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一位英雄的名字却被人们深深记在了心里。他就是——邓世昌
甲午大海战
看甲午大海战之后,那个心情是久久没有平静,对日本人的痛恨,对中国以前的腐败,对国家的落后……
我看完了此片我沉默了,日本人真的很团结,没有军费,日本天皇就带头捐款。没有粮食了,日本天皇每天就只吃一顿饭!而中国官府贪污,慈禧太后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办寿宴而挪用了军费……
光绪帝是有心在节约粮食,以前他每天吃3个鸡蛋,但是他节约到每天只吃1个鸡蛋,太监告诉他:他吃的鸡蛋是十两银子。他又问李鸿章集市上的鸡蛋卖多少钱?李鸿章告诉他:“一两银子大概买800个左右。”可见官府有多腐败啊!
到最后中国的军舰,致远、镇远、定远、平远、济远全部沉了。其实整场电影最了我感动的是:邓世昌因国家失败了而投河自尽了,这时他的爱狗突然跳下水,就这样一个人和一只狗就这样死了!
请记住:读书是为了以后国家的强大!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_第2篇
刚刚看完甲午大海战,每次看这种题材的片子,心都被狠狠的一次次戳痛,当时世界排名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竟如此轻易地就被我们不屑的弹丸小国日本摧毁,这个结果我们不想接受可是就是事实,也早已注定。
日本的掌权者为了自强为了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由天皇带头一次又一次的捐款,而中国的掌权者们又在做着什么呢?
当我们从德国买回的两艘当时最大的军舰回国时,所有人以为中国这个巨人要醒了,可是结果依旧是沉默,也许此时的“沉默”就在预告着未来的“沉没”了吧。
军舰回国时,曾去日本访问,当时我们有机会将日本的海军扼杀在萌芽之中,可是我们没有去做,那个洋人指挥官说的对,我们总是固执己见,因此失去了一次最好的震慑日本震慑列强的机会,也失去了成功的先机。
七年间,我们的军舰的最大用途竟是为了帮慈禧运输新鲜瓜果?这是怎样可笑的一个事实啊!
中国的统治者慈禧为了自己的寿诞挪用北洋军舰的军费修建颐和园,原本即将到手的新型快速铁甲军舰与我们擦肩而过,被日本购去。而那些贪官们则为了私欲,将购置炮弹的经费聚敛于自己的腰包,有这样的当权者,即使有像邓世昌这样有能力的爱国将领又如何?有这样的当权者,我们又怎会不败?不知道今天的国人在看到颐和园庄严秀丽的美景时,会否想到这里曾是用我们的军费建造的呢?会否想到它背后的代价是整个北洋舰队呢?
我们一直认为国贼的李鸿章,的确他是做过很多错事,可是至少他曾为我们国家的富强努力过,为了军费像慈禧争取过,为了最后在马关条约上不割让领土而流下真诚的泪水,不管这泪水是为了自己从此留下卖国的恶名还是什么,他已尽了自己最后的努力。
邓世昌在最后一次回家时孩子说,也许要有一次更惨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所以最后明知是必,败的结局,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一死。而令我最感动的不是别的,是太阳,太阳只是一只狗,可是它却做了连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当时它已被救起,可是在它发现自己的主人还在海中时,它就那样决然的跳下海去,最后与自己的主人一起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此外,提一句,近来影片中不止一次提到钓鱼岛,无论是剧中还是现实生活里任何有点常识的中国人或是日本人都应明白钓鱼岛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最后借用国防部曾说过的一句话做个终结,“吾国虽大,寸土不让;犯我疆域,其远必诛!”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_第3篇
看完《甲午大海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都不能平静下来。这是一部能够涤荡我的灵魂的电影,它让我知道了这一段历史背后的故事,那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的时代——现在就真真切切地解剖在了我的面前。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明了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对中国的过去有了新的认识。也许以我的资格,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事实,但是多重线索的交织,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爱国的信仰是它的大脑,不降的坚守是它的心脏,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是它的四肢手足,这些便构成了活生生的'历史。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我看着致远舰沉没的时候我的心是刺痛的。但我想,中国人或许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感性,历史不是你在学校不学习他就不需要你去了解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身体里流着中华祖先的血液。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与自己流着同样的血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为了祖国牺牲了自己。我们就有责任去了解我们的国家的每一段历史,更有义务去热爱我们的国家。
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事实上,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这和当时那个官员各种中饱私囊各种花天酒地各种结党营私要反差很大,这一切皆是因为他们信仰与理念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整日灯红酒绿的官员并没有明白:人活一世,并不是非要在乎钱在乎名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但是像邓世昌这样的人意识到了这些,并且他做到了,而且做得英勇无畏。
