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中国前进的脚步,**民政一路走过六十年的辉煌历程。
今天的**民政,展示的是这样一幅画卷:领导越来越重视,部门越来越支持,社会越来越关注。今天的.**民政,展现的是这样一个形象: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今天的**民政,交出的是这样一份答卷: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这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民政:传统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业务增添了新的活力,新的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工作职能日益丰富和强化。
就是这样一群民政人,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贴得最紧的工作抓起;从事关党和政府总体工作布局的关键环节切入。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越:
社会救助工作从临时性救助向制度性救助发展;五保供养从集体互助向公共财政保障转移;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从强制性收容向关爱性救助过渡;社会福利开始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扩展。
这是一个饱蘸智慧的创新:
1985年,签订家庭养老义务书首开全国养老创新之先河;2004年,“四公”原则得到全国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推广;2005年,率先实施陵园公园一体化建设管理;2007年,推出低保工作年检制。
这是一个满怀喜悦的荣耀:
两度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连续三次被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城”称号;多次被省民政厅表彰为民政工作“先进集体”。
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回望60年走过的岁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民政人代代相传勇攀高峰的辉煌历程,我们为自己有幸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而充满自豪!我们为在这条辉煌历程上留下自己攀登的足迹而倍感骄傲。
20xx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镇民政办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民政政策,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办实事,认真做好各项民政工作,按时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完善。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政策进一步落实。
根据相关政策方针,加强督查,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阳光施保,规范了低保申报程序,强化了民主评议,低保政策全面落实。建立健全低保信息网络化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管理,20xx年,全镇低保一季度享受人员950户2395 人 拨款金额 1069425 元;第二季度享受低保979 户 2394 人 拨款总金额: 1068534 元;第三季度享受人员1071户2492人 拨款金额:1113912元 ;第四季度享受人员:1075户2496人 拨款金额:1116165 元 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低保拨款总金额:4368036元 20xx年新市坝镇特困人员41人,每月300元,全年拨款金额453600元 ;我镇在福利院居住的特困人员5人
2、城镇医疗救助服务进一步优化。
严格贯彻落实城镇医疗救助政策,医疗救助宣传广泛,重特大病医疗手工救助工作深入开展,切实解决对象户生活困难;各类医疗救助信息档案规范、完整。积极做好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临时救助等政策的衔接新市坝镇第一季度大病医疗救助18人 农村低保8人 五保1人, 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总金额:115089元,新市坝镇二季度大病医疗救助33人 农村低保8人 扶贫建卡7人 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总金额:234717元 截止十一月救助总金额349806元
3、其他相关工作
新市坝镇80-89岁高龄老年人213人,每月50元 全年拨款金额127800元;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3人 每月100元 全年拨款金额27600元;
第一季度困难残疾人238人 每月70元,拨款金额49980元;二季度困难残疾人333人 每月70元,拨款金额69930元 ;第三季度困难残疾人239人 每月70元 拨款金额69090元 第四季度困难残疾人239人,每月70元,拨款金额69090,全年拨款金额258090元;
新市坝镇特困儿童112人 每月200元 全年拨款金额268800元;新市坝镇特殊困难群众120人 矽肺病壹期每月150二期每月200元 三期每月250元 每个季度65550元 全年拨款金额262200元
20xx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凉山慈善情暖万家.新年关爱慰问活动”打卡发放慰问金:4500元
20xx年精减退职职工23人,每月400元 全年拨款总金额:110400元
20xx年发放“201X-20xx年冬令生活救助金”7万元
完成全镇“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的数据统计,其中低保对象176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2户,总共188户
协助民政救助站将流落外省青少年送返家园;落实临时困难救助,我镇8月临时困难救助人数10人,其中低保3人 9月临时救助人数6人 其中低保2人,全镇临时困难救助总人数16人,低保5人。全镇优抚对象5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5月,是一个充满关爱与温暖的季节;刚刚过去的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今天,我市迎来了衡阳市救灾救济工作会议的隆重召开。我谨代表常宁市委、市政府和常宁市民政局,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同志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常宁,位于湖南发展战略重点“一点一线”中心地带,开百粤门户,扼三楚咽喉。全市现辖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土地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90万。常宁素有“八宝之地,金属之都”的美称,被誉为“中国油都”、“世界铅都”、“杉木楠竹之乡”、“有色金属之乡”。我市还有“山水天堂”、“印章王国”、“魅力瑶寨”等特色旅游景区,令人神往。常宁是湘南的`一颗明珠,是改革潮涌的一方热土。我市经济基础良好,政策优惠,有20多家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在常宁扎根,150多家国内企业在常宁大展宏图。常宁坚持“围绕民生抓财政,围绕财政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抓服务”的战略目标。近三年来,财政收入每年递增一个亿,经济总量排全省14名。常宁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民生,人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普惠,实行免费公交,免交农村合作医疗,免交农田水费。城市建设正在扩城提质增速发展,以昂首阔步的姿态迈向美好的未来。
但是,我市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区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市的防灾减灾与抗灾救灾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我市民政工作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关注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富民强市的工作大局,扎实开展各项民政工作,民政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我市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去年,我市战胜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出色完成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支援任务,为灾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次会议在我市召开,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和鼓舞。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与紧急救助能力,为我市的民政工作再创新的辉煌。
我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来常宁指导工作,祝衡阳市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