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淮安刘老庄烈士陵园观后感汇编90句

淮安刘老庄烈士陵园观后感汇编90句

时间:2019-09-18 07:07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观后感300字

今天,学校组织春游,老师带着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铁路践踏着我国的每一坟土地,进步青年李云鹏当时就读于师范学校,受班主任孙次仁进步思想的影响,他决心走上抗日救国的救亡之路。时值徐州沦陷,抗日的烽火熊熊燃烧,李云鹏和几个好朋友相约前往华山镇,经地下党员孙次仁的介绍,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动员会,从此走上了为民族事业而解放奋斗终身,甚至牺牲自己的路......

1943年3月,新四军第3师第2营连的82位勇士在淮区刘老庄受命与敌人血战到底,四连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师傅”以及其他的勇士与3000日伪军殊死搏斗,全连82人,为了老百姓转移、主力部队转移、党政机关转移,全连上下,枪尽粮绝,连长失去了一条右臂都还在拼搏,最后鱼死网破,全连82人全部英勇牺牲。

看了这部电影,我心中立下誓言:长大一定要保护祖国,绝不让外人侵占祖国的一寸土地。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观后感800字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战略总布局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注重宣传,可以使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为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积极创新。在坚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这样才可以有感染力。而4月3日火炬开发区两新组织党员党性教育影片周活动恰恰都符合了注重宣传和注重创新的特点。

我们观看的影片是《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整部电影有很多看点,记忆中自己是紧张的看完的,几乎没有松一口气,期间有幽默,有喜悦,有欢呼也有感伤。熟悉的茅草房、石磨、手推车、炮楼、岗哨,电影映入眼帘的是淮阴区刘老庄村,这个宁静的村庄,独轮车正斜靠在院落的墙角;一串串玉米挂在草房的土墙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破旧的簸箕、晒干的辣椒、长串的大蒜头挂在土墙上;跨过小浮桥,看到连片的草房环绕着水塘而建,微风吹拂芦苇随风摇曳,鱼儿在水塘中轻盈地游弋,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荡漾,波光粼粼。

就是在这么美好的地方,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2营4连的82位勇士在淮阴区刘老庄与3000日伪军殊死血战,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他们与全连共82人,作为力量悬殊弱势的一方,顽强抗击日军一千多人10多次的进攻,82名指战员虽然全部壮烈牺牲,却换来日军亡一百七十多、伤二百多的巨大战果。这里无高山丘陵,无森林沼泽,无高大建筑物遮挡,对敌实施的兵力武器****不对称的作战,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取得了超常规的战果,打了一场超限战。四连阻击牵制日军10多个小时,成功地掩护了刘老庄老百姓的安全转移,并为新四军领导机关、主力部队及当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战略机动,赢得了时间。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党员的先进性不是靠嘴巴说说,也不是做了一些事情就迫不及待需要党需要群众对自己的肯定和褒奖。而是像电影中的那一幕:在马上就要战死的时候,指导员李云鹏将几个战士叫到临时指挥室,跟他们说:经过党组织的考验,你们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死亡马上降临的时候,还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经过生死攸关的`千辛万苦后,加入党的各个战士们依然需要进过党组织考验,依然需要由断了右臂的连长白思才在笔记本上签名,而不是草草了事。这就是1943年发生在刘老庄的战壕里的入党的一幕。感人同时让人警醒。如今是2013年,70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反思党员的先进性。如何看待生命和入党之间的孰轻孰重。反思是新时代两新组织党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党员先进性是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副连长石学富的烟,突然想起了那条断头沟,为了群众的安全转移,他们最终选择了在断头沟里面坚守,没有怨言,只有递上一包烟的互相扶持和包容,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才是比八十二条生命更重要的事,就是因为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才能换来老爹将生命置之度外的送粮食入阵地的举动。军民鱼水情,是靠什么换来的。也许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看《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还有很多幕想分享的,感情很感人,战争很残酷,入党很严肃,党员很光荣,这一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看了有不同的感受,然而有一种感受肯定是一致的:两新组织党员的先进性很重要,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去努力、去学习的,这条路很长很长。

最后很希望火炬开发区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受益匪浅,感人至深!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观后感500字

这段时间,新的电影层出不穷,讲述的故事也五花八门。但是在我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却是年级主任金老师给我们放映的演绎抗日题材的《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的电影。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这个电影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能让总部队成功转移,第四连的八十二位勇士和日本鬼子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现在博物馆中还存着的遗物,真想哪天有机会去瞻仰瞻仰啊。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汇总

