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内蒙服饰作文【一】
我喜爱蒙古族的饮食,喜爱蒙古人的热情,更喜爱蒙古人多姿多彩的服饰,这个民族既神秘又多彩。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我喜爱蒙古族的服饰,我希望有一天能去蒙古感受一下他们神秘的服饰。
民风民俗:内蒙服饰作文【二】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服饰实用、美观,从头到脚都有一定讲究。
在鄂尔多斯地区,未出嫁的女子都有留一条独辫,垂于身后。只有在出嫁的前一天,在隆重的'婚礼上,才特邀德高望重的两位长者为“分发父母”,举行庄严的分发仪式,仪式上将姑娘时一条发辫散开,顺着两鬃梳成两根辫子,然后在辫子上系戴上由新郎送来的华丽贵重的首饰。
鄂尔多斯蒙古族称首饰为“陶勒甘久甘”,汉意为头带,头带零用松石、玛瑙、珊瑚以及宝石、金、银等贵重材料组合而成的。己婚妇女捆上这样贵重的饰物,显得高雅、富丽。当然,要准备一付好的头带,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所以。从头带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庭的贫与富,一般家庭的女子或小伙子成亲,只是配备重约三、四斤,价值约三、四百个银元的头带,而富家女子出嫁或小伙子娶亲都要配备重约十余斤,价值可达上万个银元的头带。这样贵重的头带,往往要以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但头带无论昂贵的还是廉价的,都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必备而且不可随意离身的饰物,只有到夜晚入睡时方可将头带解脱。平常若是随意取下不带,会被认为是对父母、长辈和邻里客人的不尊敬。团此。头带在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民风民俗:内蒙服饰作文【三】
内蒙古特色服饰我是汉族女孩可我热爱我的家乡,我热爱这里的文化,热爱这里的历史。在美丽的内蒙古,蒙古族是这里最具有特色的民族,具有特色的房子,具有特色的习俗,具有特色的食品……可是最具有特色的还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服饰,实用、美观,从头到脚都有一定的讲究。
鄂尔多斯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由于气候、自然条件和野外放牧生活的需要,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与内蒙古自治区其它地区蒙古族的长袍在式样上不同。鄂尔多斯蒙古族较长,两侧开叉,大襟右边系扣,男式长袍较肥大,穿时系腰带,前胸带上部可装东西。长袍袖子长,领子高。冬天骑马持缰时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夏天则可避蚊虫叮咬。女式蒙古袍则做得比较紧身以显示女子身材的苗条与健美。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女子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绸质袍。夏天穿的单,夹蒙古袍颜色较淡,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
想一想在夏天蒙古女子穿上美丽的蒙古袍站在草原上,那是一条多么美丽的风景线呀!蒙古袍发挥了自身宽大的优点,不但可供白天穿着用,夜间还可以当被子盖。蒙古袍是每位蒙古人最重要的服饰,它显示出蒙古人民的聪明智慧,让美观,实用合二为一铸造成蒙古最具有特色的服饰。
摘要:蒙古族服饰文化是适应蒙古草原气候、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的,沉淀着蒙古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本文从蒙古族服饰质料、造型、色彩、图案等几方面,对蒙古族服饰的地域文化特征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蒙古族;服饰;色彩;图案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一个民族服饰的形成除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其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而显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蒙古族服饰文化就是适应蒙古草原气候、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的,沉淀着蒙古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本文就蒙古族服饰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蒙古族服饰质料和造型
