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雷声远去了,雨点停止了。轻轻地推开窗户,久别重逢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这一刻,我想起了久违了的乡村。
为了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离开了乡村,带着梦想和希望来到了城市。
而此刻,我却厌倦了城市的繁华跟喧闹,我更向往的却是原本的乡村气息。
思想能到达的高度,行动也可以到达。说时迟,那时快。背上相机,骑上单车,向着心怡的乡村奔去,,,,
雷雨过后,空气那么清晰,我贪婪地呼吸着这难得的清爽,心情舒畅了许多。
穿过繁华的街道,左转右转,转了又转,终于挣脱了城市的樊笼,涌入了乡村山水的怀抱。看着两旁的青山绿水,望着一片片黄中带青的稻田,我不禁嘴角微微上扬,这是发自内心的欣慰,让我再一次体味到乡村的独特与美丽。
清澈的小湖中,一群雪白的鹅儿在游玩,时而低头俯视,似乎在欣赏水中自己的容颜;时而伸长脖子四处张望,似乎在聆听周围的动静;时而又三五成群地划走了。那么和谐,那么安详。人生若是如此,还需追求什么呢?
乡村的景色固然令人陶醉,但正因为它的美,更让我心酸酸的。难得的美景却不能跟心爱的人一起分享,真的有些遗憾!
长长的火车道直直地伸向远方,却没有火车的身影。正如我的心情,前方是没有尽头的路,但却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哪里才是终点。美丽的草坪,没有他的陪伴,在我看来,也只不过是空旷的;迷人的夕阳,没有他的陪伴,在我看来,也只不过是黑夜的前夕;著名的景点,没有他的陪伴,在我看来,也只不过是一个歇气的场所而已。
曾经,我不认识他,我放弃乡村,憧憬城市。而现在的我,虽然向往乡村,但如果没有他,就算步入乡村,也不能将乡村的那分独特完全领略!
乡村的春天和冬天
乡村,时常带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乡村的春,夏,秋,冬都有一番迷人的风景,但我最喜欢春天了! 你瞧,春姑娘穿着绿色的衣群,迈着亲迎的步伐,悄悄的向我们走来。清晨,漫步在小河旁,富媚多姿的垂柳披着长发,婆娑起舞。一棵棵小草从美梦中醒来,一个个都显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一朵朵鲜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就像是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打扮得花枝招展,要去参加选美大赛呢!蝴蝶也来助兴,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为春天增加了几丝色彩。春姑娘来了,田野里绿油油的,想给大地披上了翠绿的绸缎,微分吹过,泛起层层波浪。春姑娘来了,一阵春风吹来,唤醒了万物,许许多多的种子都悄悄的露出头来,谈望着这明媚的世界。 我爱乡村,爱乡村的舒适,爱乡村的美丽,爱春水隐隐的春天!
你知道“乡村”和“农村”的差别吗
看到这个标题,你心里一定有疑问:乡村和农村本质上不都是一样的吗?没错,乡村就是农村,农村就是乡村,两者一点差别也没有。但是你在听别人念这两个词的时候,你的感觉是否也一样?