从演员的角度看,影片中的演员将这位英雄人物的悲壮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海军是一个绅士的军种,讲求知识、坚毅与风度。而陆毅扮演的邓世昌恰是一名极优秀的海军将领,据说是“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因此,一个长相清秀,又略带书生意气的演员可以很好地刻画这位海军英华的风采。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陆毅对邓世昌的形象塑造是极成功的。这也使我们明白:英雄不应该只为历史记,更要为天下人记。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在情节线中详尽地说明了日本对钓鱼岛觊觎的由来,并让邓世昌率舰队巡游钓鱼岛、台湾及南海诸岛。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这些情节并不相去史实太远,它记录了我们的先辈对于疆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1945年民国海军南海宣示主权,同样体现在1974年人民海军西沙海战和1988年南沙海战,以及此后许多次的保钓、护渔、对峙事件中。无论到什么时候,这种责任感在真正的华夏子孙的身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绝不退让,这是我们的海洋!
今天,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为观看影片《甲午大海战》。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清朝晚期的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的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于是,清朝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虽然人民生活困苦,但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中国掀起了一场侵略战争。虽然,北洋水师原有战斗力比日本联合舰队强大,但因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清政府开始得意轻敌。原用于北洋水师的军费又被慈禧太后用于建造颐和园的石舫船。造成我北洋水师再没有增添任何新舰只,舰龄逐年老化,这样大大减弱了北洋海军战斗力。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北洋水师的军舰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失败的`命运。
看完这部影片,我知道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了解了中国的国耻,也进一步知道了勿忘国耻这句话的含意,正如影片最后日本联合舰队的指挥官说得一样:"如果中国团结起来的话,我们将要面对一个真正的巨人。"
《甲午大海战》该片叙述了国家的落后就会招致他国的侵略,要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强大。该片充分表达了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败,一个寿宴、一个颐和园,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是中国从此走上了半殖民的道路。
1877年,一批大清朝的精英少年学子,怀揣强国的梦想,登上远渡英国的轮船,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他们对祖国的任人宰割深恶痛绝,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一心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富国强兵!
电影前部分重点表现了少年精英的报国之志以及中日的海上军力对比,并在多处暗示了清政府的腐败,为后来清政府的惨败做了铺垫。可以说,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海上力量是不足与清朝相抗衡的,仅“吉野号”相对于北洋水师来说是比较先进的,但是,战争的结果却出人意料。邓世昌一行来到日本展示清朝的武力时遭到日本浪人的攻击,这也为后来中日爆发战争埋下了伏笔。电影后半部分向我们展示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渲染了爱国志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魄!把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
对于这部电影,我有几点感触。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
虽说战争之前,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并不比日本弱,甚至拥有比日本更为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清政府的腐败才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它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对于国家的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各国的兴起,这种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潮流,但是当政者却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诩为“天朝上国”,不接受西方先进的文化,试问,这样的政府焉有不失败之理?作为清政府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筹备寿诞,竟然挪用海军军费,致使后来北洋水师用沙子填充的炮弹去打日本侵略者。腐败误国!
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北洋水师的先进舰船和武器都是从外国购买的,尤其是德国和英国。一个国家要想保卫自身的安全,必须要大力发展科技!不能依赖别国!北洋水师的覆灭就是一个教训。只有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的独立自主。目前,我国的军事科研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歼—10、歼—15等我国已经掌握了这些战机的核心技术,虽然歼—10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0很相似,但是它的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已经掌握在我国手里。相比印度,这个一直视中国为最大假想敌的国家,它在战机研究方面就显得十分不足。虽然印度和俄罗斯合作研制新型战机,但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俄罗斯手里。
虽然这部电影给人很沉重的感觉,但是,在电影的高潮阶段,我被邓世昌等爱国军人的激情深深感染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骨气!勇于面对挑战、敢于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