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学生读后感1
我今天读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甲午名将邓世昌》我深有感受,他十分勇敢,敢于和敌人作斗争,虽然他们的经费都被拿去给慈禧做花园了,没有什么较强的武器,大炮里全是沙土,他们最后还是没有任何怨言为自己的国家光荣的战死了!这个故事是这样讲的':
邓世昌从小九以读书应以“精世致用”为重,逐渐萌发了反侵略的爱国思想。他对当时的读书人脱离实际,一味追求功名利益感到反感。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抱着学好本领,拯救祖国的志愿,离开家乡,考入清朝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他学习非常刻苦,英语天文地理以及绘图、测量、驾驶、轰击等课程无一不精,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邓世昌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清军的水师部队,当时,清军的水师部队十分败,许多水师军官的生活正在腐化,经常不在舰上,士兵也很少训练,军纪极为散漫。而邓世昌却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常常工作起来就忘记休息,平时也很少回家;他于士兵一起操练,一同生活,他还非常注重对士兵的爱国教育。有人担心他累坏身体,劝他注意休息。邓世昌爽朗的回答说:“你没有读过古书吗?古人常把以身殉国当作至高无上的荣誉。只要对国家有利,牺牲个人声明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作为军人,应该随时准备以身殉国才是。”……
最后英勇的牺牲了。
邓世昌学生读后感2
邓世昌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也曾被爱犬“太阳”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大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心情热血沸腾。我从邓世昌身上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发扬的精神。我们应该以邓世昌为榜样,从小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勤奋进取,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要想办法去克服它,要有忧国忧民、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遇到事情不能自私的只想到自己,要想到别人,长大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邓世昌魂留大海,血洒故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大丈夫,什么是大英雄,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
追寻先人的足迹,领略大海般波澜壮阔的豪情万丈;臆想着手摸舰舷,志存高远,睥睨天下的飒爽英姿;感受双拳紧握,却无处发泄的憋屈悲愤;感悟前辈浴血杀场,与天水交融的悲壮史歌……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
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故事讲述了1877年,一批学生去往英国学习,并在学习结束后,返回祖国。紫禁城中,光绪皇帝立志要强国,但慈禧太后掌握着大权,是中国越来越腐败。中国海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日本舰长们阴沉的目光迎来了到访的中国舰队,日本民众与中国水兵发生冲突,两国关系越来越差。
英国愿将一艘最新式的军舰卖给中国,但朝庭因修颐和园早已无钱购舰,当日本知道这一情况后,天皇带头捐款,购下了这艘新舰。
日本发动了战争,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展开队形,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致远”号爆炸沉没!邓世昌与“致远”号、他的爱犬同沉。而此时的北京颐和园里却是一片欢歌,进行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
1895年,中国被迫将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银二亿五千万两。五十年后,日本在二战中无条件投降,台湾及附属岛屿才回归祖国。 又过了六十七年,一艘海轮驶过平静的海面,一幅那群少年学子的照片飘落大海,在那深蓝色的海底,静卧着致远号的残骸。
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强大。希望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中国变得繁荣昌盛。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大海战》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和日本的海战片。看完后,它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部片子讲的是我们和日本人在海上做斗争,当时我们中国人里有很多贪生怕死的小人,一开始就有一个人,一看到日本军舰就抱头鼠窜,独自一人跑到后舱躲起来。幸亏一个炮手很勇敢,他虽然知道私自放炮会砍头,但是为了同伴,他还是毅然的开炮打跑了日本人,而且还扯下了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白旗。我真为那些做官的感到耻辱,看到这,我心中充满了愤怒。
邓世昌当时率领的“济远号”和“广乙号”返回中国时,在途中遇到了日本人,只因当时慈禧太后贪图享乐荣华富贵,用掉了上千两银子,让我们没有足够的钱去造军舰和炮弹,可是我们是不屈的中国人,没有了炮弹,我们还有枪。但是,日本人的两个鱼雷,船就被炸沉了……
这就是电影的结尾,虽然很悲剧,但是它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400字
1894年的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百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再一次的为过着幸福安定生活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虽然我不过是个普通的小学生,但当我看完电影的时候不能不说是沉重的。在课本上正正经经的方块字的背后,没有人知道那是多少的鲜血。在发生战争的时候,有一艘英国制造的先进的快式军舰,邓世昌、刘步檐等在英国留过学的大臣们想买下这艘军舰,这个消息同样被日本天皇知道了,他立刻通知各位将领开会,买下这艘英国制造的`快式军舰,其中,一位军官说军费不足,日本天皇动员各个将领捐款买下这艘船,他首先从他的月俸中拿出三千万!他一动员,日本将领们一起捐款买下了这艘船,并命名为“吉野号”。几天后,日本士兵没有粮食可吃,日本天皇知道了,他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把节省下来的饭给士兵们吃。
而在海的另一边,慈禧太后即将满六十大寿,为了给自己过六十大寿,慈禧太后以“北洋舰队”成立以后已经买了好多军舰为由不再买新式军舰,省下买军舰的钱去修颐和园。北洋水师的舰艇老旧,没有真炮弹,只有演练弹,在战斗中频频击中日舰却不爆炸,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经远舰管带 林永升,超勇舰管带 黄建勋,扬威舰管带 林履中,济远舰大副 沈寿昌,致远舰帮带 陈金
