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连续战斗28天,横扫越北浅近纵深地区,攻城拔寨20余座,歼敌5万,沉重打击了意图称霸东南亚的越南黎笋集团,一时成为国际政治热点。这场战争不但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使中美联手抗苏的局面完全形成,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在炮声中拉开了序幕,赢得了一个来之不易的国际环境。此后中越间战火不息,演变成了连绵10年的边境战争。
笔者弱冠之年,也就是1980年代初中期时,“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正如日中天,出现了大量反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书刊、报道、影视、歌曲。电影如《自豪吧母亲》、《铁甲OO八》、《长排山之战》、《新兵马强》、《花枝俏》、《年轻的朋友》、《高山下的花环》、《雷场相思树》、《闪电行动》、《蛇谷奇兵》;电视剧如《凯旋在子夜》、《黑豹突击队》、《神风神龙》、《无影侦察队》、《军魂》;纪录片如《奋起还击》;歌曲如《再见吧妈妈》、《相会在攀枝花下》、《十五的月亮》、《热血颂》等等。可以说,那种金戈铁马的爱国豪情给一代人正在成长中的心灵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进入1990年代,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以后,双方就商定不再在本国对当年那场战争进行宣传和纪念,在出版物和媒体上也屏蔽相关的题材。中国方面从此再不宣传对越自卫还击战,相关出版物被基本禁止出版,偶有提及也是用“南疆的重大军事行动”来代称,和这场战争相关的一切在公开媒体上悄悄地消失了,以至于逐渐成为了一场被人们遗忘的战争。越南方面也在国内舆论上对中越战争进行封杀,对反华言论和行为予以打压。中国军队在1980年代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后,都在山上建立了纪念碑。随着形势发展,除老山主峰名气太大纪念碑予以保留外,其他几座主峰上的纪念碑都被炸毁拆除了。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新一代年轻人对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二战等历史接触甚多,沉迷于《亮剑》、《雪豹》和《兄弟连》的铁血豪情中,却对朝鲜战争后中国军队进行的最大的一场边境战争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对此一无所知。抚今追昔,实在令人感慨之至。
2011年,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越边境人潮汹涌,车马如流,和平的阳光早已照耀大地。在这样的日子里,是否还有人能想起那场30多年前的边境战争,是否还有人能想起那些洒血卫国的将士英灵?
政治因素终会改变,历史怎敢遗忘!居安思奋,忘战必危。中华民族在100多年中遭受到的种种耻辱,早已无声地证明了这一切。儒雅其外,铁血筋骨,这是强汉盛唐的灵魂所在。今天,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
广西、云南境内的24座陵园,见证了保卫祖国南疆的上万英魂永在。“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是来自那个时代的肺腑强音!
英魂未远,无以索求,在心中为他们留有一席之地,足矣。
【篇二】
对越自卫反击战对我国来说,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心灵上留下来的创伤,至今在老兵们的心中没有完全愈合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在朝鲜战争之後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对越南发起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先后攻克越南谅山、高平、老街3个省会和17个县市,重创越军4个正规师零10个团,毙敌37300余人,俘敌2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摧毁了越南北部地区针对中国的军事设施。在完成预期目的之后,中国边防部队于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国境内。牵动中国大部分家庭,至今仍是一个隐痛,一种尴尬。为了国家,在这些老兵们的心目中,战争的性质并不重要虽说历史已经有了公论,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但是在那些转战高地、山林、吃尽战场苦头的普通官兵眼中,他们尽了军人的天职。从中我们看到了所没有的批判精神,对于战争的反思,对于战争目的的批判。资料中显示战斗非常残酷,而且是越来越残酷,没有美国商业片中那种希望与感动。它再现军人的骁勇是宣扬集体主义的,也一样视团体作战和协调作战才是真正的战斗力,这也许是所有国家军队的一个共同点吧,要是没有协同,就很轻松的被上面的高地,山林固守的敌人士兵给打下来了,相当的真实让我们能真实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也以
只有优秀的士兵,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过人的技巧,他们才会拥有一些别人所没有的素质和胆识,这样才会更好的完成任务的。 战争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残忍的,士兵做为最低级的炮灰,他们才是最伟大,最可爱的人。
老兵,老前辈,血洒战场,值得钦佩,值得尊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向这些最可爱的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抵抗抵抗》观后感1
“九一八”事变,的确像这样的历史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
那天吃完晚饭,像我这样酷爱观看电影的观众,打开电视看到新闻播报着东北地区诸多大中城市,都在举行以鸣警撞钟仪式来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新闻过后的时间换台转入央视电影频道,正在播放反映“九一八”事变史实的主题影片《抵抗!抵抗!》,一边看着电影一边急忙打开电脑,率先去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相关内容,原来电影《抵抗!抵抗!》描写了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突袭北大营、东北军全线撤退,沈阳市警察局长黄显声拉起抵抗大旗,率众抵抗日军侵略,保护官员、百姓安全转移,与日寇激烈抵抗奋战三天三夜的英勇事迹。
