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观看秦始皇陵观后感摘录80条

观看秦始皇陵观后感摘录80条

时间:2018-04-24 01:01

 

观秦始皇兵马俑有感700字【1】

秦俑,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不朽伟作。而我,作为一民中国人,更是倍感自豪!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亲眼目睹这些伟大的艺术杰作。

经过了几小时的时间,辗转到了秦俑博物馆的收费处。没想到一个人就要收100元,这才搭上车,开始了新的旅途。

说句实在话,我以前也看过秦俑的照片,但真正参观时,才不由感慨: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阿!

秦俑坑嘛,我对其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繁!密密麻麻的秦俑一眼望不到头,远处的秦俑缩成了一枚枚灰点。

这些古代的武士,看起来似乎是有生命的——若是再有瞳孔,就和真人没有区别了。秦俑面部表情大多庄严肃穆,似乎不仅仅是个陶土人,而是敢冲、敢杀、敢于嗜血的强大军队!他们身上的尘土也为它们增添了无尽悲壮的沧桑之美。

二号坑,则让我更加感慨:灯光灰暗,沧夷满目。坑内秦俑大多残破不全,并且被覆着黑色的焚烧过的痕迹。有诗云:

生则张良锥荆轲刀,

死则黄巢掘项羽烧。

居然一怀在临潼郊,

隆然黄土浮而高。

在这个坑内,秦俑的表情在庄严肃穆中似乎更带着悲哀,残手断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灯光,似乎有些狰狞。

该是回程之时,我不禁低吟起一首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归。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灰寒。

观秦始皇兵马俑有感700字【2】

这个周六,爸爸带我和爷爷去临潼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进入大门,一个导游就介绍自己:“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秦始皇兵马俑这个地方参观。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赵导,现在请各位跟着我一起进入馆内参观”。我们来到一号坑,他接着说:“秦兵马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享誉世界,举世无双。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大家现在身处的位置就是兵马俑一号俑坑的上面。一号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有六千多个兵马俑。大家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齐。”

看完了一、二、三号坑,我去看了秦始皇那时用的东西: 陶壶、陶钵、陶拍、带盖陶盒、铜鼎、陶灯等。还有一些工具:手锯、铁錾、铁锹、铁铧、铁钵等。那时的武器有:金钩、镞形器、青铜长剑、铜殳等。士兵一共有六种,分别是:车士、御手俑、骑兵俑、铠甲武士俑、铠甲军吏俑、高级军吏俑。而铜车马又称“立车”,车马通长225米,高15米,总重量1061公斤,由3046个配件组成。

出了大门,爷爷问我:“你知道焚书坑儒的故事吗?”我摇了摇头。爷爷就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会群臣及众儒生,宴会上,以王维为代表的一派儒生主张实行过去的“分封制”,以李斯为代表的则主张实行“郡县制”;两派针锋相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李斯胜出!于是一场“焚书”运动开始了。大批文化古籍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不仅让先秦的主要典籍遭到破坏;连春秋战国以来的思想领域及理论探索者们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第二年,又发生了一场“坑儒”之劫。共活埋了400多人,其于一批被流放到边疆。现在懂了吗,李亚琦?”我点了点头 。

今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快乐的一天!

观秦始皇兵马俑有感700字【3】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初一年级的学生,去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天空中,小雨飘飘洒洒,车厢内,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秦始皇陵兵马俑。

下了汽车,我们首先走进了一号坑。这一刻,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严征服了我的内心世界,使我震惊,我呆呆地望着坑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因为它们在土里埋藏了两千多年,出土后被氧化,所以原来身上的彩釉都脱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浑厚的古铜色。它们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

离开一号坑,我们来到了二号坑。这里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兵俑们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队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不知不觉地,我们又进入了三号坑。这里保存着出土最完整的兵俑以及青铜兵器。兵俑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它们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

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不但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而且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观秦始皇兵马俑有感700字【4】

秦始皇虽然只活了短短的50年,但他在历史上却有着非凡的意义,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统一文字使人歌颂他,万里长城将他的名字永远刻上,而兵马俑则令人惊叹其高超的手工艺术 。

