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我做主》说课稿1
一、认识情绪(5分钟)
活动1:冥想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带大家进行一次森林历险。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然后深呼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想象你现在正走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你的每一个细胞都吸收着养分,不知不自觉中天色暗了下来,周围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你小心翼翼地在森林里移动着。忽然,前方出现了一大团圆乎乎的白影,正张牙舞爪向你靠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眼看就要到你眼前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你朋友喊你名字的声音,此时你觉得这声音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白影消失了,你像箭一样奔向你的朋友,仅仅抱住他。你发现你朋友的脚受了伤,伤口还在流血呢,于是你搀扶着他走出了森林,来到一条大路边,这时你们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你们在那等路过的人来帮你们,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人路过,你的朋友越来越虚弱,你也支撑不了,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你张开眼睛一看,你已经来到了课堂。
教师:真是一次惊险的旅行啊,在这个旅行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
惊险、焦虑、紧张,等等,这些内心体验我们称之为情绪。
情绪:心理学上,人类基本的情绪包括:喜、怒、哀、惧。
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常常伴随我们左右,有时它使我们精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又使我们疲惫不堪,不知所措。我们发现我们很多时候被情绪所左右,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那么我们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发挥主动性,调整我们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呢,好,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我的情绪我做主——学会管理情绪。
二、管理情绪(35分钟)
1、管理情绪第一步:觉察情绪(10分钟)
活动2:情绪五线谱
教师:那同学们最近的情绪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谱写一首情绪变奏曲吧。
(1)请小组成员各用一个音符描述你近一两个星期感受深刻的情绪体验。
(2)三线以下(1,2,3)为低音区,代表负面情绪,比如伤心可以用3来表示,非常非常伤心可以用1来表示,愤怒也可以用3来表示,非常非常愤怒可以用1来表示,三线以上(4,5,6,7)为高音区,代表正面情绪,比如开心可以用4来表示,非常开心可以用5来表示。
(3)把小组成员每个人的音符合起来,绘制小组的情绪变奏曲。
(4)每组选一名代表演唱小组的情绪变奏曲。
总结:每一首变奏曲都有高音和低音,就像平时的我们,总会经历不同的情绪,快乐、悲伤等等。那我想问你们,你们喜欢哪一种?看来大家都喜欢正面情绪,觉得负面情绪不好?那我们现在邀请一位同学体验一下啊。
现场感受:
如果你被人打了,你心情会怎么样?我现在告诉你,不能愤怒,有什么好愤怒的,你应该开心!哈哈哈,现在你的情绪?
那我现在告诉你,你的情绪是正常的,被人打了怎能不愤怒啊,对吧,如果我这样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总结:对的,其实,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但是我们有时候往往因为觉得负面情绪不好,而忽略、跳过、压抑,就像刚才我说的,如果你告诉自己不应该愤怒,应该开心,反而更愤怒一样,很多时候人的痛苦并不是来源于情绪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情绪的抵触。比如说:我怎么又痛苦了,我应该开心呢才对啊,诸如此类。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健康情绪并不是指时刻处于阳光状态。而是,你所表现出的情绪应与你所遇到的事件呈现出一致性。如果你考试失败了,你伤心是正常的;如果你遇到坏人,你有恐惧是正常的;如果你的亲人离世了,你有悲伤是正常的;如果你被误会了,你的愤怒是正常的。
所以,当你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件时,第一时间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暗示自己:我有情绪是正常的!这样一暗示,情绪张力就会下降,内心自然恢复平静。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管理情绪的第一步:觉察自己的情绪!
2、管理情绪第二步:调整认知(20分钟)
活动3:创设情境,感受认知
教师:好,现在来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就在这个课堂上,就在这个的课堂的后面,各位专家老师坐在后面看着我们上课吗,观看着你,你的情绪怎么样?
哪位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此刻内心的体验?
举手的同学:
沉默的同学:
教师:请问你可以跟我们分享么?
分享:
学生:平静、紧张。
教师:你是如何想的?
