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
今天,我看了《星空日记》,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位男生从小到大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摘星星。你一定会觉得很不切实际,但天文系的教授却说:“梦,才是最真实的现实。”
小时候,这位男生写了一篇
可他却并没有放弃梦想,每天会在天文系教室旁听课,会做一些笔记。正当他要放弃梦想的时候,教授对他说:“每个人都是被别人嘲笑才来到这里的。”
毕业后,他去找工作,可却被人嘲笑说:“醒醒吧!”他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我是多么佩服他的`这种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事情,是多么惭愧。小时候,我看见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学会骑自行车了,我就想去学。我骑自行车时总是摔跤,疼得我哇哇大哭。我骑一下摔一下,被一个路过的小朋友看见了说,“哈哈!这人真笨,我都会骑。”我失望地离开了,至今我还没学会骑自行车。想想我只是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放弃了,那别人经历这么多的挫折我算什么呢?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它告诉我们人应该为梦想而奋斗,不怕别人嘲笑,一直坚持。这就是一种精神,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做事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地球上的星星》教我们如何舍弃自己的主见,去看见一个人的美好,用正确的方式,去关心一个需要被关心的人,幸福不是不存在的,只是多数的人并不知道它不是来自强求。
地球上的星星
今天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老师推荐的一部非常好看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一个八、九岁的男孩伊夏,由于阅读和书写很差,各科常常不及格,上了三年的三年级,被原来的学校开除,后来被爸爸妈妈送进一所寄宿学校,但是在一位美术代课老师尼克的引导下,渐渐地增强了自己的自信,进步越来越快,在一次全校师生都参加的隆重的美术比赛中,他打败了尼克老师,成了冠军,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看着这部影片,我和妈妈几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两段:
一、当校长宣布伊夏打败老师成为美术比赛的冠军时,他在尼克老师的鼓励下,默默地走上领奖台时,他扑到尼克老师的怀里,一直激动地哭个不停。
二、放暑假了,当她得爸爸妈妈和哥哥都赖接他回家,大家都上了车,他走到车前望了一眼尼克老师,又跑向老师的怀里,老师也把他高高地举了起来。
最令我印刻深刻的是:尼克老师针对伊夏的特点,每天都帮他复习,伊夏也认真地学习,他得字一次比一直工整,口语说得一次比一次溜,在老师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得进步越来越大,由此可见,他付出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
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平时的学习上,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还有,我们不能没有自信,更不能自己摧毁了自己。虽然有先天的不足,但是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篇二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电影,看完后被片中的美术老师深深打动了。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现实生活中太缺乏这样的老师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这样既懂教育又懂心理学,同时又具有无限爱心的老师,可是,我要说,每一个孩子都有爱自己的父母,所以,做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担当起让孩子充分发展,健康快乐的重任,为你的孩子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你一定要坚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小星星,是星星总会发光!
看完这部片子,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静候“花”开,要懂“花”的特点。我们常说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静候花开,可是我们也知道花有自己的特点,要让他开就要给予他所需要的,没有合适的条件花是无论如何也开不了的。伊萨就是那朵比较特别的花,他天生有诵读障碍,缺乏流畅的思考能力,对距离、大小等缺乏判断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却做不到,这是他的问题之所在,也是期待花开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尼库巴老师是所有教过伊萨的老师中最懂得这朵“花”的一位,她在课堂中和孩子们讲述爱迪生等名人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老师自己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伊桑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花儿”终于开放了,因为尼库巴老师提供了他所需要的条件,尼巴库老师懂得这朵“花”。