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韩国《阿修罗》观后感一:
一经上映,就引来较多关注和褒贬,10月24日,该片荣获韩国第36届影评奖影评十佳电影。
刑警韩度京(郑雨盛饰),为了生存夹在市长朴成裴(黄政民饰)和调查他的刑警队之间,
一直视韩度京为兄长的文先模(朱智勋饰),卧底来到朴成裴身边,意欲收集能彻底扳倒朴成裴的证据,
与此同时,另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检察官金车仁(郭道元饰)也在调查着朴成裴市长。
朴成裴为了追求私利无所不为,韩度京参与其中为市长的各种犯罪活动做善后处理,并以此收取相应报酬。
妻子身患绝症,以筹钱医病为借口、越发不择手段的韩度京,渐渐地走上了歪路,渐渐丧失了警察的基本道德和操守。
检察官金车仁和刑警调查队队长都昌学,为了尽快拿到朴成裴确凿的犯罪证据,分别以各自的手段威胁着韩度京,
而就在韩度京左右为难之际,已经打入朴成裴团伙内部的文先模也已被慢慢腐蚀。
就像佛经中好战的阿修罗一般,因为利益驱使,几个男人为了生存相互厮杀,各自为阵。
该片演员阵容十分强大,郑宇成的颜值,黄政民的演技,都毫无违和的为《阿修罗》增加了更多的闪光点,
然而,19岁以下禁看的限制,暴力血腥有余,美感及剪辑尚欠火候,还是和《新世界》、《卑劣的街头》等早前佳作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2016韩国《阿修罗》观后感二:
阿修罗,梵文音译,意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佛国六道众之一,天龙八部神之一,说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神的威力神通,说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是又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人道和天道为善道,阿修罗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著争斗之意志,终非真正的善类。
电影里的地点是一个叫安南市的地方,在灰蒙蒙的天空笼罩之下,是灰蒙蒙的有如废墟般的衰败都市。这里和哥谭市极其相似,不同的是哥谭有布鲁斯.韦恩拯救和保卫,而安南只有恶人,没有超级英雄。在这个已堕落到极致的城市,看到最后才明白,影视作品中时时存在的正义在这里看不到,盼望竟成了奢望。
影片其实是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尔经历的开发潮为背景,虚化了一个安南这样一个卫星城,那时的首尔,稍微落后一点的地方就被挖开,到处弥漫着建设的尘土气味,所以时常有腐败的新闻传出来,尽管不会有影片中那样暴力又极端的事件,但是社会中那样狠毒的人还是有的。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刑警韩度京因为家庭拖累成了市长朴正裴的走狗,抛弃了一名警察应有的职业道德,干着犯罪分子才干的事情,为市长善后。
市长的一贯恶行引来社会诸多不满,检察官金车仁为了找出朴正裴买凶杀人的证据,办私案,不惜知法犯法勒索韩度京,让他为自己卖命。
韩度京因失手杀人又成为被查对象,本该辞去公职利用当市长贴身保卫的他无奈将机会让给了警察后辈文先模,哪想到年青人自制力差,被腐蚀的速度像一根挨着火就迅速燃烧的麦秸杆,亦或像踩进泥草地就无法自拔的末路人。
于是,在兄弟情谊、检察官与被暗查的市长,市长与曾经效忠的手下、垂死挣扎想自保却又自救无力的警察之间,上演着种种冲突,各种暗杀,车战,枪战,到最后的殡仪馆屠杀,全片充斥着各色暴力血腥。
全片尤其感到辛苦的是郑雨盛,那叫一个苦,除了说话就是挨打,要不就是和别人打,甚至用牙咬碎玻璃杯生嚼玻璃碴子自残,脸上始终挂着彩,苦逼到所有的坏事全让他一人遇到了。
阿修罗正是指他们这样一群人,原本有善心,却被各色诱惑所吸引,施展着人性的自私、阴暗,没有谁比谁坏,只有谁比谁更坏。任何时候,人善终究只是死路一条,像本有生的机会的文先模。
“动作电影就是要用暴力带给观众快感,觉得舒服反而是不对的”。金成洙导演说。
虽然总体来说《阿修罗》不如《新世界》,但是冲着演员阵容,也是全5星。
推荐。
2016韩国《阿修罗》观后感三:
电影整体 给4星 但是与同类片《卑劣的街头》《新世界》《辩护人》《局内人》相比 这部片子虽然得到了更好的演员阵容及幕后资源,更长的电影播放时间132分钟,却没能超越其中任何一部。 略失望。
从电影开头片子就很明确的在给男1号布局,想展现出他的被动与无奈,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奄奄一息的窒息感。濒死的爱人,疯子一般的市长金主,冷酷无情的'检察官,甚至阴云密布的天气都想让观众有一种代入感,感受到那种绝望。 但是与胖子检察官的对手戏里有几处衔接不太好,感觉更像是男主角的情绪反复,人工痕迹太明显。对方有了你的把柄,按照通常的逻辑是你认栽,受其控制直到出现重大转折。但是在这里,男1号臣服,过了1分钟又不服了,检察官又做了一番教育说我还有你的其他把柄,男1号又跪下了表示服,喝了一点酒,又不服了又要干仗,然后又服了。几次冲突中间的情绪铺垫做的不好,戏剧张力不是这么做的,瞪圆眼睛西八西八的骂娘也要有新的理由的啊。
动作场面完美,十分过瘾,男主丢枪 飙车那段戏 我还是没能看出来是特效还是真实镜头,棒,最后在灵堂的厮杀非常韩式,给市长爆头那一枪 还有两滴血从房梁滴下来,细节抓得太好了。 韩国电影的优势就是血性,从早期开始看的权相宇的青春热血片开始,韩国电影就和韩国人一样,暴脾气起来自己都咬,血性。 对政治的讽刺更是刀刀见血,这点他们做的很棒(有些人说黑的太过分了,但是最近韩国总统的傀儡绯闻 哈哈哈哈)。国产片确实应该正视,韩国电影就是他们的鲁迅,不死谏不足以成剧组兮。还有,就是韩国片学了西方,对于吃饭的场景非常非常重视,每次吃饭都是有意义的,都是男1号和男2 或者其他人坐下来总结一下刚才20分钟发生了什么,接下来我要干什么,我从哪儿来 我要去哪儿。 而且食物的选择,摆盘,勺子挖出来的饭量,放进嘴里,后槽牙撞击的声音都要收到。这片子吃饭都有男2,几次吃东西基本就是 男2心态的变化: 哥我好好跟你干都听你的,哥你真行,哥我觉得我也行,哥市长现在很看重我,哥我不需要你了请你也别乱念叨我,我是你哥给我TM滚。看似男2的事业起步了,其实正是他一步步迈进阿修罗炼狱的真实写照。最后一次吃饭男1吃玻璃这段,意思就是 市长我听说你很疯 你现在把我逼疯了 I have nothing to lose. 你最好老老实实打这通电话,要不然玻璃渣要从我的眼珠子喷射出来的说。国产电影少了血性和劲爆的情绪渲染, 但是呢, 我们厚积薄发,点到为止,这方面无间道远胜阿修罗,不需要倒在血泊砍的手骨都凸出来,只要一只手拦住电梯门,下一秒黄秋生就从天台坠落。
总结,每段戏,单独拿出来,都是绝佳,情绪都很到位,但是凑到一起,情绪衔接不太好,让男1号休息一下吧,132分钟,一直都是瞪着眼睛西八。减掉他老婆5分钟的戏。最后去灵堂之前加一分钟男主角坐在贫民窟的天台俯瞰安南市平静的抽烟?看到狗在翻垃圾桶找吃的之类的,松一松。
《新世界》在角色上,没有立场判断,只从人性上去判断。下面是相关的
新世界观后感一:
这是2012年韩国的一部犯罪片。本片一开始就提到,黑社会集团会长在一次车祸中身亡,几个继承者开始了明争暗斗。第一个是嚣张又有身份的李仲久(朴成雄饰),第二个是看似中二但深藏不露的丁青(黄政民饰),这两个是有力的竞争者,还有一个就是丁青的亲信,李子成。不巧,他是个卧底。这时候,警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干预选举,让容易控制的人上位,但是警方始终不告诉李子成他们的立场,这让卧底在中间显得十分被动,崔岷植饰演的上司姜科长,对他的焦虑无动于衷,这让李子成感到崩溃,他在之后慢慢摸清警方的计划,突然发现警方才是最阴险的,他们不管牺牲多少人,都要把黑帮控制住,自己掌控大局。最后在帮派厮杀中,全部有关的人都死了,只有李子成一个人活下来,成为了黑帮老大,也就是一条不归路。
这部片的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很精彩,我讲讲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李子成(李政宰饰),一开始,他在帮派里,沉默不语,精明能干的他,很得人心。可是一开始从计划开始到执行,他一直被蒙在鼓里,正如他片中的一段对话,“究竟,我对你们来说,算是个什么东西,这么多年(实际上是十年)了,就连那些流氓地痞都相信我,对我言听计从的,你们就不能相信我吗?我一直是,你们下令,我照做。”