是呀,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发生85周年,电影拍摄出来的故事反映了只要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面对外来侵略义无反顾地去抵抗。然而,在历史上的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日本侵略者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以致北大营的驻军即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由於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由此使得中国人民走上了对日本侵略者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击。
或者像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此前还是蒋介石曾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后中央处理可也。”无奈于张学良也只得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罪名”。也正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14年艰苦卓绝的抗击侵略者,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一直到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转眼,如今85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始终不曾忘记“九一八”,也一直不敢忘却历史的每一个事情。这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抵抗抵抗》观后感2
1931年春,日本关东军密谋占领东北三省,东北边防军第七旅旅长黄显声临危受命,出任警察大队长,负责保卫奉天城。黄显声接手警备队后发现,巡警士兵根本不会打仗,光靠自己部队的力量,保不住奉天城,无奈之下,黄显声请来曾经的部下马军,希望第七旅能
给予火力支援。黄显声请求支援失败的同时,鬼子也对奉天城展开了火力攻击,上级指示全部军队撤离奉天城,不准抵抗。第七旅的撤离,让黄显声的巡警部队军心涣散,巡警士兵关于是否留守起了内讧。
面对鬼子的疯狂攻城,奉天城已经岌岌可危,黄显声顾不得稳定军心,
立即下令展开了反击战,与此同时,马军也带着第七旅的部分兄弟回来支援黄显声。黄显声本以为有了支援,可以成功阻击鬼子的进攻,然而由于军心不稳,巡警队小队长郭志邦带着小分队去抢劫了国库,
准备逃跑。郭志邦嘴上说要去夺回古楼,其实是准备随时逃跑,古楼彻底失守。郭志邦发现出不了城了,带领他的手下向鬼子交枪投降了。
部队死伤惨重,城中多处被鬼子占领,眼看奉天城就要失守了,黄显声的组织部队组成了最后的守城敢死队,决心跟鬼子拼了!最后的抵抗已经展开,黄显声和他的部下与日军进行了一场力量悬殊,惊心动魄的生死。九一八事变,的确像这样的历史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
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我们就应当学习张学良爷爷的这种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奉献自己一生的崇高品德。
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我想我们必定会让世界充满和平的阳光,充满无私的爱。总有一天,我会让和平鸽飞遍全球,让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携手共在一片蓝天下。
《抵抗抵抗》观后感3
电影《抵抗抵抗》描写了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突袭北大营、东北军全线撤退,沈阳市警察局长黄显声拉起抵抗大旗,率众抵抗日军侵略,保护官员、百姓安全转移,与日寇激战三天三夜的英勇事迹。
抵抗!抵抗!》向观众展示了令人们为之震撼的一幅历史画面: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突袭北大营,国民党东北军全线撤退将沈阳城拱手让出。面对如此危急时刻,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沈阳市警察局长的黄显声毅然拉起抵抗大旗,下令2000余名警察誓死保卫沈阳城,尽最大力量转移国有资产,保护地方官员和百姓安全转移。这是一场三天三夜的肉搏战,场面十分惨烈。日军在不抵抗的东北军面前得了手,可是在沈阳警察的抵抗面前却频频受挫。19日夜,一纸共产党关于日军进攻东北真相的宣言书更是震惊了参加抵抗的每一个中国人,共产党员、沈城警察、民众相继站出来,通过不同程度的抵抗给日军造成巨大的压力。于是日军下令,全力剿杀沈阳城内的抵抗分子。炮火轰鸣,黄显声在成功转移国家物资后带队突围,冒着日军猛烈的火力最终成功突围。到锦州后,他将部队改编为“辽宁抗日义勇军”,并先后收编各地抗日武装,共编成二十余路义勇军部队,从此,抗日的烽火在东北的黑土地上熊熊燃烧……
黄显声,生于1896年12月18日,满族,辽宁省岫岩人。1921年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兵科,翌年毕业后在东北军服役。1930年春得张学良重用,升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警察局长。“九?一八”事变中,他毅然打响了沈阳人民抗日第一枪,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黄显声是东北军中最先接受我党领导的高级将领,并于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国民政府扣押在重庆“白公馆”,曾担任“小萝卜头”的老师,1949年11月27日,黄显声将军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电影制片人滕有为说,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让民众铭记“九一八”,了解当年中国人是如何浴血奋战抗击外侮的。“一部历史电影就是一本教科书。”沈阳大学学生于坤说,通过电影了解到更为生动的历史,年轻人也更容易接受。