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我们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们得像尼库巴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掌握他们的特点,然后从根本处下手,提供给他们适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最后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慢慢成长,也就是期待“花”开。我们身处教育要时刻领悟歌词中唱的那样:看看他们,就像颗颗新鲜甘露,紧紧依偎着叶片,这天赐的礼物,舒展回荡着,从这边滑到那边,像那精美的珍珠,与笑声相辉映。我们可不能失去这些,地球上的小星星,像冬日里的阳光,在田野上淋浴金光,他们将黑暗从我们心中驱走,让温暖重回心中,我们可不能失去这些“地球上的小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篇三
当画面定格在尼康老师将伊翔高高举起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时,我的心很沉很沉。尼康老师不仅仅举起的是伊翔,而还举起了伊翔的读写能力和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当静下心来回忆整部电影时,好多感人的画面在脑中荡漾:
画面一:满眼含泪的尼康老师对自己的女朋友说:“他有危险了”,“他的眼神在呼救”。这是老师第一次提及并说起这个孩子,一个堂堂的大男人能在一个女人面前流泪提起,相比给他的心带来了多大的伤痛。同时,也说明这是一位有大爱的老师,如果没有深埋的大爱是绝对不会对自己的学生如此担心的。
画面二:看完伊翔绘画画本后那张满含悲痛的脸庞,“为什么送他走”?一双疑惑的眼神盯着孩子的父母。是呀!这么一个不愿意离开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要送走呢?为什么要让他确失父母的爱呢?仅仅是因为孩子吗?所有的疑问都印刻在了老师的脑中。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呀!既拥有老师的职业职能,能洞察出孩子调皮、成绩差的内在因素(读写障碍),又有母爱一样的关怀。
画面三:和校长讨论伊翔。这位所有老师都抱怨、都认为有问题、头疼的孩子,在尼康老师的眼中却是:很聪明,智商超乎常人,只是认字和写字有点问题。为什么他只关注孩子的长处、优点和特长,而别的只看到孩子一些负面现象呢?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所关注的和所期待达到的目标。
画面四:全校绘画大赛,老师会场搜寻伊翔
画面五:……
还有好多的画面都让人无比的激动和感动。
另:还有一些话语值得我们深思:
一、人类是残酷又迟钝的动物,而且是瞎的,对美丽或情感都没有感觉。
二、强迫孩子去忍受自己追求野心的负担。
三、只知道东西的价钱,却不知道东西的价值,这种人有用吗?
四、每个孩子都有天赋。
……
回过头来,反思我们自己,我们也是老师。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尼康老师一样在课上穿戏服跳舞;我们可能也做不到不远千里去家访;我们可能也没有尼康老师那么深的洞察力。但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爱放宽、放大,放到允许孩子们彰显自己的个性,放到用不同的尺寸来丈量孩子。或许他们能找回自己的自信,找回自己人生路上前进的力量。
在浩瀚的宇宙中总能感到个体的渺小和孤独。
孤独有很多种形式,在人群中感受不到别人,在绝对空旷中的独自一人。影片为主角自始至终设置了种种孤独,内心对其他人的排斥、机密行动对于周围人的缄默、营救过程中只有一人回归、最后孤身一人前往遥远的太阳系边缘,并且最终只有自己一人返回。这种孤独从小是独自一人,从大是宇宙中探索不到其他生命体的地球的孤独。
在这场太空公路片的行程中,是主角对于自我的`探索,对于过去的放手,对于自我的救赎。
太空和深海一样都蕴藏着未知的恐惧,相比于深海恐惧的那种不知与什么相遇,太空更多而言是空旷恐惧和未知的空虚。在真正置身于其中的漂浮和空旷,身后以光年计数才是家乡的远航。很少有人能承受这种没有着落的虚无感,与渺小土地相对应是此外所有空间的博大。信念支撑让人从孤独中逃离,每个人都将因为各种原因踏上这种义无反顾的旅程。
『也许他对太空的执着只是对于地球的逃离』,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逃亡中,支撑父亲的信念是他对于家乡再无感情和不被众人理解的孤独感。在独自漂浮的几十年中这种孤独感逐渐或最初就已经成为执念,他通过将所有人推开的方式完成这场永无终点的追寻。主角正好与此相反,最初的孤独到最后终于解放的束缚,他从缺失的迷茫中逐渐找到自己,他与父亲两条渐行渐近的延伸线在这次行动中相遇,最终向着不同的方向永远渐行渐远。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自我探索和接受的文艺片,披着宇宙探索的外衣只不过为孤独的内核放大。在无限延伸的空间中自身越发显得渺小和微不足道,在无限空旷的空间中自身越发显得孤独和漂浮无依。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主角创造孤独的领域,他要自己体会这种孤独,要领悟到这种自我封闭的孤独并不是正确的。
并不正确,并不应该,并不是常态,应该排斥而非接受。相比与视觉的冲击和镜头语言的华丽,故事的内核仿佛核爆一般在眼前呈现,被诟病的主角内心独白恰是如神来之笔的主题呈现,触动人心也许是因为感同身受。
最近看了一些着重技巧的片子,作为非技术流的业务评价者,故事带给人的体会和感受,会更让我觉得更加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