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初夏,柳絮纷飞,阳光轻轻点缀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这个明媚的校庆日,两位身着白色礼服的新婚夫妇正在同方部的后墙绿地上拍摄婚纱照。穿着大摆裙婚纱的新娘是清华法商2000级的校友,她在北京做公务员。她特意选在校庆日这天回到母校,把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刻和母校连接起来。她灿烂地笑着说:“这是我成长的地方。我人生中很多的美好都发生在这里。也许这就是母校情结吧!”
千里赴校庆
1967届电子工程系的校友陈志伟带着妻子从山东济南赶过来参加校庆。10年前,在同样的日子,他回到母校。他连连感慨,虽然自己常在报纸和网络上查阅有关学校的新闻,但回来亲眼看见,即使和10年前相比,学校还是变化很大。
曾经,他非常遗憾院系调整使清华在理科和文科的实力变弱,而现在,学校重新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并且在理科和文科上有了很大发展,他觉得很高兴。
母校变化大
一位1946级心理系校友非常慨叹于清华的变化:“变化实在太大了!当年二校门外的奶牛场、树林全部变成了一幢幢的新楼,许多新的系馆拔地而起,学校的面积规模有了相当大的扩充。”
当谈到当今清华学生与那个年代学生的精神风貌时,老校友着重强调:“那个时候同学们都十分关注国家命运,都承担着提高国家工业及经济实力的社会责任。而现在的不少同学虽然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却有些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这应该引起重视。”
深情寄语青年学子
两位1958、1959级的土木系老校友王曾灼、王铁藩谈到当年他们的`大学生生活时感慨良多。从他们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活充满坎坷:“过于动荡的社会及过于敏感的政治给当年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安心学习,纠缠于频繁的政治活动中。同学们有了现在宽松安定的学习环境是一种幸福,应该好好把握并珍惜现有的时光。”
他们还强调:“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基础科学的学习,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当问到时下最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一位83级精仪系校友说:“在刚进入社会的一两年中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时,在发扬清华学生优点的同时,只要放下架子,脚踏实地,一定会找到满意的岗位。”
最后,这位校友对清华在校学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努力学习,关心社会,勇于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发扬清华人的优秀传统,成为真正自强不息的清华人。
父母给孩子的青春寄语篇1
亲爱的女儿:
童年的时光仿佛还是昨天,而今晨醒来,爸爸突然间才发现你已经长大,懂事了!
女儿:不知你是否意识到,随着欢乐童年时代的消逝和少女时光的远离,你将要开始人生路上又一个新的旅程,少年先锋队鲜艳的领巾将被共青团闪亮的徽章所代替,而你也将独自不断的应对更多的人生考验!爸爸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见到你了,在你十四岁青春仪式之际,给你写了这封信,这是爸爸对你步入美好青春时代的寄语和祝福。
十四岁,这是青春路上的第一个驿站,走过了今天,人生就走过了孩童时代,走过了今天,就开始走进青春韶华。十四岁,是充满无限期待的年龄,十四岁,是编织美好未来的年龄,十四岁,是放飞心中梦想的年龄,十四岁,是令人羡慕的美好年华。
最美好的年华会稍纵即逝。燕子飞走,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萎,有再绿的时候;花儿凋谢,有再开的时候,而时光却会一去不复返。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昨天的小姑娘马上要告别了童年的时代,跨入了青年的行列,踏上这人生中最精彩,最灿烂的青春之旅!青春如歌,青春如画,花样年华丰富而多彩,你要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薄积而后发,青春是勤劳的季节,青春是播种,是耕耘,是拼搏!只有在这个季节付出过,辛劳过的人,才可能在未来有更好的收获和成功,快乐源于成功,成功源于努力。爸爸妈妈相信,步入青年的行列,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会逐渐形成,更会不断树立责任意识,你要懂得和珍惜感情,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的关爱,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同学的友情,感恩社会的帮助。要爱自己和爱他人,要知道,爱是无私的,如果说爱是要求回报的话,那也只是希望你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学有所成的人、一个富有感恩之心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亲爱的女儿,面对初三的来临,学习任务会很重,学习会很苦、很累,相信我的女儿能吃苦,肯付出,勤奋拼搏。相信你会不懈努力,持之以恒,会在人生重要的一次选择中,走好自己的青春之路,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只要过程完美,自己青春也会无怨无悔!
