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中国史话之西夏王朝观后感总汇66条

中国史话之西夏王朝观后感总汇66条

时间:2018-03-08 22:10

《神秘的西夏》是一部由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该片首播于2015年,网友们对这部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去看看吧!

01

不是专业人士,无法专业评价纪录片的好坏。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非常感动的是一个贫弱少数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生存,帝王也是亲力亲为。元昊二十多岁继位,表现如此杰出,是值得赞美的。这更让我重新看到了,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强大。毫无疑问,党项,西夏,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从来不曾强大过一天,却从来也没有屈服过一天,如果这都不叫优秀,还有什么才能叫优秀?他们在很多转折点上的作为,也真正配得上壮举二字,更胜于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郑和下西洋。

02

西夏,由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又名大白高国,源于青藏高原游牧民族,在最初即将面临灭族之灾的时刻,选择了归附大唐,李世民接受了他们,并将黄土高原给到了党项人,正是这样给了党项人繁衍生息的机会族群迅速壮大,后来在大唐都城长安沦陷的时候,党项人带着族人帮助唐朝去攻打长安,明知敌方上万大军,自己仅仅几千人为了报答唐朝对自己民族的恩惠,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战斗,最终前去应战的党项人全部阵亡。正因为这场战斗,唐朝在收复长安后对党项人封官加爵给到更多土地和自治的权利,为了争取更多富饶的领土开始向西攻打占领了河西走廊,经过祖父两代人的积累,到李元昊这代正式宣布建国称帝,自此以后开始了一个新的王朝大白高国,李元昊执政期间开始排除汉族文化,国民全部剃掉长发,重新设计自己民族得服装,并用了四年时间创造出了自己国家的文字,史称西夏文。西夏国家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整个国家从一个游牧文明转变成农耕文明,后续帝王为了统治臣民效仿大宋尊崇儒学,以儒治国,重儒轻武,削弱武将的地位。这时蒙古草原成吉思汗已经称霸草原,为了能保证自己征战的粮草充沛,他需要一块富饶的土地,这时他盯住了自己南方的西夏,开始了对西夏的攻打,这时西夏看似很强大其实内部已经不堪一击,这时西夏帝王选择寻求金国支援,但是金国帝王给到的回复是你自生自灭,导致西夏选择了归顺成吉思汗并开始攻打金国,这一打就是十年,经过十年的战争西夏和金国均疲惫不堪,西夏人口锐减民生哀怨,不巧的是这时成吉思汗派人去西夏让皇帝筹集粮草,当场一个西夏贵族高官的拒绝成吉思汗派去的使节并羞辱了对方,几年后成吉思汗从欧亚大陆征战归来,以比为接口开始对西夏的军事进攻,先对河西走廊的几个城池进行进攻,让成吉思汗惊叹的是每个城池的守城将士和西夏国民拒不投降,顽强抵抗让成吉思汗由衷的佩服这个国家的精神,就算死也拒不投降,最终西夏在成吉思汗的军队的攻打下占领,成吉思汗也死在了最后攻打西夏帝都的过程中,所以蒙古足对西夏国家很痛恨。自此西夏一个成立一百八十年的帝国走向了灭亡。关于西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献很少,后期的元代为宋朝编史,为金国编史,唯独不给西夏编史,现在最多的历史文献是在俄罗斯人在黑水城寺庙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的书籍和画中的记载,但是这些文献全部被运回了俄罗斯,希望以后国内可以出土更多西夏的文物。

03

e刷完《神秘的西夏》久久不能平静,观感更像是一次颠覆对宁夏认知的寻根之旅:今天看似寻常的小城灵武在西夏王朝时期其实是个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宁夏人耳熟能详的兴庆区在过去其实是王朝宫室兴庆府的所在地,伫立在闹市中的西塔其实是见证西夏时期佛教兴盛的重要遗址…从李继迁到李德明到李元昊,三代人打下江山的.文韬武略,再到最后党项民族面对蒙古族征伐时的铁血傲骨和誓死不屈,西夏人的智慧,包容,坚忍,血性都令人的震撼和唏嘘。800年后,陨落的西夏文明有幸再次受到关注,文明虽被掩埋,但党项民族的精神仍然激励着这片黄土高原上的子孙后辈继续开拓未来。

好了煽情完了安利一波[奸笑]影片制作真心精良,用演员和史料最大可能的还原了历史,元昊是真心帅啊,秃了也帅,另外以后自我介绍时可以说自己是战斗民族的后裔了,感觉是不是棒棒哒?

