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演讲观后感1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听了一个环保讲座。这位教授向我们列举了很多令人震撼的示例和数据,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当今我们的社会正走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加速现代化的同时,也同时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白色污染,淡水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还有最近北京出现的PM2。5值爆表,令北京成为第二个“雾都”的空气污染。种种污染就像是大自然向人类进行报复一样。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不是经济发展很好,但环境却一团糟的社会。大量的污染,令空气污浊不堪,漫天的飞尘,致使无数人患上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癌。可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有多么大。
面临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或宾馆中的一次性拖鞋等。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首先它耗费大量木材进行制造,其次还不能重复使用,用一次就被丢掉变为垃圾,再一次污染环境。其他发达国家也有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地区,但是他们都是从别的国家进口,一点也不消耗国家资源,不仅如此,他们的一次性筷子使用后,还要进行回收,重新当做纸来利用,并且再次回收,往复三四次,才最后作为垃圾处理掉。大大提高了一双筷子的利用价值。这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的差距。
另一方面,最令我触目惊心的就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我国本身就是极度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水平仅为世界总水平的25%,在如此的数据下,我们仍有许多人十分浪费水,例如:儿童用饮用水玩水枪,用完水龙头不拧紧,肆意向江河湖泊中倾倒垃圾等。这些不文明、不环保的举止,我们不仅不能做,还要提醒并制止其他人做。要知道,全国还有很多人根本无法喝到卫生的纯净水。
因此,听过讲座后,我们更应从身边做起,始终坚守一个信念: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保演讲观后感2
听低碳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理念与行动的感受
今天通过听韩老师的讲座,感触颇多。了解了好多关于低碳环保方面的知识。
首先我掌握了许多概念性的知识。如低碳 、碳足迹、低碳生活等。对于这些都有了一定的理论性的掌握。还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经济。
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韩老师关于我们国家低碳环保现状的介绍。原来我们身边就存在了这么多的污染浪费现象。想想也是真的很惭愧,天天用的方便筷子和塑料袋。其实都是在浪费资源和在不经意污染环境。还有在寝室的浪费水,白天出去忘记关灯的现象也常常存在…还有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绿化面积要低于世界绿化面积的平均水平约为16。7%虽然近些年来有所提升,而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增多 ,乱砍滥伐的现象不止,国民素质仍有待于提高。相比之下其他国家更重视环保和低能耗的生产观,如日本,他们的森林覆盖率约为66%,美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33%。
听了韩老师的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德介绍,我们更是担忧。如全球气候变暖,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沿海的一些城市或许被淹没,一些国家会永远消失……真的很恐怖。
听完这些,我们一直在深思一个问题,要怎么办?这不仅需要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科研力度发展清洁节能的系列产品,
还就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为党建协会的一员我们要以身作则。在环保这方面成为先锋。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出门购物,自己带个环保袋;夏天使用空调将温度设置在26度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却分分秒秒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去动员大家行动起来,因为只有大家行动起来才会有更显著的效果。另外, 平时勤动手动脑,让旧物换新颜,也可以实现 “低碳”,实行废物的再利用,对于电脑一族的同学们在不用的时候要把电源关好,以免浪费电资源。
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这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而生活中我们如果注意到了这些细节的话,我们就会为低碳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并带动身边的朋友加入其中。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很渺小,当无数民众加入其中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 ,其实我们在低碳环保这一方面做了很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吧!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们的低碳环保事业才会更好的发展,我们的世界 才会更美好。
环保演讲观后感3
这个星期一和星期二,我们有幸在旁听了第一届“环境与健康”研讨会,诸多专家学者向我们讲诉和分享的他们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研究
邬堂春教授讲解了他的《环境与健康的人群研究》,刘买利研究员讲解《NMR在复杂体系下中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挑战和应对》,王建枝教授讲解《细胞如何为分析化学服务》,宋立荣研究员讲解了《蓝藻水华在土壤界面二次成灾风险》,郭良宏研究员讲解了《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子毒理机制研究》,蔡宗苇教授讲解了《典型地区PM2。5中PAHs和NAPHs的污染特征及其致大鼠肺损伤作用》,汪海林研究员的《DNA去甲基化》,周炳生研究员讲解了《有机磷阻燃剂的传递毒性效应》,栾天罡教授讲解了《Nanolayer Prob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r Analysis of Individual Small Organisms and Single Cells》,邓教宇研究员讲解了《结核分歧杆菌的耐药性机制研究》,胡斌教授讲解了《HPLC—ICP—MS联用技术砷和汞的形态分析》,张爱茜研究员讲解了《PFAAs与LFABP作用分子机制的理论研究》,缪炜研究员讲解了《污染物治理的潜在生物资源?!》,张庆华研究员讲解了《持久性有机物的长距离迁移及其环境效益研究进展》,王亚华研究员讲解了《职业人群全氟化合物暴露途径及代谢研究》,宋茂勇研究员讲解了《双酚类化合物的毒性及雌激素活性研究》,史建波研究员讲解了《汞在水稻中的累积及分布研究》和蔡勇教授的《汞,全球性污染物》。以上这些研究和课题在环境与健康领域属于比较尖端的,是我们在书上所无法得知的知识和讯息,虽然很多方面不是很听得懂,但仍然给了我一些思考和启发。