电影甲午甲午观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纪录片国魂观后感600字

《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辨》观后感

篇一:高金城纪念馆

今天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我校全体老师、同学前往张掖市高金城纪念馆进行纪念缅怀活动。

高金城(1886—1938)字固亭,河南襄城县人。家贫,11岁入福音堂做勤杂工。13岁入基督教内地会学堂学习,后又到开封教会医院勤工俭学。毕业后,来到兰州,在白塔山下勃德恩医院从事医务工作。1917年起,先后在甘 (张掖)、肃 (酒泉)二州创办福音医院,行医布道。

高金城纪念馆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大衙门街解放巷14号。高金城纪念馆建于1998年, 2000年9月正式启用并对外开放。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张掖纪念馆。纪念馆以红西路军西征为背景,着重反映民主爱国人士高金城于1937年8月1日接受中共驻甘肃代表谢觉哉和红军联络处处长彭加伦的委托,以甘凉肃抗敌后援会主任的公开身份,以重开福音堂医院为掩护,在张掖开展营救红西路军流落失散将士。在半年多时间里,不畏艰难、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并营救红军300多名。最终被国min党新二军驻张掖三百旅旅长韩起功秘密杀害在其司令部后花园内的感人事迹。

此次缅怀纪念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我们着装整齐,在铜像前满怀敬意地举行追思缅怀仪式,奏唱国歌,敬献花篮,整个过程庄严而肃穆。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们认真聆听讲解,不仅了解了三苏精神和高金城

以及诸多革命先烈英勇不屈、为国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而且对革命先烈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更是被高金城无私奉献的生平事迹所感动,同学们眼眶中聚满泪水,在这样的日子显得格外凝重。

通过这次的纪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但这幸福来之不易,我将永远铭记,这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青年牢记历史的教训,认真学习现代科学,不断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终身。

篇二: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寒假里去了刘老庄(我母亲的老家),参观了八十二陵园。

八十二墓在淮阴区几乎人人尽知,但到了市区几乎没几个人知道,去年拍了一部电影叫《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可能名气会大一些。那么,我就先做个介绍吧:八十二陵园座落在淮阴县刘老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淮海区刘老庄牺牲的82位而设立的陵园。1943年3月18日,日伪军3000余人从淮阴出发,企图合击位于六塘河一带的中共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此时,驻守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第四连的82位壮士,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为掩护人民群众和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200余人,伤敌300余人,后因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淮阴人民将遗骨清理并举行公葬,建成八十二陵园。

陵园中最奇特的莫过于两座碑,一座是建国初的一九五五修的高十五米的纪念塔,上书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的题字“淮阴八十二墓”;另一座是现在新建的纪念碑,为白色的大理石建筑,上面有一红五星,碑座上书写着“八十二纪念碑”。走在陵园中,不仅感受到们英雄壮举的伟大,同时也从当地人的角度感受了一下两座碑。旧碑屹立,透发沧桑,给人一种稳重.厚沉的感觉;新碑朝气蓬勃,给人一种“新”的气息。两座碑都很高,但不让人感到被拒之千里,仿佛是在守护这片土地,保佑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蓬勃发展。

八十二名生前为保护这片土地而壮烈牺牲,死后的丰碑继续镇守,守护。从刘老庄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感到了们对这片土地的祝福与热爱,以及人们对这些的崇敬。我相信,将来这片土地一定会随这八十二名一起被更多人知晓。这不,去年拍的《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不就是一个开头吗?我们也将永远铭记带给我们新生活而牺牲的壮士。

篇三:参观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年11月30号,作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借支部组织生活的契机,我们来到了重庆红岩革命圣地,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以及红岩革命纪念馆。浩气长存的群雕,栩栩如生的塑像,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画,诗文碑林,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使我们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记得少年时代,《红岩》这本书曾使我爱不释手,《烈火中永生》这部电影曾经看过几遍,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当我们站在革命先烈曾经牺牲的地方,看到监狱里一件件残酷的刑具,我们的心情非常愤慨。它是国min党反动派的帮凶,它是用来残害革命先烈的,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一些革命志士成了英雄,一些意志薄弱者成了叛徒,是什么力量使革命先烈经受住了人间最残酷的折磨?是党、是国家、是人民的利益,凭着他们对革命的信念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为了民主自由,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洒一腔热血,无私地奉献了个人的一切,这就是英烈们的世界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呢?当今时代我们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次革命教育中我找到了答案,我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应该去面对21世纪的挑战。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革命先烈们在战争年代表现出的那种高昂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再造我们的时代精神,用这种时代精神来巩固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美好河山,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鲁迅先生说过:“青年应当有朝气,敢做为”。我们在这里呼吁所有的党员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世纪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谨记“八荣八耻”的准则,并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宏扬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旗帜,让革命精神,世世代代,永放光芒!