04

西夏的发现绝对是二十世纪考古中最大的发现之一。科兹洛夫在黑水城中窃取了数不清的西夏文献,现在大多存在俄罗斯的东方研究所,同时也使得西夏再一次被人民所关注。其实在更早之前有一位名叫张澍的人在凉州就发现了一种文字,并猜测是西夏文,只是并未引起关注。总的来说,西夏再度被关注和研究是幸运的,使我们能够再一次

《神秘的西夏》这部纪录片是良心之作,从西夏的起源到辉煌再到结束,从西夏的军事再到文化,从灭亡再到延续,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不能说这部纪录片完全没有错误,毕竟有很多的问题其实目前仍在探讨和研究当中。例如梁太后为什么要废掉自己的儿子?西夏王陵为什么不是成对称的?……很多疑问都留着后人来解答。观看整部纪录片最大的感受就是西夏帝王的审时度势办得非常漂亮,指的是前期。到了后期贵族奢靡成风,尚武精神早已消失,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帝国已经逐渐崩坏。也正是西夏时期前几位杰出人物的不断努力才使得帝国有建立的可能,无论是隐忍的李德明还是张扬的李元昊,都是适当的时机做出来适当的决策,引导帝国走向更好的发展。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元昊时期的各种措施,尤其是西夏文字的发明和严明的律令;文献有《番汉合时掌中珠》《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等等,非常的详细,可惜的是现在这些文献都不在中国。这些都让人非常向往。西夏是唯一一个后世没有为其修史的帝国,这无疑也是一大遗憾,研究西夏的史料更好,也使得西夏更加的神秘。

我认为观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可以带着走进西夏的心情去看,那将会是视觉盛宴,文化盛宴,历史盛宴。然后再来探讨这部纪录片的问题,比如拖沓,猜测过多等等,但是整体来说,个人认为,这还是一部关于西夏的好作品。

05

中后期有点冗余了,很多重复内容,干货不多。但是总体上是非常不错的纪录片,画面精美,特效用心,演技爆炸??

最后半集看得有点泪目了,非常喜欢党项人了……民族融合使自己的血脉里也可能包含着党项的基因,想到这里,突然对这段文明充满了温情,心里有点柔软。

至于俄罗斯,抛开政治因素,其实非常感谢他们对这些资料的保存,和相关学者的研究。今天,关于西夏学研究的大部分奠基之作,都是他们完成的。西夏已经灭亡了,有人发现、保护和研究它的历史文明,好过让它永久尘封在沙漠里。中国占有此地这么久,不也一无所知吗?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何必非由中国人独占?俄国学者对这些文献的认真态度,让我觉得西夏文物在他们手中真的未必是坏事……中国不知道哪天脑子一热,这些东西全部毁掉,才是真可惜。

《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我看过很多遍了,它的层次感把握得非常好,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四个不同面孔的康熙。

一、年少轻狂、急功近利的康熙:小康熙不甘心受制于鳌拜和吴三桂这样的权臣,不计后果,一次次在朝堂上和鳌拜公开冲突,不顾孝庄劝阻、群臣反对,力排众议,乾纲独断硬要撤藩。此时的康熙和所有少年人一样,年少轻狂,急功近利。

二、无情的康熙:除鳌拜,他舍弃了苏克萨哈和伍次友,平三藩,他舍弃了周培公,收台之役,他舍弃了姚启圣,征葛尔丹,他舍弃了蓝齐儿,最后为了维护他的帝王尊严,他又舍弃了容妃。一路走来,所有人都是他的棋子,都是他千秋功业的垫脚石,当用则用,当弃则弃。虽为形势所迫,虽是帝王分内之事,但仔细想想,还是令人不寒而栗。

三、擅于权谋的康熙:索额图与明珠各自结党,在朝廷里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康熙表面上不动声色,却在暗中从容处置。打葛尔丹的时候,他带上了明珠,留索额图在京主持政务,让他去整明珠的人,尼布楚签约之时,他又派索额图去谈判,留明珠主政中枢,让他去整索额图的人。等到二人两败俱伤,他再命张廷玉等青年才俊入上书房,架空两人。通盘下来,手段不可谓不高,足见其帝王心术。

