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一根魔杖读完这四本书,我想,如果我也有一根魔杖,那该有多么好!我要用我那神奇的魔杖,为人类造福!现在,我们的`地球上战乱很多。比如“中东战争”“9·11事件”等等。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们沦为难民,东躲西藏,饥一顿,饱一顿,真是可怜。这时,我的魔杖就要大显身手了!我轻轻一挥,和平的花朵就洒满了全球。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乱了,多好!
如今,地球上生态环境正在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那些灾害,不但毁了人们的房屋、田地,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这时,我一挥魔杖,随着一道金色光闪过,世界上每个角落都会变得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美丽,多好!
假如我有一根魔杖,我会用来造福于人类。其实,我读完这四本书后,最大的体会就是书中由始至终呼唤和平、真情、勇敢和爱。它不光是一本单纯的儿童小说,其中也包含了很深的哲理性,如神奇的厄里斯魔镜和冥想盆。只要认真品味,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哲理和感人至深之处。
J.K罗琳新作《神奇的动物在哪里》观后感一:
哈迷们万众期待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在无奈延期后终于上映了,时隔六年后,一场全新的魔法之旅正式启程。
短短的77页书里,蕴含了无数神奇的魔法生活,当这些可爱的生物来到纽约时,一场神奇的美洲魔法之旅在欢乐和惊呼声中正式开始了。
《神奇动物在哪里》的时间点在《哈利·波特》之前,地点也从英国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这本曾在《哈利·波特》中出现的奇兽饲养学教学书,却隐含了一段冒险故事。
魔法之风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电影能够同样吸引人,却不是吃老本的魔法风,而是那群萌萌哒的神奇动物。
无论是预告片,还是在正片里,全片最抢戏的奇兽莫过于那只喜欢“blingbling”的大财迷——嗅嗅了,这只长着一张鸭嘴的小顽皮,一到纽约就开始它的“敛财大计”,差点“洗劫”了银行。那如同无底洞的小肚子,是能有多少财宝就往里塞多少,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后面更是在夜间“打劫”珠宝店,这“洗劫”功夫真心没谁了!
除了萌萌哒的嗅嗅,还有绝美霸气的雷鸟、胆小粘人的护树罗锅、可大可小的鸟蛇、善解人意的隐形兽等等,在这个大家都爱萌宠的时代,一群各具性格的神奇萌宠们大闹纽约,可谓是引得观众们爆笑连连。
从欧洲到北美,从伦敦到纽约,魔法之风的基础依旧,开场那段熟悉的旋律仿佛开启了昔日的回忆。可随着镜头的推进,浓厚的美式味道开始散发,穿梭在街头的汽车、架在空中的轨道,还有极具美式特色的“魔法国会”,都给哈迷和影迷开启了一段新旅程。
所以,《神奇动物在哪里》并没有一味的吃《哈利·波特》的老本,带着很浓厚的美式风格,一口一个讲着“法律”的魔法官员是最能体现美式风格的所在,而不是仅仅在“subway”和“underground”上做区别。难怪烂番茄和IMDb分别给出了新鲜度77%和7.9的高分,看来这次真的是吹到了北美人民的心坎里。
从“续集”的层面上来,《神奇动物在哪里》能够在原有框架上再做出创新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彼得大帝将同样没几页的《霍比特人》拍出来也没有超越《魔戒》的高度。另外,为了不重蹈《魔兽》大电影那样仅仅是一部粉丝的狂欢,《神奇动物在哪里》很明显地缩减许多魔法用语,巫师们说出的咒语时间明显变少了,这让更多原来没看过《哈利·波特》的人更容易接受。
告别了《哈利·波特》,意味着《神奇动物在哪里》将以全新的角色来讲述故事。
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饰演的“纽特·斯卡曼德”动物学家还真颇有几分怪咖的味道,时常低歪着脖子、拎着箱子有些奇怪的走姿非常贴切一个“资深技术宅男”的形象。虽然看着有点跟其他男主角那种帅气的形象有些偏离,但是在公园里绘声绘色地跳独角兽求爱舞那段简直堪称一绝。
麻瓜“雅各布”绝对是本片的笑点担当,各种表情包层出不穷,搭配上胖胖、憨憨的样子,绝对有不亚于嗅嗅的萌,难怪能够博得美女巫师奎妮的芳心。让人大呼:原来胖纸也有春天。
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曾在此前的新闻里说加盟该片,这里就不多剧透了,只告诉大家一定要看完片尾的彩蛋哦!