教师: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同一件事情(分享)大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体验。
有时候决定你情绪的并不仅仅是事情本身,还有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情绪A—B—C理论:人产生不同的情绪的原因在于对同一事件的看法或评价不同。
活动4:翻开小组的情绪变奏曲,找出该乐谱中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个乐符,该乐符的成员分享自己当时的想法和行为结果,小组成员帮助他调整他的认知,进而调整情绪。
例如:
心理老师迎面走来,我向她点头微笑示意,对方却好像视而不见,毫无反应地走了过去。
消极想法:
产生情绪:
可能产生的后续行为:
换个积极想法:
产生情绪:
可能产生的后续行为:
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管理情绪第二步:通过改变认知、想法来改变情绪。
3、宣泄情绪(10分钟)
当然,有些情绪是可以通过我们调整认知来调整,但是有些情绪,比如我们考试失败了,总归有点伤心和难过的,这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情绪宣泄出来,特别是当情绪超出了一定的度,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理智水平,人际关系等等,所以我们要学会宣泄情绪!
活动5:小组讨论:头脑风暴:你是如何宣泄自己情绪的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间为3分钟,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游戏接龙:我来邀请一名同学分享你的方法,然后你有权利邀请一位你最想知道她用什么方法来宣泄情绪的同学来分享她的方法,以此类推。
学生:唱歌、跑步、听音乐、撕纸。
教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现在我们把资源汇总一下,也许你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办法。
(1)注意力转移法: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把不开心的感觉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例如自己考试考得不好,很不快乐,那就想想上个周末全班去郊游的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较强的兴奋区,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兴奋区,就会抵消或冲淡这个兴奋区。
(2)合理宣泄法:把自己不快乐的情绪宣泄到别的事情上去。例如游泳,拼命的游上几个来回;又例如跑步,一口气跑上十几圈。!
恰当的:倾诉、运动、唱歌等。
中性的:睡觉、吃东西等。
不恰当的:打架、喝酒、狂睡、狂吃等
(3)表情调节法: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到镜子面前对着自己扮鬼脸。你会发现笑起来的自己其实也很可爱,不开心的情绪也就不见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快乐表情操。(全体起立)
总结: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有情绪时,觉察自己的情绪,此刻我的体验是怎样的,并告诉自己是正常的,接纳自己的情绪。你的情绪张力就会变小,如果这件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那就看看是不是可以通过调整我们的认知来调整我们的情绪。然后还可以选择把我们的情绪宣泄出去。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使你感到沮丧、忧虑或愤怒,而那个人就是你!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情绪的主人。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我的情绪我做主》说课稿2
设计理念: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为了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我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活动的形式对孩子开展情绪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体会一些常见的情绪,并能集大家的智慧探讨合理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让大家拥有快乐的情绪,做个情绪的小主人。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应该进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看看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在他们的生活中寻找原型,搬到课堂之上,这样学生才不会感觉陌生,才能激发他们思考的火花。
一、说内容
《我的情绪我做主》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情绪,在这些情绪中有许多不良的情绪对我们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合理地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的方法,让我们以后学会用这些方法调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每天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说目标
1、知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情绪,知道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从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快乐的情绪。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对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并让他们初步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
四、说教法
这节活动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为:
1.情境教学法。由于学生对“情绪”的概念难以理解,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所以让学生通过表演认识情绪。
2.自主探究法。对于如何调控情绪这个问题,学生不容易概括、归纳,就采取小组成员自己探究的办法,集众人智慧。
五、说学法
1.合作式学习法。对于不易概括的问题,小组合作,互相启发,解决问题。
2.表演法。编演情绪小品,既激发兴趣,又培养表演能力。
六、说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能以最佳状态进入到这节活动课中,一开始让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口号展示出来,从他们的口号中看出大家都希望得到快乐,那么接着让学生做游戏“同舟共济”,让他们一方面感受快乐,另一方面从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心情导入到本节课的主题——《我的情绪我做主》。
(二)认识情绪
1.胜利者和失败者在游戏中产生的情绪有高兴、失望等,这些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情绪,而我们的情绪不止这些,它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们身边。
2.情绪大展示
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每小组讨论一个话题,看谁能把下面的情绪通过面部表情和适当的手势、动作表演出来。
(1)一道难题经过刻苦钻研终于解决出来了。(高兴)
(2)你发现桌子上有一张废纸,认为是同桌故意扔的,和同桌吵起来。(愤怒)
(3)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获得了28块金牌。(兴奋、激动)
(4)晚上自己一人在黑暗的马路上走。(恐惧)
(5)最好的朋友转学走了,去了遥远的地方。(伤心)
选派几个代表上台表演,台下同学猜一猜表演的是什么情绪。
3.认识不良情绪
师:在刚才表演的各种情绪中,有些对我们有好处,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而有些情绪则会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你认为哪些会给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三)探讨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
1.了解自己的情绪
学生对情绪有了一定认识之后,让他们试着了解自己的`情绪。教师先对自己最近的情绪做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最近的情绪。
2.小组讨论
(过渡)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快乐,有幸福,有烦恼,有紧张等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每天过得快快乐乐的,可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烦恼事,让我们伤心难过。
小组讨论:你最近有哪些不良情绪?因为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他的方法合理吗?你能不能帮他想个办法调节他的不良情绪?
