,众位主创皆表示剧情很激烈却又很感人,感情与抗战相互交织,演绎出一幕幕牵动人心却又感人肺腑的故事。童蕾饰演江美云从鲜明的人物性格,成熟的表演方式,到细腻的角色心里,表演的可圈可点,也让她成为炙手可热的实力派演员。让网友更加期待之后的精彩演绎!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
2.
3.
4.教师节观后感400字以上
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6年400字
6.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3篇
7.开学第一课2016观后感大全
8.
9.
10.2016二战国产题材电影《开罗宣言》观后感
宜昌保卫战
35集史诗抗战剧《宜昌保卫战》于近日收官,该剧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大战”两大震惊世界的抗战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38-1943五年间发生在宜昌的抗战故事。走心的场景制作,细腻的情感刻画,高度的情感共鸣,《宜昌保卫战》自登陆央视八套以来,赢得观众的一直好评,收视率持续走高,甚至创下索福瑞csm实时收视率破3的收视神话。
该剧由齐星、孟凡耀精英搭档联合打造,演员徐佳、侯勇、童蕾、吕良伟、陈小春、岳旸实力加盟,不论是制作班底,亦或是演员阵容,《宜昌保卫战》都不得不称之为一部良心之作!
作为一部有历史背景的抗战题材电视剧,战争场景的展现必不可少,为了还原历史的实事,制作组首先以历史资料查询及当地采访为起始,随后到宜昌实地考察,为了表现出宜昌大撤退的历史画卷,制作组不仅在宜昌闹市区重金置景,仿建了当年的宜昌大码头;为了表现石牌大战的剧情,主景地就搭建在三峡石牌要塞的原址上。战争场景的还原,摄制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宜昌周围环境,一点一滴的根据历史资料严谨再现二战战场。
为了更清晰直观的表达剧集走向以及剧中的人物情感,《宜昌保卫战》虚构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人物胡宜生,通过他串起了背后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如卢作孚先生,张自忠将军等,还有许许多多在这段历史当中的一些真实的人物,他就像一根线,串起了所有的灵魂和所有的事件,除此之外,从日本特务暗杀卢作孚到国民党军队的所有人物都是当时真实存在的,根据名字都可查询到人物。《宜昌保卫战》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通过适宜的艺术表现手法,讲述那段战乱岁月。
《宜昌保卫战》不仅有侯勇、徐佳这些耳熟能详的军人硬汉专业户,还有童蕾、吕良伟、陈小春、岳旸等实力演员的加入。说到“人气”的表现,剧中并没有把过多的笔墨着重放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中去,而是从普通战士、普通百姓的视角去描述在战争年代下每个人物的成长与改变,例如男主角胡宜生,可以说他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物,他曲直分明,但不可否认他性格中也有着犹豫不果断的缺点;如陈小春饰演的朱若愚,工于心计精于算计,而最终却有感于他人的爱国大义;再如岳旸饰演的钱富贵,他怕死惧怕战争,一路上啰嗦抱怨,却在一场一场的战争中成长为心怀天下的小英雄···他们有优点有缺点,也正因为如此展现出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让每个人物更立体,有精神气儿,有“人气儿”。
导演齐星在谈及多次合作的徐佳和陈小春时,曾表示“除了看重形象外,更多的是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本色”,而陈小春也说过“本色于他而言就是本色出演,独一无二的,如陈小春演陈若愚,就是这样”。其实,演任何角色对于演员来说都是有难度的,因为角色不是自己,要对角色有理解,同时还要把自己个人的东西融入角色中,把角色跟自己合二为一,赋予每个角色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也正因为如此,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铭记一段刻苦铭心的历史。
