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和初冬的景象一样,当我们站在了纪念馆的门口,原先路上有关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飞,剩下的只有满脸的肃穆、满眼的苍凉,似乎那口和平之钟的巨大回响在无情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当看见黑色的大理石铸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后,大家便什么话都说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话都被哽住,已经没有办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境和复杂的心情,突然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一切所谓华丽的辞藻在此刻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走进大屠杀纪念馆,大家立刻被以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悲苍景象所震撼了。纪念馆前的警钟上镌刻着“敲世纪警钟,祈世界和平”的十个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国人勿忘国耻,兴我中华。纪念馆虽不很大,但我却走了很久很久,我不知道我是怎样走出纪念馆的,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凝固,我们又似乎在那一瞬间走过春秋,走过寒冬,走到了世界的尽头……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绝不能患历史健忘证,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血海深仇!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的冤魂!一个人、一个民族,是需要有点精神的,如果自己不争气的话,怨天尤人没有任何意义!落后就要挨打,这历史的教训太沉痛太深刻。今天,我们祭奠南京大屠杀,不是囿于历史的伤痛中而不自拔,而是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奋发图强!只有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们强大了,我们才能站得直、立得稳。
我们今天的幸福,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生命。先人们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安定和平的天地,作为一名受党和人民培养多年的基层党委书记,我们必须有一种为了地方的发展、父老乡亲的安居乐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畏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祖国的富强昌盛贡献力量。
【第2篇】
到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到达后,只见纪念馆的外观是灰白色调方正的建筑,上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的心顿时沉重起来。炎炎烈日下,等待进馆的人群排着长队。借此等待的时间,我看见右侧是一组黑色雕塑,表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幼小的孩子被惨杀,年迈的老人仰天痛哭;年轻的妻子遭受蹂
进入悼念广场,一条两边布满鹅卵石的不宽的路伸向史料陈列馆。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突兀的石壁,“遇难者300000”,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斗大的字,让每个进入的中国人一眼就看得见,让每一个进入的日本人一眼就看得见,让每一个进入的不同种族、肤色的人一眼都看得见1 30万!其实这还是保守的统计,实际在大屠杀中遇难的人数远不止这个数字。
史料陈列馆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看着不高。进去后先要经过一处厅堂,幽暗的灯光就像发自地狱,我的心情越发沉重了。
首先以实景展示的是日军攻破南京的经过。1937年1 2月,日军从上海进逼南京城,国军浴血抵抗,但未能有效阻击其多路进攻。12月13日,在一片混乱中日军攻入城内,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拉开序幕,人类史上最惨绝人寰的悲剧无情上演!战役中牺牲的国军将士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动容,他们的照片高悬壁上,他们的名字光耀山河,与日月同辉!
需要记住的还有一个名字——松井石根,正是他下令日军可以在城内烧杀淫掠,为所欲为(此人在战后接受审判,作为乙级战犯在南京被执行死刑,没有逃脱历史的惩罚)。
当然最令人愤慨的是侵华日军罄竹难书的罪行,馆内以照片、实物、影像、名人信札、侵华日军回忆录等详实确凿的史料证据展现出来。遍布六朝古都大街小巷的日军官兵就是恶魔、野兽,难以想象的罪恶在那漫长的六周里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昔日的金陵胜地沦为炼狱,成群的手无寸铁的百姓被驱赶到长江边,遭遇机枪疯狂扫射,鲜血染红江面。为节省子弹,日军干脆逼迫人们走向“万人坑”——活埋。每12秒就有一个宝贵的生命消失,1 2秒,1 2秒!惨无人道的杀人游戏是野兽取乐的消遣,一颗中国男子的头颅被搁在路边木栅上,死去的面容上满布凄苦悲伤,嘴里被塞进半支香烟!这颗头颅还被当做皮球踢来踢去,围观者发出鬼哭狼嚎般的狂笑,他们不是人!中国人的命就这么不值钱吗?!我感到满身的热血在沸腾,满腔的怒火在燃烧!