篇一:

谁没有年轻的生命?谁不珍惜这宝贵的年华?谁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一切的梦想。在战场上,我们的英雄能用他们年轻的热血与生命去换取了战斗的胜利。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团的新四军遭到日寇的袭击,部队与群众都在转移,但时间不够,团长便给四连下了死命令:在刘家庄阻击敌人,坚守八小时,保护部队安全转移。于是四连八十二名战士与日寇在刘家庄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

这部电影极大地震撼了我的内心„„

最让我佩服的便是四连全部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由于连长白 思才没有估计好地形,将全连战士的退路设在一条断头沟,且以目前的形 势,根本无法有其它退路。但战士们知道后,并没有一个劲地埋怨,反而 露出了坚毅的目光,尽管他们知道,没有退路,想全身而退已经没多大的 可能,或许眼下这一战,是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战!此时,大家心中有一个信念:就算牺牲,也要完成任务!没有一个临阵脱逃,大家都在等待着那最后一战。这是一种多么震撼人心的气魄!

还有四连连长白思才,在一次炮火的轰击中,丧失了一只手臂,但仍艰苦作战,为了保全一名年轻战士的生命,冲出阵地与敌人近身搏斗,最终被敌人刺死;连里的神枪手田一枪,以其精准的枪法,射杀了许多日寇,最后深入敌军阵营,击杀了敌方的总指挥官,后来却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一排排长魏庆忠,在替部队断后时为救一名老乡不惜暴露自己,不忍看到四连再遭敌军炮火轰炸而与敌军炮队同归于尽。这一幕幕显现出的视死如归、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想一想,有多少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和平!是他们的英勇战斗,是他们不怕牺牲,才建立了新中国,没有他们,中国哪会有今天的辉煌!和他们刀尖上舔血的生活相比,我们真的是幸福太多了。

虽然抗日战争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决不能忘记抗日英雄们的英勇与爱国;虽然祖国已经安定,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 为了使我们的祖国不再受欺侮,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中那些血腥的事件,为了使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不再上演,我们就必须振兴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世纪的.曙光,是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努力奋斗,关系着祖国的振兴;我们的刻苦学习,关系着祖国的富强!

历史为我们敲响警钟:知耻而后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龄人,让我们努力吧,为了我们的祖国而奋斗!,但我们仍要怀着一颗爱国心,将振兴中华作为我们一生的目标!

篇二:

当得知晚上看电影时,寝室里还抱有一丝小小的期待,猜测着会放什么类型的电影,当看到屏幕上的“八一电影制片厂”,不少人神色郁郁的靠在椅背上,小声埋怨着:“天,怎么是抗战片。”但想想在这里坐着也没什么事可做,便又只好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影片中。剧情到没什么吸引人之处,或说有些老套,或是演员的演技出色感染了我,或是身上的军装影响了我,心情随着剧情的推进而起起伏伏。当看到一排长与日伪军进行最后对决时,血脉也开始沸腾,手紧紧握着,目不转睛的看着。当看到连长带着队伍与日寇进行最后的殊死搏斗时,当看到战士们脸上视死如归的表情以及战场上的激烈厮杀时,心绪久久不能平复,是心痛,是震撼,以及庆幸,庆幸自己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夕阳斜下,冷风凄厉的呼啸,战场上横尸遍野,黄土,异乡,便是这82壮士的最后埋骨之地。莫名的感到悲怆,心仿佛被猛地撞击。

心中感慨:“当初的先辈们就是这样用生命浴血厮杀,用血肉筑建出一个新的中国吧!”距离抗日战争已过去几十年了,当年的硝烟早已消失无踪,但历史的痕迹将永刻心中,代代传承。如今的世界看似平静,但却亦是波涛汹涌,作为新一辈的国之栋梁,我们应接过先辈的重任,尽己之能,护我中华,耀我国威!

凡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