自卫反击战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连续战斗28天,横扫越北浅近纵深地区,攻城拔寨20余座,歼敌5万,沉重打击了意图称霸东南亚的越南黎笋集团,一时成为国际政治热点。这场战争不但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使中美联手抗苏的局面完全形成,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在炮声中拉开了序幕,赢得了一个来之不易的国际环境。此后中越间战火不息,演变成了连绵10年的边境战争。
笔者弱冠之年,也就是1980年代初中期时,"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正如日中天,出现了大量反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书刊、报道、影视、歌曲。电影如《自豪吧母亲》、《铁甲OO八》、《长排山之战》、《新兵马强》、《花枝俏》、《年轻的朋友》、《高山下的花环》、《雷场相思树》、《闪电行动》、《蛇谷奇兵》;电视剧如《凯旋在子夜》、《黑豹突击队》、《神风神龙》、《无影侦察队》、《军魂》;纪录片如《奋起还击》;歌曲如《再见吧妈妈》、《相会在攀枝花下》、《十五的月亮》》、《热血颂》等等。可以说,那种金戈铁马的爱国豪情给一代人正在成长中的心灵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进入1990年代,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以后,双方就商定不再在本国对当年那场战争进行宣传和纪念,在出版物和媒体上也屏蔽相关的题材。中国方面从此再不宣传对越自卫还击战,相关出版物被基本禁止出版,偶有提及也是用"南疆的重大军事行动"来代称,和这场战争相关的一切在公开媒体上悄悄地消失了,以至于逐渐成为了一场被人们遗忘的战争。越南方面也在国内舆论上对中越战争进行封杀,对反华言论和行为予以打压。中国军队在1980年代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后,都在山上建立了纪念碑。随着形势发展,除老山主峰名气太大纪念碑予以保留外,其他几座主峰上的纪念碑都被炸毁拆除了。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新一代年轻人对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二战等历史接触甚多,沉迷于《亮剑》、《雪豹》和《兄弟连》的铁血豪情中,却对朝鲜战争后中国军队进行的最大的一场边境战争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对此一无所知。抚今追昔,实在令人感慨之至。
20xx年,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越边境人潮汹涌,车马如流,和平的阳光早已照耀大地。在这样的日子里,是否还有人能想起那场30多年前的边境战争,是否还有人能想起那些洒血卫国的将士英灵?
政治因素终会改变,历史怎敢遗忘!居安思奋,忘战必危。中华民族在100多年中遭受到的种种耻辱,早已无声地证明了这一切。儒雅其外,铁血筋骨,这是强汉盛唐的灵魂所在。今天,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
广西、云南境内的24座陵园,见证了保卫祖国南疆的上万英魂永在。"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是来自那个时代的肺腑强音!
英魂未远,无以索求,在心中为他们留有一席之地,足矣。
自卫反击战观后感作文(二)
对越自卫反击战对我国来说,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心灵上留下来的创伤,至今在老兵们的心中没有完全愈合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在朝鲜战争之後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对越A南发起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先后攻克越南谅山、高平、老街3个省会和17个县市,重创越军4个正规师零10个团,毙敌37300余人,俘敌2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摧毁了越南北部地区针对中国的军事设施。在完成预期目的之后,中国边防部队于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国境内。牵动中国大部分家庭,至今仍是一个隐痛,一种尴尬。
为了国家,在这些老兵们的心目中,战争的性质并不重要虽说历史已经有了公论,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但是在那些转战高地、山林、吃尽战场苦头的普通官兵眼中,他们尽了军人的天职。从中我们看到了所没有的批判精神,对于战争的反思,对于战争目的的批判。
资料中显示战斗非常残酷,而且是越来越残酷,没有美国商业片中那种希望与感动。它再现军人的骁勇是宣扬集体主义的,也一样视团体作战和协调作战才是真正的战斗力,这也许是所有国家军队的一个共同点吧,要是没有协同,就很轻松的被上面的高地,山林固守的敌人士兵给打下来了,相当的真实让我们能真实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也以
反思越南侵略者侵略我国到底是对还是错,明白为什么他们那样恨我们,向我们开枪的道理,但是在资料中显示即便是讲述越南的部队,也是把敌军的军官和士兵塑造的很客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战争的本质,这并不能说是军人的错,不是军人发动了战争,而是战争选择了军人,身为保卫国家利益的人,无论国籍,无论立场,都会有一份身不由己,这不是身为军人可以左右的。
《士兵突击》里面袁朗说过一句话,很经典,他说"我敬佩一位老军人,他说,他费尽心血却不敢妄谈胜利,他只想他的部下能在战场上少死几个,他说这是军人的人道。"一直以来我都在想有关军人的人道,对待部下的人道不敢说彻底懂得了到底什么应该是一个军人的人道,但是至少对于军人的人道,有了一种更新的认识,这种东西是别人教不来的,也许真的只能自己去体会。所以可以站在这个高度来理解战争并且以此来进行反战的宣传,可以说是来之不易并且值得提倡。
只有优秀的士兵,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过人的技巧,他们才会拥有一些别人所没有的素质和胆识,这样才会更好的完成任务的。 战争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残忍的,士兵做为最低级的炮灰,他们才是最伟大,最可爱的人。
老兵,老前辈,血洒战场,值得钦佩,值得尊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向这些最可爱的人致以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