在经历了1 20分钟沉痛与悲愤的心灵旅程后,我走到出口。墙壁上镌刻着醒目的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忘记仇恨”。
中日两国,本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远在隋唐时期,日本曾数次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学习先进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回顾南京大屠杀惨剧,可上溯至1 840年古老的国门被侵略者坚船利炮打开为发端的'百年磨难史与屈辱史,我们获得的教训与经验何其沉痛与深刻。
是的,历史不能忘记,要刻骨铭心地记住!我们应该时时警醒,刻刻反思,将这股力量化为振兴民族与国家的动力!
【第3篇】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课本里面学过“南京大屠杀”,接着又在很多社会活动,书刊媒体中反复提起,虽书本内容真实惨烈,但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景大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想象。
近日有机会同即将援外的医疗队友们一同参观这所为世人所“震惊”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是我多年想做的事,所以我怀着警世而鉴证的心缓缓而来。南京大屠杀,这个让所有中国人都忘不掉的事情,从一进入广场就让我感到沉重,走到南屠馆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这个巨大的让人很压抑的雕塑,仔细看下面的文字介绍可以知道这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的家人全部惨死于日军魔掌下,而自己却被侮辱而屈辱的活着,也许死很容易。可是活着确实很难。
进入馆内就可以看到很壮观的很高的书架,那个书架,那里面每个看似书籍的文件里面是当年南屠遇难的人的个人资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在向里面走便是对历史的介绍与回顾,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 华中 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 谷寿夫 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致使我中华儿女 300000人死于刀下,这是何等的耻辱与无奈。再看到墙上的惨烈图片与文字: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 字字刺入我心, 作为东北人的我可能更能
【范文一】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全面推进“中心”各项建设再上新台阶。2015 年7 月18 日上午, 湖州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南京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活动。
当市行政服务中心一行50 多名党员来到六朝古都的南京,没有去喧嚣繁华的夫子庙,没有去象征权力的总统府,也没有去拜谒中山陵,而单单去了雨花台陵园 、参观了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吊300000 的死难同胞。
纪念馆地上都铺上一层鹅卵石,光秃秃一片,荒凉、颓废,给一种悲凉的氛围,正对门,一个巨型雕塑,上写着“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印入眼帘,让人心生凄凉。远处,一个巨大的吊钟静穆地立着,有人说是象征着和平的“和平钟”,在我们看来,更像着一个警示钟,警示着国人: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要被欺。
看见了第一座雕塑,我们什么话都说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话都被哽住,我们没办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境,突然感觉到我们所学了一切所谓华丽的辞藻在此刻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第一座铜像雕刻的是一位衣衫褴
走进纪念馆内,光线阴沉昏暗,黑黝黝的如入鬼
纪念馆的图片中,还有一些抗日中国将领图片展示,例如国民党将军唐生智之类,展览的目的是表彰国军的顽强抵抗,歌颂抗日救国将士艰苦奋战。但在这些所谓的.抗日将军的画展前,我们丝毫不能产生敬意,反而对他们心生一些鄙夷: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两军相逢勇者胜,平时不加强军事训练,将官们整日花天酒地,争权夺利,中饱私囊,生活荒淫无度,难免战时不堪一击,弃城而逃。