蒙古族服饰的质料和造型,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服饰的地域文化特征。蒙古族服饰主要由长袍、蒙古帽,蒙古靴等几部分构成。一般说来,内蒙古高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又由于畜牧业生产方式离不开骑马,在草原上骑马奔驰不免北风袭击,这就需要防御寒冷保暖性强的服装。长袍是草原游牧民族人人必备的服装,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它。由于牧户经济条件各别,牧民所穿的服装在原材料和制作工艺上也有差别。蒙古族一般冬天戴草原帽。草原帽是他们最喜欢的帽子,它形状像鹰,因此,俗称“鹰式帽”或“风雪帽”。草原帽一般用白小羊皮制作,分上尖儿、圆顶两种。上尖儿帽顶部是尖的,顶端有一撮红缨,卷檐,展开后可遮住耳、脸、头、颈,也可遮光眺望。圆顶帽除顶部圆、后尾大而长若鹰尾、展开能遮住双肩外与上尖儿帽形状无大差别。对于草原游牧民族来讲,帽子是极其崇高的物品,不许任何人乱摸乱动,乱动他人的帽子被视为对主人的轻蔑。他们极怕帽子受“污”,睡觉时,把帽子放进“帽箱”或挂在高处。草原上的牧民无论春夏秋冬,人人皆穿长筒靴。靴筒长及膝盖,靴头尖而上翘,呈月牙钩状,俗称“蒙古靴”。骑马时双足耷拉,两腿须与马腹相贴,因此,骑手的双腿难免受北风袭击和鞍子的磨损,长筒靴不但可保暖御寒还可护腿防虫。蒙古式长筒靴有皮质、布质、毡质三种。皮质靴一般用牛皮、马皮制作,这类靴子的特点是结实耐用、防御寒冷,适合于一年四季穿用。布质靴一般用青布或条绒制作,上边用彩色丝线绣成斑斓的云纹、植物纹饰和各类吉利的几何图案。布靴内配有长筒毡袜,一般来讲,毡袜的腰比布靴的腰高出约3公分,高出部分还用红布镶边。布靴的特点是精致,穿起来简便柔软。毡靴是用羊毛制作,其特点是防御寒冷机能极强,适于冬季放牧时穿用。
二、蒙古族服饰色彩的地域文化特征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最钟情的颜色。蒙古人对色彩的审美也有自己的偏好。蒙古人尊崇和喜欢的基本色彩是白、蓝(青)、红三种颜色。总之,蒙古人喜欢明快鲜艳的色彩。这种对色彩的偏好与蒙古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蒙古高原气候虽然严酷,但却有着异常丰富的阳光。与相近纬度的瑞士和美国的高原相比,蒙古高原每年要多拥有500个小时的.阳光,充分的日照和晴朗的天空使他们崇尚明快的色彩。白色,蒙古语称“查干”,是蒙古人心目中最美好、最吉祥的颜色之一。在蒙古人的习俗里,白色象征着高贵、纯洁和善良。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各草原部,建立“大蒙古国”时,在大帐前竖起九旒白旗作为战旗和大汗权力的象征,该旗用的即是白牦牛尾。成吉思汗登基后,特赏赐“别乞”(即萨满)兀孙老人可以骑白马、着白衣。在当时,这是最高规格的赏赐。成吉思汗去世后,子孙建八白室供之。所以,在逢年过节和欢庆喜事的时候,蒙古人都喜欢穿白色的蒙古袍,新娘也喜欢在新婚之日穿上洁白的蒙古袍。在蒙古人心目中,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蒙古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蓝色的蒙古袍给人庄重、大方、清新的审美愉悦。蒙古人崇拜火,认为火以其红色的光芒照耀着人间,给人以温暖。他们喜欢熊熊燃烧的篝火和蒙古包里的炉火,认为烧的越旺越好,这预示着世世代代繁盛红火。久而久之,火的颜色——红色就成了幸福和胜利的象征。所以,蒙古族服饰中帽缨等装饰品大都是红色的,蒙古袍也喜欢穿红色的。蒙古族服饰的明快鲜艳的色彩和使色彩强烈对比的穿法,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蒙古人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鲜艳的色彩为人们提供视觉信息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把鲜艳的色彩不仅当作审美的对象,而更重要的是把它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上。他们最能懂得在远距离联系时,穿鲜艳色彩的服饰是最通行和最方便的方式。在暴风雪中,鲜艳的色彩可能成为生死攸关的视觉信息。
三、蒙古族服饰图案的审美特征