四、孤独的`康熙:魏东亭和苏麻喇姑是他自幼的玩伴,最后却都先他而逝,索额图明珠跟了他一辈子,最后却因结党先后下狱,赫舍里、容妃、蓝齐儿几十年来,他身旁的人死的死、走的走,只剩他一个垂暮天子独处深宫,可见这孤家寡人四字,从来不是白叫的。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

康熙王朝的观后感500字1

电视剧《康熙王朝》是一部十年前放映的片子,主要讲述康熙帝在位时的故事。其中,有这么一小段镜头,让我难忘。

这一小段的情景是:康熙在朝堂里,面对互相倾轧的权力斗争,以及险恶的形势被搅得心烦意乱,十分震怒,因不便放浪形骸失去天子威仪,愤然离去,回到寝宫之时,对着皇妃后宫们,一顿咆哮……

不知这是作家二月河在创作康熙王朝里边就有的,还是后来编成电视剧改编过程中的加入,总之,为塑造出一个大气磅礴但又有血有肉的康熙帝来,写(拍)进这么一小段插曲,我觉得起到了点睛之笔。

作为皇帝天之骄子,权倾四海天下,中原放马,踏遍万里河山与疆土,处风口浪尖之上紧握住日月旋转,有着大海一样的气魄,直把整个江山重担扛在肩头;作为男儿本色,不怕面对冰刀雪剑风雨的搏击,可以坚忍,但在躺下时,一样把自己的忧伤抚摸,一样有儿女情长,一样对着自己最亲的人,发泄出最强烈的心之苦呐喊……

动物世界里,为争夺地盘领地,以及占据统治地位和猎食等,凶猛的动物进行着殊死的追逐、搏斗、撕咬……,它其时的处境是为最艰险、最艰难和最困苦,但不是它最弱的时候,最弱的是在它搏击之后,对着被咬过流出淋漓鲜血伤口,自己静静地在舔舐之时。此时,极易遭受外敌的侵入和被再攻击,心也最痛的时候,最需要族群或同伴的呵护,渡过这一艰难关口。

提这两件事,就是让女性明白,血雨腥风、刀锋蝗箭他不怕,一旦唤起了他的'血性儿,场面再大也敢于拼斗,男儿流血不流泪。但在他因受伤而舔舐破口之时,你可以什么也不要做,只要你静静地不去惊扰他,理解着他,为他送去宽慰鼓励的一句话,这些就足够了。设若,他在外心烦意乱回到家时,你可暂时不要过多的追问为什么或去叨扰,假使亦如康熙皇帝般地对你发火,你可尽量的去理解和包容,因为,他会对你咆哮呐喊,那是他刚烈的性格使然,而且,他觉得你是他最亲的人,也是他最可靠的人!这就像皇后面对天庭震怒而咆哮的皇帝,静静地说给后妃们听的一句话:他这是心苦呐。

你能理解么?

康熙王朝的观后感500字2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由陈道明与斯琴高娃这两位重量级的明星饰演。看完以后,感触许多。

电视剧《康熙王朝》根据同名书籍改编,讲述了一代皇帝康熙的一生荣辱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方面的封建帝王形象。故事内容包括了幼年康熙的经历,康熙的青年成长与中年的人生起伏,以及最后的晚年生活。

看完以后,让我对于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明白了康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说起来,这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比较杰出的人物,他开创了康熙盛世,在他的人生当中完成了很多壮举。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还是他说到“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这两句诗的时候,评价这诗句说得很真诚,说得很好。而康熙的一生都在追寻王道,追寻人心。可以说在那个封建王朝时代,康熙也真是一代了不起的明君。

只是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人类向往更好的社会生活制度这是历史趋势。说到康熙那是清朝开创时候的鼎盛时代,可是我们又不得不回想起清朝末年的灰暗,真是叫人痛彻心扉。自古以来,王朝更迭,强弱更迭似乎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是明智的人就会坦然得接受,在历史赋予的时期内尽职本分,努力为人民创造一个幸福安宁的社会生活环境。

是啊,人类社会发展这么多年,不就是图个生活幸福嘛。

康熙王朝的观后感500字3

我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这一点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纠结了很久。所以只能看过《康熙王朝》,我去抒发一下个人观点。《康熙王朝》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视剧。准确来讲,是支持多于批评吧。喜爱之人,大多为陈道明的演技所折服;而批判之人,则是对其中漏洞百出的历史问题感到愤慨。举个例子:第二集中,孝庄对索尼说了一句:“有我孝庄在,这天塌不下来。”懂点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孝庄”是大玉儿死后,康熙封她的谥号。一个人活着时,如何称自己的谥号呢?

