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我在奥斯卡看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文章采用《西游记》做题材,但和原版大有不同,并且吸人眼球。
江流儿,顺着长江流下的孤儿,你们是不是没有听过?他就是史上最呆萌的和尚——唐僧,可爱、机智、勇敢。虽然话多,不过说的不是废话,童心意趣对什么都好奇,而且都是我们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出来后性格变得孤僻、冷漠、暴
天篷元帅——猪八戒,电影写的是被孙悟空扔下凡间,一不小心掉进猪窝,就变成了猪。他非常贪吃,圆圆的大肚子,粗短的四肢,肥头大耳,还说自己非常的瘦,真是笑死人了!猪八戒不光胆小还爱吹牛,动不动就拿自己的三十六变来显摆。
电影中还出现了龙太子——白龙,电影里的白龙体形特别大、浑身充满了力量,他腾云驾雾,非常威风。
这部电影非常好看,从头到尾都深深吸引着我,前半部逗得我哈哈大笑,后半段又紧张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有几个地方的甚至让人感动的掉眼泪。
听爸爸说,《大圣归来》是国产3D动画电影做的最精典的一部,没有之一,不管从哪方面都很完美。同学们,如果有时间,你们也要去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哦!
1.
2.
3.
4.
5.
6.
7.
8.
9.
10.
《大圣归来》是一部可以带着全家人去看的电影。在孩子眼中,这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召唤齐天大圣拯救一群小小女孩的故事;而在成人眼中,这是一个英雄,在单纯和真诚的感召下从落寞、失能到重新振奋、唤醒活力的故事。
以下是大圣归来的
《大圣归来》观后感1500字
齐天大圣对于中国人来说大概是类似于白米饭的存在——他是如此深深植根于国人的心底,这种日久天长的亲近,造就了他独一无二的地位。不至于每一个人都热爱这只猴子,但翻遍全中国,会讨厌他的人,恐怕真的找不出几个。
也是因为这种强大的吸引力和国民基础,孙悟空的故事一直都是各种文艺形式钟爱的改编题材,每一代的中国人,都是看着不同形象的齐天大圣长大的。
微博上一个姑娘说得好,这只猴子经得起各种改编,他是盖世英雄,自有千变万化。
《大圣归来》以7分的影片质量得到我的好感,基本完全因为它对这个猴子的塑造。尽管它重构了《西游记》这部经典里的故事,但大圣这个人物,却“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变化千般,仍是心猿。
之前开玩笑说看片子之前觉得这设定有点前些年好莱坞流行的英雄遭遇中年危机的味道。一个强大骄傲的英雄,突然发现自己无力应对现实,变得颓废沮丧,甚至自信和志气几乎尽丧。
这样的事竟然会发生在齐天大圣身上,而我竟然很喜欢。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称孙悟空为“心猿”,这石猴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无所谓善恶是非,所作所为皆出自本性。
他遍访诸洲只为学习神通,然而斜月三星洞一场大圣学艺的故事,不过是这天地灵气孕育而出的石猴“自觉”的过程——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无非就是一个“心”字。菩提老祖对孙悟空的个性也未加以丝毫管束,除了教授七十二变,完全就是放养的姿态。
这时候的猴子,有名有姓,已是孙悟空,却依然是那只心猿。
他的降世,像是钻石因一场地震而暴露于地面;他的学艺(自觉),则是钻石褪去了外面包裹着的岩石,露出了璀璨生辉的原来面目。
而《西游记》和《大圣归来》,在这个阶段停了下来,然后走向了不同方向。
吴承恩的《西游记》选择的路,是“斩尽心猿成悟空”。金箍加身的约束,以及金蝉子的教诲,最终收起了心猿膨胀的自我,在不断的约束和灌输中,用教化打磨掉那些天然野性,把这石猴由纯粹的中立扭向了世俗标准中“善”的那一面。最终说是成佛,却也有点像是婴孩长大成人。
这里的孙悟空,是接受外力打磨与切割而最终成型的钻石。
《大圣归来》的路,却又是一场心猿自觉的过程。