例如王建枝教授的《细胞如何为分子化学服务》的演讲让我联想到了细胞的荧光探针的使用。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和特异识别探讨生命机理是十分重要的。蛋白质溶液构象、蛋白质与小分子或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对生命奥秘的揭示、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蛋白质的分子光谱分析方法按仪器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光散射分析法等,其中荧光分析法因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动态响应范围宽以及测定条件更接近生命体的生理环境的优点而在蛋白质分析中应用广泛。荧光探针技术是利用物质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在分子量级上研究溶液中蛋白质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蛋白质分子荧光探针按荧光波长可分为发射在紫外可见区的荧光探针和近红外荧光探针。紫外可见区的荧光探针如香豆素、荧光素、罗丹明类分子等因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而常被用于制备荧光底物近年来以菁类、口恶嗪类为代表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发展迅速,其优点在于散射光弱、背景干扰低,低激发能量减小了光漂白,使用近红外激光器提高了灵敏度,因而特别适合用于生物样品的'测定。按探针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可分为共价键结合式和非共价键嵌入式,共价键结合的标记物比由非共价嵌入式所得复合物更稳定。按探针用途不同可分为荧光标记试剂(fluorescent)和荧光生成试剂(fluorigenic)。为了降低检出限,提高检测灵敏度,常用强荧
光的标记试剂或荧光生成试剂对蛋白质进行标记或衍生, 生成具有高荧光强度的物质。此外,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探针也在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以上常见蛋白质分子荧光探针的结构特性和与蛋白质的作用方式及其在蛋白质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并展望了此类探针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而缪炜研究员的《污染物治理的潜在生物资源?!》则让我想到了生物技术在当前现状的使用。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主要是依靠生物过程来完成的。科技的发展也充分证明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着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着优点,受
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大大强化了上述环境生物处理过程,使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美国环保局(EPA)在评价环境生物技术时也指出“生物治理技术优于其他新技术的显着特点在于其是污染物消除技术而不是污染物分离技术”。
这次讲座,即使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但接收了来自领域前沿的资讯,知道了前面的路该怎么走,也算是一次收获,感谢为我们讲解的教授们。
今天,我看了三篇
《蛇与庄稼》说的是广东沿海发生了海啸,庄稼长不成了,有一个老农买了一批蛇回来,庄稼就获得了收成。九象网13http://为什么田里要放蛇才能有收获的呢?原来,那次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系列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其实,事物之间的相互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必须研究它们,才不会事与愿违。
《鹿与狼的故事》讲的是美国亚里桑那洲北部的凯巴伯森森有4千多只鹿在生存,可总统西交多,罗斯福很想让鹿多一些就杀光了狼,结果不到八千多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关系。
《打扫森林》写的是林务官把杂草、叶子不、灌木丛全部伐光,结果这个森林就给毁了。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
生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你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不要破坏。
篇一:环保文章
《只有一个地球》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地球的资源有限,而人类却不加节制的浪费。如果地球的资源用完了,人类就将面临死亡,因为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
有一次,我买了一个冷饮,吃完随手就把冰糕棒和包装袋扔在了大街上。清洁工阿姨看见了,就让我捡起来,而我却不高兴的说:“那有什么事,不就一个袋子吗?我才不捡呢。”说完便走开了。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后悔的无地自容。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一天扔一个塑料袋,那么一天加起来就是65亿个,这是多么大的数目啊!这样不用几年的时间,地球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这个微小、美丽而有脆弱的星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篇二:环保文章读后感
自从上学期11月份班级主题活动"低碳生活我能行"之后,我就迷上了《我爱科学低碳生活》这本书。
在我们的地球家园上,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遭受着毁灭性的伤害,温室效应、物种灭绝、资源枯竭、土地荒漠、地震、海啸......人类的这种活动造成了其生存环境的恶化。
是什么原因让地球的环境变得如此恶劣?我们人类应该如何来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这本书告诉了我如何节约资源、如何在生活的小事中做到节能环保。在生活的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都能从点滴做起,开始低炭生活新主张。
平时不但自己要注意节约、不浪费,还要督促妈妈和爸爸。当妈妈要给我买新衣服时,我会告诉他我的衣服够穿了,不要添置了。虽然是寒冷的冬天,但是当爸爸带我去嘉定参加象棋考级时,我仍然坚持要坐地铁,不开车或是打的。为了能够赶上早上8:30的考级,我早早地就起床出发了。妈妈夸我“了不起!”呢。
篇三:环保文章读后感
我学了一篇文章,叫《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对我感受很深,对这篇课文你的来龙去脉也理解得很清楚。作者写出了体会,也写出了对地球的危害。
其实,这篇课文写:地球是咱们的母亲,如果不加节制的'各种资源,各种化学品的话,就等于伤害了她。最危险的是: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意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第2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了。这说明,只有地球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应该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一花一草,地球慷慨地向人类提供资源,我们就要珍惜资源,珍惜地球。地球所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都很宝贵,它们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它们是经过几万年才形成的。
所以,没有地球,我们无法生存,只有地球,才能拯救我们,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加美丽壮观,和蔼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