兵马俑果然名不虚传。每一个士兵雕刻得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而兵马俑更是金碧辉煌,生动异常。远远望去,铜车马好似太阳神阿波罗所乘坐的金马车。它静静地停放在展台上,在灯光的照耀下,它仿佛具有了神秘的色彩,默默地诉说着秦始皇当年南征北战,统一六国的传奇故事。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故事。秦始皇大兴土木,举国之力修建他那豪华墓地的景象迅速在我眼前闪过。

铜车马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处处都有艺术的展现,处处都有华丽的表现。铜车马的每一处都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发出内心的惊叹。每一个参观过铜车马的人都会对几千年以前人们高超的手工技艺惊叹不已。铜车马打造的是那样栩栩如生。单是马车夫,便可征服所有前来观赏的游客。他正视前方,眼神中透出他宏伟的理想。看着他的眼神,我想到了嬴政,从即位开始就想征服天下的嬴政。统一六国,征服天下,修筑长城,建造兵马俑的嬴政,目光从眼睛转到了他手里急速抽打的鞭子,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秦始皇率领他的百万雄鹰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破六国大军的景象。

惊喜接连不断,随着目光的转移,铜马车的代表性物品被我发现了,那是马夫身边的一个篷帐。这个篷帐可以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可以在任何时间遮挡太阳和雨水。它不仅仅是一个篷帐,在危急时刻还可以拔下来当长矛和盾牌,但据说把矛牌转变成长矛的装置,如今已无力仿造。铜马车是那样的精致,如今任何人都无法做到那样的巧妙。

雄伟、壮观的兵马俑,你让华夏儿女感到骄傲、自豪,你是中华古国永远的象征。

秦始皇观后感1

坐在教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世界遗产在中国》之秦始皇陵,其实在这之前我就知道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然而当我看到纪录片上浩浩荡荡的兵马俑,看到秦始皇为自己打造的地下王国军队,我还是深深的震撼了。

考古学家首先挖掘出的是兵马俑,在坑中有众多的兵俑,它们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所有陶俑面目无一雷同。而且仔细观察还会发现陶俑不但仔细塑造出发纹、指甲,甚至连不为人们注意的鞋底的针脚、铠甲的编缀方式、掌面上的生命线都一一刻划出来。这不得不让人们赞叹两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不得不对他们油然而生敬意。

兵马俑的出土让现代的人们看到了秦始皇当年是凭借一支怎样的军队征服了其他六国,而且让人们窥测到了秦始皇正是利用怎样一支所向披靡的大军和划时代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血荡中原、席卷天下、统一了中国。

除了对陵墓的惊叹之外,我更加伤感的是创建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会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会是多少人死在这项浩大工程里。据说当时的百姓一家的全部劳力被抓去修建陵墓,有的人甚至一生就是在陵墓里度过的,到死也没出去过。他的修建持续39年之久,耗用民工70万,这是多麽庞大的数字。而且当时秦朝的法律规定,一个男子一生须为国家服役两次,其中一次为“正卒”,每次一年,正卒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说是内务部队。另一次是“戍卒”,即边防军(陈胜吴广去渔阳的时候身份就是戍卒)。除此之外,17-60岁的男子每年还要在本县或本郡为国家服务或参加军事训练一个月,叫“更卒”或者相当于民兵。可以看出当时家庭里根本没有劳力,

那试问一个没有劳力的家庭,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那整个社会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可想而知。整个社会是民不聊生的状态,人们生活极具困难,也正应为这样才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

秦始皇陵是人类的精神宝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比起这个,当时人民所遭受苦难或许是人们更加铭记于心的东西,更加割舍不掉的悲伤和同情。

