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初冬,长白山大地已经陆续出现了霜冻和飘雪的天气,但此时的大地还没有完全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很多在秋季里没来得及凋零的叶片和果子,众多顽强的菊科花朵和一些枯败的野草、庄稼所构成的唯美画面,也会一次次成为摄影爱好者镜头中的拍摄对象,让我们的每一次行摄活动都有所收获。
准备哪些拍摄装备?
器材:在晚秋初冬去巡山,山中的各类植物往往成为我们的主要拍摄对象。除了低矮处的果子和树叶以外,给高处的果子以及冬青一类的植物拍摄写真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除了必备的单反镜头和卡片机以外,还要准备一个能容纳更多景色的70~300mm的长焦镜头,一般来说,准备这些器材就足够了。
装备:在长白山,秋末冬初算是比较寒冷的时节,一般情况下,山中的温度都会达到零摄氏度以下,这个季节外出拍照,尤其是想拍太阳出来之前的一些有“挂霜”的图片,保暖防风的装备一定要准备好。除了挡风的冲锋衣、冲锋裤外,带内胆的抓绒衣也必不可少。同时,能够灵活用手的皮质手套、防灌雪的雪套、保护面部的魔术围巾还有保护头部的帽子都是必要的装备。如果中午还需在外面用餐,就需要多准备一些热水、高能量的巧克力以及能够耐寒的食物等。
在初雪中拍摄植物的小锦囊
其实,在初冬时节,还不会有大面积的很厚的降雪,但是如果偶有冬雪飘落,拍摄雪中的美景便成了伙伴们的最爱。而想要拍出漂亮的雪景照片,个人总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地点的选择。初冬时节,只有早晚温度较低,一般到中午10点之后就会上升到10℃以上。这时候,起早出行就很有必要了。我们一般会几个人约好,在早晨7点左右出发,到达目的地也不会超过8点,此时太阳刚刚升高,叶片和花上的霜雪也还没融化。一旦选定目标,就要快速行动,几个人多角度多方位地拍摄,就很容易拍到满意的照片了。旋覆花、红叶、白雪下的黄色绿色叶片,这些都会成为漂亮的素材。
关于拍摄地点,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就近的树林,不需要走太远的路,以免体力消耗过多。秋末的树林,树叶基本落尽,视野比较开阔,拍摄对象也大多是随机的`。一些未谢的花、未落的叶、未采的果,都可能进入我们的镜头,加上合适的光线和合理的构图,拍出漂亮的照片也是很容易的。
第二:摆拍。拍摄雪中的景色,很多时候我们选取的拍摄对象并不及想象中满意。比如,红色的果子上如果能落一层白的雪,意境就要唯美很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背阴处找来一些雪,撒在红色果子上面,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比如我们拍金银忍冬的果实,点缀上一些白雪后,感觉就不再单一了。还有一些时候,我们想拍摄到高处植物的清晰画面,就需要借助摆拍来完成。比如我们想拍槲寄生的特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会爬树的小伙伴也会把在矮处的槲寄生采下来,插在雪地里,任由大家欣赏和拍照—这给寒冷的冬季又增添了丝丝暖意。
第三:长焦。我们选的长焦镜头是70~300mm这样适合拍远距离景物的镜头。这一类镜头不管是拍摄高处的鸟、植物或者花果,都足够用了。而我们在树林中行走,会时常遇到鸟儿划过蓝天、果实挂满枝头、树叶仍在树梢……这时候这一款长焦镜头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而且也能保证我们在行摄的旅程中不留遗憾。
手机拍摄雪景的小技巧
行摄路上,遇到美景,怎能不发到朋友圈与朋友分享呢?手机拍摄初冬的照片说起来也并非难事,一般我们外出都会随身带一款高像素的有防冻功能的智能手机以便随走随拍。看到美景,对着拍摄对象,选好角度,等取景框里面的图像清晰以后,就可以按动快门了。而大多数手机的广角功能,又能让我们拍到大范围的图景,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晚秋初冬,即便黄叶染绿裳,但是,在行摄者的世界里,也依然会有暖阳抚慰忧伤。远方并不远,风景在路上,也在你的身旁。只有走出去,我们才能共赏美景—就算寒冬,也依然心怀明媚春光。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总离不开与之完美结合的构图,尤其对于风光摄影,形式上的美感与意境的营造更多时候需要合适的构图来彰显。构图对于摄影作品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点,即产生优秀摄影作品的前提是构图要与照片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其实构图本身并没有好与不好,只有合适与否。当构图与主体对象和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匹配,那无疑会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日出日落
经验之谈
春、秋两季较为适合拍摄日出,日出的时间相比夏季较晚,并且云层较多,可增加画面的效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野外是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为了突出日出或日落时分云层的色彩,应针对最亮的天空进行测光,以获取曝光参数。
