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史馆心得体会1
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四川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来到四川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四川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四川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接着我又站在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四川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四川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四川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四川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四川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四川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习,才能考上我们四川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史馆心得体会2
在第一天跨进达立校园的下午,我们全体陌生却又略带熟悉的初一(20)班同学一起步行去了苏高中,参观了苏州中学校史馆。
名校的确是名副其实,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体现出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带着些许凉意的秋风吹拂下,我们漫步在校园内,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她悠久的历史。
在校史馆门前合过影后,由高年级的学长带领,我们踏入了校史馆的大门,博览了学校的光辉历史——从宋朝范仲淹时代至今,苏州府学已流传近千年,又演绎出现代的名校——苏州中学,而苏州达立学校是于1996年经苏州中学与社会力量联合创办成立的一所国有民办公助性质的全日制普通中学,那更是老树上的一根新枝。
苏州中学的校长、老师都要经过千挑万选,因此这所名校的师资才如此雄厚,正因为名校、名师,还有苏州中学良好的环境、“诚、信、思、勇”的校训,多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伟人从这里诞生:教育家叶圣陶、科学家钱伟长、作家陆文夫、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其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居然有30多名!这个数字应该可以这样说明——名校出名师,名师出高徒。
说到这里,我想,除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出众的教育,成功和名人伟人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确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成功的根本。我们,刚刚迈进达立校园的新生,带着自己懵懂的梦想,想要付诸实现——必须得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成为祖国的栋梁,首先应该放下自己高傲的架子,潜心学习,全面发展,为今后的道路做好铺垫,这样梦想才不会付诸东流,付出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走到校史馆的展厅中间,一些以前的小制作小发明吸引了多数同学的眼球。我想起了苏州中学的学风——“刻苦、踏实、主动、创新”。敢于创新,是一种良好的体现。因为爱迪生的发明创新,才有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等的概念;因为瓦特的发明创新,才会有蒸汽机的出现……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这是硬道理。
走出了校史馆,我发现:我离梦想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悟,自己还差得很多,必须要用努力来填补空缺。我想,这些应该就是成功的根本吧——刻苦,努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新的境界。那么,大家就一起加油,共同奔向美好的梦想,美好的未来!
参观史馆心得体会3
上个周末,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班参观了校史馆。
进入馆后,我们在进门的标志性位置进行了合照,以纪念此次活动。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印刻着“大连理工大学”字样的白色书本雕塑和校徽标志的内涵。接着,解说员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墙上照片的由来。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大工这所高等学府的诞生的全程记录。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被大工人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精神所震撼。他们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的建起了我们的主楼。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大工的热爱。
接着,我们看到了屈伯川老校长的遗物,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位衣着朴素,平易近人的老校长。当看到他的遗书时,我被他的奉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顿时鼻子有种酸酸的感觉。老校长为我们学校奉献了大半生,去世后又把遗体捐赠,连骨灰也撒在大工的校园里。
连理工大学自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工学院)以来,以著名教育家屈伯川老先生为代表的创业先驱高瞻远瞩,广纳贤才,艰苦创业,建校10年多就跻身全国重点大学行列。自1988年正式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后,我校师生兢兢业业,历届学子成才后回报母校,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此次参观,我对大工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习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今天我以大工为荣,明天大工以我为荣!加油,大工学子,加油,大工——我的母校!
参观史馆心得体会4
校史馆是由原来学校的旧图书馆改建而成的,一个30年代的苏式建筑,给人一种朴素庄重、沉稳内敛的感觉。而进门左侧的历届毕业班合影查询的电脑又给人一种现代的.感觉。一个崭新漂亮的展厅尽收眼底,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被老一辈的专家教授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农大的建立和发展所做的贡献而感动,一页页的教师笔记,一件件的文物和证件,一张张老照片,一尊尊艺术造型从XXXX年到20XX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当看到涂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须刀以及工具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仿佛涂治院长昨天还在桌上办公一样,作为一个院长和专家,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简朴,他写的两封家书虽然言简意赅很短很短,但是充满了对子女亲人成才的盼望和关心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当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担》的雕塑前,我为新疆农业大学艰难的办学历程所感动,老师们自己动手捡拾动物的尸体作为教学模具,老师们自己动手手抄教材,他们深夜编写教材,白天给学生上课,这些老教授们是农大的瑰宝,时刻鼓舞着我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值得我们学习。
走到领导题词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墙时,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是啊,有领导的关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他们是农大的宝贵资源,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和奋斗目标。当年的他们在条件简陋的校舍里刻苦学习,成就了自己的未来,这种无形之中的激励,也必将给我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激励。看着农大各个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迹,60年来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农大的学子。此时我觉得作为一名农大人是多么的自豪,这十年来是农大发展最迅速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没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学习。多媒体视听室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农大的历史,加深对学校60周年的体会和认识。校史馆的建成让所有农大教职工加深了了解农大的机会,不光向社会展示了几代农大人的艰苦创业史,也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开拓创新,站在新的起点再创辉煌。站在校史馆中我的思绪飞回到那个艰苦的年代,新疆农业大学走过的一甲子历经坎坷但是也成果颇丰,60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既是一部几代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辛勤创业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学真理、发展先进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推进的科学发展史。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说到: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想今天我们作为农大人为在农大学习而自豪的时候,我们明天更应该发奋努力,让农大因为曾经有过我们而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趁我们还年轻,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在未来的日子里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颜色,只有这样。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首时才会发现这里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本文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如何做好,作用,基地
