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徐庄煤矿的退休工人。我每次休班回家看望爷爷,心里便有一丝酸涩和感概。
随着年世的增长,再加上退休在家不停的劳作,爷爷的身子骨越来越不如从前了,背更加驼了,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头发显示着煤矿工人的沧桑岁月。
在我记事的时候,每到年终,爷爷便戴着大红花,被一群人簇拥着用一辆大汽车送到家,车上插满了彩旗,吹鼓手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招来了全村许多看热闹的男女老少。而每逢这时,爷爷便谦虚地一笑,向那些吹鼓手们让烟。家里的墙上更是挂满了大大小小爷爷身披大红花的照片和先进工作者的匾额。
由于长期在井下干活,每到夏季的晚上或阴雨天气,爷爷的身上便有一种不可忍耐的'瘙痒。每逢这时,奶奶总是拿些柳条。槐条及其它植物条掺和着用水熬成“五香条水”让爷爷洗。爷爷说这是常年在潮湿的井下干活落下的病根。三叔总是嚷着要带爷爷到煤矿医院享受公费医疗,而爷爷却说:“人退了,不能在矿里干活,就少给矿上添些负担吧。”
爷爷不会骑“洋车”,当时的家境也不允许买辆“洋车”,因此爷爷每天上下班都要徒步走四十多里的山路。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爷爷总是风雨无阻,未曾误班一分钟。爷爷上班干的是重体力活,一班8个小时既要镢煤又要拉拖车,下班返家又要下地干活,在我的心目中爷爷总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爷爷患了关节炎,又由于经常和煤粉打交道,患了哮踹病。现在每走很短的路,他总是感到膝盖疼,并且呼吸困难,总要停下来歇息。尽管这样,爷爷每天仍坚持下地干活,任凭父亲和我怎样劝阻他还是不听。爷爷劳作惯了,他容不得半点懒惰。
爷爷退休之后由三叔接的班,矿上领导和职工经常给三叔讲起爷爷在矿上的故事。
爷爷在矿上工作了一辈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未休过班。更令工友佩服的是,在一次井下作业中,爷爷由于不慎将中指和食指挤断了两节,工友们强行送他到医务室治疗。爷爷返到井上后忍痛将那断了的手指拔掉抛弃,然后将身上的烂衣服撕了两缕,自行包扎后又重新下井。矿上的领导和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煤矿铁人”。
爷爷不识字,对读书人格外看重,总是节衣缩食供我读书。多年以后,我由昔日的一名学子变为一名工人,爷爷更是高兴得不行。每当我回家看望爷爷,他总是说“没事不要休班”。“要好好干”之类的话语,而我总是给他讲我们企业的变化和改革,每逢这时,爷爷总是笑眯眯地听。
我与爷爷原本都是工人,然而无论从工作环境或是学习条件,我都要比爷爷优越的多,而爷爷身上表现的那种朴素的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时时刻刻激励我干好本职工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五年(1)班的xx。
我去过大庆,看到的大庆,是金碧辉煌、车水马龙、高楼耸立的一座我国的“石油城”。
可谁能想到,54年前的大庆市却是茫茫的一片荒原。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爷爷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王进喜爷爷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可是,王进喜爷爷却提出:“宁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爷爷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
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
有一次打试验井,王进喜爷爷废寝忘食连轴转,刚端起饭碗便靠在钻杆边打起盹来。大家劝他多保重身体,他却说:“我早就豁出去了,只要上午拿下个大油田,哪怕下午倒在钻台上也痛快,也值得!”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王进喜爷爷和他的同事们却仅用了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第一口生产井。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王进喜爷爷和他的同事们却仅用了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第一口生产井。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爷爷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这时,我仿佛听见大庆人的对话:“是谁,是谁让大庆如此繁华?“‘铁人、铁人,——王进喜、王进喜!’”我听到有人自豪地喊了起来。
