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的电影白毛女
电影《白毛女》观后感1
第一次看这种黑白电影看的这么入神,情节跌宕起伏,看完之后心中有对当时社会的感慨,有对喜儿的同情,也有对黄世仁的愤慨!
我很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哪个地主和雇农矛盾尖锐的时代,我也无法对喜儿这样的命运感同身受,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和无奈,但当我看到杨白劳被生生的按上了卖女儿的手印,当我看到杨白劳因无奈而服毒自杀,当我看到红军来时,群众们手拿棍棒向着黄世仁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们对地主已经恨之入骨。
喜儿,这样一个单纯,漂亮,勤劳,善良的好姑娘,命运却如此曲折。在家时,苦命干活儿,没有好日子,还好父亲很疼爱她,记得杨白劳在掏出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时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被黄世仁糟蹋后,怀孕了却被赶了出去,还差点被卖了,经历丧父之痛之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在山里一夜青丝变白发,过上了野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柔弱的姑娘,是如何承受的这么多苦难!还好,八路军来了,打到了地主,报了仇,和大春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还让人有点欣慰。
庆幸如今世界太平!深感我很幸福!
电影《白毛女》观后感2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知道白毛女,屈指一算已经是五十多年了,其实白毛女这部作品已经问世七十多年了,作为红色作品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容置疑,作品的音乐旋律堪称经典,不然何以传唱至今。
为阶级斗争铺垫,为红色政权唱响,白毛女无疑是成功的杰作。但是我们放弃阶级斗争的视觉来看白毛女问题就出来了,杨白劳一家就俩人,他和喜儿相依为命,作为成年人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作品没有交代杨家其他人的去向。喜儿是成年人,杨白劳年龄不是很大,影视作品交代他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杨白劳是做小生意的人,有一段唱能说明问题,卖豆腐赚下几块钱,如此说明杨白劳家境并非像作品所描述的那样一贫如洗。试想一下杨白劳豆腐的来源,无非是两个方面,其一,自己制作的豆腐,其二,用本钱买的,然后加价卖出。如果是其一,杨家肯定有制作豆腐的全套工具。为了写出这篇文章,我从网上调出老影片白毛女看了一遍,老片介绍,杨家欠黄家是二十五块大洋,但是按照歌剧的唱段,卖豆腐赚下几块钱,即如此,杨白劳还上黄家二十五块大洋有问题吗?谁能说清楚杨白劳为何欠下黄世仁一笔债务,为啥还不上债要拿喜儿抵债,须知,拿喜儿抵债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是肝胆俱裂的灾难,而且还签下了契约。再者,杨白劳父女两人还要向黄家交租,这说明杨白劳父女两人都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如此只能说明杨白劳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没钱的时候就做点豆腐换回几个钱花花,至于欠黄世仁的钱,爱谁谁,不还,谁叫你是财主啊!
杨白劳活在今天,黄家肯定要告到法院的,也可能不用起诉,喜儿就已经投到黄世仁的怀抱。应该明白,黄世仁是农民中的精英,手中的财富是黄世仁多年积累攒下的,这样的精英自然是姑娘们趋之若鹜的首选。
黄世仁抢过喜儿吗,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是伪命题,毕竟传唱了七十多年,抢没抢,没人说的清楚,毕竟是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不过老百姓希望看到的是正本清源。
《白毛女》观后感3
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演出公司、吉林省东方大剧院联合主办的精品舞台艺术展演芭蕾舞剧《白毛女》近日在长春东方大剧院进行巡回演出。
我有幸一饱眼福,这是中国顶尖的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精品芭蕾舞。
当我们刚一走入剧场门前时,就感觉气氛和以往不太一样,许多人手里拿着几张百元钞票不断地向过往的行人询问:“多票吗?”我就遭到了几十次这样的询问,可见,今天的演出非同一般。
果然不出所料,演出开始前,广播里就三令五申,不许使用闪光灯,以免影响演出质量。我观察了,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带着“长枪短炮”,做好了拍摄前的各种准备,这样精彩的演出不拍下来确实有些遗憾。
当舞台上的大幕徐徐拉开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非常精彩的.一个画面,立刻,就博得了全场观众的一片喝彩声、掌声、呐喊声……
接下来的演出,一场赛过一场,精彩不断、掌声不断、喝彩声不断,演出结束时,我的手已经拍肿了。
我很喜欢芭蕾舞剧,当然只限于欣赏,并无爱好。我喜欢她美妙的音乐,喜欢她感人的歌声,喜欢她优美的舞蹈,喜欢她精美的舞台设计,喜欢她布局合理的背景,喜欢她迷人的灯光……
我看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那还是30多年前,谈恋爱的时候,在艺术剧场看的。至于是哪个团演的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我敢肯定,绝不是上海芭蕾舞团演的。