秦始皇观后感2

7月25日,烈日炎炎,可这挡不住我和小伙伴们去参观兵马俑的热情。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74年3月11日,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们来到景区后,请来了兵马俑挖掘组的组长来为我们讲解。当我们来到1号坑时,我被眼前的景象给吓呆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在地下深处整齐的排列着,有军吏俑、将军俑、武士俑等。他们个个都昂首挺胸,眼睛注视前方。我看到了兵马俑的威武,秦始皇的伟大,我的心里汹涌澎湃,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往前走。导游叔叔告诉我们,拼1个陶俑需要两年,我看到了在空地上有叔叔在拼接陶俑,他们的工作环境非常简陋,不过叔叔们还是很认真地拼接陶俑,我看到这一幕非常感动。

接着我们来到2号坑,2号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再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就整齐的排列在过洞中。然后,我还看到展厅中还成列着一些秦国的兵器,五花八门,有戈、戟、弩等等,历经了千年,这些兵器依然锋利无比,秦国将士们的一张张坚毅的脸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参观完兵马俑后,我觉得它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遗产,体现了古代的劳动人民的勤劳和伟大。

秦始皇观后感3

今天是我到西安的第二天。早晨。我早早起了床,穿好衣服,洗漱完毕,急急忙忙地吃好早饭,就和爸爸、大伯一起出发,去参观令我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兵马俑。

大伯开着车,出了西安城,沿着西林高速公路向东驶去。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就来到了兵马俑。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一公里半处,发掘于1974年,是当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们先来到一号坑。导游告诉我们,它东西长230米,宽612米。在这个坑内,埋有大约6000个真人大小般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1000多个。走进博物馆大厅,只见地下五米深的地方,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一样的武士。他们全身呈古铜色,身材高大,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坑里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四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我想:在地下发掘出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参观完一号坑,我们又来到二号坑。二号坑的面积大约6000平方米,由车兵、步兵和骑兵组成曲尺形军阵。曲尺形的东端是弩兵阵,有172名立射武士,还有160名跪射武士。曲尺形的南半部是战车方阵,八条过洞内并排着八列战车,每列八乘,每乘车后有二至四名车士。曲尺形的中部是车兵、步兵、骑兵的混合军阵。三条过洞内排着三列战车,每列六乘,车后排有徒兵和骑兵。

最后,我们来到三号坑。三号坑面积最小,只有520平方米,总共出土战车一乘,马佣四件,武士俑68件。虽然面积最小,但它却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兵马俑。可我总觉得恋恋不舍,因为那些陶俑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虽然他们的装束、神态和发式各不相同,但都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刚强不屈的神情,正是这种神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我们的祖国拥有如此灿烂辉煌的古老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秦始皇观后感4

还记得前两天的时候老师说让我们最近都要表现的乖乖的,因为如果表现好了,将会带我们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内心非常的兴奋,因为从课本上学习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时候,就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一种特殊的向往之情,所以当时我心里想着我一定要表现好。当时下课了以后,我和好几个朋友讲到要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时候我们都特别特别的高兴,并且我们约定都要表现好,因为我们要一起去参观。

今天终于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天呢,不知道为什么一进到博物馆里面,就有一种气势宏伟的感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真的是太气派了,比在课本上学到的内容还要精彩,而且有老师告诉我们,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院,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很多国家的总统和贵宾都会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比如说美国的前总统里根,克林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等数不胜数,老师还说他们来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后都非常的赞叹。

听到老师讲的这些话,我内心感觉非常的自豪,因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只有我们国家有,后来老师又详细给我们介绍了兵马俑,原来古时候有那么多种的兵马俑啊,比如说军吏俑数量虽然极少,但是却气质超群,非常有大将风度,车士俑是战车的作战主力,立射俑顾名思义,就是指他们是射手,反正老师还介绍了好多好多。后来当我们参加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后便组织回家了,回到家中,我压制不住耐性的兴奋,超级想把看到的一切也和妈妈一起分享。

秦始皇观后感5

西安的兵马俑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今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来到西安看兵马俑。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位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我们首先参观了兵马俑博物馆,博物馆里展示有:陶俑,陶盆,盔甲,铜刀,陶马车,金币和各式各样的兵器,听导游说古代人做任何东西都是有说法的,马车之所以制成上面是圆的,下面是方的,是因为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把马车制成了上圆下方,陶俑更是千姿百态,他们没有一个表情是一样的,真是让我为他们的技艺惊叹。