说到乡村,可能你的脑海里会浮现这样的一幅画面:夕阳西下的傍晚,袭袭凉风将太阳留下的热气一点点地吹散,某户人家的房顶,袅袅炊烟正在轻轻缓缓地升起。似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另人心神向往。但是一说到农村,你心里想的或许又是另外一幅画面:烈日当头的正午,半个小时也盼不来一丝风,一个背影佝偻的中年人或者老人正在田地里拼命地劳作,大把大把的汗水正从他的额头上淌下来,湿了面部,湿了背心。
其实我是想表达,虽然乡村和农村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让人产生的联想却不一样。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农村的人在想什么我都知道,大人们每天都在耳边唠叨说要把书读好,将来有机会走出大山,在大城市里发展。而城市里的人却恰好相反,我知道现在城市里面的好多人都很向往乡村生活,注意,是乡村不是农村。特别是那些作家,整天嚷嚷着厌倦了城市里喧嚣、光怪陆离的生活,想到乡下去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人就是这样,过腻了一种生活就会想要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
的'确,乡村有许多好的地方,空气清新,民风淳朴,人们心地单纯善良,不像大城市里许多虚伪、整天勾心斗角的人。但是你们有想过吗?在城市里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突然来到农村,你们会习惯吗?在城市里,只要一出门就可以买到吃的用的,但是在农村可就没那么方便了。不习惯这只是小事,干农活那才是真正的大事。
许多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有吃有穿有住,但是却还不满足。他们说很空虚很累,碰到一点点挫折就说生活辜负了他们,然后跳江跳海,生命在他们眼里就如草芥一般卑微。但是在农村,情况却恰好相反。农村的人不会轻生,我们为了生活每天早出晚归,每个人都在想着怎样才能活下去,连想自杀的时间都没有。
那些说自己活得很累的城市人,其实你们一点也不累,如果你们因为过腻了城市里匆匆忙忙的生活而想农村进军,到那时候你们才真正
干活回来后,你会觉得很累很疲惫,接着你就会因为一些琐事跟家人吵架,纠纷永无止境,这些难道都是你所向往的乡村生活吗?我知道,这不是,你们其实是这样想的,到农村搭建一个小房子,每天早上都可以听到虫鸣鸟叫的声音;白天有空还可以去爬山,做做户外运动;傍晚的时候,可以静静地坐在家门口,看夕阳看晚霞,这才是你们所向往的乡村生活。但是我只希望你们能明白一点,农村毕竟是农村,要生活,就得干农活,不是说你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词语把农村替换掉,所有的苦难也可以替换。
所以请不要盲目地追求另一种你认为很幸福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到了事物好的那一面,却没有考虑到它存在的问题。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迷人的乡村
我爷爷家住在乡下,那里的每一天都很迷人。 早晨,一轮金灿灿的太阳从大山后面升起把黑夜赶走了,大地上的万物都体现出自己的色彩。在太阳照耀下,田野里的花显得格外美丽,如果头一天下过雨,那么叶子上晶莹的水珠犹如一个顽皮的小孩在滚来滚去。蜜蜂开始辛勤地工作了,鸟儿在树上唱着美妙的歌曲婉转动听。一阵阵微风迎面吹来带着一点花香、一点泥土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 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挂在高空,把在田野里玩的小朋友的小脸晒得红红的,就好像两个大苹果。老牛躺在水田中悠然自得地嚼着稻草。老人们一点也不怕太阳,他们在树下乘凉、聊天,知了们在树上大叫“知了、知了”,小狗趴在大门口,伸出舌头仿佛在说:“热啊、热啊!” 夕阳下的乡村就更迷人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大地好像披上了一件大红衣,大地上的一切万物都换上了新的色彩。大白狗变红了、公鸡上的大红鸡冠变成金的了、就连树上的绿叶也变成红色的了。从各家的屋顶上飘出了炊烟,周围不停地传来大人呼唤小朋友回家吃饭的声音。 傍晚,你出去走走常常会见到许多人家把桌椅饭菜搬出来,一边吃饭一边天高地阔地聊天。只要有路过的人,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呼路人一起吃饭。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从头顶飞过归巢的鸟儿和乡村的人们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原风景画。 夜幕降临,乡下人家坐在椅子上,抬头望着天上的星星,小朋友围着奶奶听着故事,一阵阵凉风吹得人们昏昏欲睡。 我就是在这迷人的乡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我爱这迷人的乡村。