在十年的日子里,他就像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走钢丝,他只能沿着警方和黑帮的给的方向走,做很多身不由己的事,稍有差池,都会赔上自己和同伴的性命,自己还是得不到警方的信任。做一次两次,他可能会感到愤怒,痛苦或焦虑,但要是十年,这种感觉就更接近于煎熬了。正如他对上司的感情,从第一次会面的愤怒,到被自己的上司一步一步往火坑里推的失望,到最后丁青死后的绝望。导演和演员对一个卧底的心声的把握非常细腻。
与其说这是他的成长路,还不如说是对他自己人性的种种考验,从任人摆布到终于解脱。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场景到最后仿佛都不显突兀,因为两方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邪,他们都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出卖人性,而地痞流氓仿佛比警方多了点道义。
另一个是姜科长(崔岷植饰),也就是安排李子成去当卧底的人,一个干了几十年的老警察,黑帮都要给他点面子。一开始,在葬礼现场,手下监视黑帮被发现,自己和李仲久的搭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顺便给自己立了一个大大的死亡flag。“我们要不要打个赌,是我先死,还是你先毙命。”他有两种令我很不解的执念,一个是,我是你上司,我要你做什么,你就得听。另一个是,我是警察,黑帮是坏蛋,我比他们高一等,我迟早可以控制他们。可是结局不然,他显得毫无人性,但这么想你就错了,在反被自己安插的间谍骂混蛋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对,没错,不过还能怎么样呢,这就是我的工作。”说的`时候他望了望天空,停顿了一下,其实他也很累,扮黑脸也是身不由己,他也不想解释,他明白已经搅进局里的人都不能全身而退,而他相信大家都可以为了事业献身。
可是,别人可不这么想。在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他的每个举动都很冒险,他的最后一次安排就像是孤注一掷。他希望李子成可以为事业献身,但是李子成到后面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为警方卖命了。他解脱了,被反咬一口。最后死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处乱不惊,他没有抵抗,是他自己害死了自己。他应该没有不甘,而是撒手人寰的那种解脱
新世界观后感二:
韩国电影《新世界》,几乎是近十年来最优秀的黑帮电影,从剧情设计、剪辑和音乐等方面,其他电影很难与之匹敌。《新世界》和《无间道》在剧情和人物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对于同一类型题材的电影,通常我们先看到的,会给予较高评价,而对后面的审美情趣就要求高一些。虽然《无间道》也代表黑帮电影的一个高峰,但在人性理解层面,《新世界》是对人性最深刻的理解。
首先,《新世界》在角色上,没有立场判断,只从人性上去判断。一开始李子成就亲手杀害了一个卧底(从后面的剧情看,这个一开始就被杀的崔董事很可能是丁青所清洗的异己),身为卧底,肯定是要做很多坏事的,这更符合现实和人性,而《无间道》中的梁朝伟身上在剧情上没有沾染上恶的元素的,但凭借常识,就知道不可能,而《新世界》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这个李子成手上是有无辜的人的鲜血的。虽然他是警察,但他的职业特殊,他需要做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
在与上司的关系上,主角李子成与姜科长的关系,也更接近与人性本色。我们知道《无间道》中的梁朝伟和黄秋生关系是亲密的,争执也只在口头上,内心的感情则很深。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卧底,不仅要干很多有犯罪的、以及各种不想干的事,甚至,随时可能把命丢了,惶惶不可终日,还要坚持五年十年,想退出又被一直被逼在局中,你还会喜欢这份工作?你还会对一直把你按在水中不让你出来透气的上司,怀有感情?我想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而《无间道》就是这样设计的,他没有体察出卧底内心的怨毒如何发泄。《新世界》细致入微的体察到这一点,李子成从愤怒到最后绝望,到最后起杀机,让我们觉得只有唏嘘,而没有反感、厌恶,我们甚至有些庆幸他终于把姜科长干掉了,因为他终于解脱了。
