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三篇
《蛇与庄稼》说的是广东沿海发生了海啸,庄稼长不成了,有一个老农买了一批蛇回来,庄稼就获得了收成。九象网13http://为什么田里要放蛇才能有收获的呢?原来,那次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系列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其实,事物之间的相互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必须研究它们,才不会事与愿违。
《鹿与狼的故事》讲的是美国亚里桑那洲北部的凯巴伯森森有4千多只鹿在生存,可总统西交多,罗斯福很想让鹿多一些就杀光了狼,结果不到八千多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关系。
《打扫森林》写的是林务官把杂草、叶子不、灌木丛全部伐光,结果这个森林就给毁了。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
生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你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不要破坏。
上个星期,我看了一部有关目前环境状况的影片。
影片主要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自然灾害,噪音污染”四个部分,“水污染”主要提出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大气污染”则讲述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既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又危害了人类,动物,植物的健康。
而“自然灾害”说明了一切灾害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洪灾是由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与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沙尘暴是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造成的等等。
“噪音污染”道出了现今的噪声负荷和机械的嘈杂声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它们不仅造成人们的烦恼,而且也危害到人们的健康,这一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重的道理。
看了这部影片,我不由得想:现在环境污染这么严重,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为了保护我们家园的环境,我建议:
一、不要浪费纸张,因为纸张来之不易!
二、不要乱丢乱扔,影响市容市貌!
三、出门时不要忘记关灯,以免浪费一度电!
四、洗完手请立即关水龙头,以免浪费一滴水!
五、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既对自身不好,还污染空气!
六、从我们身边做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觉做到不随便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七、我们要爱护树木花草,不要随便砍伐,践踏绿色树木和草地,种一棵树就开辟了一片新蓝天!
八、一只小小的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它大约0.4克。可是我们每天只消费一个,就会产生4吨的塑料袋垃圾,所以请不要用塑料袋,减少污染!
九、每个人都有享受一次性筷子的权利。或许你不曾想过,哪怕我们每一个人这辈子只用过一次,我国也得砍掉15万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我国每年因生产一次性筷子消耗的树木总面积就达200万平方米。这足以让长江泛滥洪水。你能说,环境问题与白色垃圾无关吗?所以我们要避免白色污染!
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这天,我跟着妈妈一起来到我们这里的湘江边,观看湘江的风景,我来到江岸上,发现湘江的样子如此不堪入目:浑浊而变黄的河面上飘着一层层机油,还出现座座干涸的河床,挖沙子的机帆船在不断地运行,河岸上没有萋萋的青草,更没有争奇斗艳的鲜花,有的只是一个个乌黑乌黑的排污口,一股一股的浊流,一处处的垃圾堆。岸边的几株细柳也好像被臭气熏得喘不过气来,瘦弱的身躯,好像就将随风而去。
哺育我们的河湘江啊,为什么会变成如此模样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过分伤害了她。
在湘江里,容纳了一亿多吨的工业废水,污染物排入湘江,使湘江里生物种类大量锐减,水质急剧恶化。从七十年代起,平均废水排放量上升到.74亿吨。那些又黑又臭的污水冲入湘江,在湘江的右岸形成了一条约 00米 宽、000多米长的'污染带。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一位长住在江边的老人说,十几年前的湘江河不是这样,那时候,灿烂的阳光铺洒在宽阔的江面上,微风中江面碧波荡漾,波光鳞鳞。河底水草青青,游鱼嬉戏;岸边,芳草萋萋,青翠欲滴;鲜花盛开,艳丽无比。沿江的小路旁,无数的鸟雀蜂蝶,嘤嘤嗡嗡,叽叽喳喳。天那么蓝,地那么绿……可眼下的湘江呢?
湘江!是我们株洲60万人的母亲河!我们喝着母亲河
里的水,用的也是母亲河里的水。让我们一起保护湘江,改变湘江的面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