乡村的呼唤
一把好星斗,撒在无人的野湖里,一支小曲洒散落空旷的原野上,一壶湿洒在目光下慢慢变凉,一声鸡鸣在黑夜中渐渐消失,又自远处响起……。
在宁静的乡村中,响起,响起最真情的呼唤,最纯朴的呼唤。
在人们的念想里,和乡村住在一起的是落的土坯的成砖砌的房子,是就像我家的一样;是黄昏雾霾中升起的袅袅炊烟,就像我家的一样;还有母亲的呼唤在模糊灯影中飘来飘去,就像我的母亲。
昨晚,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是母亲接的,那声音很熟悉,也分明溢着小小的欣喜。母亲是很少给我打电话的,每当一天的疲劳过后回到宿舍,电话铃声响起时,我总不敢接,因为我知道那端肯定是陌生的声音,只能羡慕的听别人拿起话筒后高兴得喊一声“妈妈”。不过我更明白,母亲的心理,每天都回呼唤我,唤我回家,虽然回家之后只是相互的缄默,但沉默的后面还藏着欣慰的笑意。
家在乡村,总觉得月是乡村的最明。因为那里有母亲的呼唤。记得小时候,我和哥哥的嘴特别的馋,但家里从来不会有别的孩子经常吃的棒棒糖,小米锅巴。每到快秋收时,母亲总会从地里弄回几个嫩嫩的玉米棒子。做饭的时候,坐在灶堂旁,剥去皮,轻轻放在火旁,母亲的双手不停的转着,生怕烤糊了。我们等不及了,就跑出去玩,来减轻等待的“痛苦”。不知何时,听到母亲唤我们回去,呼唤中嗅到了烤玉米的香味。
我生在乡村,在乡村的一个农家小院母亲的呼唤牵绕着我的灵魂,即使远在他乡。
乡村的呼唤不知有母爱的内涵,还有那恬静优美的乡土景象,是她让我恋爱乡村。
与我的家乡缠绕在一起是爷爷那辈人挖出的一条河,河水总是满满的。清凉的河水穿过堤坝,流到庄稼地里,在起伏的麦浪的根部奏出叮叮咚咚的乐音。没有人知道它怎样流向每一片麦叶,但当月光升起时,我分明看到了那一片片麦叶上起伏的粼粼波纹。
乡村是我生命的根,灵魂的源,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能听到它深情的呼唤,在我的内心深处回响,回响……
走进乡村
走进乡村
我从小生活在乡村,故对乡村少有些感触和了解。
乡村是植物的家园。风丝柳条给乡村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草木花卉更是使这清新的空气增加了几分芳香,是乡村培育出了这纯粹的大自然。而我也在这美丽的乡村里拾起了幸福和快乐。
乡村是心灵的澡堂。有多少喜好乡村的文人雅士们在这里洗涤过心灵的污垢。东晋陶渊明父亲早逝,因家贫,曾做过几年官。却因“质性自然”看不惯官场而隐居乡村。乡村便洗涤了陶渊明的心灵,净化了他的思想。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佳作。其中《桃花源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谐,美丽的乡村形象,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是乡村孕育了这位伟人。
走进她,你会发现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悦之感。乡村滋润了我们的心灵,乡村洗净了我们的浮华,乡村净化了我们的灵魂。
乡村也许是许多都市人的渴望。在乡村,你随处可以见到都市很难见到的鸟儿。你可以听到它们欢快的歌声,这是大自然的声音。坐在大树下,闭着眼,嗅着花香,吹着清风,静静的聆听这大自然的声音,感受这大自然的旋律,信可乐也,岂不乐哉!
乡村最具有代表性的,那就是稻田。稻谷的芬芳混合着清风和泥土的气息,一起融铸在收获的喜悦里,弥漫了整个乡村,真叫人陶醉,叫人沉睡。还有在那田间劳作的人们。他们高兴的唱着“东方红”,收获着成熟的稻谷。他们是喜悦的,观看他们的人也是喜悦的,他们将收获的喜悦传递给了我们。生活在这大自然里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啊!
乡村的早晨是属于女人和孩子们的。走过青石铺就的小桥,你就会看到女人们忙碌的身影。她们正要在这溪边打水去洗衣、洗菜。她们有节奏的迈着步伐,哼着小调,再加上溪边孩子们嬉笑玩乐的声音,就像一首“乡村交响曲”。女人们边洗衣边交谈着:“今年的稻谷收成好啊!”“是啊,党的政策好,我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收成当然好啦!”
