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中国教育观后感600字汇聚96条

中国教育观后感600字汇聚96条

时间:2019-10-02 23:11

《教育能改变吗》,讲述了中国教育现存的现象、问题、矛盾和人们的思考,也较有感情色彩地对比了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之间的区别,片中真实讲述了典型的中国学生,特别是中国贫困农村学生的教育成长个案,记录了国内著名教育官员、专家、学者对中国教育现状所持的各自忧虑和观点。

《教育能改变吗》

观看了《教育能改变吗?》之后,我感悟颇多。该片包括了《起跑线上》、《学习的革命》、《公平之感》、《高考变革》、《大学危机》、《再度出发》,成为一个系列。全方位、分角度、多靶点,反映了我们国家当前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在片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句是“当一个学生忘记所有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还有做人道德的教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教授。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做事、做学问”是我大学学校的校训,现在想来意义是如此深刻。那种只要

另一句话是日本教育学家大前研一说的“在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里,能否找到自我”。在中国式的学校中,什么都是有标注答案的,学生也被训练成记背标注答案的机器。我不否认这种技能在某些

因此,在我看来,要想改变现在我国的教育现象,改变制度是关键,改变理念是重点。我不否认应试教育的优势,我们的基础更加牢固,相比起来知识深度更加强,学生的理解力比较强。但是我们要看到,孩子比的不是一个单单的中考、高考,比的是人生不是一个阶段。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教育者,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孩子的强项,教会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才是王道。

为什么说改变制度是关键?若高考这个制度一直存在,中学、小学想要彻底进行改革,我认为是不可能的,考试仍旧将成为学习的目的而非手段。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改,想要社会改变观念也是不可能的,而人的观念不改变,人的行为更加难改变,那么教育改革根本就是空话。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教育改革之路远兮、难兮!作为一名新的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就是向学生灌输理念,而要让之有效,还需家庭、社会、国家共同协助!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第2篇

宽阔清晰的立交桥上来来往往整齐有序的汽车在十字路口时而前进时而停顿,用快镜头有意描述这个画面,似乎正反应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个缩写:历史的快速变迁,把我们的教育推到了十字路口的非常时期,人们有评击,但人们依然迷茫。

我只谈谈发生在我身上的教育,茫茫个案中的一个。

1978年末,我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一年,中国改革开放启程的号角也同时吹响。6岁时,我成了村里第一个幼儿园的第一批孩子中的一个。8岁时,我就读村完小,校内的老师普通话不标准,校舍是苏式的一层平房,红绿电线裸露在教室的墙壁上,记忆中那个黑黄的灯泡从来就没有亮过。简陋的木制课桌和凳子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总是放不平。雨天里,教室的课桌凳永远是排不整齐的,因为我们和课桌都要为漏雨的屋顶腾让地方。冬天来了,老师会让我们募捐白色塑料薄膜,用来封住没有玻璃的窗子。我还记得,那斑驳的黑板,老师想写几个粉笔字,还总要找个合适地方……

描写到这里,我感叹:我们太穷了。记忆中,那个时候的“时针”已指向了1990年。

2004年,我自己的孩子出生了。当我已为人母,我会强烈地感受到良好教育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我理解的良好教育环境是什么?有好的学堂、好的老师,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去学习琴棋书画等,不求多,但一定是投其所好,择优选学。我作为母亲,不图孩子将来成为大师,但只求他在儿时和以后的成长期里能汲取更多的知识,而这些在我的儿时,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纪录片中,有描述现今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学英语、学书画、学琴棋、学珠算,我也很有感触。有专家指出这是教育乱象,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这些,是对孩子摧残。又称中国孩子的终极目标是清华、是北大,是中国教育形成的悲哀……

我以为专家的.这些评价也并非全面。三四十年前国家依然一贫如洗,三四十年前的孩子在今天多半已成为孩子的家长,他们让孩子多学一些知识,也没错啊!让北大、清华成为孩子奋斗的目标有错吗?而显然,进北大、清华也只是国内极少数的学生才进得了的,自知之明的学生与家长们也自然都会有各自的理想目标。

拿我们的教育现状与发达国家去比,假如把它作为前进的衡量标准去研究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拿他国的教育现状来评击自己,可是不准确的事。首先,两国的历史渊源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发展进程不同,自然教育前进的步伐就不同,我们的教育走到今天,有人说,已到了十字路口,迫切需要改革,那么我们能改变多少,怎样改变,真正的问题找到了吗?

国家在大的改革中也曾走过弯路,但我们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一路摸爬滚打,但我们终究是在前进,我们依然昂首屹立在世界之东方。

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我们随历史的浪潮不断洗礼,在成长中不断反思是必然的!尊重生命的过程,尊重成长的足迹,尊重一切自然现象。教育,作为一个另类生命体,又何尝不需要被尊重?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第3篇

教育能改变吗?观看了《教育能改变吗?》纪录片,我同样也有这样的疑惑,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正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徘徊,我们该怎样要求他们?是做回自己,还是顺应潮流,我们也在矛盾中挣扎,在冲突中思考着孩子们的未来,应试教育让孩子、家长、老师不敢怠慢,加速着前行,明知拔苗助长却也不敢轻易停下,一个字 :累!