兵马俑一共有四个坑,一号坑的前几排秦俑是没有穿盔甲,手拿兵器在现在应称他们为敢死队,中前排是不穿盔甲,不拿兵器的新兵,,最后是身穿盔甲手拿兵器的老将,四号坑是一空坑,听说是粮仓,是秦皇的儿子建的,秦兵马俑,是秦皇为了保护自己的墓所建的,还听导游说:‘‘在秦皇死后,敌人让手下在俑坑里破坏,破坏后再在里面放一把火’’再次以后,人们再把它发掘出来,,地面上有氧气,所以秦俑的色彩就看不见了。

秦皇的兵马俑气魄雄伟,十分壮观,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也可以做出这样工艺精美的兵马俑,真是列害!

参观兵马俑心得体会 篇1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陵兵马俑。

我们是坐飞机去的,经过一个小时零十五分钟的飞行,我们到了陕西咸阳机场,然后又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了临潼区,因为临潼区的兵马俑最出名了,所以我们先去看兵马俑。

一到兵马俑博物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用精美的大理石砌成的牌子,上写着金灿灿的六个大字:兵马俑博物馆。往里走,里面有三个展厅,1号坑、2号坑、3号坑,其中1号坑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先进1号坑参观。大厅里面人山人海,人们有的拍照,有的在目不转睛地看着坑里的兵马俑。我们好不容易在水泄不通的人群中找到了一个观看的地方,我弓起身子低着头往下望去,哇!坑里的兵马俑太多了,我估计得有3000多个,它们排着队,一排排整齐的站在那里,井然有序,形象非常逼真,仿佛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多么壮观啊!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身材魁梧,身披铠甲,跪射俑跪在一个角落,两只眼睛注视着前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骑马俑一手牵马缰绳,一手提马,像是随时作战冲杀。真不愧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啊!

听讲解员说,在临潼区的一个名字叫西杨村的村庄,有个农民叫杨志发,在打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兵马俑的头,那时候这个农民虽然不知道这个兵马俑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但知道这个肯定是古代人留下的,很值钱,考古人员知道了以后,赶到现场,好不容易用30元买下了这个宝物,那时候的30元就等于一个月的工资。兵马俑这才得见天日。

考古人员跟着这条线索往下挖,就发现了这个规模庞大的秦陵兵马俑,一下子震惊了全世界。

参观兵马俑心得体会 篇2

在这个色彩缤纷的寒假,我与文学社的伙伴们一起研学游古长安—西安。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那雄伟的秦兵马俑博物馆。

2月7日上午,我们一行人经过二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博物馆。大家领了门票,过了两道大门。迎面,三座兵马俑坑出现在我的面前,右手边彩绘铜车马博物馆。我们的辅导员魏老师先带和我们参观彩绘铜车马。

一进大门,一张照片吸引我的眼球。这张照片是但是挖掘铜车马前的模样。上面的两辆马车已是破烂不堪,破碎的零片互相辗轧,惨不忍睹!魏老师和我们说,这里展示的是1号铜车马和2号铜车马。我们跟着魏老师参观了2号铜车马,这两彩绘铜车马虽是仿制品,但是能感受到战国时期秦国的高超炼铜技术。2号铜车马的车顶是一块5毫米厚微微弯曲的铜板。车前是四匹矫健的战马,一位车夫握着缰绳,笔直站立在车门前。这辆马车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设计精巧的车窗,如果你想从车外看车内,就是徒劳之举,即便凑近了也看不真切。这可是利用了针孔原理。从车内往外瞧,外面的景象一览无余,十分清晰。

面对这些精巧的彩绘铜车马,大家啧啧称赞。进入二号俑坑,我的呼吸差点停止。眼睛盯着最完整的一座兵俑细看,我从老师的解说中了解到他是独一无二的跪射俑。他造型奇特,从侧面看就像一张陕西地图,他身材魁梧,单跪在地上,炯炯有神的眼睛直射前方,哪怕敌人再凶悍,他也毫不畏惧。