在此也推荐大家看IMAX版本,跃屏效果确实好玩。
“哈妈”J·K·罗琳携手四部《哈利·波特》导演大卫·叶茨,不仅仅是给哈迷们带来一场久违的盛宴,更给不是哈迷的观众带来了一次欢快爆笑的魔法旅程。
《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寻找之旅才刚刚开始,却早已让人期待不已。
J.K罗琳新作《神奇的动物在哪里》观后感二:
岁末临近,有水准的商业片佳作开始不断涌现,继漫威(Marvel)的万花筒洗眼醒神之作《奇异博士》(Dr. Strange)闪亮登场后,另一部备受期待的《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也如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部从《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片衍生而来的新魔幻史诗,不仅再度带领人们进入了一个处处充满惊喜与奇妙视觉奇观的魔法世界,还呈现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框架。如果说《哈利波特》系列片着力刻画了一班少年逐步成长为真正魔法师,完成了命运赋予的对抗邪魔的使命,那《神奇动物在哪里》对情感的刻画明显更加成熟深入,它的核心故事已经不再局限于魔法世界中的人们,还容纳了魔法师和麻瓜两个完全不同世界彼此之间的各种交集与冲突,关于两者之间如何消除隔膜、化解心结的思索,丝毫不比《X战警》(X-Men)中关于变种人与普通人如何在同一个世界里的和谐共存的话题来得逊色。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华纳在推广这部《神奇动物在哪里》时的高招之处。为了能让故事的真正趣味不因过早的剧透而变得索然无味,华纳甚至效法漫威玩起了障眼法。在上映前,华纳释放的剧情内容虽然也确实是片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又不是整个片子真正的灵魂主旨,这也使得人们第一次看到正片时,会有一种的意想不到的新鲜感,烂番茄能给予本片的100%新鲜度好评,绝对不是信口开河而来的。不得不承认,编剧罗琳(J.K. Rowling)这位曾经的单亲妈妈作家,真的很善于用故事去征服人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这次,她生花妙笔所勾勒出的那个充满五花八门奇幻景致的魔法世界里,真正最牵动人心的还是两个字——人情。这种人情在这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已经上升到亲情、友情、爱情等多个不同的层面,甚至带出了不同属性的人们在交往中,心灵从隔膜到融合的状态,主人公的每一次情感波动都牢牢地拴住了观众的心。正是这份浓浓的人情,让一连串惊险刺激的奇幻冒险在告一段落的一刻,给人们带来了一份难以割舍的依恋感。
鉴于全新的故事,制作方做对的第二件事就是和《哈利波特》一样,物色到了一群如度身定做般合适的演员,年纪轻轻但演技扎实的“小雀斑”艾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把羞涩中夹带着喜感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所饰演的男主人公——来自英国的魔法师纽特斯卡曼德(Newt Scamander)举手投足都散发出一份漫不经心的喜感,笑意浓浓的独特表情配上丰富灵活的肢体表演,让人不知不觉地就喜欢上了这个看起来有点蒙查查但非常贴心认真的年轻魔法师;与之相反,干练气息外露的凯瑟琳沃特森(Katherine Waterston)扮演的女主角——前魔国会调查员蒂娜戈德斯坦恩(Porpentina Goldstein)从最初登场就显露出一份超越实际年龄的沉稳,她的理智冷静和纽特的纯真腼腆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两人在一起就如同相声中的捧哏和逗哏,默契地碰撞出不少幽默的火花。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了和小雀斑搭档的喜剧明星丹福格勒(Dan Fogler),这位曾和Maggie Q主演过《愤怒乒乓球》(Balls of Fury)的喜剧明星在片中的表现最令人惊艳,他把雅各布科瓦尔斯基(Jacob Kowalski)这个原本搞笑居多的角色诠释得喜感十足外,还演出了令人感动的情绪,特别是结尾分别的段桥,看得人眼眶湿润。令人不得不感叹,《神奇动物在哪里》最好笑的角色也是最催泪的一个。艾莉森苏朵儿(Alison Sudol)扮演的另一位女主角——奎妮(Queenie Goldstein)虽然看起来是一副有点傻白甜的样子,但是她和雅各布双双成为了《神奇动物在哪里》中最容易引人共鸣的一个形象。其他如柯林法瑞尔(Colin Farrell)扮演的美国魔国会部长帕西瓦尔格雷夫斯(Percival Graves)、“小闪”埃兹拉米勒(Ezra Miller)扮演的神秘小子克雷登斯拜尔本(Credence)以及萨曼莎莫顿(Samantha Morton)扮演的蛇蝎养母玛丽露拜尔本(Mary Lou),无一不显示和角色融为一体的适合感。倒是“老牌影帝”强沃特(Jon Voight)、“地狱男爵”朗普尔曼(Ron Perlman)这些演技派的性格演员,虽然形象和角色也很吻合,但是在片中未见特别突出的表现,我们只能等待待时间来证明,他们未来会不会是下一个像《哈利波特》系列片的斯内普(Professor Severus Snape)那样极富戏剧效果的“绿叶”。
