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鉴赏
《骆驼祥子》的经典性在于,它不单是人力车夫的悲剧,不单是劳苦民众的悲剧,而是中国社会民族的悲剧。作家以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描写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一个新旧交替、充满血泪、充满矛盾的时代。从那平庸的人身上,从那俚俗的语言中,我们感觉到我们民族的灵魂在痛苦地抽搐。小说围绕祥子对买车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与虎妞的情感纠葛两条线索,讲述了祥子三起三落,最后走向堕落、蜕变的人生命运,文本具有极大的张力。
首先,《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小人物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悲剧。
小说细致地描绘了祥子为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所作的各种努力。来自农村的破产青年祥子选中了拉车这一行,把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他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决心,“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与几千年来的农民把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几亩土地上一样,祥子把自己的前程也完全寄托在一辆洋车上,“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
其次,它揭示了作家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骆驼祥子》所写的,主要是展示一个来自农村的淳朴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遭遇后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恶劣的社会毁灭了要强的、好梦想的祥子,他似乎注定被腐败的环境锁住而终于堕落,他在命运的旋涡中挣扎而终于屈服于命运,沦入真正的车夫的“辄”。老舍如此安排祥子的命运,让进城后的他在道德上、人性上逐渐“异化”,最终堕落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肉体。它显然不只是为了批判现实社会,也不只是为了批判传统文明和落后的国民性,更深层的旨意是反思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5]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北平一个人力车夫一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骆驼祥子》结构严整、主线分明,小说的展开很好地做到了前呼后应;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手段,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语言朴实自然、准确丰富、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人力车夫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对象。老舍与众不同地放弃了评判者这一居高临下的姿态,真正深入到了祥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深人到了祥子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通过祥子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透过祥子的心灵来感受这个世界,使得车夫们的生活变得立体而细致,典型人物也因此而具有了心灵深度。祥子来自农村,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固执和愚钝。随着故事的展开,祥子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淳朴木讷一步步变得粗鄙不堪。因为有着大量细致而立体的生活细节刻画,有丰富细腻的内心描写,他的堕落过程就更让人觉得是真实而必然的。这也是其艺术感染力的基础。
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祥子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但心中却有杆秤,心理描写恰恰也就突出了他的这种性格。老舍没有局限于直接的剖析,写出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而是结合着情节的发展,采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心理变化:或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表现,或通过具体细微的动作来揭示,或借助别人的眼睛和话语来反映,或借助景物的变化来衬托。这样的心理描写,既贴近了人物性格,又联系了情节发展,从而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祥子的内心世界。
“京味儿”语言可以说是老舍最具标志性的特色。老舍最善于从北京口语中提炼出自己特有的语言,形成幽默、洗练、优雅,略带稚谑”的“京味儿”语言。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是其最大特色。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穿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5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京味儿还 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融化了狄更斯 、契珂夫、莫泊桑、欧·亨利等小说语言的幽默、洗练、优雅,形成了他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他那通体光润圆泽中透露出的“斯 文”“雅谑”的“京味儿”,是从悠久历史与文明中所孕出来的民族文化的智慧与外观。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文字“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又“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栏儿”。老舍来自平民,他对学习中国民间通俗艺术保持浓厚的兴,并写了鼓词、戏曲,掌握了许多民间语言艺术精华。他还 善于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比如写祥子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祥子穷途末路,奇体奄奄地为人家作丧事时,在“马路边上缓缓地蹭”,曹先生家的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交”,都是取自北平人的唇舌,又符合人物勺身份、个性、教养。可以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语言,都是个电化了的。作品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既不夹杂;言词汇、也不采用欧化句法,长短句的精心配置与灵活调度,增了语言的音乐感,在老舍手里,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显示出独宇的魅力和光彩。作品在情节交代和人物介绍时,笔墨省俭,表现力强。在写到刘四这个流氓无赖的经历和性格时,小说里叙述道:“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跑过铁索”,以结构相似而长短不一的句式,每句话里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又都极为平易俗白,不假雕饰,为人物勾画出一幅精彩的画像。客观叙述与主观剖白的水乳交融,使《骆驼祥子》在平静的外界景物衬托下写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心理波澜。
《路驼祥子》的语言造诣,充分表现了老舍是一位致力于民族化与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大师。
都说虎妞大胆泼辣,心理变态扭曲;还是个人见人怕的“大黑塔”。这么看来,虎妞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一点儿让人喜欢不起来。
或许很多人都没想过,虎妞也有可悲可怜的一面。
再怎么霸道,再怎么强势,她毕竟还是个女人。她原本可以是花——她可以在二十出头时好好给自己打扮一番,可以追求她应得的幸福,可以“女大当嫁”,过她自己的生活。哪个姑娘年轻时没有温柔青涩过,哪个姑娘不爱美不爱打扮?但为什么呢,她成了个“大龄剩女”。
刘四,她的父亲——好吧,显然他不能算是个称职的父亲——让虎妞的人性和道德同他一样,坚硬而冰冷,像毫无生气的废铜烂铁。
为了车厂的打理他不给女儿以自由,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也没有让女儿虎妞受什么教育,从小到大跟着刘四蹚着这瘟疫社会沼泽的浑水,生活在他们粗俗势利的世界。“说真的,虎妞这么有用,他实在不愿意她出嫁。”哎,一个好好的女孩硬是被这糟糕的`父亲给毁得彻彻底底。贪婪粗俗、自私自利,本是可恨,但这是一个父亲亲手施加给她的德性,何尝不是可悲!
“你这家伙再这么干,吐了血可是你自己的事!”
“……给你!不为别的,就为表表我的心意,我惦着你,疼你,护着你……”
这难道说明不了,虎妞内心深处的爱么,还未被熔铁冻结的真挚?无论她有没有目的,就算有,可不是为了她的爱么。但是,她的感情太强势,成为了祥子的负担和恐惧。
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卖了车。很多人为祥子愤愤不平,把他希望的落空责怪到虎妞身上。
但是祥子也没有在虎妞受苦时就马上卖掉车,祥子就不愚昧么?虎妞想开车厂,固然是为了剥削;那么祥子就一定不是吗?对虎妞而言,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剥削,对祥子而言却是美好的理想,这未免太不公平。祥子接受虎妞,可以说是为了她的车厂和钱——刘四卷走财产后,祥子不是也惋惜了吗。
虎妞是精明、有才干的,在她的管理下人和车厂生意兴隆,名声大震;虎妞确实凶悍厉害,但她的爱是真诚的。即使这爱对祥子而言是苦涩沉重,甚至可怕的,因为这爱毁灭了祥子自强自立、清白处世的理想,却也断送了虎妞的性命。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是对不住她的。刘四自不必说,祥子也没好到哪里去——“……来找小福子,要是找到了虎妞,才算见鬼!”呜呼哉,难产而死的虎妞在天有灵,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