将军俑威武雄壮,气压四方。看他昂首挺胸,嘴角微微上扬的样子,定是对自己的感到骄傲。

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都是用古人的汗水和智慧创造的,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参观兵马俑心得体会 篇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特别喜欢跟着语文课本里的名山大川去旅游。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寻找一件当地有特色的物品留作纪念。色彩斑斓的蝴蝶、满面笑容的火山石爷爷……这些可爱的小纪念品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在书本中学习自然美景,在风景中体会文化精华。

新学期开学,翻开新的语文书,那篇《西安兵马俑》深深地吸引了我,课文详细地介绍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这些那些精美的图片让我对西安古城充满了向往。

国庆节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古城西安专门去参观兵马俑。进入博物馆,我站在高处鸟瞰,看到坑里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那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我被震撼着、感动着,手中的相机“咔咔”地拍个不停,用手里的相机记录着这里的一切一切……

从博物馆出来,我发现路边在卖按比例缩小的“兵马俑”模型,做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看到它们我想,如果我买上一套带回去给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他们一定对这些“小号兵马俑”爱不释手。

从西安满载而归,我把拍摄的兵马俑照片仔细地整理出来,做了有关兵马俑详尽情况的幻灯片,并把一套兵马俑模型带到学校,跟语文老师建议我为大家介绍有关兵马俑的内容。在语文课上,我为同学放映幻灯片,向大家讲解:“身材魁梧,头带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的是将军俑,神态自若;体格健壮,体形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的是武士俑,威武强壮;身着短甲,下穿紧口裤,左手握弓箭,右手执缰绳的是骑兵俑,紧张严肃……”同学看到一张张精彩的照片,仿佛身临其境,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了神采奕奕的兵马俑,体会到了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同学们有的聚精会神,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欢呼雀跃:“太棒了,真过瘾!”当我把小兵马俑模型拿出来时,同学们更是惊讶不已,他们没想到不仅能看到兵马俑的精彩照片,还可以亲手摸一摸小兵马俑。小兵马俑在同学们手中小心翼翼地传递,大家仔细地研究着这些造型各异的兵马俑发型头饰、衣着打扮。同学们感慨万千,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象征着我们泱泱古国的灿烂文化。看到同学们欣喜万分的样子,我也高兴地笑了。我不仅自己大饱眼福,也让同学们分享了我的旅游快乐。课后,同学们纷纷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从不同方面了解兵马俑,学习到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学习不能局限在教室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学习知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要学会分享,共同学习,才能更好地品味中国古老的文明。

参观兵马俑心得体会 篇4

有人曾说过:“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清明时节,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古都西安,参观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的`殉葬品——兵马俑。

秦兵马俑世界闻名,我内心充满了期待。刚走进景区大门,我的心就激动万分。听导游说,有兵有马为,野心勃勃的秦始皇,希望死后也拥有活着的荣华富贵,便派人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它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张金子名片!

院内人山人海,有老有少,还有好多外国人。放眼望去,满眼翠绿。一排排松柏屹立其中,如同一个个忠诚的卫士。

我们先去了秦兵马俑的一号坑。这是最大的一个坑,一进门,就看到各式各样的兵马俑:有的半蹲着,神情严肃,好像在参见什么大将;有的昂首挺胸,信心十足,好像不把敌人看在眼里;有的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怎样打败敌人……

他们的头饰也各不相同:有的戴箸冠,有的戴云长冠,更多的则是束发挽髻,他们个个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接着,我们参观了二号坑。二号坑比一号坑小一点。在这里,我们看到有一个图片,提示这里有盗墓者留下的洞口。我和爸爸找了一会儿,果然找到了!这个洞参差不齐,导游说仔细看,可以看到有一个木棍支撑着洞,看来盗墓者比考察者这还早呢!这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却有遗失,真是可惜!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号坑。这里的兵马俑较少,最显眼的就是那辆马车了,车有四匹马拉着,那马体肥膘健,威风凛凛,后面是一个站着的兵俑,他双手成空心拳状,紧握缰绳,眉飞色舞,神采奕奕,好像得知了什么喜讯,急着回去禀报。

看了这几个坑,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都有许多堵墙。经咨询才知道这是夯筑的承重墙,上面的凹槽是棚木的印痕,这真是处处都是知识呀!此刻我也明白了妈妈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泪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

它是炎黄子孙们的骄傲!这么有价值有意义的宝贵遗产,我们又怎么能让它在受破坏呢?