而如今,我们要学习什么——”铁人精神“但是铁人精神是什么呢?铁人精神是王进喜爷爷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我要学习铁人精神,努力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要成为像铁人王进喜爷爷那样的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农村爷爷去世悼词一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父老乡亲:
明天是我爷爷安葬之日,首先让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前来参加爷爷葬礼悼念仪式的亲朋好友以及门族,所有执事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爷爷的不去世,让儿女子孙陷入悲痛之中。爷爷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在我的记忆中,爷爷的一生都在劳动中度过的。最早的'时候,爷爷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每天起早贪黑的给牛和驴舔草加料。后来爷爷出去打过工,给建筑队做过饭。在副食场做过面点师傅。作为蒸匠,给很多年轻人的婚礼 和老人葬礼做过馒头。最后他选择了补鞋。一补就是数十年。没有人记得他补过多少鞋子,他自己也数不清自己补过多少鞋子。但是他用过的补鞋机就不下十台。也许有一天,看到补过的旧鞋,会想起那个补鞋的老人-我的爷爷。
爷爷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四十多年前,奶奶的离去让爷爷要为子女们既做爸又做妈。拉扯四个儿女成人,为他们成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将所有的爱都给予了他们。夏收时,为四个儿女循环收割麦子;秋收时为儿女奔波收获玉米。无论是浇地,刨玉米棒子,只要是他能做的都给儿女抢着做。儿女盖楼房时,就常住儿女家。楼房盖完时,才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弯着腰回家。而身上劳累的伤痛只有他自己知道。
勤劳一生的老人终究要老去,爷爷在病情好转一点的时候想到的还是为自己儿女劳动。瓣棒瓣不下,就去挖杆;挖杆挖不动就去抱杆;抱杆抱不动时,只能坐在地头叹息。英雄暮年的凄凉。
好在爷爷晚年有父辈围在病床前尽孝。爸爸日夜操劳照顾爷爷,苍老了很多;妈妈为爷爷端饭喂饭;两个姑姑近一年来为了照顾爷爷不知道在自己家和娘家走了多少来回;叔叔家也尽可能的照顾爷爷,使得爷爷在病情的折磨的同时可以享受亲情的温暖和儿女的回报。
孙辈们也接受很多爷爷的爱,而由于学业和工作的原因不能床前尽孝,只能匆匆探望。好在父辈的孝心可以弥补孙辈的遗憾。好在爱和孝心可以传递,在爷爷身上没有补偿的爱,可以用在父辈身上。我们要以父辈对于爷爷的孝心来孝敬父辈。随着生命的传递,我们也会有子孙。我们会给他们讲述我们那个勤劳,坚韧,伟大的爷爷。
十一年前,爷爷只身送我去南京求学。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要送爷爷最后一程。而这里只剩下冰冷的棺板。十余年的求学工作中,我一直由一个梦想。希望在飘零的外地有个家,全家在南京可以度过一个春节。当我拥有自己住处时,在过年之前,爷爷却过世。“子欲养,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一个遗憾。
爷爷就这么走了,残忍的将儿女置身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儿孙们无论多少次的呼喊都还不回爷爷的一声回答。他可以不用再牵挂儿孙;不用再在灯光下补鞋在深夜;不用再品尝锥子补鞋时不小心刺入拇指的钻心的痛;不再有孤零零的感受,天堂有奶奶相伴。
天堂有路,爷爷可以一路好走。
农村爷爷去世悼词二
各位父老乡亲:
嵩山戴孝,黄河呜咽。阳春飞雪,碧翠低垂.祖父付亮仙逝,付氏满门黑幔低垂,白素映日;庭族老少挥泪相挽,悲泣山河。
公元1930,日寇侵华,后之国共混战,山贫地萧,哀鸿遍野。中原千尺塔下,荥阳皇姑寨旁,东脑山坳,乾命辛末三月初十,祖父诞生。然生不逢时,碗无羹肴,身无寸衣。幼时终啼,饿穿体肤。
冷雪寒霜,祸不单行。祖父生3岁,曾祖母染疾,命扑黄泉。其后,祖父与其弟其妹,挽曾祖父衣襟,在圆顶山旁,东岭山上开荒,西岭山上撒种。炊烟袅绕,雪夜穿针,赖以生存。
解放后,雄鸡唱白。而后,举国大炼钢铁,广挖煤窑。祖父应毛主席号召,扑国营煤矿当班。不幸与之幸,祖父倍加卖力。撅煤.挂煤.拉拖,无一不精。病不休班,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任劳任怨。土煤窑.猫耳洞,阴冷潮湿,难以转身举首;身似黑炭,劳于地下,始终难见天日。命以苟贱,心红似火。中年,曾祖父丧,祖父手抓棺木,嚎啕泪飞。继而,其弟错划右派,关进监牢,其妹染顽疾,故于非命。祖父身心重创,寡言希语。时值举家老小已达10余口,嗷嗷待哺,家徒四壁。以分文瘦薪,托全家之性命。苦哉!悲乎!
