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了,才会明白,什么,叫,没了……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9)
“被风吹乱的蜡烛,顶着火焰流泪哭,当挖开记忆那一层土,就像经历没有麻醉的手术,耳朵塞满了孤独,我听不见幸福别再用冷漠对待麻木,我还有温度,二十三秒三十年的雾,我呼唤日出。”看完《唐山大地震》之后我还未平静,就听到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23秒,32年”!
当我看到元妮站在房子的废墟上,水泥板压着她的两个孩子,活着的人们进行了抢救行动,说只能救一个,让元妮选,一开始元妮含着泪水大叫“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得救啊!”她始终坚持着两个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时候,自救人员准备到另一个地方救人 ,于是她一把拉住自救人员的手,然后轻轻的说“救弟弟”接着又轻声重复了一遍“救弟弟”那时,她流下泪水,当姐姐方登听到妈妈说“救弟弟”这三个字时,整张布满黑灰的脸上充满了泪水,从那一刻起她的心就封闭了三十二年,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几岁小女孩心里的痛那种被母亲放弃和遭到背叛的痛与心中所受到的伤。
当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小女孩被母亲所放弃,决定将自己的生命放弃而去换取弟弟的生命时,那该是怎样的啊!那种孤独、绝望与伤心是我们所体会不到和感受不到的!
而在汶川大地震时,母亲元妮的选择得到了诠释,那是一个逃出来的母亲,但她的女儿的双腿却被压在了废墟下,那是,她毫不犹豫地说:“叫医生来,锯腿。”直到那时,方登才明白自己的母亲在那种情况下所做出那种选择的理由。母爱永远是无私的,永远是伟大的,为了孩子,她情愿牺牲自己,但那时是不允许的,所以她只能选择一个有力气说话的孩子。
有一句话一直感动着我,“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虽然我不能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但我知道我们应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那些不称心,不如意的东西,还有什么能比生命,比亲情更重要呢?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爱……
——题记
夏日的夕阳撒尽最后一丝光芒,为这儿即将发生的事轻轻默哀。
人世间的真情在此时此刻,在唐山挥散得淋漓尽致,一对夫妻,二个孩子演绎了一场生的奇迹。
妈妈总说她爱我和爸爸……小时候的我,或许是太傻不懂得母亲口中的爱是有多爱……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懂了,母亲她伟大的的爱,我虽然不是电影中的主人公,但她母亲那撕心裂肺的痛却直直的,刺伤了我的心……
他们或许绝望过,但绝望时,抬头看看希望的存在吧……血脉至亲之间,生死存亡之间,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的爱……爱,不需要语言。过声的诉说,代表了一切,一切。
爱弥漫在空气中,粉粉嫩嫩的,无处不在,在父母心中,永远是无可取代的掌上明珠的我们,更加的娇惯,认为父母的唠叨是不爱我们,我也曾经这么想,但在灾难面前,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亲人,害怕,无助一齐浮上心头,让亲人的温暖愈加清晰……
其实,唠叨的背后是丝丝的温情,啰嗦的背后是片片的关心,温情与关心丝丝密密的,仿佛父母的臂弯将你搂进怀抱之中,爱如茶水,一进嘴里,涩,除此之外,却带着滴滴甘甜,暧暖的清香在嘴角,残留。。
父亲不是不关心我们,他们只是在拐角处默默地注视我们,看看我们逐渐成长,在最困难时,却是他们的鼓励,他们的坚持,让我们并没有趴下,反而更加坚挺,不是么?
他们爱就像毅力在悬崖边上的劲松,那么苍劲,又能那么遥远,但他们的心却为我们而跳动,目光,却为我们更加坚定,他们不同于母亲,他们会用大手轻轻抚摸我们,指尖上的点点揉情,穿过发丝,缓缓流淌在心泉之中,激荡……
同样,母亲也爱着我们,很爱很爱……
在犯错时,她们的教导是如此的不中听,以至于母子之间产生了矛盾,但我知道,那句句教导下,是专属母亲的一片汪洋,一片温情与细腻,使我们沉溺其中,母亲的关怀,让我们晶宝的泪珠划过脸颊,照耀着母爱的光辉,直达心间,
她们给予了我们生命,她们永远疼爱我们,我们也永远需要母爱的呵护与指点,足以让我们茁壮成长……
母爱如玫瑰,刺手,却鲜艳,于心湖,荡开层层涟漪……
他们的爱,我们不会珍惜,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如果当他们离开我们时,我们才懂得珍惜,那么,太迟,也太晚了……生命只有一次,体验爱的机会,仅有一次,多么难得可贵,正处于爱的光环中的我们,忽略了太多,他们的爱如此真挚,难道,你体会不到么?如此透彻,那么美丽……
在时,请珍惜,离时,才不会叹息……
爱,这个永恒的字眼,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慢慢滋生,直至长成一片绿荫,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