参观兵马俑心得体会 篇5

国庆假期,我和妈妈去陕西西安参观了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现在一共发掘了三个坑,坑里埋着许多陶俑、陶马。这些陶俑、陶马和真人、真马差不多大,特别精美、壮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一号坑面积最大,发现时间最早。从四周的参观平台望下去,在一个个巷道里,站立着数千个陶俑和陶马。他们排列整齐,像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气势雄伟。在这里,我亲手摸到了秦朝的泥土,感觉很细腻;还看见了秦砖,导游说“十块金砖抵不上一块秦砖”呢!

二号坑没有一号坑面积大,但这里的兵马俑更加形象。有立射俑、跪射俑、骑兵俑和鞍马等,他们的头发、胡须、面部表情和身穿的铠甲都非常逼真。三号坑最小,像是一个指挥所,将领们正在开会,准备出发。这里有一个展柜里展示的一个兵马俑被称为“镇馆之宝”,因为它出土之后几乎没有修复过。

秦俑平均身高有1。8米,都是单眼皮、丹凤眼,神态各异,号称“千人千面”。他们的头发、胡须、表情都不一样,衣服、鞋子也各有不同,因为那时军队中士兵的衣服都是自己缝制的。这些陶俑、陶马出土时基本上都是破碎的,考古人员把这些碎片分类,像拼拼图一样把他们拼好。拼陶片的过程非常艰难,有的拼了四十年还没拼好。还有彩色的陶俑,一出土颜色就脱落了,现在都不挖了,埋起来,等技术发展了留给后人去修复。现在还有许多兵马俑没有挖出来,或许还有一些俑坑没有被发现……

我在感受兵马俑的宏伟壮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秦朝人民的疾苦:修这么庞大的兵马俑为秦始皇陪葬是多么劳民伤财呀!

参观兵马俑心得体会 篇6

遥远的东方,宏伟的秦兵马俑大军守护着秀丽的骊山东麓,他们是戍卫着大秦帝国的最后一支近卫军。黑衣如铁、迅捷如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令天下闻之丧胆,望之变色。他们唱着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所向披靡,被称为虎狼之师。他们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暑假里,我来到西安临潼,参观了闻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在这里,“历史”与“现实”在我眼前交织碰撞,让我感受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一号展厅人山人海,游客们都挤在围栏后伸长脖子向俑坑内张望。巨大的俑坑里沉睡着一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陆军战队。他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面貌。

这是一支兵种齐全的队伍,除了步兵、骑兵还有战车。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则分布于阵中,他们手持利刃,整齐划一。透过陶土依稀还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凛凛杀手。阵中另有一种威风八面,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的,那是驭手俑,他们驾着马车,冲锋陷阵。

两千年前的秦军勇猛善战,武器精良,所向披靡,他们用先进的作战体系指挥庞大的军队,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他们用强劲密集而且持续的压制对手,再由骑兵完成两翼包抄,撕开对手的防线,最终步兵长驱直入,给敌军以致命一击。先秦就是依靠这种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实现了统一。

在二号展厅的一角,堆着许多破碎的陶片,每块陶片上都贴上了白色纸条,它们是已经清理、编号,还需要粘合修复的兵马俑碎片。

只可惜,秦始皇最终也没能守住他的帝国,他只好将强大的军队带入地下,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他的霸业。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两千年前那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就这样静静地伫立着,走入了历史的尘封。时光如箭一般从他们的耳边掠过,荣耀早已化为无尽的寂寞与等待。迎着骊山方向吹来的凉风,低沉的呼吸与耳语隐约可闻,悲凉与沧桑的目光穿越秦川大地,穿越两千年的时空,这支地下军队依旧忠心地守护他们的君王。