在二战的大历史背景下,《宜昌保卫战》不仅仅局限于对战争的描述,而是加入了宜昌当地百姓及少数民族的生活,以他们在安居的状态下一步步加入战争,来展现出在战乱的大时代背景下,百姓的无奈、各种正面与反面的选择结果。除了展现中国军人的浴血奋战史,另一条贯穿该剧的线则是一支日本军队,通过一个被迫加入侵华战争的日本士兵,他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在华每一天的生活,而通过他的口吻,也表现出了很多日本士兵的心声,他们矛盾却无从逃避,只能麻木的服从上一级的命令,前进厮杀,前进厮杀···通过小人物的心理及生活状态,战争的残酷表现的更为深重,在野心的战争面前,人的力量看起来那么强大却又那么的无力,《宜昌保卫战》的表现手法可见一斑,感慨制作班底的良苦用心。
而在面对近年来不断涌出的抗战剧,制片人孟凡耀谈道“在这么大的制作群体当中,我们如何看待抗战剧和如何制作抗战剧,这对每个制片人来讲应该是认真反思、认真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怀的制作过程。认真解读历史、尊重历史,抗战片不能随着性子拍,一个严肃的历史片用一个笑话式的手段来解读,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作为我来讲是不可能的,如果历史的真实不去再现,不去传承,那么就没有今天的宜昌保卫战。对于抗战题材的制作,我觉得更多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创作者,首先是应该是站在立场上,应该尊重历史,要还原历史,要给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有一个说法,他们是英雄,那就应该英雄的事迹、英雄的手法和英雄的手段来创作这部剧,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的责任。”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篇二】
《宜昌保卫战》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真实、全面地反映了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保卫战”两大震惊世界的抗战历史事件,前者为中国抗战保住了本钱与血脉,后者则直接保住了最后一道国门,拱卫了重庆大后方的安全。整部剧不仅重现了历史,更让历史推动着剧情发展。
除了真实存在的战争,《宜昌保卫战》中还有一条线索:日本士兵小林觉的回忆。剧中,保留人类最后良知的日本士兵代表小林觉,用
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历史,剧中镶嵌了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抗日名将张自忠,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国民党江防军参谋长、中共地下党员杨帆……“在这部剧中,几乎连连长这样的人物,都是历史真实存在。
为了真实展现宜昌大撤退的壮观场面,我们斥巨资在滨江公园边搭建了一个老码头作为主场景。剧中还有很多与长江有关的场景,很多时候他们都在高处取景,以俯拍的方式展现了长江的险峻、壮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长江抗战,可以说是风光最棒的战争剧。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篇三】
本来是抱着看一部神剧的心情,往下看了几集,忽然感觉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剧,倒不如说是一部借题发挥的隐喻剧。
比如『宜昌江防工事腐败案』,虽然篇幅不算多,但是可以说是本剧的重头戏。警备司令蔡继伦和建筑承包商赵全的勾结,重庆特派员和蔡继伦餐桌上的密谈,特派员对胡宜生的威逼利诱……一幕一幕,似曾相识。杨帆一锤子把防御工事砸了一个大窟窿,不由得让人想起了2016年大汛,全国各地多处的河堤决口,经过专家们的一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水太大,把河堤冲毁』,听上去蛮合情合理的,可不是水太大了嘛!可是总觉得不对味,真的仅仅是水大的原因吗?
