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宝德先生是台湾著名建筑师和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是一位报读中国古典典籍,却用极为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中国建筑文化的魅力以及博大精深。
他说:建筑不应该是是社会理性的产物,建筑是文化。从中我们能看出汉先生极为推崇感性在建筑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我们所崇尚的理性。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是,建筑是一种行为。是人们要达到某种目的或者用途所建构的构筑物。他还别有心裁的解释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他说,一方面是我们应该注意要爱惜万物的生命,以仁慈对待生命,同时对于自己要注意生命的延长与延续。是啊,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我们大部分的地球人还在肆无忌惮的消耗或者毁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读古书,但是我们要从古书中应用中现代社会中来,而不是照本宣书。那样只会成为我们的负担,而不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的精神食粮。
他对中国建筑是土木建筑的解释是:中国的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在中国文化里,建筑并没有客观存在的价值;它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完成主人的使命。除了居住的功能外,建筑是一些符号,代表了生命的期望。这是困惑很久的一个有关中国建筑为什么是土木建筑的很好的解释。中华民族是一个声声不息的民族,自然建筑也就会随着主人的兴衰而不断的变化和创新,这是中国文化本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中国的建筑生长理论。人在建筑才能真正的有他存在的价值,没有人的建筑,只能是建筑的悲哀。红楼梦中提到的大观园就是很好的见证了人世的兴衰与跌宕起伏,他们是我们的生老病死以及荣辱兴衰的'见证。
其中也提到了风水理论。他认为风水理论的作用是求生的机制,其目的不过是接纳生气,排除煞气而已,建筑在此几乎成为求生的工具。个中道理,我有些含糊,因为我对风水理论没有深入地了解,我也不能肯定他的观点就是对的,但是我认为他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他实际的意义的,而不是空穴来潮或是无中生有,是他经过自己的研习以及实践得出的自己对风水的理解。
中国的建筑文化:他在书中提到人本主义的精神同时也呈现在宗教建筑。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但是他的这个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建筑的博大精深。特别是皇家建筑以及宗教建筑,宗教是古时统治者统治人们的一种精神控制,当然宗教建筑也与人性有着极为紧密地联系。这在我们这次调研和做ppt中有深刻的体会,我们不能一味的否定或者肯定古代的东西,要辩证的对待先前的事物,因为他的出现是建立在当时的各种条件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必须对他们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才能下定义或者作出判断。
乐是和谐的声音,礼是和谐的动作,礼乐合起来是古典诗人的理想生活。这在我们这个基本上算是礼崩乐坏的年代,这是我们应该深刻反省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难么多钱吗?我们真的要为了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和家人吗?我们真的有了钱就能很好的生活吗?答案,很明显,不是那么个状况。
汉宝德先生还把我们的文化界定为单纯的文化、棒棒文化、平面文化等等一些鲜有人提到的文化解释。当然汉先生能比较好的阐述他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样界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显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有那么点俗气或者是不雅的成分。他是从一些实例上解释他的定义,我只能说是不反对。
他还讲到了,古典中国的空间课题:单与双、方与圆、简与繁。这部分是古典建筑的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礼制的一些作用。一般的建筑开间都是单数,而很少是双数。这也符合《易经》里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能成为什么定义性的东西。天圆地方说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天坛的形制明显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建造的。简与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界定现代设计与古典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现代设计崇尚简约,古典设计享受复杂、奢华。当然现时代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建筑设计是在这个规则之外。
中国的建筑文化不是一本书能解释很清晰的,我们也会看到汉宝德先生言语中也有不妥的地方,但是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中国古典建筑的兴趣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思。他还在建筑的空间、形式、结构等等方面探讨他对建筑的认识。当汉先生更多的谈的是他对建筑、宗教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界定和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宗教情绪淡薄。人们在信仰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
总而言之,中国的建筑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研究清晰地。我们必须不遗余力的深刻研究而不是似是而非,要不会造成很大的误解。我们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古代的建筑设计,而不是复制以前的建筑。
游览北京故宫观后感300字范文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经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游览北京故宫观后感300字范文2