未来在哪里呢?在自己手里!你的未来由你把握、由你决定。我聪明的孩子,相信你已经懂得,相信你已经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你的健康成长就是爸爸妈妈无穷的快乐,我相信我的女儿的实力,爸爸永远支持你!
女儿,请记住,你就是你王国的王,尽情释放你的魅力吧!希望你扬起青春的风帆顺利远航!
不老的爸爸
父母给孩子的青春寄语篇2
我最亲爱的苗儿:
仿佛昨天你才像一弯新月升上天空,今天已经渐渐圆满,映照着周围的世界;仿佛昨天你才破土出芽,今天已经宛如一棵小树,孜孜不倦地汲取、成长着。爸爸妈妈每次回忆起伴你成长的点点滴滴,总会十分感慨——我们家的小禾苗,这么快就青枝绿叶了,她(它)会长成一棵怎样的树呢?而今天,面对稿纸,我又问自己,该怎样寄语爱女,帮助她迈好青春第一步呢?
我首先想说的是,女儿,更要自强。小时候,你最爱听故事。每次听完,都学着再讲一遍,并且提出或者回答问题。记得有一次听完故事,你没有就故事提出问题,却发出一个更深一层的疑问:“为什么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男的?”没等我想好怎么回答,比如古代中国男女不平等的教育方式、社会制度什么的,你又说,“你想起来一个女孩子的故事,主人公代父从军。”那一刻我真的很高兴,我的苗儿开始思考这么深刻的题目了,我多么高兴这个问题由你自己提出来,亲爱的女儿,今天的时代不需要女孩子像木兰一样代父从军,但是女孩子同样要有体恤父母、报效祖国的愿望。为了这个光荣的愿望,妈妈需要提醒你,克服青春期女孩最容易滋生的骄娇二气,保持充足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上进心,要像男孩子一样勇于担当责任,能吃苦耐劳、努力拼搏。我深信,你今天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在今后的人生中一定都会有所回报。今天这个时代,女子已经有了比花木兰那时更宽广的舞台,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小时候你还问过我,漂亮、聪明、乖巧,哪一个最重要。身为女儿,相信很多人都会把漂亮看作首选,但是今天,要我说,我更强烈地意识到,漂亮、聪明、乖巧,都比不上勤奋自强更重要。天赋的漂亮聪明,不像后天的自强勤奋可以自我把握,你的资质,并不比你的同龄人高或者高出多少;你的容颜,往往也比不上自己所想像的更美貌。妈妈希望你在注重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三分勤奋和刻苦。青春是美好的,更是仓促的,稍纵即逝的大好年华,要靠汗水滋润,要靠努力升华。我聪明的女儿,只要继续努力,坚持不懈,你才会更加出色!
