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1)
观看了一场十分感人的电影《第一书记》。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沈浩的品质,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新一代基层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和模范,都刻有时代的烙印,然而从沈浩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观,也为我们年轻人开设了一堂对人生价值更为深刻的思考命题。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古城墙的写意镜头中出现的"万世根本"四个字格外引人注目。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故事情节紧凑、生动感人;没有口号、没有标语,没有说教,人情味十足,引人深思。影片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岗,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责任。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全力打造"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我想一个人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这使想起了时下很多年轻人,他们吃不了苦,受不了罪,空有一身报复,却不愿付之行动,有时他们甚至很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看完电影《第一书记》后,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动和敬佩,他在小岗村工作的点点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重现了他感人的生活细节。没有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却用最朴实但不平凡的行动,释义了什么叫人生的价值。
沈浩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共产党员。在小岗村工作的6年里,他失去的是家庭的温馨、对孩子学业的帮助、对老母亲的尽孝,而他得到的是小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小岗人的信赖。从某种意义上,对于那些有理想有抱负,但一生却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的人来讲,沈浩是幸运的。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正是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小岗、大包干、红手印......历经三十多年的传诵和洗礼,这些符号已经成为烙刻在勤劳善良开拓的'中国人心中永远不曾离去的印记。今天,沈浩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无愧天地和百姓的奋斗,给我们心中不曾离去的奋斗史诗中,增添了"第一书记"崇高的形象。他传承的是奋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他演绎的是奋斗的感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他展现的是奋斗的光辉。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沈浩--第一书记。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每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片尾沈浩书记的女儿在演奏钢琴前说了一段话深深感动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坚强勇敢的性格,延续了沈浩书记的伟大精神,使我备受鼓舞。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样,不计名利,不谋私利,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百姓,更不
第一书记观后感(2)
很早就听说过了沈浩同志的事迹,所以当我听说电影《第一书记》上映时,早早地就赶到影院观后这部触动每一个心灵的片子。
《第一书记》的原型就是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迹,但是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所有观影的人们都安静了。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 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
与以往的宣传资料不同的是,电影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的形象。从电影的序幕一拉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
这是一好电影,一个由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用心演出的好电影。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曾是一名基层干部而自豪,也为没能用更执着的行动留在需要的农村而深思。
近日,中心组织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电影讲述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同志为带领小岗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不惜疲倦,任劳任怨,狠抓实干,对待村民更是关心之至,为小岗奉献宝贵生命感人事迹。
当看到沈浩同志在
我们要学习沈浩那种廉洁自律精神,要增强自身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提高防范意识,坚持工作原则,廉洁自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我们要学习沈浩那种爱岗敬业精神,不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而且,还要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创业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立足本职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摁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随着片尾曲的唱响,电影结束了,但那份感动那种精神已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存在我们的心里。沈浩—这位伟大的第一书记虽然走了,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所彰显的时代精神却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他的光辉事迹将影响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第一书记电影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小岗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待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2009年冬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等到银幕全白才站起来,其间我想,中国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的。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第2篇
当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刹,内心涌出一股无法言表的感动,深深的被沈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党员的优秀品质所折服!沈浩,一个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基层干部,一个视村民为亲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支部书记,一个为改变乡村面貌呕心沥血英年早逝的普通党员。他是中国共产党七千多万党员的杰出代表。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他修建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举办一场隆重特殊的葬礼,他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他——沈浩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执着!作为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官员,他本可以隔岸观火,以一个过客的身份去观看小岗村贫穷与落后,但是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了去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行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岁月的年轮总是在不经意中碾过,很快沈浩的任期结束了,而命运又一次的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岔口!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选择,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本来就很难,选择后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就更难!他本可以在任期结束后选择回到省财政厅,将原本偏离的人生轨道重新修正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但是,当面对86个红手印的诚挚挽留时,他给出了最铿锵的回答:他选择了留下。从此他不再是一个过客,他将他的生命与小岗村融合在一起,他不在徘徊,他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岗村他用六年的时光,兢兢业业,传承着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他——沈浩演绎了为民服务的感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他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无愧天地和百姓的奋斗,给我们心中不曾离去的奋斗史诗中,增添了“第一书记”崇高的形象。他替民请命,为民上诉,他思民之所想,急民之所困,举手投足间演绎了为民办实事的平凡的感动。