但有时拍摄日出、日落并不一定要有太阳,利用顺光和侧光拍摄其他场景也能拍出好的照片。如果拍摄时能将景色、天空云彩和太阳结合起来传递感受,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也很好。
颜色的实质是人的视觉对光线的反应,物体的颜色会因投射光线的颜色改变而改变。例如日出和日落时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就会产生不同的暖调,当这些不同的暖调和不同的场景、主体结合时,就能传递不一样的感受。因此学会运用日出、日落时特别的影调来体现主体,来表现你独特的感受和心情,不失为拍好照片的办法之一,值得好好掌握。
地平线是风光照片里的常客。低位的地平线有助于突出天空,造成一种空间感而高位的地平线则可以把重点转移到画面的底部,此时的画面显得更为紧凑。在画面空间布局中,天地留多留少主要由当时的景象和个人主观的心理需要来决定。
1.关注重点:太阳、云层色彩、观景人物、山形树木、建筑物、怪石、河流、水面景物等
2.常用相机、镜头及附件:单反相机、16~35mm;10~20mm;70~200mm;100~400mm 镜头、渐变灰镜、三脚架、快门线
3.技术要领:对高光局部或点测光、逆光少做负补偿、顺光或侧光可在-1 挡范围内补偿、长焦可对拍摄主体对焦、广焦选用小光圈可所太阳呈星状、长焦选用较大光圈、启用反光板预升实战解析
《草原日落》
拍摄参数:Canon EOS7D 相机,Canon 600mmf/4.0 镜头,光圈优先,光圈f/8.0,快门速度1/1000s,曝光补偿-0.3EV ISO800
创意解析:
红粉中带有淡淡的紫色,明亮的一抹黄色轻巧地和呈现白色的太阳插身而过,似乎不经意,又分明有些许眷恋。最让人羡慕的应该是那只停歇在合欢树顶上的秃鹫了,它惬意地站立着,似乎正和太阳拉着家常,一群小鸟有的在翩翩飞舞,有的则散落在树枝尖上,也许它们是想听听秃鹫和太阳在说些什么吧。
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当我们身处肯尼亚一望无际的马赛马拉大草原,并面对如此美妙的画面时,最好只是静静地欣赏,千万别惊扰这份难得的美景。
构图分析:
该画面看似简单,但浓浓的美好感觉却让人好似身临其境。太阳和整个树顶正好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略有倾斜的三角形构图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此时草原的宁静与平和,更增添了画面甜美、自然的气息。大块暖色调的.运用,以及点状的小鸟散落树顶,使得画面备感温馨。
《观海》
拍摄参数:Canon EOS 5D Mark 相机,SIGMA 135 ~ 400mm f/4.5 ~5.6APO DG 镜头,光圈f/8,快门速度1/500s,平均测光,曝光补偿- 0.7EV
创意解析:
画面意境很美,圆圆的浅红色太阳高高地悬挂在灰色的天空;人物、礁石以及游船呈现出剪影,但又不是纯粹的漆黑的剪影,其中还富有一些层次变化;海水由近处的粉红渐渐自然地过渡到海天一色的灰红;近景中的一对情侣、中景里的一小群人与飞翔在海面上的海鸥结合在一起,全然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
作者于2010 年5 月1 日早晨在北戴河拍摄了这幅照片。男女老少一群人在海边欣赏美景,前景处的情侣也被美景所吸引,痴痴地望着。画面看似简单,色彩单调,但作者却赋予照片绘画似的外形,让观者在细细品味的同时沉醉其中,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构图分析:
竖画幅的选择使画面在纵向上包含了更多天空和地面的信息,甚至起到了加强的作用。天空、大海、人物似乎处于一个平面,加上灰色和红色的搭配,简单和谐中制造出朦胧的美感,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主体太阳和前景中的人物都处于三分法在纵向划分时左边三分之一的面积里,不仅使画面平稳,上下还起到了均衡的作用,同时他们之间的连线还正好与礁石形成的地平线相互垂直,更增强了画面的稳定、和谐感。拍摄实践
拍摄日出和日落时,当天空的景物不够美丽,不妨将目光转移到地面景物上。上图是作者于2004 年10 月,在额济纳黑河拍的日出照片。在这个场景中,天空中的云霞并不算精彩,但是色彩却很浓烈,占据三分法构图的上三分之一面积就是此图成功之处。河流的泥滩正好反衬出红色的早霞,于是镜头向下以眼前泥滩为主。这个时候就要以天上的红霞或水面的亮部来测光,或以此为基准点,做包围曝光。只有天空、地面和水上的色彩浓烈而不发闷就算曝光合适,气氛自然也就出来了,水面没有反光的地方呈现出偏蓝色也挺出彩。所有超广角镜头对画面三分之一处聚焦并锁焦。
图中的“枝势”酷似杨丽萍的“孔雀舞”,很容易吸引观者的目光。如同轻盈的舞者就在眼前翩翩起舞。仰拍的角度让太阳成为了传神的“眼睛”,正好落在了三分法构图中交点附近的位置,充当前景的树枝粗细有致,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亦动亦静的效果极具魅力。
画面中人物与马匹的剪影呼应了落日的主题,也为画面注入了生命力,使作品的寓意更为深刻,感染力由此得到加强。利用地面景致来丰富画面,渲染气氛,动静结合的画面任凭观者去想像。
看到此图,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没错,作者抓住的就是这个看似简单却创建了高远意境的画面效果。中心点式的构图,更让画面主题一目了然,轻松呈现想表达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