和《哈利波特》的哥特化古典风格不同,影片《神奇动物在哪里》的背景是上世纪初,所以从衣着打扮到场景装饰,甚至连片中的配乐都会让人想起前些年另一部以此时代为背景的商业大片——《金刚》(King Kong),而负责为本片创作配乐的詹姆斯纽顿霍华德(James Newton Howard)也正是为《金刚》打造配乐的电影音乐家。通过各种细致入微的'布置编排,整个《神奇动物在哪里》都在一股典型而浓郁的世纪初风情中调制出了一份别致的时尚感。它既不像《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学院那样古色古香,又不像《哈利波特》中的常人世界那样与现代接轨,完全是另一种时代的面貌,富有温暖舒心的格调,难怪人们给那个年代起了一个非常尊贵而且好听的名字——“黄金年代”。
神奇的视觉特效一直是《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最让人津津乐道且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哈利波特》的奇幻场景是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拉开的不同,《神奇动物在哪里》从一开场,场景就更加丰富广阔,从别有洞天的魔法箱、豪华气派的魔国会这些魔法世界、再到银行、地铁、街道、整个市区等诸多现实世界,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因此表现魔法效果的特效密度比以往更高。据说,华纳耗费了绝大多数成本来解决特效所需,实际的效果可以证明这笔投入是卓有成效的,它们让《哈利波特》里看到的烟花秀、电光束、烟雾流、怪兽群从工艺、规模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升级,尤其是“黑暗怨灵”的破坏力,呈现出青少年向的《哈利波特》系列片无法达到的令人战栗的惊悚效果。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这部《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制作统筹,它从开始立项就不同于其他的衍生电影,这不仅仅是因为制作方不仅邀请了《哈利波特》原著的作者罗琳本人亲自出马,负责撰写的新的原创魔法故事,更在制作上从一开始着手就有了一个全局的规划。本片在公映前爆出的许多新闻结合影片本身来看,足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华纳正在有预谋地下着一盘魔法的大旗,对每一部他们已经在《哈利波特》系列片的制作中积累了娴熟的章法,而今他们正在用创作原著的方式来制作一整套大银幕上的新魔法史诗,而并非走一步算一步。笔者最初也是带着看《哈利波特》系列番外篇的心情来看这部《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看下来才发现它根本不是预期地炒冷饭,而是在魔法世界里搭建了另外一座全新的丰碑,它已经和将要展现的世界,比《哈利波特》更加成熟广阔,引人思索的话题也更多更纠结。这或许可以解释,这部《神奇动物在哪里》吸引到的观众平均年龄,要比《哈利波特》成熟许多。最后,当我们惊鸿一瞥到那张熟悉的面孔,期待感又悄然在心中升起,那个充满人情味的奇妙魔法世界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瑰丽的视听盛宴和怎样纠结的情感体验,不妨拭目以待。
阅读的作文 篇1
一、写自己参加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充满了无数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春游,秋游活动。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课间活动。比如,砸沙包,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踢毽子,跳绳等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会,家庭卡啦ok比赛,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都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二、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习作是小学生真情实感的反映。生活中学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一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学习中表现好被老师表扬?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事后感到后悔;自己不经意间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心里特别自在,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动一定会回味悠长。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亲戚等等,都可以写进作文里。因为作文的选材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既真实,又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何乐而不为呢?
