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听王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是我第一次听他的课,感受到的是他作为东北人的爽直和沉着,对课堂生成问题处理的从容不迫,学生在课堂上的轻松和自信。站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角度,我也有很多感慨。
有专家指出,一个优秀教师除了有良好的师德和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外,还必须得有比较完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效教学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战略性问题,特别是有效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实践,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的质量。
1、不能完全接受小学数学教育新观念。我认为五(3)班学生基础还是不错,思考也很积极,回答问题也很大胆。可是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其实提供了探索的素材,但是由于老师对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不准,导致探究变成了老师独角戏。如1——13这13个数字的因数,但是后面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得不出最终结论。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去找一找哪一些数的因数有特色,这样就可以把1和质数分类出来。
2、对新课改的教材理解不够透彻。本人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有的教师对一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教学时往往靠自己阅读小学数学教材,现买现卖,比较吃力。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在本节课中,王老师关注到了“1”的讨论和分类,还有一个细节上需要老师去突破,质数的因数应该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跟“有”1和它本身两个需要区分清楚。另外,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应该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对57、87、91等学生判断不准的自然数,老师要予以指导、整理并强调。
3、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一是老师语言功夫。王老师语言很干脆、清晰,但是有点生硬,特别是对待小学生来说,感染力不够。另外,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到位,不然就会误导学生。如,王老师在学生口答出1——13的因数后,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因数的个数都是几个?”很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二是老师的写字功夫。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工整书写习惯,首先就必须做到自己书写不会让学生挑刺,不然的话何谈以身示范,老师说服力、魅力何以体现?三是老师的教学设计。知识的呈现不能牵强,流程的衔接不能突然,一节流畅的课才回引人入胜。四是对学生的尊重。老师要倾听、尊重学生的陈述,数学知识重在体验和理解,老师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也不能在一个知识点上纠缠不休。
以上仅是本人所感所想所思,仅供交流。
质数和合数评课稿篇一
质数和合数,是五年级下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倍数和约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整节课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生为主,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方法得当,教学语言简洁,清楚,很好的引导了学生进行思考,板书优美完整。整节课首尾照应,上课时分发的学号,在下课时又进行了很好的利用,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尤其是猜QQ号码这个环节,以玩带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不过,整节课个人觉得还是有一两点值得商榷的地方,抛砖引玉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下。
一、引入不合理。
数学是一次建模-迁移-再在这基础上建模的过程。董老师在引入教学时,先是学号分发说哪个是奇数哪个是偶数,再是以多个正方形拼长方形,再是质数和和数的定义,在这三个环节中个人觉得相对独立,没有一个有效的连接线,并且没有进行一个旧知与新知的穿插,以至于学生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与领会。特别是当中的以多个正方形拼长方形如何引出质数或和数的定义,让人有点朦胧的感觉。
二、以生为主但没有以生为本,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在教学1这个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和数时,学生没有回答上来,董老师在等了3秒后直接给出了答案。个人认为数学本就是一门思考思维的课程,应给予学生更多更长的时间。建议教学这些特殊数时正好可以复习巩固下质数和和数的定义知识。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课,这是一堂生动的课,参与这样一堂课,目睹董老师的风采,也算不枉此行,身顶风寒了。
质数和合数评课稿篇二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重点导学、疑点导练、精讲点拨成就有效课堂”,现结合活动主题谈自己几点收获:
1、导入有效、铺垫扎实
课前复习2、5、3的倍数特征为寻找100以内质数、判断质数和合数做足了铺垫,在引新课时,说“自然数还有新的分类标准?”一下子抓住了学生探究的心,很想一探究竟。
2、重点导得准、疑点练得巧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没有让学生反复记,而是采用了质疑的方式,“在更大的自然数中,还有没有1个因数的”加深了1的特殊性,处理的细致、明了。对于易混的知识点采用了判断的方式,学生通过举反例巩固了刚学与已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等等。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质数、合数采用了对比教学,当引课时由与奇、偶数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出,认识了质数、合数后,又让学生从20以内的奇、偶数中找质数、合数,在练习中又将二者密切练习,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
3、巩固练习注重层次性、拓展性
每一次的练习出现时都具有一定的层次,由浅入深,先是对刚学知识的运用,而后是具有争议或开拓思维的题目,学生迎接挑战的兴趣也会随着提升。
建议:
1、如果把填写精要交流和写1-12的因数放在课前完成,这样节省出的时间留给后面环节,就不会显得紧张了。
2、再找100以内质数时,小组合作效果是不是会更好?
质数和合数评课稿篇三
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份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要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安新颖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一课,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方法恰当,教学语言简洁、清楚、流畅。教学主线清晰。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准备到位
这节课中,我们看出,安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他根据教材内容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了可行的.教学方法。课前的引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最少的时间得到最佳的效果。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安老师在教学中从找出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推出根据约数个数判断质数和合数,最后利用学号这个资源,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安老师先复习约数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找出18和19的所有约数,再根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其目的是要从约数的个数推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获得对质数和合数的理解以及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方法
安老师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让学生先从已找出约数个数的数出发,小组合作,讨论出根据约数的个数,以上数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是哪几种?接下来再讨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该叫什么数?含有两个以上约数个数的又叫什么数?最后剩“1”只有它本身唯一一个约数,它该是什么数?通过讨论、汇报、论证,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既使学生理解了质数和合数,也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方法,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五、课堂活动性强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质数与合数的理解和判断。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在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方法了解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判断。并引出可以用100以内的质数表进行验证。最后巩固练习部分,让学生说理判断,这样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是思维的活跃与课堂表面的热闹是有区别的。本课过份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影响到部分同学的思维,长此以往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质数和合数评课稿篇四
听了张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 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发言很积极,效果也很好,下面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在教学中张老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概念之后,张老师纯粹放手让学生找出1——100中的质数,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而整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孙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一课,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方法恰当,教学语言简洁、清楚、流畅。教学主线清晰。具有以下特点:
一:孙老师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复习因数是的2、3、5 的特点和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的练习,为后面讲授质数和合数,还有自然数的另一种分类,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课堂环节紧凑,前后衔接自然流畅。孙老师先是回顾与本节课所讲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随后讲到了质数和合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过渡自然,最后总结出了百以内质数的儿歌,课堂推向了高潮,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环环相扣。。
三、整堂课孙老师围绕活动主题进行,重点导学,疑点导练。在得出只有两个因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合数后。老师马上质疑,那在自然数中,只有质数和合数吗?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说出还有0和1,对于1,孙老师从概念入手做了解释,对已特殊的0不做考虑。这样自然数就都涵盖了进去,使得知识更完整。
四、题型设计多样,有代表性。孙老师设计的题目类型多样,有填空题,判断题、叙述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不会产生厌倦感。而且题目设计从易到难,逐层深入,从20以内找质数和合数到从100以内的数中找质数和合数。
五、教师注重细节的讲授。如总结出了最小的偶数、奇数、质数和和合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让学生总结记忆,便于做题方便。再找1—12 各数的因数时,老师指导学生成对找,以防遗漏。
建议:
一、应在导出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内容后,再板书标题。这样会更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在教学“1”这个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和数时,学生没有及时回答上来,老师在等了3秒后直接给出了答案。个人认为数学本就是一门思考思维的课程,应给予学生更多更长的时间。建议教学这些特殊数时正好可以复习巩固下质数和和合数的定义知识。
三、最后一题判断题: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质数和合数也没有最大的。这个题的难度较大,可以考虑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