据说南京大屠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溃逃的士兵混迹于平民百姓之中,看到这里,我们真感到不安与可悲了,一个没有信仰,一个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总是一盘散沙。只是可怜那些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平从来都是需要强有力的国力和国防科技作保证的,我们现在重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不是进行什么仇恨教育,更不能把国耻放在口号上,放在不切实际的慷慨激昂上,要从失败,从敌方那里找出问题的症结,汲取教训。这样才不负建馆的初衷,反思一下,我泱泱大中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如何历来遭受列强的欺凌,甚至屡受东夷倭国的侵略呢?一个国家强大,没有强大的军事国防做后盾,谈和平、谈发展都是一纸空文,没有强大的国防科技,经济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记”,我们也不能整天沉湎于历史的愤恨和苍白无力的呐喊中,而是要脚踏实际,为 “中心”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范文二】
周六,我参加了我电子系党支部的外出考察活动。当得知要外出学习考察的地点是南京时,我便不自觉地身体抽搐了一下,倒吸了一口凉气。可以想象得到,这一趟的南京行,必定不能错过的定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了。在从小的爱国主义教育里,我都对南京这座城市有种特殊情节,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南京,甚至害怕听到这个词儿,总觉得南京这座城市充满了血腥,感觉很凄凉、悲惨。可是当宣布的考察地结果与我所料想的如出一辙时,我却想,是该去亲身经历一番,毕竟历史是不该被遗忘的,那赤裸裸的印证反而是更好的激励,我们是应该要面对的。
刚进南京城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上海没有的城墙式的堤坝和地道,让我感觉有点儿古城的痕迹,与此同时也突然肃立了起来。中华门附近有一座麒麟雕塑,我一厢情愿的认为那便是南京城的标志。在东华门饭店用完午餐后,我们便驱车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还未进馆前,馆外的大型雕塑,那一座座还原历史的扎着、苦痛的灵魂,与馆外的宽大马路及现代化的建筑,形成了极大地突兀对比,不禁让人心揪。走进馆内一眼望去,地上铺满了小石子,与随处可见的金色耀眼的30 万大字,又形成了极大地反差对比。我一味的坚持,那30 万的生命如同星辰的陨落般化成了这一块块小石子,只是他们牺牲了自己,而为我们后人铺路,所以他们是不允许被轻易践踏的。
在史料陈列厅内,大部分都是黑白的照片和近些年才收集到的证人证言等。大部分当时的东西,或许都和那30 万尸骨一起掩埋了吧。可是,不管是看到照片也好,模拟的场景也好,哪怕只是几行文字,我都有种说不出话的感觉,内心十分压抑,喉咙口总是哽咽着。我真的很难想象,1937 年12 月,对于南京意味着什么,对于南京人民又意味着什么。他们会不会怨恨自己为什么生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如果是在现在,他们会不会也能灿烂地笑,而不只是坚持在日本人面前“我们不哭”。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相关资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当年日军大屠杀地之一江东门“万人坑”遗址及尸骨丛葬地之上。据史料记载和见证者的回忆,1937年12月期间,侵华日军曾在江东门集体屠杀一万多名中国俘虏及平民,遇难者尸体经慈善团体就地掩埋于“两个水塘和一条壕沟内”。1984年、1998年和2007年期间,曾先后三次在此地发掘近千具遗骸,经史学、法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鉴定,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骸骨。
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启迪今人和后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本馆于1985年8月正式建成开放,后经1994年至1995年,2005至2007年两次扩建,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9800平方米,新馆于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纪念性的遗址型历史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广场上的我心里却如暴风雪侵蚀般寒冷。
踏入灰色高墙圈着的纪念馆,映入眼里的大广场上,是用碎小的石块建成的广场地面,人走在上面沙沙作响,1937年的冬天,逃难的人们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的声响是否也是这种沙沙的声音呢?入眼四望,鲜有绿色,枯木枯石黑墙组成了主体。纪念馆正面石壁上的馆名为亲笔题写,“1937.12.13-1938.1”一行黑色大字,这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一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0”,单单只看一个,这确实没什么,但是如果是一个三的后加上五个零时,而且是死难者的数目时,那种感觉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啊!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过后,倒下去的总是无数的亡灵。因其无数,再加上年深久远,往往就只剩下一个数字。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了,没准在很多人那里,这个大屠杀就剩下一个数字,一个据说30万的数字……