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人活一世,并不是非要在乎钱在乎名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
在我看来,与几十分钟的整场大海战相比,那只只有几次镜头的德国犬倒像是神来之笔,通人性、机灵、可爱至极。
我很喜欢回忆式的叙述方法和悲壮的背景音乐,很具感染力和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但我个人认为电影若是依仗导演的叙述才能,单讲述中国为何凭借世界第六的北洋舰队却输的惨不忍睹,淡化海战,特效,或许效果更好。
电影中那些同窗数载,相见与浩瀚的大海的中日青年才俊皆是意气风发,壮志雄心。在刘步
日本为了一艘战舰,天皇带领全国领导捐款,为了一场战争,天皇一天吃一顿饭。然而中国呢?任何一场变革,“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最快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最彻底的。清王朝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对比,突出了腐朽的领导阶层最终必然导致国家走向灭亡。清王朝—一个外表枝繁叶茂的大树,而根已经腐烂了,来场风雨,定然倒下。
评判这次自救的“洋务运动”赫德说的再恰当不过了“中国这个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哈欠,又朦胧的睡着了……”
国家在变化,人又何尝不是啊。原来嘻嘻哈哈不问国事的顽童,变成了那群留洋英国、美国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国难当头,他们面对朝廷腐败无能,太后昏庸无道,带着有苦难言的愤
当看到战争结束,刘步
看完了这部《甲午大海战》,我感觉自己更爱自己生长的这片领土,旧中国已然逝去,但新中国会不断强大起来,我想向那些爱国志士一般,用自己的全部去建设国家,为祖国繁荣尽最大的努力,延续这份爱国的力量。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去朝阳剧场看了这部影片——《甲午大海战》,本来只是应学校的要求,为了完成作业才去的,但是影片一开演,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对于一向爱看古装剧的我来说,它真的很有吸引力,更何况它记录的是真正的历史,整部影片看下来,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那个中国人不愿回首的年代,甲午战争时期,当时中国受日本的欺凌,当时大清王朝的无能,导致多少爱国分子战死沙场,导致多少英雄好汉含泪,含怨而终。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就是慈禧太后,坐在大荧幕前,贴近那个年代,看着那个让亿万中国人恨之入骨的人,我真的无语了。作为大清朝的太后,国难当头,相信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买下英国的新式军舰,对中国是多么的重要,可是我们的慈禧太后,每次买军舰他都一肚子不愿意,到了这么重要的时候,她不但不给钱,反而还挪用海军的钱,为的是给自己办寿,为的是给自己享乐,斥巨资建颐和园,想一想当时我们的海军,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他们要忍受多少。当北洋舰队在海上跟日军激战的时候,我们的太后居然在津津有味的听戏......毫无疑问,军舰被日本买走了,日本的天皇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毫无犹豫下命令买,当时的日本资金也不富裕,但是天皇下令让人们拿出十分之一的薪水捐款,并且自己先带头,后来因为粮食不足,天皇还下令每天只吃一顿饭;如果换做我们大清王朝的臣子们,不知道要有多少说辞,如果是我们的太后,又会因为一点困难而选择退让,选择求和......
写这些并不是要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是事实,这是让中国人不堪回首的事实,也是值得让中国人深思的事实。
在那个年代,虽说有奸臣贼子,有国难当头却顾自己享乐的人,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但是也有很多的爱国英雄,有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的人,有同军舰共存亡的人,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邓世昌。他从小就有一身抱负,有中国将崛起的信心,长大后的邓世昌在日本的街头更是给中国人争了脸。从他对太后用军舰运输荔枝的不满,大发雷霆,从他怒气冲天的去教训那些贪官,从他扬起鞭子去惩罚自己的兄弟,就看得出他的一身正气。
从他最后驾着军舰朝敌人撞去,从他落海却不要救生圈,就看得出他的视死如归。就在邓世昌落海的时候,有一条狗奋不顾身的跳下海,奔向他的主人,虽说看电影的时候会让我们一笑而过,但是这真的很感人,我不得不说,那时候的有些人连和这条狗相比的资格都没有!
看了这部影片,不仅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到了这段历史,更让我看到了无能的后果,一再忍让的后果。所以作为现在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好好学习,有知识才会变得强大,才不会让人欺负!还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的英勇,果断。更不能忘了国耻,让人唾弃的事,我们不能做,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争口气,要为中国人争口气,要让所有中国人为身为一个中国人为荣!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甲午战争改编的。
这部电影从主演邓世昌的童年说起:1877年,邓世昌的同学们怀着强国的梦想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几年后,邓世昌到欧洲,带着中国第一只铁甲船接他们回国了。这些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到了祖国,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当时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已经非常腐败:慈禧太后的60大寿所用的银子竟是海军的军饷;朝廷因修颐和园而无力购买英国一艘新式的军舰,而日本却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购买下了这艘军舰,命名为“吉野号”。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邓世昌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前线。大战之中,邓世昌率领水兵奋勇作战,而他们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爆炸。无奈之下,邓世昌驾驶“致远号”撞向“吉野号”,决心与“致远号”共存亡。在敌舰上百门快速炮的轰击下,“致远”号终于沉没,邓世昌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
北洋水师战败了,而此时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过她的60大寿,置海军们的`生死于不顾。
最后,清朝签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两。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在甲午战争中战死的英雄们,不能忘记清政府腐败所造成的后果。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