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
在中国,有一种艺术风采——书法。书法,历史悠久,是一种表达情感意象的艺术,书法展示了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及不同的形态美感。
——题记
位于北辰三角洲的长沙市博物馆书法展对外开放了,我与好友相约,于一个春光和煦的周日来此参观。博物馆坐落于湘江与浏阳河的交汇处,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周日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我们几个小伙伴也自觉地站在馆外排队等候入场。
有一次坐爸爸的车到河西去,看到了湘江二桥上飘满了“独立苍茫——湖南名人书法展”的海报,心里不胜向往,现在,我满怀期待之情来了。
我从五岁就开始练习书法,自然对书法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喜悦。我曾练习过隶书,临摹过柳公权的《书玄秘塔碑》、王羲之的《兰亭序》。这次参观,我还看到了湖湘名人的亲笔手迹,原来这些大家不仅对书法和中国文化有浑厚的内力,还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们能绕开寻常之体,自成一家,散发出独特的美。
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整首诗用草书写成,尽管有些字我还难以辨认,但我仿佛从毛主席的书法中感受到了他当时那种意气风发和壮志豪情,仿佛看到毛主席站在同学们中间,左手叉腰,右手夹着毛笔挥舞,整首诗一气呵成,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爸爸是曾国藩的粉丝,他爱看唐浩明的《曾国藩》。平时,坐在爸爸的车上也和他一起听《郦波评曾国藩家训》。爸爸早就告诉我,曾国藩不仅是知识分子,会带兵打仗,还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这次展览中有几幅曾国藩的作品,他的字体连贯,带给人一种快速流动、麻利干净的感觉。我想起了郦波讲的曾国藩刻苦学习的故事,现在才深刻理解为什么他规定自己要勤奋,要读书。这次参观我不但看到了曾国藩的
在曾国藩的作品旁边,有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对联:“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这首诗选自于杜甫的诗句,“独立苍茫”也是这次书法展的展题。独立苍茫,湖湘翰墨;独立苍茫,惟楚有才;独立苍茫,谁主沉浮?
站在展厅中间,欣赏着一幅幅湖湘大家的名作,湖湘名人的精神和气魄令我们敬佩。三湘四水,养育了一代代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湖湘人。我是一名湖南人,也是一名小小书法爱好者,今天的参观更加坚定了我学文习字的信念,我一定要刻苦练习,不怕苦,不畏难,将这独特的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2017年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篇一】
在孙文龙逝世31年后,人们对他的怀念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空始终没有停止。为他修建纪念亭、纪念馆;将他的先进事迹编成戏剧,拍成电影电视剧,搬上荧幕、全国上演;新华社、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将他的事迹写成长篇通讯、报告文学,印成大型画册、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丛书、长篇纪实小说等进行广泛宣传;阳城县委先后三次作出向孙文龙同志学习的决定,孙文龙纪念馆先后被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共青团授予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累计参观人数达30余万人次。
孙文龙纪念馆座落于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孤山脚下,距城30里许,交通便利,生态优美,风景秀丽,钟灵毓秀。
孤山平地而起,形状与鸡蛋酷似,孤卧独立,傲视苍穹!周围群山环抱,水绕田连,青松翠柏,鸟语花香,景情相融。
纪念馆依山拓建,红墙碧瓦,庄严肃穆,十余处景观依次错落点缀其中。馆内资料齐全,布置井然有序;将军部长题词,名家贤士墨宝,耳目一新;品莲池中,莲花白如玉;赞君屏上,梅、兰、竹、菊手迹香;长达千米的碑林,堪称独创!馆内图文并茂,基地真人真事,实物实展,启迪心智,色彩传奇。
馆内纪念的主人公孙文龙同志,系山西省阳城县孤堆底村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从优越的省委机关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1982年因公殉职,年仅51岁。
在阳城,他思想超前,开种植苹果之先河,给寺头人民栽上了摇钱树;他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他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创出了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白桑“一滴水”精神闻名世界;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与赞扬。
在武乡,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赢得民心,山西省委推广了武乡的
在屯留,他致力发展,科学规划,对农业进行综合治理。使蚕桑生产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五里庄丝织挂毯走向了世界。他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清廉善政,实干富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成为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典型。
孙文龙同志一生以人为本、以德为根、以业为魂、以民为上,这是他根植民间并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因所在。他勤政廉洁的公仆精神,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心系百姓的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孙文龙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段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杆旗帜。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闪烁着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而且饱含着亲民爱民的百姓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丰碑是由民心和事业铸成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近年来,孙文龙纪念馆旅游区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先后启动建设了生态农业观光万亩园区、文龙森林公园、龙山生态林及水利风景区等工程。目前该旅游区已荣赝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桂冠、被国家旅游局、思想学术研究会、中国诚信网、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环保局、山西大学、晋城市委、市政府、阳城县委、县政府等五十余家单位命名为“全国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AA景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生态文明村”、“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等。