右手的法印像是另一道金箍,而教化他的金蝉子(看过《西游记》原著都该知道,江流儿是唐僧的小名)却是在不恰当的时间提前解放了他,有外力约束却无外力引导,于是我们在电影中看见的,是一个最落魄颓丧、最迷茫困惑的齐天大圣。
即使原著中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来饥食铁丸、渴饮铜汁的孙悟空,也不至于颓废到这境地。
他不断尝试去打破约束,却徒劳无功。一身通天彻底的本领使不出来,无论借助怎样的外力,他都无法冲破那道法印,然后他颓然地打算认命,只要回到花果山过日子就好。
但明珠即使蒙尘也不会变成瓦砾。
在这个大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远比口嫌体正直的傲娇要多。傻丫头第一次见到大圣,正是他突然被解封、大肆破坏发泄胸中恶气的时候,那时他不仅长得奇形怪状,还一脸凶相,结果傻丫头笑着拍了拍大圣的头,他愣了一下便走了;也是这个小丫头,在客栈里第一眼就察觉出了妖娆美貌的客栈老板娘的不对劲,吓得哭个不停。
孩子的眼睛干净而且自然,不受外表蒙蔽,不论长相神情如何凶悍,大圣的心始终是纯粹的,所以她根本就不惧怕他。
而那些妥协和照顾,以及一捂眼的温柔,都是他内心那点纯洁善意的体现。
弱者需要英雄,反过来也一样。齐天大圣这个身份,因为力量的丧失和骄傲的摧毁,已经黯淡了,从事实上来讲,“英雄”已经不存在了,他确实是一个没有用的猴子。
但只要有人还相信他是那个战无不胜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愿意将自己性命交托给他,守护的心还在,英雄就还在。我们的齐天大圣,是一个丧失了全部力量仍然没有扔掉那份守护之心的,天生的英雄。
《西游记》里一开始是由观音做中介拉拢的一套你放我出来我护你去西天的交易,《大圣归来》里的则是用信任建立起来的羁绊。
两者的发端,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内部的。
西游里的金箍,是经过八十难成功护送唐僧抵达西天之后被观世音菩萨摘掉的;而这一次,大圣是靠着自己的心,冲破了加诸己身的束缚法印。
英雄从云端跌到尘土里,愤怒、颓废、迷茫、不甘,全部尝了个遍,这几番辗转折磨,最终把钻石原石打磨切割成了完美的形状——还是他自己选的。
两者的结局,同样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内部的。
所以一部《大圣归来》,讲的不过是齐天大圣如何凭借自己心中的力量,再一次自我觉醒、突破自身的故事。
到最后,他依然是那只心猿。
《大圣归来》观后感800字
冰蓝深海,猴子沉入水底。无能为力,大圣落魄,剥除齐天之名,只是区区一介石头蹦出的普通猴子罢了。而眼前浮现那颗毛茸茸的圆光头,乌溜溜的黑瞳仁,清脆地喊他一声,“大圣”。
他伸出手,穿过冰冷的水,握住了那只残破的布偶。
即使他的力量他的威风他的神通还压在那逃不出的五指山下,只要他能做那长安城中挂单一名小和尚的齐天大圣,足矣。
这个瞬间,在我看来,才是孙猴子真正挣破封印的一刻,不管比起之前挣破山石禁闭也好,挣脱腕间冰凉精铁的佛印封锁也罢。
这一刻,孙猴子才真正打从心底重抖更多观后感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孙悟空之所以一直充满魅力,正在于他的复合型“人格”。正如电影海报里的“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不可控的身躯里,存在着魔的杀性,佛的智慧,也有人的.温情。
但在大闹天宫以前,
所以他也只能如
也只有寂寞山中漫长五百年的禁锢,或许才给了他消停的时间,去怀疑,去思考,去发掘,除了翻天覆地之外该有其他什么。而光头小江流儿正是应了这个机缘。或许,这如父如子,也是一种命中注定。
不知道是否主创的设计,我总觉得“手”在整部电影里是个特别重要的符号。同样是一只手,如来一掌压得孙猴子五百年不得动弹,混沌出手就是夺人性命,孙悟空五指作并从耳窝里取出一根如意金箍棒,它伸可通天,重一万三千六百斤,起落之间,天地改色。这么多的手的画面,通通都代表杀戮与镇压。唯独只有小小江流儿,怯弱地将他小小的掌,贴合于冰面,五百年的冷被一滴血的温暖驱散,大圣归来。
沉入深海里深深的蓝有多么彻骨的冰凉,那一刻,那一只小小的手就有多么的温暖。
这只顽猴,才终于被驯服。漫天夕阳的黄昏里,他跟着正步摆手的小和尚,走在送他返回长安城的路上。那时他只是没有意识到,九九八十一难,也许从十世中的这一世起,就开始了。玄奘此人,是劫是难,也是救赎。这都是命运的开端。
