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历史文献的观后感集合80条

历史文献的观后感集合80条

时间:2019-07-17 01:01

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信仰。信仰,植根于一个人的内心,是他一生坚守行为准则和道德约束。那么我们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什么?在建党91周年的日子里,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事例,再次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看过之后,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洗涤和教育,加深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信仰观后感范文

时值党的十八大如开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按照学院党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认真观看了这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高度认同“央视制造”的创作水平和“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确兼具电视政论片、文献片、纪录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细节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我们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的同时,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价值:信仰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是因为信仰不论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而言,它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为社会道德体系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依据。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面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信仰包涵的价值整合、文化认同、行为引导等功能和特点,必然成为我们不得不深度审视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作为党员教师,不仅自己要在观后更加纯洁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诠释和教育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或精神机制,是在某种文化形态下形成的,对人的思维意识、行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导性精神机理,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评价、选择与行动。因此,信仰属于精神范畴,是整体的精神姿态和综合的精神活动,它的指向与归属是明确、自觉、积极和主动的,“它给人们提供的是除了知识以外的关于未来的信念,构成人类不断向历史纵深延伸和向未来极限挺进的精神支柱”,体现出对改造自然的情感冲动,或是对生存状态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片中展现的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90年来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无不激励我们坚定信念,奋发进取,创先争优。

但是,我们也不必讳言,在我们党8000多万人的队伍中,也确实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党员,“思想上入党”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马列主义,是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否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这些问题,言行不一的现象还是有的,极个别人身上这种现象还很严重,确实是到了需要“信仰追问”的地步了——即“入党为了啥”?

解决当下党员的信仰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党的“组织理想”真正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为此,我们需要超越“个人计算”,要有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那样的信念与胸怀,真正为信仰而活。具体地说:第一,从超越自我、体现生命无限价值的角度提出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信仰问题,这就是“身后给人们留下什么”,如何于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孙,于公上不愧人民群众,下不愧岗位职责。第二,从党和国家高度认同的角度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的荣誉制度,从制度上落实“千杯万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实绩需创优。有革命先烈的激励,有江苏新时期“三创三先”精神的引领,作为江苏特质党员群体的一员,我将在“追问信仰”的历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十八胜利召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中国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简单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信仰》是CCTV推出的历史文献纪录片,影片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员信仰马列主义的原因,纪录片分三级,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再中国的建设三个历史时期。其中提到的优秀共产党员较多,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党员:彭湃、雷锋、杨善洲

当年的“富二代”彭湃家是拥有1500多名佃户的大地主家庭,25岁的他当着一万农民的面,将一箱子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按现在的折算他烧毁相当于现在近4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他摈弃了“谋官爵、耀门楣”的思想,他想的是发动农民运动,改造旧社会,宣扬马克思主义。

雷锋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做到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杨善洲退休后没有去享乐,而是在云南保山种树22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2010年春天,杨善洲把花了20多年心血种植起来的,已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给了国家。

记录中的这三位优秀党员,其实他们能做到放弃追求功名利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是他们信仰共产主义,舍小家为大家,不愧为党员中的模范。

我将向他们学习,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发挥自己所长,更好的为公司服务;提高学识水平,勇于创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信仰,来自人民群众的力量——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观看了纪录片《信仰》的第一集,感触良多。抽空看完余下2集后,笔者被其中珍贵的画面感动了,真实的历史被一幕幕的再现,不争的事实再度呈现在我们眼前。

80年代后的笔者,早已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除了儿时学业上得知的部分关于那个年代的信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我们伟大的党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这一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这一时代的种种,我们却知之甚少。

近年来,传说中国人越发缺乏信仰了。在古代,种种意识让中国人相信,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且这些信仰大多鼓励人们惩恶扬善,信奉因果报应,从而使古代的中国人做人处事总是还有一个底线。但朝代更迭,帝王变幻,信仰随着在位者的喜好而改变。慢慢的,百姓也不再盲目的信服和跟从了。久而久之,在外邦人士眼中,中国人没有信仰之说也渐渐兴起。

然而当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我们才发现,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

当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当毛主席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

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中国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简单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当前辈们前赴后继地去捍卫这句话,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舍身忘己时,我们做了些什么?

现在的我们,有时曾为一己私利放弃原则,也曾在貌似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浑浑噩噩,丧失了斗志;或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骄纵了对自己的梦想,不再重视规则,愈发散漫不羁起来。信仰,被我们踩在脚下,梦想,被我们抛在脑后,我们可曾为前辈们经历过的那个时代而羞愧?

当信仰被蒙蔽,人们失去前进的力量,人民的苦痛、生死被轻视,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真的乐意做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么?在《信仰》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好了不起的“绝无仅有”,好难做到的“绝无仅有”,这么简单的四个字,在历史长河中却是激荡沸腾的一股浪潮。

恰逢建党91周年,我们重新说起“信仰”,回顾那个年代中国人民为了信仰付出的努力,用那份信仰带来的种种,敲醒我们脑海中已经沉睡的雄狮。不要继续在甜蜜中酣睡,也不要被眼前美好的生活蒙蔽,我们能忘记肩头的重任。请记住,我们依托的是什么!我们的发展靠什么!我们前进的动力是什么!“为人民服务”!让我们继续众志成城,继续在这和平年代挥洒属于我们新的篇章。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共7集,每集时长30分钟,是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五个方面,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的意义、中国梦对世界的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整部片子大气磅礴、雄浑深厚,既有政治与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又有文学与艺术的精度和力度,堪称中国梦宣传的精品力作。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

公司积极组织新入员工观看了《筑梦中国》,让我们深刻了解自己的国家,乃至了解整个国家的.中国梦。也使我们加深了对“中国梦”的理解。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看完《百年潮·中国梦》这个片子,我不仅知道了中国梦诞生、提出的背景和核心内容,还听到片尾一句振奋人心的话:“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标志之一,是这个国家开始拥有她的‘造梦’能力。个人 “中国梦”推动社会“中国梦”,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也是社会前行动力逐渐凝聚的过程,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奋斗。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追梦的过程,步履蹒跚,涕泪交零,但追求“中国梦”的意志和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正是由于这些先觉者的前赴后继,“中国梦”才在新的时代葳蕤绽放,蓬勃生春。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和平梦。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