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评语 > 盖棺定论时的评语聚集80句

盖棺定论时的评语聚集80句

时间:2017-08-25 10:10

每个人一生中要经过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人给自己的表现有一个评价。读书时,每学期、每学年、每学段,老师、学校都会给自己的表现在档案上填一个评语,这是对在学校时的表现下了一个结论,做了一个评价。走向社会前,参加工作时,都有某人、某单位给乙方出示一个推荐信。参加工作后,晋级提升时,都有大伙或领导给一个优秀、合格、称职、不称职的格次。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时期,或是提拔前,其结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足几个方面,不管这结论符合不符合实际,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否则,别人或组织就有不可信的感觉。光优点不可能,光缺点也不符合实际,于是,都有优点、缺点或不足,甚至有待努力的方面,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评价,才是上级取舍的依据。

然而,人死后的悼词不是这样,当一个被别人念完了悼词,便宣告了此人一生的结束,凡是参加过追悼会的人都应该感觉到,每一个人死后的悼词都是至善至美的。面对死者的亡灵,面对亡灵的亲朋好友,那悼词写的感人至深,写的让亲友声泪俱下,生前的善举,写的

的确,悼词是对死者的悼念之词,如果说盖棺定论的话,在悼词中把死者做为一分为二的评价,无论对死者还是对死者的亲友或者第三者,都会感到不妥。亲友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把死者生前的缺点毫不保留的陈述于悼词之中,人们会有“尸骨未塞”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参加追悼会时,听到那所有的悼词都是对死者生前的赞扬与讴歌,没有一个悼词在为死者做一分为二的评价,即使死者生前无恶不作、恶贯满盈,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碍于多数生者的面子,东揍西拼也会找出一些优点与好处来。一是人已死了,还有活着的亲人,二是不能在伤口撒盐。让他人觉着过份,轰轰烈烈将死者送走,评价让世人议论。

与悼词相反的是那*的

一、轻“分数”的观念,重“过程”评价

新课程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应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必须以学生在知识、技能、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对学生不搞一刀切。其次,评价标准应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目标反映国家统一的要求、基本标准;个性目标反映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特长的发挥。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对学生各科成绩的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和身体素质的测评,更要注意对学生技能、技术的考察,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不能用统一标准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习。因为统一的评分标准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有的学生可能不用练习就能得高分,有的学生即使刻苦练习也达不到及格。

二、轻“横向”比较,重“纵向”肯定

教师要做到从不同角度实施评价。首先改变自身的评价视角,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与发展功能,即主要对个体实施纵向比较,以学生个体的进步为标准来实施正面的评价,而不是在不同个性之间永远做绝对的横向比较。其次,动员、利用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被评价者实施评价,从而改变教师本人因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片面的、武断的评价。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通过这种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对学生形成一种较合理的、具备促进与发展功能的评价。

三、轻“静态”的结果,重“动态”发展

了解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在学习中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要想了解学生的差异,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关心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上,爱护学生,像母亲关注自己的孩子一样,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和亮点。在测评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特长、兴趣爱好,采用“模糊量化法”,定性不定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轻“批评”教育,重“正面”鼓励

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成绩有提高,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或提高,我们都应予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进步的喜悦。即使没有进步与提高,也应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提醒、启发学生,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振作精神,然后,教师再用针对性的做法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

我在综合评价中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很努力,实现了我们共同制定的目标,再接再厉,你一定会干得更出色”。“你需要进一步努力完成目标,我相信你能克服困能,你一定会成功”。“我相信你行,你一定能,你可以干的更好!”等积极肯定的语言。让学生自选1~2项特长项目作为考核内容。自选技评项目的考核,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体素质,扬长避短,满足兴趣和考试欲望,发展特长,可用发展的观点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这样来激励学生挑战自我,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使评价成为一种动态的,可随时反馈给每个被评价者的积极的教育行为,而非对于某个学生的粗浅、甚至粗暴的盖棺定论式的评价。

谈到学生的评语,许多家长都会觉得它“面目可憎”。因为,在人们的记忆中,以往教师写给学生的评语大都是些“该生思想纯正、尊师守纪、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等诸如此类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文字。这些文字不仅表述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更缺失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难设想,这样的学生评语绝不可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更谈不上有效地去教育学生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其实,这样的评语还只是写给“好学生”的,假如你的孩子是个不争气的“问题学生”,那么,老师所写的评语将会是另一番模样了:“该生思想品德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念淡薄……”我敢保证,倘若你“有幸”看到这样的评语,你一定为你那“朽木不可雕”的`孩子暴跳如雷,七窍生烟。

还记得,上小学时,我的几个班主任就曾给我写过这样的评语。那时候,每临近放假,同学们个个显得兴奋异常的样子,而我却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老师在我的评语里给我“穿小鞋”、“扣帽子”。要知道,生性暴躁的父亲面对如此“惨不忍睹”的评语,他一定会狠狠地将我奚落一番,甚至拳打脚踢一顿。

如今,我已为人之父,也成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却不曾想到多年过去了,一些老师写给学生的评语依然是“50年不变”。去年放寒假时,老师写给我那正读小学三年级儿子的评语,仿佛又让我重新回到了20多年前。老师的评语是这样写的:“该生纪律性差,上课不专心,经常做小动作,与同学关系不融洽,还不太讲卫生……”

读着儿子的评语,我不禁想起中国的一句俗话:“良言一句,三冬亦暖;恶语伤人,六月犹寒。”同时也深深意识到人性化的学生评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缺陷和不足,而且常常以成绩取人,认为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否则就是坏学生。在写给学生的评语中,对所谓的“坏学生”更是不留情面,大加讨伐。

可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想过,一个教师面对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不讲究教育的技巧,只会冷言冷语、恶言相向,甚至在学生的评语中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将学生“一棍子打死”、“盖棺定论”,学生拿着这样的评语如何去面对他们的父母和亲友?面对如此“门缝里看人”的老师,学生又怎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它而已。倘若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学生的评语中多用人性化的语言、鼓励和赞赏的口吻表扬他们不易被人发现的“闪光点”,他们一定会十二分地高兴,进而建立起不甘落后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没有冷嘲热讽,没有大声呵斥,而是奖励几块糖,以表扬代替批评。结果,竟让犯了错误的学生感动得痛哭流涕,并发誓痛改前非,这不正说明人性化教育的巨大威力吗?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许多教师已越来越重视给学生写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评语。据报载,青岛嘉峪关学校的苏静老师就善于写“诗意多向评语”,为班主任老师写个性化评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不妨看看苏静老师写给智英轩同学的评语:“矫健身躯突空腾,犹如晨阳天边升。寒剑千年风雪磨,终有一日拔剑成。”智英轩,这是你在自评中的诗句。就让苏老师借花献佛吧!李贺有诗云:“十年磨一剑。”如今,英轩的剑已是初露锋芒,虽然“霜刃未曾试”,但苏老师相信待到“今日把示君”时,英轩必定学有所成,今非昔比。苏老师相信,凭你的聪明才智,一定能迅速地调整好心态,做好生活中的每首诗。“路漫漫其修远兮”熛乱痪涫鞘裁矗坎椴榭矗与你共勉。

你看,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富有个性化的学生评语啊,面对这样的评语,学生焉有不知图报恩,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道理?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