尽管他们如父如子,但我还是坏心眼地想,其实啊那威风凛凛神通广大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其实也可以是之于小王子的那只红毛狐狸呀。
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只孙猴子,有泼天的赖皮,有放肆的恶意,也有温厚的依赖,和忠诚的追随。只是,能不能遇到那个话唠唠的唐僧呀,这又是个不可说的天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很庆幸自己能看到提前点映场,特地约上了相识小二十年的好友一同前往观看。怎么说呢,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一代共同的回忆,也是爸爸辈爷爷辈共同的回忆。心里某个角落里落满了灰尘的猴子布偶,也该是时候拎出来,扬扬灰,晒在日光下,重新打一声招呼,说句好久不见。
从明至今五百年了,话本里的猴子传唱了五百年,祖祖辈辈我们都在被他打动。自先秦起数千年了,山海经里的百鬼山川影响了整片亚洲大陆,但如今还有几人识得混沌饕餮穷奇
没有哪个角色,能像孙悟空一样永恒。他无所不能却一根筋,他正义勇敢又无厘头,他有脾气但很可爱……他72变,总有一点是你我。
“故事发生在唐僧十世轮回中的一世,此时唐僧年龄尚小,俗名江流儿,在市井集头玩耍打闹;悟空还压在五行山下,对如来又恨又怨,抱着能够逃脱翻身的渺茫期望;世界演进到了唐都长安城时代,城头常有山妖来袭,一个偶然机会,江流儿误入五行山,解开了英雄符咒,开始一段奇异的冒险之旅。”
当中国的动画电影仍停留在儿童受众的阶段时,好莱坞早已用动画吸引了全世界成年人的眼球。而《大圣归来》的奇妙在于可以同时激起儿童和成年人的共鸣,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少年派》——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
《大圣归来》是一部可以带着全家人去看的电影。在孩子眼中,这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召唤齐天大圣拯救一群小小女孩的故事;而在成人眼中,这是一个英雄,在单纯和真诚的感召下从落寞、失能到重新振奋、唤醒活力的故事。这,是《大圣归来》的现实存在。
《大圣归来》是另一种视角的《西游记》外传。在情节上,用时空中的一个点,延展了唐僧的成长和孙悟空的内心,平添了许多的惊喜。在造型上,好莱坞魔怪元素和儿时国产动画片神妖人形象的相遇,给人强烈的带入感。而角色上,融合了《大话西游》里的唐僧、83版《西游记》里的.八戒,以及西式的笑料包袱,恰恰完美的塑造了属于《大圣归来》自己的孙悟空,不愠不火,毫无违和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西游记,也有一个仅属于自己的孙悟空,《大圣归来》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西游元素,勇于突破但不颠覆情怀,使得电影的这种快乐,可以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一定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唐僧,一个孩子,有着天真、单纯、善良和孩子特有的勇敢和执着,对于动画片而言,轻松的把小观众带入到情节之中,跟着勇敢、跟着执着……但对于大人,江流儿不仅唤醒了孙悟空,更唤醒我们自己,挣脱束缚、给予力量。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经历着成功与失败的交错,我们经常习惯了“我行”的放纵和“我不行”的沮丧,世俗对生命的禁锢使人们忘记了生存的初衷、忽略了内心的力量——于是,当刚从五行山下解脱的齐天大圣,因为尚未除去封印而无法施展力量去对抗山妖的时候,遇到了善良、执着的江流儿,在人生的低谷中重新站立……
我们,何曾不是那个孙猴子,又何曾不是那个江流儿……
在快餐文化和明星效应的市场中,往往缺少走心的大制作。历时八年筹备、四年拍摄,《大圣归来》用一部动画电影来表达主创团队的情怀,勇敢执着、不忘初心,这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