他——沈浩谱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他上有九旬老母,又有爱妻幼女,他本可以享受着平凡人应该拥有的平凡的感动与温馨,但是他为了人民,为了小岗村的村民,他舍弃小家,选择大家,
沈浩同志始终秉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和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拥护。普通的人物,平凡的故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没有惊天壮举,没有枪林弹雨,有的只是来自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动。
四十六载弹指一瞬间,虽然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无尽的。我们应该沿着沈浩的事迹追寻对人生的叩问,对生命价值观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以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深刻的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我们应该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追名逐利,不以钱权最为人生的目标,而应该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把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我们的最高行为准侧。
然而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
鲁迅在《中国的脊梁》一文中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沈浩就是这样的人,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心系民众,为民请命,用我们平凡的人生撑起中国不平凡的未来!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第3篇
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被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体现出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沈浩同志始终秉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和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拥护,称得上是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开拓进取的领头人。
沈浩在
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平凡中见真情,平淡中有震撼,这种震撼来自沈浩同志言行中所透出的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政治本色。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去思考和学习的。为什么这样一位处级干部会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的事业呢?看到小岗村的现实面貌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我懂得,这是一种热爱,是一种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种价值体现!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为陕西的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第4篇
周三下午看了《第一书记》这部电影,看完影片后,影片中泥
序幕一拉开,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一声大爷、一声奶奶,一句我记住了;一只能产奶的小羔羊,一个说不清楚话的多孩残疾家庭,一个隆重的葬礼;一台铲车,一条通村路,一条开放路,一个新的纪念馆,一个高科技企业;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次的力量相拥;一眼一眼的深情,一个一个发自心底的爱的信息,一双一双牵手的默契;一次特殊的年夜饭,一次一次的红手印;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赢来的大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源于人民无限需求的动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是60年代的大学生,是一名普通的国家公务人员,是响应组织部门号召的一名机关干部。一切都是那么的真诚与亲切。我从第一书记里看到了一个好人的影子,一真正基层干部的影子。
在影片中,沈浩的女儿弹了一首的钢琴曲,虽不像结尾主题歌那样旋律鲜明,但正是这首钢琴曲深深打动了我,它是那样的恬淡宁静、动听优美,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钢琴师1900在暴风雨中弹的那首曲子《magic waltz》一样,1900在暴风雨中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孩,在人生的坎坷与平凡中,于是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真谛,不惜为之付出生命。两种环境,两种心情,在沈浩的故事里,也同样殊途同归,沈浩不也是身处改革开放的暴风骤雨,在历练和勤奋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目标吗?更可贵的是,他在这样一个艰苦困难的环境里,仍然能保持一份宁静致远的高尚境界。这是这首钢琴曲所带给我们的东西,但不是全部,因为琴声中还渗透着一种情思,那是一种浓重而悠长的不舍。老百姓不舍这样的好干部,而沈浩,若有在天之灵,也绝对不舍小岗村的每一个村民和每一寸土地。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家,他就能做到勤奋与坚持,就能造福社会。
这是一好电影,一个由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用心演出的好电影。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想要努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第5篇
周四下午,在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校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
从银屏中,我们可以看到,沈浩同志——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矗立了起来,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伸向了远方。而村民们一次又一次挽留他们的好书记的红手印,又是那样的令人震撼……
沈浩平凡的人生闪耀着共产党员的魂,他坚定的信念成就了辉煌的小岗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许完成自己的工作不难,但难在做好。因为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细小的。她没有高科技的累累硕果,也没有建筑事业的立竿见影,更没有诗人的浪漫和洒脱,她只像绿叶一样平凡,为大地带来生机,并且在阳光的照耀下,她将褪尽生命的绿色。这就更需要我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与广大家长的认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沈浩同志的精神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做实事的精神,学习他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真正做到务实、勤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尽自己所能付出一份力,用爱去关注孩子,用心去体会孩子,用情去感动孩子,用知识去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注释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