三、写自己的熟悉的动植物。
小学生都喜欢去动物园看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的外形,毛色,神态,动作以及生活习性就会慢慢地为小朋友们所熟悉。还有的经常去动物园看动物,对动物既有了了解和认识,还有的产生了感情。因而,我们写这些动物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自己家或者邻居家养的动物,因为经常接触,有的甚至经常和动物在一起玩,因而,对这类动物比较熟悉,也愿意写进作文中去。植物也是这样,比如,家里养的花草,院子里种的树木,小区的树木,也可以是森林公园里的树木,都可以写进习作中来。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值得借鉴。
四、写常吃的水果。
水果和我们的联系十分密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比如,跟着家长去体验摘果子—买果子—吃果子的乐趣,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素材。对不同水果的外形、颜色、质地、口感等也很有写头。
五、改写公益广告。
小学语文人教新课标实验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里也提到这个例子。“妈妈下班回家后很累了,可是还要给婆婆洗脚。孩子看到后也模仿着妈妈的样子,端来了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这个例子引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曾有过哪些感动你的事。我想,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你每天怎么做的?你从广告中的那个小男孩身上学到了什么?
六、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一直在小学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看了一幅画之后,试着让学生把这幅画写成一篇文章。学生因为喜欢图画,也就会慢慢喜欢上看图作文。还可以让学生把一幅漫画写成一篇文章。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假文盲》那幅漫画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成一篇文章。
七、可以续写一些经典课文。
比如学完《穷人》之后,我让学生写《桑拿拉开了帐子之后》;学完了《凡卡》之后,我让学生写《凡卡今后的生活》;学完了课文《小珊迪》之后,我让学生写《小珊迪的弟弟长大了》。效果都很好。
八、写读、观后感。
读书一直是我们小学生的最经常的活动,但读完之后的感受,所受到的启发,教育如果能写下来,那么读书的品位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提倡学生写读后感,当然,你的读后感可多可少。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剧后感想一定很多,把观后感写下来也是很好的习作。
当然,可以作为习作素材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记住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写之不绝的习作源泉。小朋友们,热爱生活吧!你的习作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
阅读的作文 篇2
书是知识的海洋,而我就像是一条小小的鱼儿在大海中遨游,无忧无虑……
我爱阅读,它让我拥有了快乐,它陪着我哭,陪着我笑,陪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宁静的夜晚。
小时候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母亲总是会给我讲故事,我安然地躺在母亲的怀中,缓缓地进入梦乡,那一个个故事在耳边飘过,轻轻、悄悄……
我得到的第一本故事书是我过生日的时候,姐姐送给我的,那时候激动和欣喜的心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一本安徒生的童话书,里面有许许多多我喜欢的故事,有《丑小鸭》《海的女儿》……我百看不厌。
因为阅读,我也做过一些傻事。
那是一个明媚的上午,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留下了我一个人独自在家,我先写完了作业,又看了一会书,一个人的时候便觉得有一些无聊,在家里四处游荡,看一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做。
突然,我眼睛一亮――――妈妈的衣柜。我打开妈妈的衣柜,想也没想,就把我自认为很好看的衣服全部拿了出来,随便数一数也有二十几件吧,我把每一件都放在身上比划比划,经过精挑细选,终于选出了几件我很满意的衣服,我穿上了妈妈的白色连衣裙,裙子上一层一层的白纱花边很好看,接着又穿上了妈妈的米黄色的梨子小批肩,带上了翻着小波浪卷的遮阳帽。啊,好看极了!咦?还差一件东西呀?对,童话中的小公主必备的小高跟鞋,我打开鞋柜,选了一双妈妈的黑色高跟鞋,费力地挂在脚上,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了。
我刚一站起来,妈妈推门走了进来,“啊”,地一声大叫,把我们都吓到了,妈妈看着我忍不住地大笑。我傻傻地问妈妈:“妈妈,我是像白雪公主呢,还是像爱洛公主?”妈妈笑着拍了拍我的头:“你是我家的小公主。”
现在我长大了,但是还是像以前一样喜欢阅读,我读过著名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它让我领略了神奇的魔法世界;沈石溪笔下的《狼王梦》《双面猎犬》……让我了解了动物世界的神奇色彩………
阅读让我快乐,让我领悟了人生的道理,让我沉浸在美丽的童话世界中。我爱阅读,也从阅读中得到了快乐!!!