当然,这些都是跟我的主题不相关的旁支。就本次的主题,我总归该讲点隐喻、象征之类的东西。康熙——年少登基,十四岁亲政,智擒鳌拜,裁撤三藩,三征葛尔丹,收复台湾。这样一个光照列祖列宗的皇帝,小时候也是一样的与众不同。

开片就是小时候的玄烨在太监们的伺候下,在湖面上滑冰,看上去很开心,也很“春风得意”,呼喝着奴才们。可是,联系康熙亲政后一系列的大动作,不难知道,康熙的帝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开片的场景,或许我们可以理解成,这象征着康熙的“如履薄冰”——在他的前半段帝王生涯中,一路征战,小心翼翼地应付内忧外患。紧接着,我们的“孝庄”太后出现了,伴随着孝庄的出现,让我感觉到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人是怎样的魅力与魄力。孝庄一边修剪着花花草草,一边对着佟妃说:“你呀,别看这些花开得茂盛,那也是盛极初衰啊。”又说:“你看,那盆花多好看啊,今儿好看,明儿好看,今儿比明儿好看,一天比一天好看。”这盛极初衰的“花”想必就是在暗示董鄂妃命不久矣。染上天花的董鄂妃果真熬不过病魔,撒手归去,也带走了顺治。而这盆“一天比一天好看”的“花”,或许是指佟妃,也或许是说孝庄自己。因为随着顺治的皈依佛门,玄烨的登基,佟妃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太后。没执掌到凤印,当个皇太后也不错。而孝庄也因辅助玄烨,开启了康熙盛世,流芳百世。作为一个古代的女人,能做到这个份上,确属不易。孝庄,她修剪的是花草,又不仅仅是花草。在这个王朝,顺治管理着朝廷,孝庄“修剪”着后宫。她明里暗里地对这些后宫中的“花花草草”提点、打压着,她修剪得越来越顺手。

廷试——试出了玄烨的才华,试出了顺治的`储君人选,更试出了玄烨的未来。睡在龙椅上,并且让龙椅因他而动。这是自前明皇帝起就未移动过的龙椅,却为了玄烨,打破了这个规矩。或许,是“天之神器”的威力;或许,是“天上星星、地上龙脉”的灵力,总之,这样做,暗示得不能再明显了,玄烨——就是大清王朝第三代接班人。

玄烨说,汉人的文化也是天言。这无疑让顺治帝很恼火,可是,玄烨说的难道真的就没有道理,显然不是。恰恰相反,正因为玄烨的话掷地有声,玄烨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行森刮目相看,也让顺治下了立储之心。“满汉”,这是一对矛盾又共生的存在。如何才能处理好?我想,玄烨在这里已经思考着,唯有满汉文化的交融,才能真正让人民享受到安定与幸福。这也是康熙生涯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落入帝王家”。这是顺治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他最后踏入佛门的根源。行森大师说:“皇上只因尘缘未了……”好一句“尘缘未了”,这唯一的尘缘就是暗指董鄂妃吧。而随着董鄂妃的仙逝,果然,顺治帝了绝尘缘,皈依佛门了。君权与神权的双重统治,天子是“天之神器”,是神的代表,他的权力就是天在行驶权力。顺治帝说自己“前世真的是一名僧人”,那他就真的是了。他就可以借由这点,不管整个大清王朝,遁入佛门。有人质疑,可是没有人敢真的做出什么。这是“神意”,更是“圣意”。

虽说,这部剧中有太多历史的硬伤,可是仍然不妨碍这部电视剧成为大众喜爱的对象。想必,除了演员的演技外,剧情的设置也是有其一定的吸引力。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