再比如土家寨的餐桌上,四妹最精彩的一席话:『在他们的眼里,是他们让我们有饭吃,而不是我们供养了他们。他们才是我们的恩人』,当真是振聋发聩,相比之下,女一号江美云的辩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流于官腔,让人心生反感。四妹的话是说给国民党老爷们听的,但更是说给现在的老爷们听的,这是老百姓真正的心声。中国几千年下来,不管这个国家姓刘姓李,姓赵姓朱,还是姓国姓共,官僚们的本质都没有变化,用大明东林党流芳千古的一句
两个长命好运的小鬼子兵也是本剧的一大尝试,不要疑问他们俩咋不死呢?不用怀疑,他们是肯定要活到小鬼子投降的,还得在回家的轮船上发表一番感慨。这就是一种隐喻的表现形式,两个小鬼子兵是众多厌恶战争的小鬼子们的缩影,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尽管这种尝试显得过于一厢情愿了,但还是要给本剧的编剧点一个赞。
相较于这诸多的隐喻,战争方面的描绘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但还是要说几句。男一号胡宜生是个十足的『万金油』,哪儿有问题,哪儿就有他,哪儿有了他,哪儿就一定渡过难关。唯一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历经数场激战,功勋无数,甚至重伤了老鬼子横山武彦的战斗英雄,得到了那么多国军高级将领的赏识,从41年到43年,三年时间居然还是个少校,我想再傻X的军队,也该给他立功晋升了吧?余则成坐了一年办公室,也混到中校了,你胡某人混得还不如一个文书?太丢军人的脸了。
而且不但是胡少校,他身边的三个活宝兵也是出生入死,枪林弹雨了,怎么还是个小兵?好歹领章上要加星了吧?不升官,起码兵等要升一下了吧?这伙人简直成了超脱俗世了,成仙了。
对战场的描绘,张自忠将军的故事就是极致了,光辉秒杀了其他一切,就是这种感觉。
【篇一:宜昌保卫战
正在央视热播的《宜昌保卫战》将视角投向了广袤的长江,讲述了从1938年宜昌大撤退到1943年石牌大战间,在长江边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抗战往事。恰好笔者今夏从武汉自驾经宜昌到恩施,一路江山秀美令人叹为观止,再对比《宜昌保卫战》中的生灵涂炭、国破家亡,实在感慨过去与现在的天壤之别,更引发对抗日将士们的敬意,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倍加珍惜。
《宜昌保卫战》作为一部全面反映“四保宜昌”抗战历史的电视剧,做到了对历史的真实的还原,因此在其中我们也能发现卢作孚、张自忠、吴奇伟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身影,也包括一系列的大小战斗,包括宜昌的大撤退与保卫战,以及其间的拉锯攻防战,包括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等等,特别是大败日军,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大战等等,都被详略得当的呈现出来。
因此,《宜昌保卫战》用浓墨重彩,来呈现一次次战斗,那些空中战机的轰炸,水上舰艇的冲击,陆上的伏击与偷袭,大场面小场景纷至沓来,还原度颇高,带领观众再入那个炮火连天、民不聊生的苦难与抗争之地,在这一刻,宜昌,并没有因为被攻陷而成为一座“哀城”,而是在战士的防守与夺城之间,在民众的奋起反抗之间,成为了一座光辉的抗争符号,激励着整个反侵略的战局。
在《宜昌保卫战》中串起一系列事件的,则是由徐佳扮演的男一号胡宜生,以及由童蕾扮演的女一号江美云,很明显他们属于艺术加工后的典型性人物,拥有着高度的概括性,他们一个在正面战场奋勇杀敌,一个在隐秘战场屡建奇功,代表了抗日战争双战线上的不朽英雄的两面。
胡宜生的身份很复杂,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山舰殉难后受伤的抗战伤兵,却凭借个人超强的能力成为江防联络官,并在随后一路抗战中担当重任,屡建奇功。据编剧透露,在最初的剧本构思当中,胡宜生还有一个身份,同样够传奇,那就是属于江湖名号的红旗老幺胡五爷。虽然后来为了故事发展的需要,淡化了这一设定,但却保留了胡宜生身上江湖儿女的那种果敢义气,这种独特的气质也让他化解了极为棘手的江边骚乱,由此成为备受推崇的军事奇才。