北京的故宫是个美丽的宫殿。
故宫是明、清时代的皇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走进天安门和端门,就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午门。午门,传说中是斩人的地方,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其实皇帝说的“拖出午门,斩!”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把犯人带出午门,到刑场上斩了!”午门的前面有三道门,后面有五道门,正所谓“明三暗五”。
走过午门,再穿过一条像碧玉一样绿的河,就来到了太和门。走进太和门,就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的瓦片,汉白玉做的台阶,非常雄伟。大殿里有一把纯金龙椅,那便是皇帝的宝座。
从太和殿往后走。就来到了著名的'中和殿与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的“休息室”;而保和殿则是一个“考场”。
故宫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希望你能去细细游赏。
游览北京故宫观后感300字范文3
xx月xx日早上05:00我们就起床了。我们要去游览颐和园和故宫。吃过早餐,我们就出发了。
上午我们先到颐和园参观,我们坐船从慈禧水道进入颐和园。颐和园是清朝慈禧太后下令修建的园子,供皇室成员游玩、避暑用的。颐和园很大很美丽,有树,有船,有湖,有桥,还有凉庭,让人感觉很舒服凉爽,都不愿意离开。
下午我们来到故宫。故宫又名“紫禁城”,是皇帝居住和早朝的地方。故宫的建筑很古老,墙壁都是黄褐色的,屋顶是金色的,柱子有红的有金色的。故宫里有很多房子,但样式多差不多。导游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婴儿从出生就住进故宫,如果他每天住一个房间,那么,他要住到27岁的时候才能将所有房子都住完。可见,故宫的房间有多少。故宫房间虽多,但没有树,没有湖,光秃秃的,夏天住在里面会很热,所以,清朝的皇帝夏天会去圆明园和颐和园避暑。
大家也许觉得很奇怪,一位正常的女大学生不看著名不看小说不看电影,而去研究风水这离我们很远和虚无的东西。我先解释一下我看这本书的原因吧,是因为我这学期选的一门选修课“人居环境概论”,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我突然对风水这门课程来了很大的兴趣,兴趣就是一时兴起的,所以我特意去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风水的书,就是这一本。
对于“风水”一词,我先谈谈我之前的一些愚见吧。之前从未认真关注过它,凡是在电视上看到或者听身边的人谈起我都是会给予一脸嫌弃的`面孔,那些算命大师、风水先生手拿罗盘、五指一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浮现时,我会讽刺它,讥笑它,全盘否定它,它就是“糟粕”,“迷信”,我们必须摒弃它。
但是,当我对此有小小了解时,我反而会被它吸引过去了,“精华”还是“糟粕”,是科学、是技术、是文化、还是迷信呢?我们确实需要明辨清楚,认真对待。其实,风水所涉及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有以建筑学界为主的生态景观建筑学派,有以文献整理为主的文献学派,有以阐述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的环境学派,有以研究房屋对人的健康影响的生命学派,与健康、旅游、室内设计、建筑选址、历史、艺术、哲学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若是真的要学习它,真是要多少个日日夜夜、年年月月才能学好,学精啊。
那到底“风水”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专家对此都是有的别样的解释,英国着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经说过,“风水是准科学。”这样的解释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而我个人比较偏向于这种解释,风水是指导人们如何确定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等一系列主张和方法并以此获得好运或心理满足的一种术数和技巧,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选择与处理。为什么我比较喜欢这个解释呢?因为这个定义有抓住了一个重点,就是把人与风水紧密结合起来的:天人合一。这种观念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造出来的的东西都是为了人类服务的,风水也是不例外。
《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这本书主要讲了风水的基本理论,如:风水的起源、发展、流派、“八字”、“河图”、“洛书”、“阴阳”、“五行”……规划选址与风水,室内装修与风水等等这些主要章节。
聊到我学到了什么东西,真的很难直接用简单的。言语来表达,而且,看书学了一些知识,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实践实践,那我下面就大概的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吧。
一般,我们若在古代建筑大门前看到摆放着一缸水,是否知道是何原因呢?。水缸,在此不仅仅有干燥救火、美化环境、湿润空气的作用,还有一个是聚财的原因,风,随风而行,遇水则止。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
另外,在我们的右手位的位置,有没有知道是有很多禁忌的。右手位属于白虎位置,它忌陷,就如我们的地下车库入口就是这个道理了,如何破解了,这时候就可以放一缸水在门口侧部。它忌高,原因很简单,因为白虎不能抬头。
还有我们神奇的八卦图,我真的是十分的佩服。不要看它仅仅是那么几笔几画,它代表的含义就数不胜数了,例如金木水火土、赤白紫黄碧黑、春夏秋冬常夏、肝胃脾肾心,等等。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都是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它们可能看上去并不真实,似乎并没有那么科学,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千百年被保存下来,并被应用着,被相信着,它确实有自己的解释和用意。
“风水”一学科,正在以自己的形式传播着,继承着,发展着,扩充着,创新着,我相信,只要我能以合理的方式认识它,学习它,应用它,改进它,它会是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更加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