我其次想说的是,女儿,幽默、洒脱一些。要让阳光般绚烂的笑容常在,不要在自怜自怨中辜负青春。你是阳光的,在家时间不多,但常常会给我们讲述你学习生活中非常幽默有趣的片断;但我也深知,青春岁月里,女孩子难免会有一点自怜自怨的轻愁。有时候是某次竞赛失利,有时候是在更优秀的人面前陡增自卑。但我也欣喜地看到,你已经学会自嘲。比如前两周某次竞选,你得票不理想,没把伤口埋在心底,而是用一年前的某次竞选做纵向对比,说明得票增加,自己在进步。还故作潇洒,“我现在在同学眼里就是二百五,选什么都积极报名!”这是一种单纯,一种呆气,一种自嘲,背后还有一种执着上进,一种智慧、洒脱和幽默。妈妈就欣赏你的阳光和上进,就爱看你把一点小伤痛淡然处之,照旧乐呵呵地学习、生活。这是你的幸运,也是我们的最爱,卸下沉甸甸的心理负担,你的青春之舟才足以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平原放马,易放难收。”这是我中学时代的老师送给我们全班同学的话,抄录在此,希望苗儿能够领悟。
“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健康比成绩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生活比文凭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是清华大学一位校长给毕业生的留言,今天你看了可能似懂非懂,希望对你今后的人生之路有用。
苗儿,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你。但是在过去一年中,你住在学校,周末才回家,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会影响你,因此对我们也是重要的。当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兴奋,我们会比你更兴奋;当你为老师的批评伤心,我们却不能伤心。误会总要消除,你,依然还是我们最爱的`阳光女孩,把垃圾情绪赶快处理掉,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和思考世界,去创造和书写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请乘理想之马
挥鞭从此启程
路上风光正好
天上太阳正晴……”
就让我用老诗人流沙河的诗句结束这封信,感谢所有帮助和指点过你的老师和同学,祝福你和你同龄的朋友迈好青春第一步,在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里,谱写出最壮阔优美的诗篇!
妈妈
父母给孩子的青春寄语篇3
亲爱的儿子:
你好。
时间可过得真快呀!转眼就半个学期过去了,妈妈也很高兴你又增长了不少知识,每门功课都学得不错,而且期中考试也考得很好,这一切都是跟你的努力分不开的,当然还有爱你的老师,可别忘了她们呀!
儿子虽然妈妈不在你身边,但妈妈一点也不担心你的身体,因为有那么多的老师在爱着你、照顾着你。老师为了你们都放弃了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她们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甚至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你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也可以向周老师或者是王老师说说,她们会帮你的,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她们永远都站在你的背后帮着你。儿子你明白吗?其实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你一定要爱这个学校和学校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同学之间一定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妈妈相信你能做到的。儿子你知道吗?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包括爸爸妈妈还有老师,只要知错就改,一样是个受人尊敬的好人……
儿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我们大家的的健康,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个地球。你们先从小事做起,不要乱丢东西,要爱护校园的植物,保持学校的干净和新鲜的空气。这样的话,疾病会离我们远远的,我们就不会生病了。学校也是为了你们的健康,暂时不放假了,在学校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注意卫生,勤洗手,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家等着你的回来,希望能看到健康快乐的你。
亲爱的同学们:
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今天注定甜美而清新。我要祝贺你们经过大学生活的洗礼,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典礼。在你们3300多人中,有700多名同学会直接就业,有2500多人将继续学习。但不论怎样,今天对于你们而言,都将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标志着你们的人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你们将褪去青涩、走向成熟。
青春,是人生的精彩华章。我要感谢你们把美好的时光留在了清华,让清华和你们一起走过。我希望你们从学校带走的,不仅是一纸光鲜的文凭,也不仅是一份修过什么课程、做过什么社工、得过什么奖励的漂亮简历,更重要的是清华四年带给你们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相信你们从百年校庆中,感受的不只是自豪和欢乐,还有清华的厚重历史和独特文化。相信你们对宿舍要不要熄灯的讨论,维护的不只是自身的权益,还有对少数人权益和公共契约的尊重。相信你们对于素质测评的质疑,思考的不只是如何用一把尺子公平地评价学生,还有对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的坚持。相信你们在捍卫网络词条、追寻中国梦的实践中,
