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应该针对文章的问题,回答时能用原文整合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或者将原文词、句变化调整后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消。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她下地了。”男孩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回来后还得做饭,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
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一朵一朵的阳光》阅读答案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示例一:负罪逃跑(伤人外逃、犯错外逃)的男人(1分)在妻子的宽容善良或亲情(爱、家人、妻儿、妻子)的感召下醒悟(2分),决定自首。(认罪伏法后回家好好生活。)(1分)
示例二:妻子的宽容善良或家人(妻儿)的爱(2分)唤醒了负罪逃跑的男人(丈夫)(1分),男人决定自首。(认罪伏法后回家好好生活。)(1分)。
18.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划线句和加点词。(6分)
①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1)(3分)①渲染天气的炎热;②突出男人在烈日烘烤下痛苦难忍的.感受;③与下文三次描写男人喝水后的清凉舒适感觉照应;④突出逃跑在外的男人处境艰难;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男人向男孩要水喝埋下伏笔。(3分。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二点得3分,意近即可。)
②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表现了男人怎样的心理?(3分)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看到多年未见的儿子时,对儿子的爱抚(关爱)、愧疚(能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和遭到儿子拒绝的尴尬之情(难为情)(1分)。
19. “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答两点即可)(6分)
示例:①勤劳。从早到晚忙农田,忙家务,一点空闲都没有。 ②宽容(善良)。原谅丈夫错误行为,撑起家庭,执著等待丈夫回来。 ③坚强。丈夫负罪逃跑,面对压力,她没有倒下,独自抚养儿子,撑起家庭。 ④乐观。坚信负罪逃跑的丈夫会回来自首(坚信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有一天,也会照着丈夫的脸。或:坚信家人的亲情能唤起丈夫对家庭的热爱,唤醒丈夫敢于承担罪过的勇气)。 ⑤执著。坚持几年等待丈夫回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⑥细心。担心丈夫回家后,因为门前大树遮挡,看不到房子而失望回去,砍了门前树。 ⑦爱家(重视亲情):丈夫负罪逃跑后,艰难地撑起家庭,守住家庭,等候丈夫回来。(或:她认为家庭成员就像一朵一朵的阳光,必须抱成团,连成片,不能散开。)(谈到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与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20. 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①篇末点题,与标题“一朵一朵的阳光”呼应;②首尾呼应,与文章开头描写阳光呼应;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或篇末点题),亲情的温暖、爱的力量唤醒了负罪逃跑的男人自首;④通过写景暗示家的团圆、爱的力量让男人鼓起勇气,决定自首。(从结构和内容上各谈一点,每点2分)
一 封 信
周海亮
牛筋老汉对春草说:妮,我说,你写。写得漂亮些。
大虎,你这一走,两年多没有回来。好几次想写封信给你,但是春妮不在。春妮不在,村里就没有识字的人了。秀兰、羊娃、小崽、天来、秋菊、高梁,他们都打工去了。你二叔,三叔,田哥,强子,也都打工去了。大虎,村子里只剩下了老头老太太,A村子里快没人啦……大虎,听爹一句话,如果城里不好混,你就回来。我和你娘侍弄二十多亩地,老胳膊老腿的,老是顾不过来。你娘身体还不好,这几年,风湿病好像严重了。去年我和你娘又承包了十二亩果园,新栽的果树,疯长。明年就能挂果,如果年头好,应该能赚不少……大虎,本来我和你娘希望你能留在城里,可是前年你过年回来,垂头丧气的,脸色蜡黄,就知道你在城里没少受罪。大虎,你到底图城里什么呢?咱村里人到底图城里什么呢?住的不如咱农村的狗窝,吃得不如咱农村的狗食,空气比咱农村的茅坑里都难闻,又像狗一样遭城里人的白眼,图什么呢?咱农村虽然穷,但总还能吃得饱饭,穿得暖衣,再肯出把力气的话,很快就能在村里起五间大瓦房……大虎,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咱村都快成空村啦。地没有人种,房子没有人住,满山的野菜和蘑菇没人采,看着心痛啊!……大虎,你也不小了,不能再耽误了。如果你回来,老老实实守着家,守着我和你妈,娶个老婆,生个娃,安安稳稳过日子,不挺好?春草娘前几天给春草介绍了一个小伙子,米家屯的,人长得虽然一般,可是有力气,能干活,家里五间大瓦房,早起了。你说,如果你回来,咱也起五间大瓦房,谁还敢小看咱?……大虎,爹的话,你考虑考虑,如果想回来,就提前回个信……大虎,信是我让春草写的,她向我保证,我怎么说,她怎么写,一个字都不会差……大虎,要麦收了,一天比一天热,你在外面,别太累,多喝水……大虎,我和你娘都挺想你……
春草对牛筋老汉说:伯,我在写呢。你怎么说,我怎么写。
大虎,你这一走,两年多没有回来。好几次想写封信给你,可是你爹不告诉我地址。干你们那一行,风吹日晒,工作地点隔几个月一变,想给你写封信,也那么难。你走以后,秀兰、羊娃、小崽、天来、秋菊、高梁,他们都打工去了。大虎,村子里只剩下老头老太太,B村子里快没人啦……大虎,我不想呆在村子里,我也想跟你去打工。前几年,我爹身体不好,我得侍候他,走不开。去年,爹走了。爹走了,娘开始给我张罗对象。娘看上一个小伙子,米家屯的,人长得又矮又丑。不过他有力气,能干活,家里起了五间大瓦房。娘就是看上了大瓦房,才让别人给我张罗的。可是大虎,大瓦房有什么稀罕?我不喜欢他,更不想嫁给他……大虎,我知道你在城里没少受罪,可是没关系,你带上我,我可以帮你。帮你做饭,洗衣服,咱两个人,生活肯定会好得多。大虎,能和你在一起,哪怕住比狗窝还差的房子,吃比狗食还差的饭,哪怕遭城里人再多白眼,我也愿意……大虎,我一天都不想在农村呆了。每天一睁眼,干不完的农活。喂猪,放羊,拔草,浇水,打柴……大虎,城里多好啊!马路那么宽,楼房那么高,街道那么干净,就算到了晚上,外面也那么亮堂。汽车喷出的烟,真香……大虎,你爹不让我知道你的地址,信写完了,他用浆糊封好,去邮局,让邮局里的人替他写信封。你爹不想让我缠着你,你爹一心一意,想让你回来。可是大虎,听我的',千万别回来,否则,一辈子困在穷山沟,咱俩都完了。大虎,你两年多不回来,肯定在城里过得不如意,没关系,咱俩还年轻,我不怕吃苦……大虎,如果你还在乎我,就给我回封信,告知你的地址,我去找你。我一个人去找你,谁也不告诉……大虎,信是你爹让我写给你的,我向他保证,他怎么说,我怎么写,一个字都不会差。我骗了他,我没有办法……大虎,要收麦了,一天比一天热,你在外面,别太累,多喝水……大虎,你爹你娘都挺想你,我更想你……大虎,我喜欢你……
5.老汉想在信里给儿子写什么?而春草实际上又写了什么?请简要概述。(4分)
6.联系上下文,细读文中两处画线句,揣摩牛筋老汉与春草的心理。(6分)
B .