3.全班交流
像开始游戏那样团结起来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同学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4.教师总结调控情绪的方法
(1)情感转移(如果伤心,听欢快音乐,如果烦躁,听轻柔音乐,如果沮丧失望,听慷慨激昂的音乐。跑步等适量运动也可转移不良情绪)
(2)情感宣泄: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叫喊、哭等。
(3)写心理日记: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4)与人交流、倾诉:找几个感情深的朋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5)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一想。
(6)做心理放松操:闭眼什么都不要想,先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往外吐气,边吐边数数字1、2、3……连续多次身心都可放松。
(四)总结升华
师: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去面对,今天咱们集大家的智慧知道了许多调节情绪的好方法,那就让我们今后用它们来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让自己成为情绪的小主人。
教师寄语: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最后,共同唱起《歌声与微笑》,祝愿大家天天有个好心情。
《我的情绪我做主》说课稿3
一、课程标准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材分析
《我的情绪我做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让快乐围绕我身边》的重要内容,本单元以“心中充满灿烂阳光”为教育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信开朗、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我的情绪我做主》重点介绍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处于铺垫的作用,它为后面如何应对学习和考试压力,以及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同时又承接了第一框题“什么是情绪?”,解决了“怎么调控情绪?”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自己情绪的特点,学会调控情绪,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学生情绪具有易冲动、易变动、不稳定、不协调、不成熟的特点,。在生活中: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关注和溺爱,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反应强烈,波动性大,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基于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第一框题中已经初步了解了情绪的多样性,以及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明确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醒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针对初二学生情绪发展的这些特点,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懂得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情绪与个人的心态有关,学会合理的宣泄与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引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校园情境海涛的案例,认识到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在案例分析懂得要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能力目标: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
知识目标:通过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知道情绪调节的手段,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和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调控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并利用调节情绪的方法。
确定其为重点、难点的依据:
(1)确立上述重点的依据:初一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不稳定、难自控,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这不仅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2)确立上述难点的依据:虽然学生知道掌握了调控情绪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将调控情绪的方法运用到自己身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将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对图片材料的分析更加直观,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情境体验法:通过校园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知行合一,有所感悟,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师生互动交流法:主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会穿插激励式教学、开放式提问、开放式讨论、开放式留白等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
体验学习
对话学习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暖身导入,感知多种情绪
1.两人一组,进行“踩气球”游戏,活跃课堂,并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各种情绪。
2.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用表情等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在游戏中体会到的情绪,其他同学猜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并且讲解猜出这种情绪的依据。教师把学生的情绪名称板书在黑板上(如高兴、生气、失望、紧张等。由于在刚才的游戏中有真切体验,学生会如下感觉:“我踩破了同桌的气球,很高兴”、“我怕同桌踩破我的气球,很紧张”、“同桌踩破了我的气球,我很生气”、“我没踩破同桌的气球,很失望”等。)
设计意图:通过互踩气球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在踩气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情绪的多样与多变,为本节课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铺垫。同时,体验式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环节二:故事引领,体验情绪可控
板块一:情绪不好可调控
(设计意图:引用课本上的典型案例,两个老太太对待事物看法不同、情绪不同,引出消极情绪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我们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版块二:情绪要好靠调节
校园情境(1)
思考:如果你是海涛的朋友,会怎样帮他摆脱烦恼?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你是如何解决的?