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到他勤政为民的坚实脚步,寻找到他致富百姓的宝典真经,感受到他鲜明个性的人格魅力,领略到他真抓实干的公仆风采。
纪念馆占地18000平方米,依山就势拾级而上,红墙碧瓦,典雅大方。馆内外满目青翠,松柏林立;香花槐、黄金槐柔枝轻舞,笑迎客来;处处花香扑鼻、蝴蝶翻飞,一派自然美丽的田园风光。
馆内资料齐全,布置井然有序,有可欣赏景点景观十余处,是集正气、英气、文气、灵气、绿色为一体的精品工程,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和欣赏价值……目前具有标志性建筑的千米碑林正在不断完善中。
2017年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篇二】
孤堆底村者,隶属阳城县河北镇。山村不大,人口四百余。“太行山上的焦裕禄”孙文龙故里是也。
余站孤堆山纵目,大自然恩泽无限,孤堆底地貌天成。山川形胜,青山环抱,碧水流光,钟灵毓秀。龙山重岗,形若开屏列帐。左右护砂,宛如负阴抱阳。民居傍山,依势而建,高低错落,藏风聚气。乾为阳,地为阴,阴阳交合。盖三峰,结巧势,无不尽善。凹居阳坡,形成环山拱卫朝辑。促生万物,突显人于自然和谐。以俗眼看,群山垂首,景色可仰。天生奇书,深意堪神,地孕玄机,气象轩昂。合而观之,真气自凝,始尽其妙。可谓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吾察孤堆底村民居,寻源觅迹,不失古风。受地理、经济、民俗、材料诸多限制,因陋就简。建材多用石料、青砖、木材。有砖木、土木、石木三种结构。筑者高明,精巧工致,布局紧凑,因地制宜。四合院,赏之怡心。三合院,妙物扬善。正方形院落,垒二层楼房,木质栏板,栏高一米。偶有砖木石调,兼植树木花草,造型简捷,不失美感。室内不摆过多家具,陈设简单,重在实用。室外不重华丽妆饰,墙体较厚,结实保暖。总体态势,唯择地形而建,度量便利而居。我不识精微,看不透有什么讲究,似乎工者有地则建,宜居就好。家户之间,通达方便,最远不过八步。院基很小,巷道极窄,仅够人畜通过。道路七高八低,合理利用资源。蓄势避其所争,功德藏于无名。心无所念,润物无声,正是这种理念,成就了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夫赞孤堆底村人,勤劳善良,家风朴实,性情憨厚,胸怀博爱,大化可昭彰。人性朴质,弘扬教化,注重忠孝,崇尚气节,礼仪乃炳耀。关帝庙赳赳雄风,孙氏祠堂昂昂气韵。大山的灵气创造了这里物阜民丰。纯朴的民风孕育了这里卓然子民。人人都读书,个个会种田。地有脉气,祥瑞承恩,天地造化,聚登显贵,造就了人丁兴旺。邻里情深,有求必助,人文教化,恒育人杰,成就了人文荟萃。问村中几人堪称花魁?遍详古今,比比皆是,首推孙文龙。
斯窥村貌,新景辞旧物,曲径人不见。岁月留痕迹,残存数得清。“孙文龙纪念馆”雄伟壮丽,孤堆山绿树成荫,葡萄园形成规模。“农家乐”遍布村舍。住宿舒适,热肠暖心。特色小吃,满足口福。盘山滑道,便于游览。民俗展览,心存旧念。天书实物,鲜见神形。白杨起舞,笑语欢声。莫道山里人宿命难迁,而今孤堆底改地换天。红色旅游景点,民风民俗展览,休闲娱乐场馆,“农家乐”饱享口福。孤堆底之美,秃笔难工。孤堆底之情,海水难量。如今的孤堆底村,大务时成,雄图盈胸,奋追文明潮流。航标如斯,凝心聚力,共圆斯村新梦。
2017年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篇三】
3月4日这一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了,参观完孙文龙纪念馆后,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发。
孙文龙他的一生,作风过硬,务实求真,敢想敢干,致富百姓,走一处、变一处、干一处、红一处。他思想超前,开创种苹果树之先河,给寺头人民栽上了摇钱树;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创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第一县;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地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了周总理的赞扬。在武乡任职期间,实事求是平反冤家错案2220件,赢得民心。
臧克家曾经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将他摔垮,给人民做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把尸首烂得更早;只要出风吹过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逝世三十多年来,人们没有忘记他,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敬仰他、缅怀他、传颂他……
那么,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该做好以下三点:
一、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的灵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精彩。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更应该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理论上保持正确性政治上才能慢慢成熟,信仰才会坚定,思想目标才更加执着,行动上才会不可动摇。
二、牢记党员身份,“思想上入党”从现在开始
当我们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的特殊身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给我们带来光环和荣誉的身份,更是一个给我们带来监督和责任的身份。一名真正共产党员,不单单是形式上的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组织上入党是一时的,思想上入党是一世的。
三、为人民服务,从身边做起
平凡中的伟大,正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始终作为自己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在工作中牢记党的宗旨,把实践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得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甘于奉献无愧于心,我认为这是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它将指导我一生的前进方向。
2、假道学
四王爷揽下了追讨国库欠银的脏活累活,为之前驱的是非科甲出身的田文镜。这个后来被称为“酷吏”的能员,出身寒微,又要夺人奶酪,不免处处受阻,而且遭人白眼。老状元陈文胜来到堂前,还上了自己所欠的一两银子,并以科甲之名羞辱这个官场新人。田文镜以退为进:“陈大人,你既然是进士出身,状元及第,自然是熟读圣贤之书,深谙圣贤之道了?”陈文胜:“圣贤之书自然是常温常读,圣贤之道自然是恪遵不移!” 田文镜:“那我倒要请教,‘君子怀德,小人怀古;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是什么意思?”陈文胜:“田大人要学君子之道,改日到舍下来,老夫可以教你。今天既然是谈欠库银的事儿,不必东拉西扯。老夫欠的一两库银已经还清了,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田文镜:“我正要问你欠一两银子的.事,不过我不要你答,我代你说了。你上得堂来,倚老卖老,桀骜不驯,无非是怕众人说你不合流假清高;可你又不敢多借,怕朝廷有朝一日追查起来,损了你状元的名头。于是你就只借了一两银子,既不自外于同僚,又不怕朝廷追查。于是你就心安理得做你那既没有真才实学,也可不干实事的官儿,享受你那一篇八股文挣来的富贵荣华。什么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古。’你只是怀古不怀德。子曰:‘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你也只是怀惠而不怀刑。你这般不遵德化,只图虚名,用尽心机,尸位素餐的假道学真小人,还有什么脸面在这里开口科甲闭口状元的喋喋不休?”