蒙古族受历史与环境的影响,各部落的服饰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服饰图案上,却表现出一种趋同的倾向,即取材于大自然,将大自然中的山川流水、飞禽走兽、奇花异草,随手拈来,融入本民族的服饰图案之中。服装的装饰图案更多地体现出蒙古族人的文化、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审美习俗等。特别是图腾图案,对其的应用最为多见。无论是服装,还是饰物,无一不显现图腾文化的痕迹。多变的自然现象使先民们感到茫然,由此产生的图腾图案应用于服装的装饰上,期盼崇拜的图腾形象能够随时护佑他。如常见于蒙古袍、腰带、帽子、靴子等上的图腾图案及各种象征符号图案,如日月形纹、高山流水纹、葫芦纹、漩涡纹、回纹、雷纹、云纹、山纹、水纹、火纹以及狼纹与鹿头冠纹图案。蒙古族先民们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往往通过这些图形来认知自然、诠释自然。这些都是对自然和生命的一种认知形式。同时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在蒙古族的服饰中还常饰有吉祥云纹、飞翔仙鹤、五爪金龙等吉祥图案。在这里龙图腾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仙鹤代表最高尊位,具有强大的威慑与企慕的效应,都是远古图腾的重现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服饰做工精细、协调美观,其中还有大量的抽象几何图形作为边饰,圆中带方、曲中有直、环中套环,体现了蒙古族对佛教的“圆通,圆觉”的理性精神思想的理解。在蒙古人心目中,帽饰是吉祥与权威的象征。据《后汉书蛮传》所记:“盘蛮‘好五色’衣服,制戴皆有尾型。”蒙古帽后面的“尾”是蒙古族人爱犬、敬犬和“火图腾”崇拜观念的再现。其中圆形帽象征天,帽饰代表天而拥有神圣崇高的意味。蒙古帽上多饰有太阳纹、火纹、花纹、祥云、龙凤等纹饰。靴子是马背民族最具特色的与蒙古袍配套的民族服饰之一。蒙古靴子种类很多,靴帮和靴底常见的图案有古币纹、花卉纹、龙纹、凤纹、云纹、蒙古文篆字等。同时靴子图案因地区部落的差异、用途而有所变化。图案多采用刺绣、缝贴的方法,制作程序比较简单、自由。蒙古族生活在地域辽阔的美丽的草原,不同地域的服饰也具有不同的风格。如生活在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蒙古人,服饰刺绣图案多采用卷草纹、回纹、盘长纹、云纹等传统纹样;生活在哲里木盟(现通辽市)的科尔沁蒙古人,他们的服饰的刺绣图案,多选用各种花卉、鱼纹等,她们的绣花工艺以精美著称。
参考文献:
[1]《蒙古秘史》余大钧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元朝史》,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王瑜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4]《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中国民族博物馆编,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
蒙古族民风民俗作文1
蒙古族是一个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一直靠着放牧为生,他们也跟我们汉族人民一样以食为天,十分注重饮食。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内蒙古品尝一下那里的特色饮食吧!
这次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行驶着,过了一会,只见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原来是主人们到几十里外来迎接远客。我们跟着主人们向目的地缓慢地行驶着,不一会就到了几座蒙古包前。
我们下了车与主人们握手,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的,就进了蒙古包,大家礼貌地盘腿坐了下来,只见热腾腾的奶茶被端了上来,这是蒙古族人民普遍饮用的饮食,是砖茶煮成褐色,倒入器皿澄清,锅内放入几片羊尾,加稷子米炒熟,最后倒茶,加适当鲜奶煮开,加少许的盐。
这时,香喷喷的全羊宴被摆了上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整只羊肉,顿时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可是一想到我们是客人要注意礼貌,只好坐在位子上呆呆地看着这整只羊肉。这时,有一个游客终于按捺不住了,准备伸手去抓羊肉吃,这时作为导游的我立马阻止了他:“现在还不是吃的时候,蒙古民族的人民十分重视饮食的礼节,在酒宴开始之时,一般要唱着赞歌敬酒三巡。在举行‘全羊宴’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蒙古族在分食整羊时,要将肥软的羊尾献给长者,把户胛骨献给尊贵的客人……”当一切礼节都完毕时,早就忍不住的我们便狼吞虎咽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我又对游客们提醒道:“蒙古族的饮食讲究先白后红,白即白食,红即肉食。蒙古人以白为尊,在宴席上要先尝奶食品,再品尝肉食。”游客们听完了话又开始吃了起来,不过他们这次是按蒙古人的吃法来吃的!