到了吃完晚饭的时候,人们便会聚在一起乘凉,谈谈闲话,赏赏月亮。还有些会拉二胡的老人们悠然自得的拉着二胡小曲。在这里,你一定会有一种“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感觉。
走进这乡村,就像走进了我的童年,走进了我的家。
评语:文章结构思路清晰,语句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开头如凤头般精致,顺理成章的引出了下文。几处插入文言文,使文章变得更加新颖。文章从各个方面写出了乡村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和乡村美丽的环境,从中也透露了乡村人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而第三四段则为文章最精美的地方,那优美的语句把事物写活了,把人的情感写活了,同时也把对乡村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读后久久不能忘怀。结尾则如豹尾一般有力,把对乡村的喜爱一下全都释放了出来。整片文章美不可挡,使人回味无穷。
乡村见闻
今年春节,我是在妈妈的老家河北省保定地区高碑店市梁各庄度过的。这是一个不大的村落,住着百十号人家,离北京只有百十来公里,我姥爷、姥姥家就坐落在这里。
一下车,首先落入我眼帘的,是一片干干的黄土地。只见黄土裂着一道道的口子,一脚踩下去浮土有几厘米厚,走几步,鞋子和裤脚便沾满了泥土。不一会,我那双刚穿上的旅游鞋便成了土黄色。由于干旱缺水,麦田里的麦子显得营养不良,株株都耷拉着脑袋,稀稀拉拉贴着地面躺着。进了村子,穿过狭窄的胡同,我们首先来到了姥爷的老家。
姥爷家人看到我们到来,显得非常高兴,忙招呼我们进去,一边沏茶,一边端上一些瓜子让我们吃。这是姥爷从小长大的地方,我带着极大的兴趣,将这里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姥爷家院落挺大,足有1亩多地,听妈妈说这是姥爷祖上留下来的,或许当时还算个富农什么的,但现在只有姥爷最小的弟弟和他的两个儿子住在这里。由于分家,这个院子被分割成3块,外面是个大围墙,里面套着三个小围墙,三个小围墙都安着大门,门沿边都帖上了过节的春联,但大围墙却没门,也没有春联,还塌了一块,十分破旧,这使我想起一句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别人瓦上霜。农村好象一旦分家,亲兄弟也变得生分,唉!
离开了姥爷家,我们又去了几个舅姥爷家。舅姥爷家人多,显得人气挺旺。由于是各人过各人的,而且几个舅姥爷年纪比较轻,脑筋活分,日子好象蛮红火。虽然院子不及姥爷家的大,但个个小院布置的挺利索,还很有点北京四合院的味道。正面清一色是坐北朝南的正房,东西有厢房,正房的地基高出地面有1米左右,显房屋主人求来日更发达的心情。美中不足的是厕所缺少冲洗设施,只是垒个小屋,挖上个坑而已。
夜晚来临,是我最兴奋的。北京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而乡村却没有这个限制,我和同去的表弟、表妹还有乡村的孩子们真是放了个够。什么二踢脚、穿天雷、轰天炮,还有那1000头的鞭炮让我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对我来说,农村的一切都是这样新鲜。我想来年我还要来,但希望农村的厕所更卫生一些。
从小年那一天开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新春正张开温暖的怀抱。
城市,人们仍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吃着微温的便当,两眼发直地盯着电脑。他们没时间休息,没时间放鞭炮,甚至于没时间回家,紧张、疲倦,这是他们的年味儿。
乡村,人们固执地坚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连续十几天鞭炮声不断,从这条山沟一直响到山后面的那条沟里去。
白天,农民们不再出田做农事,全挤在一间陕小的厨房里忙着准备食物。过年时的一切吃喝都是他们准备的,因为他们始终铭记着毛主席的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他们看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传统了。当高粱酒慢慢在坛子里酝酿着香气,腊肉的滋味在烟和火中沉淀时,忙了一天已是傍晚。总有几房人家家中的灯是彻夜不熄,乡里乡亲全都涌到这几户人家中,电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家里无用的摆设,在他们眼里甚至还不如一口铁锅实在。因此,电视一年到头没开过几回。乡亲们围坐成几堆,妇女们吃着瓜子,谈论着自己家中备好的年食;老人们不善于谈天说地,各自思念着在外打工的游子,搬着手指数着那已临近的归期;男人们则大碗喝酒,高谈自己的壮志与抱负。
当大年夜那天的黎明到来时,人们少了往日的闹腾,紧锣密鼓地张罗着饭菜,一扇扇窗户里投射出殷切期盼的眼神,齐刷刷地指向村口,那游子回归的地方。团年饭以前,他们是决不能大吃的,顶多喝几碗米酒,吃几个包子垫垫肚。当所有外出的人们像商量好一样一同回到故土时,在外见过世面的他们多多少少给这保守传统的小山村带来现代的工业气息。这时,团圆饭才算开始。
从城里回来的人吆喝着:“开电视,看春晚!”村里的人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这天能从电视上看到不一样的节目(当然,他们其实是没看过平时的节目的)。电视由于长时间没开过,屏幕上有些小水珠,模糊不清。从外归来的年轻人不乐意了,而村里的老人却暗自高兴,因为他们听那些“博识”的'人说过:一有电视,孩子们的心就更欢腾了。
当电视还持续“面瘫”时,饭桌上已经忙开了,敬天、敬地、敬逝者、敬老人……年轻人也都高兴地畅饮着,有谁还在意着那似乎有意与他们玩笑的电视呢?