田文镜这一骂,骂尽了那一票东张西望、小心翼翼、碌碌无为、亦步亦趋的官场混子。这部戏中,着力褒扬的是那些不辞繁剧、实心用事的人,而对以几篇八股文章换得功名,一天到晚不做实事,只知沽名钓誉的人,则是逮着机会就加痛贬。这是“黑猫白猫”论的延伸,也是这个时代的风尚。
3、谁家的银子
普通大臣的钱款由田文镜去追,王公贵胄的挂帐只能由四爷出面。老四去找老十让他还钱,老十深感纳闷:“国库的钱不就是皇阿玛的钱吗?我不是皇阿玛的儿子吗?儿子用老子的钱还用还吗?”不管是这个追欠行动,还是后来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位前期的四爷后期的雍正总想着削夺利益阶层的脂膏以充国库,便总免不了要遇到种种的软钉子和硬杠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人之天下,而是由士绅、地主、贵族和官僚共同组成的统治阶层的天下。在稳态社会中,且不说蝼蚁般的被统治者难以翻身,就是贵为天子的皇上也不是颁行什么政策就能贯彻什么政策的。正如雍正跟乔引娣掏心窝子的话:我们都忍着点儿吧。
4、隔辈儿接班人
木兰围场,康熙率众皇子打猎,以玉如意为赏,引得阿哥们各动心机。十三阿哥胤祥猎杀野物18只,数量居首,而八阿哥胤嗣猎取活物11只。有人趁机给八阿哥说话,说他慈悲为怀,不愧贤王之名。可是胤祯的四子弘历突然越众说,“皇爷爷一生猎杀野物无数,难道就没有慈悲心肠吗?”他列举了康熙一生所取各色猎物的数目,然后奶声奶气地称他为“第一巴图鲁”。康熙龙颜大悦,赐弘历以玉如意。诸皇子在皇上面前做事,有志于王位者都会揣摩皇上心事,出奇制胜。胤嗣以“贤”名,胤禵以勇武,胤祯以实干,就在诸皇子角力之际,一个小辈儿的出现左右了棋局。做皇上,每天都浸泡在奉承和颂扬之中,若非拍得极其到位的马屁,皇上哪里还有什么感觉。弘历这番话说得巧妙,又出于至诚,自然给康熙留下很好的印象。后来他传位给胤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弘历之贤,胤祯百年之后传位弘历,可保大清三朝盛世。康熙深谋远虑,后来的事态果真如他所愿。
5、无情最是帝王家
康熙英明神武了一辈子,晚年被九王夺嫡弄得很伤神。发现太子胤礽跟郑妃通奸之事,康熙震怒之下病倒。平衡被打破,各路食人鱼纷纷循着血腥气而来。老大胤禔飞扬浮躁,以大阿哥的身份对诸弟发号施令,并趁机进谗言,想铲除太子,反倒暴露出自己施魇镇害太子的丑事,被送宗人府终生圈禁。老十四伪造老十三手迹,调兵包围行宫,造成太子逼宫的假象。康熙惊怒之下,废了太子,把老十三也囚禁起来。看着亲兄弟你死我活的争斗,老十三悲从中来:怪不得人家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这部戏里,老大和老十四是最不讲兄弟之情的,老八老九老十同气连枝,但对视为对手的兄弟敢于下手,老三置身争斗之外,太子老二纯是利用老四和老十三。老四曾以手抓刀救下十四弟,但这一幕与雍正的传统形象相差太多,给人以明显的虚构之感。只有老十三至情至性,在这部高高在上的政治戏里,让观众觉得亲近,粉丝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