石壁右侧,是用三跟柱子,五个圆形组成的和平钟,它在默默的警示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广场右侧是“冤魂的呐喊”主题雕塑,以当时没有被掩埋进去的尸体为主题,扭曲的人头,狰狞的面容,张开口却发不出生命的呼喊,无奈且无助的样子,后面是敞开的城门和城墙上的弹洞。青筋暴出,五指用力抓爬的手掌,能够从掩埋的深坑中爬出来吗?站在广场,心里竟然不知道该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一切的想法都过于简单,一切的语言都难以表达心里的感触!头上是惨白的太阳,尽自己最大的力度在炙烤大地,真羡慕它,可以发威来表述心里的愤
进入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一阵冷气扑面而来,可是,我难以找到舒适,却有一种阴冷、哀思的感觉随之而来,这里墙面也是以灰色为主题,没有生气的材料,营造了一种没有生气的氛围。整个身体被肃杀、哀怨、悲痛、愤怒等种种不明情绪所笼罩,心情也极其压抑。
沿着灰色石头砌成的阶梯拾极而下,进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镶嵌在江水中的汉白玉花环,花环前面是象征生命的“长明火”,每隔12秒,就会响起悠远的.钟声,然后花环里出现一个遇难者的照片,花环的边上一万多张小照片时隐时现,像江水中不断浮现着落水的人,一闪一闪的。这些曾经的生命就是在这次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消逝的……序厅的两面墙体上雕刻着1万个遇难者名录,序厅顶部则以残破的城墙为背景,上面刻着中、英、日三国文字的“遇难者300000”,地面上则是星星点点的灯和长明火……凝重、肃穆,这是遇难者不屈生命的象征吗?馆内光线极暗,但依然可以看出和我们的名字一样的生命代号。屠杀,从来都是具体的,它是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现在这些生命以各自的名字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里人头攒动,却声息皆无。连不到六岁的女儿也是紧紧拉着我的胳膊,跟随人群缓缓移动……
在这座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史料超过一万件,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
在展馆的尾厅部分,有一间不规则的半开闭屋子,屋子下边是清冽的水,而屋顶上每隔十二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滴下,同时侧面墙上贴有遇难者遗像的灯光会亮起后再熄灭。这是因为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平均每十二秒就会有一个中国同胞被杀害……12秒,何其短暂,滴答,滴答,水滴落下,生命被迫结束……
展馆外,二百二十二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脚印刻在铜板上永远地留在纪念馆内。其中脚印大多都有伤残,有的只有四个脚趾,有的只有三只,还有一位有一只脚。
其中,最为叫人触目惊心的是原址原貌展出的葬我同胞的“万人坑”。堆堆白骨,垒积成山。从骨型上可以看出来,这其中有只有几岁的儿童,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青年,有老年,有姑娘,有妇女,有老妪,有学生,有劳工,还有放下武器的民兵、军人,无数的百姓……其中一具颅骨上面,还保留着清晰的弹孔。种种姿势,俯,仰,侧,爬,曲,直……头颅和身体分开的,四肢不全的,几具甚至十几具摞在一起难以分清彼此的……它们似乎都在无声中向我们控诉着,呻吟着,呐喊着……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这段不应该过去的过去。而这,只不过是当年30万遇难者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一种难以形容的痛,在一点一点吞噬着我的心。思绪也不知怎的穿越了时空,我似乎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了无
和“万人坑”紧连的是碑林,祭场,冥思厅。冥思厅室内水池铺贴黑色花岗岩石材,贮满清水,池内的烛灯与镜面黑色花岗岩交相映辉;十二米高的照壁上则安装了“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八句话,闪烁有光,直入人心。站在照壁前,我把这八句话念了一遍又一遍…
步出冥思厅
战争的硝烟虽已熄灭了半个多世纪了,但是战争给人留下的痛却是骨铭心的。七十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这座古城里所犯下的滔天罪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被历史所忘去;更不会因少数人的否认而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所遗忘。相反,它会是一块明镜,时时刻刻发出耀眼的光茫,永永远远警醒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醒目地显示在展厅展板上,道出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同时刻在我心里的还有当年曾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