吃完了饭,主人们又端上了饭后点心,里面有由油渣,加糖、野果做成的朱乞黑,还有蒙古族人民最爱吃的炒米拌酸奶加“乌如莫”和白糖。
蒙古饮食不仅造就了其强悍刚健的体魄,而且是其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体现,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族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其中的奥妙吧!
蒙古族民风民俗作文2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他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
蒙古人的传统服装是阔衫长袍,高领长袖,腰系皮带,脚蹬皮靴。蒙古人的穿着不同季节也是不同的,夏穿单夹袍,色彩鲜艳,冬季则穿羊皮袍,舒适暖和。
蒙古族是个放牧的民族,这一区域的草被牛羊吃光了,便要搬到一片有水有草的地方去。为了搬家方便,蒙古人居住的是蒙古包,到时候折起来用车拉走,找到合适的地方再把蒙古包撑起来。蒙古人就是这样,过着“逐水草而迁徒”的游牧生活。
说起饮食,蒙古人喜欢吃羊肉,大块大块的羊肉放在篝火上烤着吃,怎么也吃不厌,有时也吃点奶酪。他们还喜欢喝牛奶、羊奶和蒙古酒。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一个盛大的节日,十分隆重。“那达慕”大会上可以进行摔跤。各位摔跤手身穿皮革制成的坎肩,下着三色短裙、绣花马裤和长靴。摔跤的时候,膝盖以上部位碰着地就算失败,各位摔跤手谁也不肯让谁,用自己惊人的力量和绝妙的技巧来赢得对手。他们每赢一次,就在胸前挂上一条彩布条,观众也随之欢呼起来。
骑马也是大会上惊险动人的比赛,能在这个大会上比赛的,个个骑术精良,马匹也娇捷如飞,枪一响,各位骑马手便疾风般地冲向终点,一转眼的功夫,冠军便产生了,大家都用欢呼声表示祝贺。
蒙古族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风格与众不同的民族。
蒙古族民风民俗作文3
“56个民族,56朵花”。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幸福与美好。每当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然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春节习俗:美食、服装、讲究……各有各的特色,具有独特的魅力。56朵美丽的鲜花竞相开放,装点着祖国的万里大花园,使浓浓的年味久久地萦绕在我们的身旁。
蒙古族的春节习俗与汉族大同小异,如吃饺子、放鞭炮、守岁等等。但蒙古族仍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夜吃“手把肉”不过最让我们垂延三尺的还是蒙古族那鲜美的美食——烤全羊。烤全羊是蒙古族的传统名菜,为招待贵宾或举行盛大节日时特制的佳肴。将膘肥体壮的绵羊宰杀后,放入火中烘烤。熊熊烈火烘烤着绵羊,耀眼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大草原。耳边也只有蒙古族人民的欢声笑语和火花的“噼啪”声。微风轻轻拂过,火花随着微风翩翩起舞,如同是黑夜中的“繁星”,镶嵌在黑夜中,十分耀眼。轻轻翻动烤全羊,轻轻一闻,香味扑鼻而来,使人神清气爽。烤完以后,绵羊放在方木盘中,颜色呈金黄,忍不住吃上一口。人们一边吃着烤全羊,一边围着篝火,手捧哈达,欢歌尽舞,享受着属于自己民族独特的春节。
领略了蒙古族人民那美味的烤全羊,让我们去欣赏满族人民过春节时那美丽的服装吧!满族人民的服装分为好多种类,而满族人的吉服主要用于吉庆节日,装饰华丽,又称为“彩服”、“花衣”。满族人民的吉服多半是红色的,象征着红红火火。在吉服上镶嵌着许多五彩斑斓的花纹,用来装饰吉服。吉服的袖子精致裁剪,显得小巧玲珑。吉服又相似于中国古代的旗袍,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华贵。人们穿着吉服去走亲访友,显得端庄大方。
品味了少数民族的美食与服装,我们汉族的过年讲究又有哪些呢?年夜饭可谓是汉族人民最大的讲究了。除夕夜里,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围在热气腾腾、美不胜收的饭桌旁,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聊天说话,透着一股喜庆热闹的氛围。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要数年糕了。“年糕”与“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步步升高。
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服装,不同的讲究,着便应了我国的一句古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