此外卧底与上司的关系上,《无间道》那是亲密无间,梁朝伟和黄秋生绝对是相互信任。但你从现实的角度看,谁敢对谁绝对信任?如果敏感的职业——卧底与警察?从任何角度来说,他们都不可能绝对信任,除非是被理想化了。
所以,姜科长对李子成也安排的了监视,包括他的妻子和随从,李子成都蒙在鼓里。这让他再次蒙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而他的围棋老师,对他也是守口如瓶,甚至连新工作计划都不知道。让李子成觉得自己就是别人的一枚棋子,甚至感觉不到警察团队的温情。他说:我在黑帮那里还能得到信任,竟然在你们这里却什么都不知道。是这样的,黑帮固然凶恶,但帮会里确实有兄弟之情。接下里我们就说这部电影里的主线,李子成与丁青的兄弟情。
从开始看丁青,觉得这家伙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很像《古惑仔》里的大飞。其实,丁青的这一面完全是因为看到了李子成,那种高兴和开心。他从上海买个山寨货回来送给李,而李一下就当面揭穿,直接拒绝。这种事情如果是在关系一般的人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立刻就会伤了情面,坏了关系。而丁青与李子成的关系早已超出了这个层面。他们之间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影响与对方的关系的。
男人对女人最密切的关系,莫过于赤裸身体;男人对男人最密切的关系,莫过于赤裸心灵。丁青6年来一直对李子成赤裸着他的心灵,虽然后来他知道李子成可能很多时候都出卖了他,但他对李子成的兄弟之情,却十分难断。丁青看上去放荡,但内心十分老练,从剧情上看,金门集团的石东会长很有可能是丁青杀的,第一,他在上海,显得与时局无关;第二,剧情交代了他当时排挤李仲久已经成功。他在各个事情的判断与安排上,明显表现出很强的领袖特质。因此也更有野心。而李子成当然才能也是非常出众的,他本身就是会长最有力的候选人之一,但他的任务只是为警察搞情报,所以无心想这些。所以大家把他看成丁青的小弟。尽管如此,丁青对李子成才能也是特别看重的。丁青对待他完全像亲兄弟一样,而不是一般的助手。所以当丁青得知李子成的身份后,先用他围棋老师和石虎(子成跟班)的生命吓他一下,但同时让黑客销毁他的身份资料,从而让他跟自己一条心。在杀围棋老师的过程中,丁青完全确认了他的这位兄弟多年来一直欺瞒这他,而且很可能把自己干掉。但丁青此时的兄弟情义让他无法对李子成下手。
但丁青知道李子成是卧底后,其内心愤怒是可想而知了,所以他残忍并亲手杀死了石虎,并对李子成说“这么多年他们都在耍你!”其实另一层意思是说 “兄弟这么多年你原来在耍我!”李子成很快反应过来,以为丁青只发现了围棋老师和石虎,没有发现自己。所以亲自给围棋老师几枪,一是说明自己自己和他没关系,二是灭口,让围棋老师少受死亡前的折磨。在丁青的角度想想,李子成的老师是卧底,他的随从是卧底,他的档案资料确凿,任由丁青再相信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李子成的真实身份。
丁青在医院与李子成临别那一段,是全剧的画龙点睛之笔。这几分钟的对白和镜头,最能体现导演不是在说故事,而是在说“人性与现实”:
1、丁青看到李子成后,第一句话是:“表情放松点,妈的”。这是丁青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因为丁青看到李后是开心、高兴的,他希望李能敞开胸怀。当然,当他知道李的真实身份后,自然知道这家伙为什么不开心。应该说,李子成入当卧底的早期不是这样的。我们从电影的最后一个解释的镜头可以看出来。
2、“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真她妈高兴。”弥留之际的丁青,很想再看他的兄弟一眼,但他以为这个警察是不会来的,他们的身份是对立的。可是,他内心是想李能来的。