这样的场景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着,总有一群纯朴地农民执著地守着那份传统,守护着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点评:传统的最朴实,现代的最新潮。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催生着城市和乡村文化的交融之花。本文小作者用过年的习俗为载体,生动的叙写了留守与漂泊的心境、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这正是这个时代最强的脉搏,展现了当代中国改革的缩影。小作者倾向于“传统的是最好的,传统的是世界的”箴言,中国人的春节就是和谐和团结,欢乐和幸福的交响曲。文章以“散文化”的语言,聚焦了多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我的外婆住在美丽的花果之乡一九湖,那里四季如春,简直是一个人间仙境。春天的早晨,喔喔啼的大公鸡会把你从甜蜜的梦中叫醒,叫你赶紧去荔枝园品尝香甜的荔枝蜜。站在荔枝树下,米白色的荔枝花随风舞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花蕊上的花蜜好像要滴下来似的。伸出手来把花蜜沾在手上,放在嘴里吮吮,香甜的荔枝蜜直沁肺腑。夏天,勤劳的人们一大早就挑着收筐,扛着竹梯,到荔枝园里摘荔枝了。
火红的荔枝挂在树上,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灯笼,让人看了馋涎欲滴。剥开荔枝壳,晶莹剔透的荔枝肉呈现在眼前,咬一口,甜滋滋的,那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让人回味无穷。站在凤凰山上眺望,万亩荔枝海波斓壮阔,成熟的荔枝给荔枝海披上了一件红色的新装。微风吹过,荔涛翻滚,送来阵阵荔枝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忘记了夏日的酷热。傍晚,天边的晚霞,向晚的微风,火红的荔枝海,构成了一道自然、和谐的乡间风景画。夜晚,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只有那小小的茧火虫提着小灯笼在村子里巡逻,劳累一天的人们,都己进入甜蜜的梦乡。在秋天和冬天,荔枝树依然披着碧绿的衬衫,坚守在自已的岗位上,让你感觉不到秋天的萧条,冬天的寒冷。这就是四季如春的人间仙境一九湖。
名师点评:
文章描绘的是一幅浪漫生动的乡村图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铺叙,并且首尾形成呼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由春到冬对乡村的美景作了形象的描述,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乡村特有的纯朴烂漫气息!主要描述的'景物有荔枝,对荔枝的四季特点观察得细致入微,加深了读者对荔枝了解的同时,也使家乡看起来更加迷人美丽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段落之间衔接紧密,句子连贯,是篇优美自然的作品,值得一读!“傍晚,天边的晚霞,向晚的微风,火红的荔枝海,构成了一道自然、和谐的乡间风景画”景物的巧妙选举,使该句看起来画面感十足!“火红的荔枝挂在树上,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灯笼,让人看了馋涎欲滴”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展现荔枝火红耀眼的特点!“在秋天和冬天,荔枝树依然披着碧绿的衬衫,坚守在自已的岗位上,让你感觉不到秋天的萧条,冬天的寒冷”采用拟人的写法,使荔枝树的形象愈加鲜明。“刂我的外婆住在美丽的花果之乡一九湖”改为“我的外婆住在美丽的花果之乡——九湖”,“让人看了馋涎欲滴”改为“让人看了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