雨果: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
(设计意图:这则案例是课本上的文字材料,同时也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学生能够从这样的案例中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在老师引导下,以及问题的讨论上,总结出调节控情绪的方法之一:理智调控法。)
校园情景(2)
海涛因为生病没有及时的复习,又和小磊闹矛盾,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自己在考试前没有安心充分的复习功课,导致在期中考试时由原来的班级前五名降到了班级16名,此时的他心情更加低落,坐在教室课桌前的他进入了茫然。
思考:此刻的海涛心理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他一直坐在教室里发呆,他的情绪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此刻的他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你有没有好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与同学闹矛盾、考试失利情绪低落,这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当学生遇到心情低落或者激动时,要学会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来调节,比如看看窗外的风景、出去走走、外出旅游、听听音乐等方法,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总结出调节情绪的第二种方法——注意力转移法)
校园情境(3)
两天以后,海涛平静了自己的心情,他在心理告诉自己:这次算作自己的一种历练,让我懂得了遇事要冷静,要学会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我只有保持一种好的心态,我才能处理好学习和同学们的关系。海涛每天都这样提醒自己,他的情绪变得平和与安稳,在第二次考试时:他心里默念,不用紧张,我一定会考好的。加油!最终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思考:海涛是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的?这种心理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学习压力大、考前焦虑、考试紧张,也是学生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地自我暗示,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我能行,从而舒缓紧张的心理压力。情绪调节的第三种方法——积极地自我暗示)
变式训练:
①冲动、愤怒时,这样提醒自己
②紧张、恐惧时,这样激励自己
③孤独、痛苦时,这样安慰自己
④忧郁、难过时,这样告诉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强化自我暗示的方法,学会自我暗示与调控)
校园情境(4)
海涛有一天不小心将墨水瓶打翻了,墨汁洒在了女同学的白裙子上,海涛顿时脸红了,紧张的跟女同学连声道歉,他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而女同学却笑着对他说:“看你一不小心,在我的裙子上画了一幅水墨画,还挺有艺术感!”海涛听完女同学的话,瞬间放松了许多,两人都笑了,一场战争避免了。
思考:这位女同学是怎样化解与海涛之间的矛盾的?这对我们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同学之间的矛盾与误解是难免的,但只要换个方式解决问题,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女同学采用幽默化解的方式化解了同学之间的矛盾,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调控情绪的方法四——幽默化解法)
板块三:情绪宣泄重场合
师生对话:当你运用以上方法不能调节自己情绪的时候,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呢?
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宣泄情绪的方法。)
情绪的宣泄是否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场合和他人的感受呢?
播放视频:《自习室的一幕》
思考:该同学情绪的宣泄是否合理?我们在情绪宣泄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直观的给学生呈现出自习室里某同学不注重场合宣泄情绪的不当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情绪的宣泄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宣泄,不能妨碍他人。)
环节三:回归生活,塑造阳光心态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部分,是基于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即学以致用。同时也起到了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作用。)
环节四:课堂小结
“你一言,我一语”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调控情绪的方法。
环节五:板书设计
环节六:总结升华
教师寄语: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控制别人,但能够掌握自己。
最后,共同唱起《歌声与微笑》,祝愿大家天天有个好心情。
《祝福》的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
⑴人物鉴赏:
①祥林嫂;
②鲁四老爷;
③柳妈;
④卫老婆子;
⑤四婶;
⑥祥林嫂的婆婆;
⑦我。
⑵情节鉴赏:
①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
②祥林嫂死因探究。
⑶环境鉴赏:
①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
②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
③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⑷、表现手法鉴赏:
①人物刻画方法;
②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③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下节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四课时
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题目有:
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2、祥林嫂死因探究。
3、祥林嫂个人简历。
4、文题祝福之我见。
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
6、雪景作用之我见。
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