见证了气势磅礴的兵马俑,我被它深深地震憾了,这伟大的奇迹是华夏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参观兵马俑心得体会 篇7

秦俑,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不朽伟作。而我,作为一民中国人,更是倍感自豪!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亲眼目睹这些伟大的艺术杰作。

经过了几小时的时间,辗转到了秦俑博物馆的收费处。没想到一个人就要收100元,这才搭上车,开始了新的旅途。

说句实在话,我以前也看过秦俑的照片,但真正参观时,才不由感慨: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阿!

秦俑坑嘛,我对其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繁!密密麻麻的秦俑一眼望不到头,远处的秦俑缩成了一枚枚灰点。

这些古代的武士,看起来似乎是有生命的——若是再有瞳孔,就和真人没有区别了。秦俑面部表情大多庄严肃穆,似乎不仅仅是个陶土人,而是敢冲、敢杀、敢于嗜血的强大军队!他们身上的尘土也为它们增添了无尽悲壮的沧桑之美。

二号坑,则让我更加感慨:灯光灰暗,沧夷满目。坑内秦俑大多残破不全,并且被覆着黑色的焚烧过的痕迹。有诗云:

生则张良锥荆轲刀,

死则黄巢掘项羽烧。

居然一怀在临潼郊,

隆然黄土浮而高。

在这个坑内,秦俑的表情在庄严肃穆中似乎更带着悲哀,残手断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灯光,似乎有些狰狞。

该是回程之时,我不禁低吟起一首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归。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灰寒。

参观兵马俑心得体会 篇8

在西安旅游的第二天,我们去了临潼区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首先,我们进入了一号坑,此坑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俑坑,足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远远看去,一个个兵马俑,从这一头排到那一头,真是壮观!但我发现,每个兵马俑都是灰色的。而妈妈说以前,兵马俑是彩色的。我带着疑问走出一号坑,跟随导游来到一座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我惊奇地发现:一条兵马俑的手臂果然是彩色的。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二号坑,这里只是一个土坑,看不见兵马俑。我奇怪地问导游:“这里怎么看不见兵马俑?”导游回答:“这是一个填土坑,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把俑上的颜色保存下来,所以我们只能把这个坑填回去。”我接着问:“那兵马俑上的颜色是什么东西做的?”“是一种植物精华。”导游说。“难道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还保存不了这种颜色吗?”“目前是。”

我真想发明一种能保存兵马俑颜色的药物,这样可以让兵马俑焕然一新。我相信,如果我发明了这种药物,这种药物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参观兵马俑心得体会 篇9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是我们的骄傲。这个暑假,我去西安看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规模宏大的秦俑宝藏。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走进一号博物馆,只见坑边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许多游客,我们找了个空隙钻了进去,顿时被眼前壮观的景象震撼住了——两百多米长的坑里整齐地站立着十几排士兵俑,似乎号角一响,他们就去出征打仗了。几排士兵之间架起了三米多高的承重墙。这些士兵相貌不同,神态各异,有的神态自如,似乎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的目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自己的亲人;有的紧皱眉头,似乎在思考打仗的策略……连战马也活灵活现的,它们似乎也被士兵高扬的士气感染了——耳朵高高竖起,嘴巴微微张开,鼻孔也撑得大大的,似乎已经憋足了劲,准备奔驰沙场。坑的后半部分向我们展现的是还没有修复的兵马俑,每个兵马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以便保证修复之后放回原处。我想:两千多年前的能工巧匠能塑造出如此逼真的兵马俑真是不可以思议!两千多年后的现在,人们能让它重现辉煌,真是一个奇迹!

后来我们又去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为了不让文物被氧化,二号坑几乎没有挖掘,而三号坑是个指挥部。最后,我也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当了回兵马俑。现在我看到那张照片,觉得兵马俑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