3、“兄弟,你看起来很累,别这样子”。此时的丁青已经完全明白李子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他不相信李对自己没有兄弟感情,他也希望解救李子成。“听大哥的话, 白痴,那样你才能活着”。丁青说这句话,是在告诉李,别做条子了,也别受那些条子的耍弄了,只有这样你才能活着。因为继续做卧底,黑白两道都不会都会杀掉他。丁青这句话最后是应验了,假如没有丁的提醒,假如李仍然服从上级命令,辅助张守基,那他的结果就是被张守基干掉。
4、当丁青无法呼吸,李子成赶紧把氧气送上去。丁青说:“你在干什么?万一,千万分之一,我活着,你怎么办?你能对付我吗?”丁青说这句话,是摆明了告诉李,你应该让我死,而且我也准备用自己的死去成就你了。如果我活着我不会放过你,而李子成明白这一层意思后,就把氧气罩放下来,因为如果需要继续执行任务,保全自己,他也需要丁青死。他与丁青兄弟之情,因为立场和外在环境的关系,可能随时要把对方杀掉。只不过,这一刻,丁青准备让自己牺牲了。其实,丁青如果告诉手下,李子成是卧底,手下会立刻把他干掉的。但丁青选择了把自己的势力交给李子成,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假如丁青能健康的活着,当上会长,是必然要干掉李子成的。所以感情是感情,理智是理智,做黑帮终究是靠理智才能活下去。
5、 “心要狠一点,才能活下去,明白吗?”丁青讲这句话,我们需要站在他的具体立场才能明白,他们想的不是成功,权力,而是活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为了活下去才握住权力的。因为失去权力和势力,会很可怕。而李子成也是为了活下去才最终反叛的。如果一直游走在黑白势力的刀尖,他不可能安全的活着。
接下来说姜科长,李子成想辞职,但姜科长何尝不想早点退休。但时局做不到,站在姜的角度想,多年来他一直在黑帮布置卧底,其中凶险不说,死伤兄弟不说,单单就对他的卧一再失信,同时对他们猜疑、防备,互相监督,从人情上说,实在太累。
《无间道》中的黄秋生与梁朝伟的关系 简化、美化了的,《新世界》则全面把卧底上司的处境描绘的清清楚楚。姜科长要随时准备自己心爱的女徒弟牺牲,也是任何一个人牺牲,同时也要接受任何卧底叛变,他要主动设局让卧底们相互制约监督。同时,他的卧底拼出性命为搞情报—他对卧底的很多诺言也不能实现。所以当姜科长提出辞职被拒绝之时,他已有死心。所以当他看到杀手出现的时候,没有动,只是被刺中之后,开枪好让人发现他的死。如果他抱有生还之心,一个几十年的老警察,见过那么多战斗场面,怎会轻易就被杀掉呢?何况自己手里还有枪。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李子成对姜科长,对警局不断提升的愤怒与怨毒。但你也要看到,姜科长对上级,对警局也是积累了很多年的愤怒与怨毒的。所以电影中有一个小细节:姜科长和局长对话,局长说不要碰那盆花,姜科长立刻揪了一片叶子。一叶知秋,只不过姜科长没有反抗的资本。但最后他选择死的那一刻,他实际上已经背叛了警局,他甚至知道警局已经无法控制黑帮了,接下来将是黑帮控制警局的时代。“那样的话就全完蛋了啊”,这是姜科长看到杀手的反应,可是,他没有反抗,他太累了。
最后再说说李仲久,这是一个狠角色,怎么狠就不用说了,他的特点是临危不惧,当李子成派来杀手时,他优雅的要了一只烟。面对死亡,没有胆怯,没有求饶。这是一种修养和境界。内地影视剧通常对于坏人都是丑化的,就连香港也存在这种倾向。而《新世界》对于李仲久的描述很简单,自知游走在法律边缘,早晚有横死的那一天,他不是街头小痞子,他是有身份、地位,有文化、品位之人,他很早就想好了怎样去面对死亡。死亡前还准确的判断了局势:金门已经是李子成的,他绅士的向李子成表达了祝愿。
其实,黑帮电影最好的题材是在内地,内地很多现实的东西比电影要惊心动魄的多。但内地导演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艺术手法上,实在是差的太远。最后再说,电影音乐做也很棒。和故事交相辉映,特别是,李仲久死的那一段的音乐,配的很好,几位主演炉火纯青的演技,包括配角,都无可挑剔。今天的韩国电影,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时期。
韩国电影《新世界》观后感一:
今天看了一部韩国片《新世界》,这片是黑帮卧底题材,整体剧情和很多细节都和无间道很相似,但关键性的不同在于,当卧底发现自己见不得阳光的工作要无限持续下去,而真正掩护自己身份的却是自己已经出卖的大哥时,他做出了和陈永仁相反的决定,这部片子,不错!