身为军统特工的江美云,则是隐秘战场上的巾帼大将,她可以凭借极强的个人能力,同苏联专家瓦西里一起,寻找隐藏在宜昌的日军秘密电台,又可以像男人一样面对枪林弹雨毫不胆怯,这是一个有着钢铁意志的女人,以多变的形象,斡旋于战争的各处,时而旗袍妩媚,时而便装清秀,时而军服冷傲,但一切的一切,都只为心中的救国救民热情而战。
《宜昌保卫战》的故事,发生在长江畔的宜昌城,而胡宜生和江美云,也都是优秀的荆楚儿女,记得胡宜生在剧中曾说:“天生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我有九条命,死不了”,在整部剧中,他确实也是九死一生,多次挣扎在生死的边缘,甚至有一次连断头酒都喝了,只差一步便会命丧黄泉,因此“胡宜生”这个名字,或许同样有“九死一生却宜生”的感觉,令人感叹抗日义士生命力的强大,而江美云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江边的如云的美人,不仅外形而且内心,都让人看到战争中的人性闪光,他们是中华儿女特别是荆楚儿女的优秀代表,令人钦佩且动容。
《宜昌保卫战》是著名导演齐星执导的抗战剧,由徐佳、童蕾联袂担纲,主演阵容则包括吕良伟、侯勇、陈小春、许媛媛、施京明、木幡龙等等众多大牌,该剧借宜昌的攻守之战,从性格、情感、信仰等多个维度对众多人物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为每一个角色赋予了比以往更为鲜活的生命力,不仅着力呈现了一系列抗战民众,还将变节的军统站长朱若愚,以及心有善念的日本战士小林等等,全剧通过历史事件的开阔呈现,展开人性化叙述的.视角,引发后人对先烈的缅怀,对战争的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宜昌保卫战的血性与艰辛,抵抗与不屈,依然对今天的我们,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
【篇二: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9月19日晚8时26分,抗战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在央视八套准时开播,众多宜昌元素闪亮登场,收视率占据全国同时段收视榜首。观看过后,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宜昌霸屏很骄傲,八集完全不过瘾。
《宜昌保卫战》由齐星执导,由徐佳、童蕾、陈小春、侯勇、吕良伟等众明星领衔主演,该剧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1943年“石牌大战”两个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38至1943年这五年间发生在宜昌的抗战故事。
巍巍三峡,滚滚长江,见证着一座英雄的城市,两度书写了二战传奇。电视剧在宏大的背景音乐中启幕后,开场就是一段极富宜昌本土特色的峡江号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宜昌长江航道上,千帆过尽,百舸争流,大小船只正溯江而上准备停靠宜昌,最终前往长江大后方。突然,几架日军飞机朝着船队中最引人瞩目的船只――民生公司的轮船俯冲过来,发起扫射……
剧中日机突袭民生公司轮船的场景,惊心动魄,让人万分紧张,同时又让人对主角胡宜生的英勇反击敬佩不已。空袭过后,在美丽壮观的峡江之中,漂浮的轮船残骸和遇难同胞的遗体染红了江水,让人不禁黯然神伤。
此后,宜昌“老码头”成了绝大多数故事和情节发生的主要背景:比如码头各方势力斗殴被胡宜生紧急制止,以及大批难民抢购船票等等。在第二集后半段,胡宜生对宜昌防空提出建议,在码头对面的磨基山设置对空火力,加强对码头的保护。
一幕幕峡江镜头,一句句呼声号子,熟悉的场景最能勾起游子的离愁别绪,身在异乡总是身不由己。剧中胡宜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是在湖北宜昌出生的,所以我叫胡宜生。”满满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让我这个剧外人也动了乡愁。离家在外打拼多年,每当有人问起我的家乡在哪里,我也总是自豪地回答:我是宜昌秭归人,那里是世界名人屈原的故乡,三峡大坝坐落在那里。在我心中,家乡一直是心底的骄傲。
看过了《宜昌保卫战》,心中热情有增无减。宜昌保卫战,是宜昌人的战争,是一场保卫长江的艰难战役。既然想家,那就去看看《宜昌保卫战》吧!在剧中和秀美三峡,青滩号子来一场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