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校洪XX老师执教了一节《中华民族大家庭》。这节课,整体看,课堂气氛宽松、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互动积极,有效,学生参与全面,达到了预设目标。这节课可以看出如下特点:
一、准确把握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存在的差异。认识到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历史传统、文化信仰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主要是让学生感受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从而产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自主体验多彩民族,为此而自豪,产生民族团结的感情。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认识各个民族在中华大家庭中的地位作用,懂得民族团结的意义。
二、转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
洪老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多种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全课通过四个板块逐步达成了学习目标。
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又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上课伊始,洪老师组织学生听歌曲,一曲《爱我中华》,唱出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学生们边听边体会歌词含义。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说一说听到了哪些内容?由此引出课题,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完成了第一板块的任务。
在第二板块,组织学生了解民族知识。
首先了解少数民族名称,分组阅读,组内分享,全班交流。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人民币上找少数民族,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少数民族就在我身边”,增加其亲切感。
然后,了解民族分布特点。
出示民族分布图,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西南部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明确中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接着,引导学生说出五个自治区。明确我国除了五大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还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这样就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体现中华民族是个和谐平等,团结统一的大家庭。
再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而增强学生“全国人民一家亲”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板块,了解民族风情。
首先出示要求,引导学生找出各民族有哪些民族风情,把自己学到的内容在表格相应的位置画上对号。再比一比谁的收获更多。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了解掌握各民族的民族风情。这里重点介绍了汉族人口、汉族的祖先、汉族的语言文字。并说明汉字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之后,通过闯关法,检验学习效果。
“比眼力”猜服饰,加深学生对一些少数民族的典型服饰特征的印象,进一步体会民族风情的多样性。
看图片,猜民居,检验学生对部分少数民族民居的掌握了解程度,明确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民族传统相适应。
听歌曲,看表演,猜民族,使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少数民族的文化,加深对各民族的民族风情的印象,提高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感。
这一部分,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灵活运用“比一比”“看一看”、“听一听”、“猜一猜”等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大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第四板块,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的合作、探究、交流,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各民族虽然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民居,不同的歌舞,但我们都融为一个大家庭,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无论人口多少,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
教师出示民族集体照——56个民族全家福,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幸福的大家庭,这是一个多么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最后,师生共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升华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轻松自然。
本节课,洪老师灵活运用了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兴致浓厚、轻松自然。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自主探究,集体交流,动脑想,动嘴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2、 闯关验收:在进行检验时,为了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洪老师有效地利用了闯关法,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学得更积极,效果也更好。
四、板书设计,内容简练,中心突出。
可见洪老师能全面把握学段和课时目标,能够准确提炼教材的`核心信息。
五、课前准备认真充分。
洪老师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如印制了学习单,设计制作了课件,搜集了大量的民族资料,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这在课堂进行中能很清楚地看到。
六、几点建议
在教学中,有些地方还是有改进提高空间的。如有些答案,通过学生探究交流,可以找到,老师就不要直接说出来;
可以补充一些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你知道的少数民族习俗都有哪些?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少?
教师的点拨评价,应更为及时,更有激励性。
在了解了少数民族分布后,可以加入黑龙江省内居住的民族名单。加入红旗满族乡的情况。
可以留个作业:你对哪个民族最感兴趣?搜集这个民族的资料,带到班级板报上进行展示交流,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现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和爱国情感的提升。通过这节课可以看出,洪老师是个很有潜力、很有发展前途的老师。我坚信,将来洪老师会给我们呈现更为精彩的课堂教学。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耳边传来了熟悉的旋律。舞台上瞬间灯光闪耀,一朵朵光影莲花映在舞台上。踏着歌声伴随着灯光,一群甩着水袖的姑娘们鱼贯而出,那舞动着的鲜红色的水袖,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球,那场面真是壮观。不由得暗喜今天学校安排观看这场演出真是个好主意。开场舞毕,接下来的节目更是五彩纷呈。有佤族姑娘的甩头舞和小伙子的跳竹竿,还有那载歌载舞的高山族等等。印象很深刻的是维吾尔族的表演,一位穿着维吾尔族特色服装的舞蹈演员,随着音乐转着圈来到了舞台中央,忽然音乐止住,舞蹈也停了下来。当我们正纳闷的时候,只见这位演员从身后拿出一本本子,翻开来让观众看,里面是空白的纸张,等我们看清楚了后她合上本子,然后用手指在封面上画着什么。
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她手中的本子,那本子被缓缓打开了,刚才空白的纸张上赫然浮现了一朵娇艳的花。原来是变魔术啊,台下顿时掌声一片。她接着又拿出两张纸板,给观众晃了一下后一拍,一杯水展现在我们眼前。魔术真妙。“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歌声再次响起,压轴好戏开始,那是各个民族一起同台歌舞的节目。他们穿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满族藏族的服装最华丽,傣族苗族的更婀娜,高山族佤族的很是原生态,富贵的要属蒙古族了。五十六个演员就代表了五十六个民族,他们在舞台上围成一朵花的造型,手拉着手跳着欢快的舞蹈,那场面既温馨又激昂。 我们在台下也热血沸腾,拼命地鼓掌。感觉祖国真是辽阔,真如《大中国》那首歌里说的一样,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也很多,景色也不错。让人深深感觉到各个民族的团结友爱,祖国的强大,我们强大的祖国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我们的大舞台,我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发挥自己所能,创造更加和谐和美好的未来。
【1】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
时光挽起巨轮,巨轮碾过历史,历史中站起少年,少年心怀着梦想,梦想托起着少年,少年即未来,未来中国强盛!
我国从满清帝国闭关自守以来,曾因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屈于下游,这对一个有过汉唐盛世的泱泱大国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耻辱、一种教训。而今,当我们伟大的祖国崛起于东方之时,是因为我们对于科学的重视。
当火车刚刚问世的时候,它艰难地落在马车的后头,但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终将战胜落后的生产力,火车终于以每小时100——280公里的高速度令马车汗颜,让马车望尘莫及!
“国之重,我分担;国之难,我尽责;国之忧,为我忧;国之命,为我命!”
爱国精神在祖国大地上蔚然成风,街道、长廊上贴着的宣传横幅字字深入人心——“孝”、“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横幅上的身着红棉袄、小碎花的中国娃娃朴素而生动。没错,美好的优秀品质就该从娃娃抓起,在我们这代少年身上得到体现。
杜勃罗留波夫说过:“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只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当一本本鲜红的思想教育书本一一传向我们手中的时候,“用生命托举战鹰”七个字的标题瞬间在我翻阅时吸引了我——是罗阳用生命托举战鹰,托起了中国航空的母舰载机的腾飞!
天妒英才,可怜一颗忠诚心换不来长久的年岁,然而生生不息的会是前仆后继的鞠躬尽瘁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职工作的志士。
国之强,我之愿。我们需要的是火车的呼啸,而不是马车的悲鸣;是“千年磨一剑”的不懈奋斗,而不是“早岁哪知世事艰的安逸之极”;是全心全意的为国为民,而不是拈轻怕重的自私自利。
“梦想家只能借着月光走出他的道路,但是他会比整个世界都先看到黎明的光。”
少年啊!不看过去,不问未来,我们拥有的,其实真的只有现在。是的,就在此时此刻。我们紧握在手里的,珍贵的,纯粹的,熠熠生辉的现在。
共筑中国梦——少年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