黄天厚土,毅贵于恒。日日加班,月月满勤,祖父整年未因个人之因素,迟到误班一分钟。爱岗敬业精神感天地,泣鬼神!全矿哗然,树为楷模,尊称“铁人”。标兵.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赛雪片纷至,做为省劳模进京受毛主席接见。茅庐无具,多见奖状。祖父颔首谦恭,劳作不休。
胸怀祖国,心系家世。祖父昼班夜点,交错更替。下班徒步几十里山路,归家返田,篓犁铡耙,精耕细做。施肥除草,五谷含笑。柴门鸡犬相闻,牛马归槽;放挑饲养,猪羊蹭圈。终日劳作不休,披星戴月。
勤以持家,俭以养德。祖父崇尚节俭,激愤奢侈。粗茶淡食,鲜以添衣,偶有节余,皆倾囊子事,济贫帮扶,屡屡不鲜。朴素检约之风,惯于乡里;乐善好施之德,远播八方。左邻右舍每每提起,赞不绝口。对满堂子孙,疼爱有加。至暮年时已达四世同堂,家门40余口,具有大中专学历者参半。由耕读传家,转型书香门第。子孙或教书育人;或在外居官;或商贾纵横;或诗人作家。各行各业,奋进不至,贡献不休。祖父是非分明,治家严谨,付氏家族无一违范国法入监,更无一人敛耻于道德,均于祖父言传身教相关。满庭均为清澈,少于浑浊。
现付氏门庭辉耀,然祖父福分甚潜,幼年贫窘,中年受苦,加之垂暮之年丧孙,身心具受重创,长期井下作业,身患多种疾病,积劳成疾。然子孙虽毕孝毕贤,多处拜访名医,围于床前病榻,终因医学至后,于81岁享年,驾鹤西去。白骨尚未入黄土,青魂已上九重天。公元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夜十一点二十分,(农历辛卯年四月二十二日子时)山岳潜行,江河呜咽.万物千垂.日月隐耀.祖父苦海干涸,漫漫一生定格永恒。呜呼哀哉!长歌当哭.寸断肝肠;嚎啕大哭,难挽祖父奔扑西天之脚步;匍匐叩首,难扯祖父驾鹤之衣襟。逝者已逝,余子孙痛悲千秋。伤悲切,余亲朋追思千里。痛定思痛,子孙后代以其为镜,锐意进取;追远存心,付氏家族终颂其德,光大门庭。卧薪尝胆,以继承先祖先烈之遗愿。
嗟夫!泱泱中国,纵观上下五千年,虽名流辈出,闪耀星河,各领风骚,然毕竟凤毛麟角。芸芸众生,璀璨历史长河,多为众生。众生之偶,亦有伟大,多出于高风亮节品德之高贵。几十年如一日洁身自好遵循朴素道德观,亦称平凡。然平凡之与伟大相辅相呈。平凡催生伟大,伟大源于平凡。漫漫历史修远兮,人为之匆匆过客。祖父举平凡与伟大之宏笔,勾勒毕生。
祖父名垂千古!祖父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