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
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
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
【教后小记】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中情况有些变化:
1、课题的分组。有些组自己重新组合,没有按老师的指定。
2、课题的布置。有些组自选了课题。
3、是课时安排。计划一课时陈述研究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完成不了,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一课时。四是研究性小论文。老师虽然提供了一些论文题目,但同学们没有拘泥于这些题目,如有的写论祥林嫂的笑,有的题目是祥林嫂眼睛发光的原因等等。
学生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体现的是资料的整合,但也有不少独到的新观点。课后,我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成为了我宝贵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的研究小论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文中不少观点,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限于篇幅,恕不列举。
【教后感触】
1、课堂研究性学习确实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特殊伙伴,特殊性表现在老师要点拨,要引导,要有中肯的评述。
3、研究性教学对老师要求更高了,课内老师讲解是少了。但老师的备课要更加细致、全面。
4、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探讨能力。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搜集资料能力、整理资料能力等等,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祝福》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体会与分析肖像描写与人物悲剧命运的关系。
3、品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挖掘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学情分析:
执教班级为绩溪中学高一(2)班。该班大部分同学基础较好,学习热情高。他们更需要在知识的丰富多元性、思想的深刻性方面得到强化,新媒体教学恰好能给他们以帮助。
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
1、通过肖像特别是眼睛的变化把握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品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挖掘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3、措施:采用微课、学生利用新媒体分角色朗读、结合新媒体朗诵等方式深入文章深层,呈现出悲剧美学的震撼效果。
课前活动
学生利用新媒体对《祝福》片段进行分角色朗诵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我们今天的话题从“生”字开始:满清末年,在江南的一个乡村里,一个极为平凡普通的女孩降生了。这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父母也许无法抚养过多的孩子,于是,这个女孩很小就被送到一个叫祥林的男孩子家做了童养媳。后来,这对男孩女孩都长大了,他们于是成了亲。如果不出意外,这对小夫妻的人生轨迹将会怎样呢?(夫唱妇随、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子孙满堂……)
是啊,如果没有意外,这个现在被叫作祥林嫂的青年妇女完全可以像这样生活:她的人生终点将是寿终正寝,无疾而终。这条的人生轨迹将是一条典型的时代轨迹。但是,是什么改变了她的一生?(丈夫死了)
死了丈夫,人生就彻底改变。今天失去丈夫的女子并不少,她们是不是就注定会如祥林嫂遭受诸多不幸?让我们看下:祥林嫂一生有几次重大的转折?再让我们思考一下:造成她的人生悲剧重大原因是什么?
二、祥林嫂际遇图
《祝福》教学设计
三、肖像描写
1、请按照文章的时间顺序找出全文中三次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并分析这些肖像描写分别反映了祥林嫂怎样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征?
①第一次初到鲁四老爷家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二十六七岁,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壮大,顺着眼。
点评:年轻守寡、营养不良、青春尚在,安分守己,好劳动力。
②第二次再到鲁四老爷家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了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点评:年轻守寡、营养不良、青春早逝、精神上受到极大摧残。
③第三次与“我”河边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提着竹篮,一个破碗,空的;拉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点评:空的,下端开了裂,这两个特写。倒装的方式,起到了强调作用。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摧残下,她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完全麻木,已成为木偶人,濒临死亡的边界。
2、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者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请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地方,思考眼神的变化,表现她怎样的生活状态?完成表格。
(该部分问灵魂部分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揣摩人物心理。)
小结:祥林嫂眼神的变化过程就是她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生动具体地塑造一个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被践踏、被鄙视、被迫害,最终被旧社会吞噬的悲惨结局。
四、祥林嫂之死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冲茶的短工淡然地回答道:“还不是穷死的?”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你怎么看?(学生分角色朗读“我”与短工的对话部分)
从表面上说,她是流落为乞丐后死去的,好像可以说是穷死的。但是她为什么会流落为乞丐呢?因为她丧失了劳动力,连记忆力也不行了,才被鲁家解雇了的。但她本来不是很健康的吗?不是顶一个男人使唤吗?