韩国电影《新世界》观后感二:
韩国电影人有骨气。
国内这几年上映的影片当中,尺度最大的是《毒战》,小学门口的枪战和直播死刑绝对让人怀疑片方是广电总局的亲戚。但最重要的一条底线还是不能突破:正义一定要得到声张,好人可以牺牲,但坏人都不能有好的下场。
韩国电影没有这个底线,除了直面血腥暴力的场景之外,新世界的故事给了一个全新的结局。
故事的第一个冲突来自原金门社团老大车祸死亡后,帮派内部的继位矛盾,卧底李子成(李政宰饰)的老大是社团的三号人物,第一继承人丁青(黄政民饰),和李子成一样是华侨,在当卧底的8年时间里和丁青解下了非常深的友谊,另一个是社团的4号人物李仲久,他对继位权野心勃勃。由于社团势利不断的扩张洗白,警方决定利用老大的死,利用继承人的问题引发社团内部两大团体的内斗。影片在第一个冲突上就告知了所有人,这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故事,李子成作为卧底已经突破了卧底的底线参与了杀人,警方在社团老大死亡之后迅速制定了瓦解计划暗喻了是警察是社团老大车祸的幕后黑手。
已经当了8年卧底的李子成已经厌倦了卧底生活,当他得知还要继续之后,精神到达了奔溃的边缘,但上司姜科长却还是要求他置身在危险中继续执行任务,崔岷植在本片中的表现略让人失望,不是他演的不好,而是因为他的这个角色很容易让人想起《无间道》中的黄秋生,崔岷植演出了姜科长的老练,但没有演出姜科长的残忍,表演略显生硬。
故事中,姜科长利用李子成提供的资料,决定拉拢丁青除掉李仲久,并对李仲久实施了逮捕,丁青识破了警方的分化后不为所动,并彻查自己派系中的内鬼。而李仲久在被逮捕之后又被姜科长所刺激,决定展开内斗,除掉丁青。丁青利用中国黑客攻破了警察局的防火墙,获知了在派系中的所有卧底,得知丁青真实身份后的他下不了狠心杀掉和自己共患难这么多年的兄弟,当着丁青的'面杀掉了另外两名卧底,而另丁青意外的是:除了自己的围棋教室,上司姜科长竟然在自己身边安排了另外一名卧底用以监视自己,更令人意外的是,警察方面竟然想扶植社团内的失败者2号人物作为傀儡,接管整个社团。
导演在此处用多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进行了叙事,整个情节、冲突一环紧扣一环,并通过故事的演进进一步的揭露着各个人物的真实一面,看似粗线条的丁青比任何人都清楚事态的发展,他努力做着维系社团,维系与李子成关系的那个兄弟,而警察为了抢夺社团实际的主导权,冠以正义不断让自己的卧底牺牲,影片中,女卧底在被发现前的那句:你戒烟吧。在我看来,也是对上下级关系混乱的隐喻。
李子成没有选择,他只能作为一条缠网的鱼,服从上司。
李仲久的手下对丁青发动了攻击,血战之后,丁青重伤被送往医院,李子成又再一次被逼迫,需要让自己成为社团的实际控制人,在医院,洞悉一切的丁青告诉李子成:必要的时候,心要狠,然后拒绝治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情节是整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丁青知道李子成的身份,但丁青从一开始就不想杀他,他希望和自己患难过的兄弟能靠着自己的庇护挺过去。但当他知道自己无法在庇护他之后,他做出了选择,他决定让李子成变成自己。而李子成在保险箱发现自己的材料之后,也在内心发生了改变。
最后,李子成收拾了所有残局,杀掉了上司,杀掉了李仲久。成为了整个社团的新继承人。影片的结尾,镜头切换到6年前,丁青和李子成还是小混混的年代,2个人在前往火拼的路上,李子成冷静和果断,丁青则显得犹豫和胆怯,但最后李子成砍完人的那个笑容告诉观众,骨子里,他也有暴力和黑暗的一面。
所有的故事和情节在最后讲的都是人性,《新世界》是继《无间道》之后,最棒的黑社会题材电影。今年这部影片和韩国另一部电影《恐怖直播》都非常出色,直面社会的黑暗面,让人性的展示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韩国电影《新世界》观后感三:
有必要先说明一下,本文不会拿港版《无间道》和美版《无间风云》来横纵对比,意义实在不大。导演朴勋政摆明了以“新世界”为题,指定不会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被两位玉珠在前的前辈所束缚住了。同时也再一次让全世界看到了韩国电影独树一帜的发展方向:少搞拿来主义,凸显本土化味道,用一股隐忍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厚积薄发,来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新世界。毋庸置疑,影片相当成功。
对于一个写出《看见恶魔》这类剧本的导演来说,《新世界》所唱的调子,除却血与泪这两板斧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要看第三板斧:缜密的铺垫。西装革履的精致、豪车豪宅的奢华、杀人火拼的污浊,这些都是面上必要的审美包装。低头是油光发亮的皮鞋,抬头是雅俗共赏的面容,每一次的鞠躬、问好都是不容置疑的虔诚,各个角度的镜头一齐上阵,很容易就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内心。不同于日式黑帮片,如北野武的《极恶非道》,这回没有什么歇斯底里的情感爆发,展现更多的是男主角李子成的那份敢怒而不敢言的妥协,从片头妥协到高潮,妻子遇险也好,同事遇难也罢,甚至是孩子都没保住。这里的铺垫,其高明在于几乎所有的转折性桥段都是由一个个铺垫催生出的,自然不留痕。可想而知,它们所达到的震慑效果, 是多么的叫人荡气回肠,捏了不知多少把汗。一直认为“孩子”应是影片所安插的一个落俗的符号,实则转念一想,都被那个兔崽子给蒙骗了。
一黑到底的基调,让结局整个处理起来变得有些一发不而可收拾。李子成再怎样有仁有义,不管他对着丁青流多少泪,都掩盖不了他成疯成魔的必然性。丁青这人很值得拿出来晒一晒,他是所有人物形象里最具韩国本土化气息的。浑身的痞气,乍看上去就是个草包;但偶尔的大智若愚,做人做事拿得起放得下,俨然又是一副深藏不露的大哥模样。拿得起自己的宿命,却放不下兄弟的末路。他其实是老虎,一句心要狠一点,恰恰是惊醒了沉睡着的狮子,而千万别以为李子成只是一只得了狂犬病的疯羊。
常态的卧底,倒不用去深究这其中的构架,做卧底就是一幕不用打草稿的悲剧。难得的一次,没把韩国警察抹得太黑,大环境下的体制不去改变,其余的线线圈圈、条条框框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要么一起活,要么一起死,都是夹缝求生中的人,还能想怎么样,姜科长已经讲得再明白不过了。所有的人物,都围绕着一个无形的、见不得光的中心点旋转着,操盘不了自己的命运不打紧,关键是要看能不能让他人走到生命的尽头。但是,究竟是要杀多少人才能回家?
到头来,大抵还是“家”算是个符号吧。影片一共出现了三次“家”的场景,第一次是女警察暴露之后,被抓住干掉;第二次是李子成妻子中埋伏,惊吓过度导致流产;第三次是李子成整装出发,踏上扫清一切劲敌的不归路。很显然,“家”已经失去了普世价值观的一般意义,而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的地,或者说是终点站。李子成几次要求放弃任务,携妻子逃离,但得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坚持下去的指令。9年的卧底生涯,他丢失的生活,反倒是在丁青身上找回来了。正如结尾的那两只一大一小,不知还是不是国产山寨货的手表。由此,在丁青死后,他人生头一回审视自己应得的命运,而不愿再做一辈子的傀儡。他的手上几乎没有沾血,但事实上,所有人都是被他的选择所直接或间接干掉的。
《新世界》给当下的香港电影扎扎实实上了一课,香港电影颠峰时期有的东西,人家现在都有,并且还一再儿再而三地加以革新。光辉褪去后,暴露出的是陈旧与沧桑。至于剩下的那些满满的情怀,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吓唬吓唬人是不错的,若真要真刀真枪操起家伙办事的时候,拿身体去抗么。什么时候,咱们也来一回电梯里狂拼短刀嘛。
《新世界》的结构松散地饶有趣味性,开头一段卧底拷问卧底,到最后的两段渊源,这正如一部小说的“序”和“跋”。李子成那标志性忧郁的表情叫人难以读懂,仿佛是在打心底里盼着旁边的跟班说:“会长,回家吧。人是杀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