阅读的作文 篇3
总在清闲的午后,趁着丝丝柔柔的阳光透过窗户披洒在身上的惬意,泡一杯清茶,坐在书桌前,拿出一本诉说着风华的书慢慢品读。
空气中氤氲着诗意的气氛,我轻轻打开书,在肌肤触碰到那洁白的书页时,一股淡淡的墨香沁人心脾。我徜徉在一个个心灵故事中,感受书籍才能带给我的难得的宁静。心只有在这一本本如泣如诉的书中才能真正的得以宁静。
我在书中得到的当然不止宁静,它们还教会我文明的苔痕,处世的智慧,知识的斑斓缤纷。
阅读诗词,我被历史的沧桑所震撼。秦砖汉瓦锻造了我的刚强,楚辞汉赋澄澈了我的心灵,唐诗宋词荡涤了我的灵魂,元曲明清小说更是华丽拉我的心境。试问是谁搅动了一江春水?屈原一身傲骨,死前高声吟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吟罢便抱着坐石纵身跃入了那滚滚黄流的汨罗江中。一代词圣的生命随波逐流,而他的精神却传递了近两千年的辉煌。是谁在泣诉反抗着命运的跌宕?李清照虽身为女儿身却肩负着亡国之恨、亡夫之痛,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数载。她的诗虽然语言清丽,婉约轻柔,但却字字透着对自己身世的`悲叹,对国家灭亡的悲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生活富裕的大小姐沦为四处逃难的亡国奴,她的坚强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是谁让九州动容?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卖炭翁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更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阅读鲁迅,读着“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眼前便浮现出他那消瘦的脸庞,两道犀利的目光,一头不屈的硬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喊出了鲁迅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鲁迅用他自己手中的笔控诉着这个惨绝人寰的世界,斥问着那些骄奢淫逸的有产阶级。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到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位大文豪对旧时封建制度的批判,只用了“吃人”二字,却完美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可怕不堪,燃起人们心中反抗所处的恶俗世道的火焰,使人们早点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清醒过来,举起武器将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的统治者赶下台。在他笔下的人物:会“精神胜利法”的阿Q,穿长袍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想要“吃掉”自己的哥哥……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让我珍惜时间。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诘问,我挺起胸膛勇敢向上。对于鲁迅“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的解剖我自己”的直白,我会时刻审视自己的不足。听到“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了读书上”,让我惰性不再,勤奋努力。
阅读中,我在诗词里陶冶自己的情操,华丽自己的内心,洗涤自身的灵魂。我在鲁迅的大无畏精神中懂得了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敢积极。我在书中审视自己,改变自己,锻炼自己。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它让我懂得了真、善、美的宝贵内涵,它让我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成长,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书,带给我宁静,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阅读的作文 篇4
人之所以在头脑上得以进步,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阅读的。这个想法不是凭空而来的。你看,历史上哪个文人不是先阅读万卷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像李白,苏轼……他们不都是学识过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从古至今,无一例外!当今时代,想要迅速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阅读。而阅读中的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变的是我读书的理由。理由,我们可以戏称为"动机"。小的时候,妈妈常会带我去新华书店,浸泡在书海里的我们,身上带着渗入骨髓的书香。我们都是文化人,是知识分子了。我当时曾这样想过。再大一些,我开始爱上读那些缥缈的科幻、刺激的冒险这些题材的小说,我开始被跌客的情节玩弄于鼓掌之中,无法自拔。直到六年级,我被一个名叫泰戈尔的人写的诗拉出了这个漩涡。语言优美如浑然天成,语言能力亦炉火纯青,一只名叫诗歌的手嵌住了我的灵魂。但随着初中阶段散文对我的渗透,又使我的读书增了几分色彩。我的"动机"也从做一个文化人升华为做一个与文字共舞的人。写到此处,读书的理由似已没那么重要。因为我与读书,与文字已经朝夕相伴。
变的是我对世界的看法。起初,我还沉迷在世界的美好中,却因读了几本深沉的书从而刷新了我的世界观,这个世界比表面看上去要复杂得多。阅读,使我对世界的看法改变了。
变的是我对人生的思考。原先的我,自尊心、好胜心极强,但在书中了解了庄周等人的学说,便仿佛看破莽莽的红尘,变得虚怀若谷,一改以前。做事会深刻思考,吸取每一个值得学习的经验,或是一个人思考"人"的命理。
虽然在阅读中我改变了太多东西,但有一点却一如既往——未泯的初心,那种对知识的渴求。阅读,使我充实自己,迈出一撇一捺,成为那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