看了《教育能改变吗?》,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我们的孩子比的是人生······”人生包含的东西很多很多,不是只有考试;人生的路很宽很宽,不是只有上大学;人生的意义很不平凡,不是只有学习······所以,我们要在孩子累了时,帮助他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而不是加重压力,让他们知道社会需要有健康心理的人;我们要在孩子只顾学习而忘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时,我们要提醒他们:“人才”不是仅指学习上的,它是广义的,各行各业都可以成就人才,同时也要记住,先成“人”再成“才”,基本的“人”的品行都没有,学得再好,也对社会无益。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世界会因为五彩斑斓而显得更美丽,交错的线条才更神秘、更动人;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不同的书,读来才津津有味,趣味丛生,我希望······

或许,我只是希望,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愿意尽我的力去改变我身边的人,我要让我所教的孩子们能快乐的学习,全面的发展,拥有健康的心理,活泼开朗的性格,去应付一切挑战,我相信——“行行都能出状元!”

孩子是中国下一代的希望,如果失去了孩子何谈教育,何谈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使国家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安排组织了系列节目让大家学习。

当今社会事故频频发生,导致大量少年儿童丧亡,如溺水、火灾、地震、交通、触死等,其中交通与溺水占大半。走在马路上一定不能分神、横穿马路若有红绿灯务必遵守次序,如果没有红绿灯则一定要靠边走,稍不留神都可能发生意外。

游泳是大家在夏季最喜爱、最常见的运动项目,因为它能避暑降温,但危险也无处不在。每年有多少孩子因私自结伴溺死在江河,让家长、让社会一次次悲痛。在下水前一定要先做热身运动以防止发生手脚无力的症状,还要有专业人员或者大人的`陪护我们才可游泳。

常言道:水火无情。是啊,火灾的危害不言而喻,而且多数是因为电器的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某研究生宿舍里,一名同学使用“热的快”烧水,中途离去,水被烧干了并把桌面引燃了,不多时整个宿舍都着火了,多亏消防员及时赶到才化解了危机。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命宝贵?怎能拿他随意开玩笑!

地震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要是爆发,那是山崩地裂。唐山地震、5.12地震、

雅安地震哪一次不是损失惨重,哪一次不是泪流成河哭声震天。可今天的节目嘉宾所带领的学校在此次雅安地震中两千多名师生毫发无损,令人不得不惊叹。原来是该校在地震中保持清醒、冷静,有次序的逃生,再加上平时严格的训练才得以如此完美,我一面赞叹,一面敬佩校长的尽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人人都注重安全还得靠我靠你靠大家!

感到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可以作为中考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1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们看了一期感动中国。第一个女孩叫张琪慧。

她三岁的时候,在一场车祸失去了双腿因此,她只能靠轮椅和两个小板凳“行走”。她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是,她上学从未迟到过。她6岁背起书包上学,9岁学习葫芦丝。还在一次全国表演中吹竖笛得了一等奖。

我被她感动的是:因为她不能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2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两个小时的直播,一个个精彩的而又有意思的节目让活动一次次推上万人瞩目的高潮。我一定要像那些道德模范学习,如仁心仁术的宋兆普、以身许国的黄大年、好人“兰小草”、为祖国奉献一生王珏、李佩 郭永怀、当代女愚公邓迎香等。虽然他们过着平凡的日子,却可以比我们更加有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在学校中捡起废纸或垃圾,这些垃圾看是很小,但它危害着学校的空气环境,也污染这大地。我们学习道德模范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说主动捡拾垃圾,扶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为上班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泡上一杯热茶,帮他们按按肩膀。我们在学校可以和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也可以为同学解解难题,或一起讨论这道难题。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帮助别人的,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帮助别人。如果你愿意做,那你就算得上是一个小小道德模范了。

同学们,你们努力的汗水可以滋润万物,你们也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3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精神品牌栏目,自2002年以来,已举办17年,其推选的都是在全国范围内令人动容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故事温暖人心,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体现了人性中的最美丽光辉。

27岁的杜富国是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杜富国自2015年7月进入云南扫雷大队后,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2018年11月24日,杜富国被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2018年12月18日,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2019年2月,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杜富国为边境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的英雄壮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4

2月18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首播,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登上颁奖台,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7年来,第16个获此殊荣的河南个人或集体。在全省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无私奉献者应得到尊崇和褒奖,我们要深入学习张玉滚精神,争做出彩教育人。

“张玉滚同志扎根乡村、不忘初心、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高贵师德、师魂的力量,他的故事直抵人心、感人至深,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实至名归。”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说,在我省160余万人民教师队伍中,不乏张玉滚、李芳式的好老师,全省教育系统将继续全面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关希哲说,张玉滚老师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燃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我们要用他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区教育工作者,围绕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张玉滚校长扎根深山,为师为父,用行动和爱为孩子点亮

许昌市襄城县屈庄中心小学老师周旭丹说,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要学习张玉滚老师高尚师德,学习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担当,学习他不忘初心的坚守,学习他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为乡村的孩子带去改变命运的希望。

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的大四在校生王亚倩说,张玉滚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触动了我,他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他不断学习,将自己打造成全能型老师……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准人民教师”,我将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主动学习,争做像张玉滚、李芳一样的好老师。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