8.一封信,两种想法,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这一特点的理解。(6分)
(一)5.(1)牛筋老汉希望孩子放弃打工,觉得回村劳动,照样能过好日子。(2)春草希望大虎能长久留在城里,自己也追随他去。 6.A
7.心疼儿子,担心儿子在城里受苦受罪,而在乡下总能吃得饱穿得暖住的舒服,在农村可以活得更有尊严;舍不得村子成了空村,地无人耕种,饱含着一位老农对乡村、土地的眷恋。
8.示例: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春草希望跟着大虎到城市生活,而牛筋老汉希望儿子回到农村。
示例: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小中见大)写出了春草和老汉对农村和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看法,以“牛筋老汉”为代表的老一代,安于农村生活,而以“春草”为代表的新一辈,渴望离开农村,向往城市生活。
示例一:一封信,两种想法,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代农村人不同的价值观(冲突):以“牛筋老汉”为代表的老一代,希望安安稳稳过日子,相信在农村也能勤劳致富;而以“春草”为代表的新一辈,渴望离开农村,向往城市生活。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引发读者思考:新一代农民是应该在城市打拼来改变命运,还是立足农村,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示例二:小说通过写信这样的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展现了两代农村人不同的价值观(冲突):以“牛筋老汉”为代表的老一代,希望安安稳稳过日子,相信在农村也能勤劳致富;而以“春草”为代表的新一辈,渴望离开农村,向往城市生活。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引发读者思考:新一代农民是应该在城市打拼来改变命运,还是立足农村,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原文】
孩提的时候,我就深深地爱着姐姐。
严冬的日子,爹娘都上工去了,你拿着木槌,走向那静静的小河边。天正下着雪,河里早结了冰,你用木槌敲开了冰窟窿。凛冽的寒风吹裂了你那白皙的脸,刺骨的冷水冻肿了你那纤瘦的小手。那河边的木槌似一支古老而深远的'歌,“冬冬”撞击我幼小的心窝。那小河边大青石旁的小姑娘,可是你——我亲爱的姐姐?
酷暑的日子里,天像下了火,可爹娘不让我下河,因为我是家里的“独苗儿”哟。爹娘上工时,你看着我。鸭子怎能圈在栏里?终于我奈不住我的苦苦哀求,才答应我早去早归,【我像冲出笼子的鸟儿,一口气飞出小院,跳进那快乐的小河中……】
直到天黑,你摇醒了在古槐树下熟睡的我。我揉着惺忪的眼睛一看,星星在眨着眼睛看着我呢!
爹娘连叫了几声“我的儿”,便很很扯住呢那两根小辫子,骂你贪玩不顾我。那为了找弟弟喊哑了嗓子的山妹子,可是呢——我亲爱的姐姐?
你牵着我的手,从童年的门槛跨出去,又推开了少年的大门……
爹娘狠心将我俩抛弃的那一年,我正上初一。
五月的麦子黄又黄,家中只有你一人忙。我几次要退学回家,你只含着泪花摇了摇头:“家里有阿姐,你安心上学……”
那天早上鸡未叫,你背着亲手烙的煎饼,赶到八里远的学校。“都是姐姐不好,竟叫你吃不饱……”我一时竟无语凝噎。母亲一样的人哟可是你——我亲爱的姐姐?
如今,我更深深地爱着我那亲爱的姐姐!
【问题】
23.你是怎样理解第3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24.本文采用第【 】人称的角度叙述,其作用是【 】(3分)
25.文中对姐姐的称呼有什么变化?其用意是什么?(3分)
26.读完全文,你觉得文中的姐姐具有哪些优良的品质?(2分)
27.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请你自选角度(如结构、内容、情感等)提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不能是上面题目已经涉及过了的),并写出你探究的结论。(4分)
【参考答案】
23.我想出去玩,我不想失去自由。
24.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一种亲切感。
25.称呼由小姑娘到山妹子再到母亲一样的人
26.勤劳、善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7.示例文章每节后面都有可是你――我亲爱的姐姐它在每一节中突出的侧重点是什么?它们分别突出的是:对姐姐有深刻的印象;对姐姐的热爱;对姐姐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