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崇尚创新的伟大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思想文化交融激荡,人类社会深刻转型。这一切,为你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你们今后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仅取决于你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更依赖于你的创造性。2010年,IBM公司针对33个行业1500名首席执行官的一项调查发现,他们的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创造力”。在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用户档案中,“创造力”也是两年来使用最多的词汇。在当今世界,创造是你们面对生活、面对事业、面对社会、面对未来的最佳选择。
同学们,创造需要理想,那是你们心灵夜空中的耀眼星光。刚才颜宁教授给大家分享了她自己的“野心”,就是希望探索自然的奥秘,在科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 正是这种科学梦想,使她和她的团队毅然选择了一项已困扰全球科学界半个世纪的课题。然而前四年的进展很不顺利,困难重重,怎么也做不出来,但她们没有放弃,依然执著地坚持,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到了第五年,才有所突破。最近,她的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被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obilka)誉为“一项伟大的成就”。颜宁的学生、团队主要成员邓东,当初就是被导师这种强烈的科学梦想所感染,跟着她一起“发疯”,一起“死磕”转运蛋白机理这一世界性难题。颜宁教授认为,正是这种既充满吸引力又极富挑战性的理想追求,才使这个年轻的团队沉静下来,并最终取得突破。她曾经跟我讲,做一件事情,最基本的是要把它当作职业来做,进一步是把它当作兴趣来做,而只有把它当成理想和事业来做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创造力。
同学们,创造还需要勇气,那是你们人生征程上跨越艰险的基石。犹太民族充满创新的活力,以色列创意创新公司高度密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是中国、日本、欧洲、印度的总和。一个多月前,我在以色列见到内塔利亚胡总理时,谈到清华和特拉维夫大学正在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在短暂的会面中,他两次强调说,创新就要允许失败。之后,我们参观EcoMotion,这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智能交通的高科技机构。机构创始人阿尔农(Arnon)先生先前是做信息技术创新的.,创业成功后曾对财富100强的多家公司进行了战略投资。临走时我问他,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所有的成功都是从失败中来的。每次失败之后,而不是成功之后,他都要办一个party,等大家喝伏特加喝到东倒西歪的时候,就会告诉他为什么失败。在他看来,创新创业的精髓就是勇于失败。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是把创意变成创造的关键。害怕失败,不冒风险,不敢走前人未走之路,不敢做他人未做之事,就永远感受不到创造者的巅峰体验。同学们,年轻是你们最大的资本,年轻时的失败并不是人生的失败,而是你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阅历和收获。
同学们,创造更需要包容,那是你们事业发展中兼容并蓄的内核。最近,首届“校长杯”创新挑战赛的决赛刚刚落幕。我和评委们发现,有的项目虽然有很好的创意,但并不成功,原因并不是技术不行,而是缺乏一个结构合理、能力互补、分工合作的团队。随后,我做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同学们大多数时候喜欢找身边熟悉的人一起做事,愿意与同性格、同质化的人开展合作。其实,做成一件事,更多的时候要和不同的人一起工作,特别是你们有时并没有办法选择团队,必须与各种个性特质的团队成员相处。因此,你们将来在自己的团队中做事,或者领导一个团队,不仅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学会包容。包容,首先要包容别人,能倾听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反对的声音和那些看似荒诞的想法,真正做到心胸宽广、厚德载物。包容,还要包容自己,你追求卓越和完美,但不要期望得到周围每个人的赞赏,要习惯于刺耳的批评甚至无端的指责,因为创新总是从少数人开始。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只有尊重他人的与众不同,才能做到与众不同的自己。
同学们,今天,终将成为历史;未来,意味着创造。我有一位朋友也是一名学者,叫谢利?哈瑞森(Shelley Harrison),现已年过七旬。他曾利用激光技术创办了条码扫描枪公司,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我对他说,如果他写回忆录,一定非常精彩。而他却说: “我更感兴趣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人们总是喜欢回忆,而不喜欢想象。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是熟悉的事物,存在于想象中的则是未知的事物。想象也许令人恐惧,因为需要冒着探索未知的风险。我喜欢未来,因为那需要想象。”各位同学,在你们人生新的征程中,希望你们用执著的理想、创造的勇气和君子的包容,去想象自己的未来,去创造属于你也属于整个人类的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