丁玲评价祥林嫂之死是这样说的:“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地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且看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都有哪些人?他(她)们是如何对待她的?(请同学们品味细节精要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谈谈那些给自己最深印象的细节的认识采用合作交流、旁批方式形成自己的认识)
鲁四老爷、四婶、鲁镇的民众、柳妈等人。
四叔:皱眉、不许祭祀,“谬种”
点评:败坏风俗。道德观:好女不嫁二夫。极端冷酷与自私。
?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你放着罢,祥林嫂。
点评:对比这两句的变化,第一句多少还有些客套;第二句就很不客气,即使我很忙,也不用你摆,潜台词是你不是一个干净的人。
?鲁镇的民众(重点品味细微精要处)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纷纷评论着。”
北大钱理群教授说,这是《祝福》中最惊心动魄的场面,给了我们心魂无尽的凄冷与痛楚。
1)狼吃阿毛,在祥林嫂是悲惨的遭遇,在镇上的人们那里,却只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故事。所以连有时不大上街的“老女人”,甚至还要“特意寻来”听。
2)陪出许多眼泪来,“纷纷评论着”
一个“陪”字,表明他们只感觉到故事的.悲惨,却未体会到人的不幸。一个“评论”,兴味不减,意犹未尽。似给人一种超然的优越感,幸亏不是我。而这恰恰了表现了民众的愚昧和麻木。
3)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
点评:不是写哪一个女人,而是所有的女人的眼泪,居然会同时“停在眼角上”,只等到时候“一齐流下”,何等滑稽可笑又可悲!社会的冷漠,愚众的麻木,是何等可怕!
4)“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似笑非笑……这么大了?”
点评:一旦自己赏玩的痛苦变得重复和满足,不再有新的刺激,麻木的心灵便对外界不起任何作用,不但不起反应,甚至还生出“恶”来,即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投以极端的冷漠和残忍。
5)两次叙述阿毛
我叫阿毛/我叫,‘阿毛’!(诵读体会)
点评:本来,祥林嫂是自觉不自觉地希望别人能够分担她的痛苦,如今她的希望完全破灭了。她只能在冷酷的世间“叹息”和“独语”,对一个不幸者,这是怎样的寂寞和悲哀啊!让人极度压抑。
④柳妈
柳妈是个仁慈的劳动妇女,但她却带给了祥林嫂最深的恐惧——魂灵说。
祥林嫂受的精神刺激太大了,她情感上太痛苦了,她痛苦的原因是:生而不能作为一个平等的奴隶,死而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鬼(阎王一分为二)。
更可悲的是,祥林嫂由于对损害她,摧残她的迷信观念缺乏认识而导致死亡。可以说,虽然有捐门槛的反抗行为,但总体上来说祥林嫂是死于愚昧,死于反抗的自觉性。真正的凶手也许不是哪个人,而是封建礼教和道德观。
五、结语
祥林嫂终于在无限的恐惧中死去了。我们沉痛地感觉到,在“无意识的杀人团”里,愚昧的民众,恐怕是最多的成员。
巴金先生在《家》中同样描写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丫环鸣凤投湖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ppt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步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她想,这一切是多么可爱,这个世界是多么可爱,她从不曾伤害过一个人。
拄着长竹竿,四处游荡。将自己变成一堆白白的雪,以祝福为饵,埋在冬天的拐角,春天的门口。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一块无字的碑。——《致祥林嫂》
一个个无辜的生命被扼杀,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悲伤、哀痛、悲愤……唉,浩然长叹一声。下课!
【设计意图】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
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
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
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
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
【第三课时】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四课时】
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题目有:
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2、祥林嫂死因探究
3祥林嫂个人
4、文题—“祝福”之我见
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
6、雪景作用之我见
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
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
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
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
【教后小记】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中情况有些变化:一是课题的分组。有些组自己重新组合,没有按老师的指定。二是课题的`布置。有些组自选了课题。三是课时安排。计划一课时陈述研究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完成不了,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一课时。四是研究性小论文。老师虽然提供了一些论文题目,但同学们没有拘泥于这些题目,如有的写“论祥林嫂的笑”,有的题目是“祥林嫂眼睛发光的原因”等等。
学生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体现的是资料的整合,但也有不少独到的新观点。课后,我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成为了我宝贵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的研究小论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文中不少观点,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限于篇幅,恕不列举。
【教后感触】
1、课堂研究性学习确实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特殊伙伴,特殊性表现在老师要点拨,要引导,要有中肯的评述。
3、研究性教学对老师要求更高了,课内老师讲解是少了。但老师的备课要更加细致、全面。
4、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探讨能力。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搜集资料能力、整理资料能力等等,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这是老师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