一、前言
博物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国人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挖掘内涵、创新载体、拓宽渠道,使教育基地在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真正发挥作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
二、博物馆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具有爱国情怀,且千百年来从未改变。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所以宣扬爱国主义有一定深远的意义。而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的载体,历史的载体,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民族自豪感
博物馆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首个重要意义就是能够帮助公众提高民族自豪感。博物馆对社会免费开放,是非营利性社会机构,具备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特性,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可。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研究收存的能体现历史发展的文物时,博物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体验学习和欣赏历史的良好机会,也帮助人们激发容易被忽视掉的民族自豪心和自信心。博物馆内的历史文物不但有助于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增强。
(二)有利于加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博物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对历史变化发展的要求,博物馆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帮助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科学观,不断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发展方式,积极利用自身阵地优势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和教育机构合作,从而实现共赢的效果
博物馆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能够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与教育机构不断地加强沟通和协作,通过开展馆校合作活动来促进青少年的教育发展。利用博物馆自身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管理队伍,配合学校开展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爱国意识。在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做到符合历史发展、注重形式变化,努力实现社会教育机构的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目标。
三、博物馆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历史阶段,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广大博物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作为永久非营利性机构,可以说是人们学习历史和国家文化的基础设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博物馆就是为了使得国民学习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性设施。与此同时,博物馆有设十分重要的文物和标本的收集作用,在收集的同时不但要做好这些文物的保存和管理。适当是时候要发挥出其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作用,从而凸显出博物馆的教育基地作用。博物馆的教育所用不单单体现在所陈列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但能给人以历史的感官,更能使人深思。如果利用得当加以适当注释,更能使得人们从中学到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种以实物为基础,以注释为途径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人们回顾到文物所在的历史,从而到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四、新形势下博物馆如何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一直以来,很多博物馆错误地认为其职责只是做好展览工作,而忽视参观人员情况和展览效果。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使大多数博物馆没有收到很高的.社会效应,也无法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了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增强,人们消费水平提升,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同时社会关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革,这些都博物馆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一)了解博物馆的使命
在博物馆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脉搏情况下。我们要把握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各个历史角度,各个文化角度,各个地方了解博物馆中存有的收藏,明白博物馆在不同时期所肩负的使命。作为中国人民,我们需要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传承我国的文化精。而博物馆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以及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的展示以及教育的一个公共场所,有利于我国人民对我国的形成、民族的形成,我国的发展经历、民族的发展经历进行重要宣传。由此可知博物馆肩负着展示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的使命。
(二)做好博物馆的本质工作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去大型超市、美容院,还是酒店;我们都会选择具有优美舒适环境的地方。在博物馆中,我们要要提供良好的环境給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便利。对比较老的,破旧的博物馆提供维修和维护;在炎热的夏天可以装置空调。在博物馆中不应该藏私藏品;在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活动时,博物馆要热情地接待,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除此之外,博物馆应该允许学生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接触、拍照,在博物馆进行以博物馆中的藏品为题材的一系列比赛。
(三)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目前,我国博物馆开展的活动主要在博物馆内部,由于空间限制,活动形式往往简单单,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够,取得的效果也不够明显。随着教育的改革,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展,博物馆的馆外活动变得十分重要。博物馆方面在重视组织以外,还需要丰富馆外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创新发展能力。
(四)加强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首先必须加强对讲解员思想道德的培训,使他们牢固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讲解员队伍是链接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素质过硬的的讲解队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中心工作。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馆讲解人员的政治素质。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牢固樹立热爱祖国、热爱博物馆事业、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思想理念,只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切实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效应。
2.加强讲解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定期进行讲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以“走出去”的方法,与同行馆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其他博物馆的先进宣讲理念和科学方法。博物馆是重要的窗口单位,讲解员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和便民服务,主动组织观众讲解,耐心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观众的实际问题,拉近与观众的感情距离。
五、总结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集体基础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联合开发博物馆资源,扩大爱国主义的影响,形成博物馆分层教育体系。博物馆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博物馆承载的文化与时俱进,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中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邬宏.浅谈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J].大众文艺,2015(16):52.
[2]周曼.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如何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4(23).
[3]唐渝芳.爱国主义是博物馆永恒的主题[J].科学咨询,2012第7期.
[4]强远明.浅论博物馆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途径.长沙大学学报,第18卷,第3期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