虽然30多年过去了,但是剧里边的每一首歌我还都会唱,而且歌词也记得很清楚,由于完全被剧情所感染、所振奋,所以一直陶醉在痴迷的状态中,乃至于从舞剧开始直至结束,我一直跟着演员在唱,全然不顾及身边同伴的感受。
剧中两个喜儿和大春的扮演者、支书和张妈的扮演者、黄世仁和穆仁智的扮演者表演得相当到位,把整个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结束时,全体演员亮相,全场观众站起来,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剧场上空,大家不愿离去,演员们只好一次次谢幕,向大家行礼,观众的掌声更加热烈,祝福的花篮摆满了舞台,一束束鲜花送到了演员们的手里,激动人心的场面持续了好久,观众们才恋恋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座位,很不情愿地离开剧场。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仿佛还停留在剧场中,停留在舞台上,同伴和我说的什么,我全然不知,嘴里一直哼着“看人间,百万工农齐奋起,烽烟滚滚来。闹革命,武装夺政权,推翻旧世界。多少喜儿翻了身,锦绣河山放光彩……”“可恨地主狗汉奸,土地他霸占,庄家他私产,又逼租子又放高利贷…..多少长工被奴役,多少喜儿受迫害……”
一路哼着歌,伴随着轻轻的晚风,不知不觉的竞走回了家,忘记了打车。真是:又看芭蕾舞剧,难已平复思绪。如此这般痴迷,对此饶有兴趣。
3D版《白毛女》歌剧虽然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但是其故事的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表达了人民群众反抗和推翻旧社会、旧制度的内涵,契合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核心。下面是关于白毛女的
3d电影白毛女观后感【篇一】
Anyway,去了人民大会堂看中央歌剧院的《白毛女》,这是觊觎很久的一部剧,倒不是因为它的内容,主要是它的历史地位--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我想应该是带有挺强的时代背景。事实证明不虚此行,也对得起我比较纠结的买票经历。
先说演出班子。歌剧演员,果然唱功了得,带着哭腔还能唱在调子上,相当地佩服。虽然叫歌剧,也不能只唱不说,这就暴露了演员台词功底的不够深厚,几个主要演员还行,稍次要一点的,明显龙套得不够专业。可能是排练时间紧张,又是首场演出,出了一些纰漏,非常有趣,记录如下:
1、穆仁志同学说一句台词,错了,然后居然倒回去重新说了一遍……我有点儿怀念人艺演员的纠错技术了。
2、还是穆仁志同学,某一情节该他上场,但他好像跑出来早了,然后发现还不该自己上,居然就径直从台上一路小跑地穿过去了……我看得目瞪口呆,还能这么样,牛!
3、结尾批斗黄世仁,演众乡亲的群众演员相当雷,不知是从哪个社区拉来的跳扇子舞的大爷大妈,穿得翠绿翠绿的跟皮影儿戏似的,拿着小红旗子,在台上无措地一通乱挥,导演果然很有魄力!
再说剧目本身。相当地长,这是继哈姆雷特之后看过的第二大长剧,情节相当地拖沓,以至于看完第一幕我就有点儿坐不住了。至于曲子,虽然和《魅影》之类的国际大师的作品无法相比,但也是有板有眼,各种情绪用音乐语言表现得比较到位,人民艺术家在那样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写成这样着实不容易了。
最后说说剧目的内容。可以肯定的是,剧目的内容在现在已经几乎无法引起共鸣了,至少对于我以及坐在我周围的80后是如此。大家对于打租子、还账、卖儿卖女以及财主和佃户的关系,都没法理解。坐在那里,我只是在不停地想一个问题:和《红楼梦》相比对,同样的封建社会制度在不同阶级的眼里是那么地不一样啊~举例如下:
1、依《红》所写,穷人家卖女儿进大户人家做丫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着实不至于逼死人,杨白劳的死是让人费解的。
2、《白》剧中,喜儿进了黄家后千方百计要逃出来;依《红》的'情节,尽管有王熙凤般严苛的主子,但是只要一提到要撵出去某个丫鬟不要了,此丫鬟必是苦苦哀求要留下的。而且有这样的描写“这府里有点体面的大丫头……看那穿戴举止……倒比那一般人家的小姐还体面”。可见是不愿出去受穷挨饿的。
3、《白》剧中,黄世仁要调戏喜儿,百般想辄,连绳子都用上了。《红》里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连宝玉身边的袭人、麝月,这类贴身大丫头与宝玉的干系也都是挑明了的。
4、《白》剧中撵走喜儿的理由是黄世仁要娶亲。而在《红》的描述,少年公子娶亲前,“放个人在屋里”是正常的事情,娶亲后就是姨奶奶或者同房大丫环,不会因为要娶亲就把有干系的丫头撵出去。
当然,曹雪芹是大家公子,与土财主还应该是有区别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方是封建制度享用者的自传,一方是作为推翻这个制度的宣传工具,看问题的角度都会有失偏颇。至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已经不得而知了,稍稍有些遗憾。
3d电影白毛女观后感【篇二】
近日,有幸观看了经过经典歌剧《白毛女》,这部诞生于70年前的经典之作,在结合现代3D技术和相关特效后,大大增强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整个歌剧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
3D版《白毛女》歌剧虽然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但是其故事的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表达了人民群众反抗和推翻旧社会、旧制度的内涵,契合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核心,通过从杨喜儿身上的悲欢苦难来反映和表现这条故事主线,其中对部分情节的重新创作,比如对“赵大叔讲红军”“穆仁智强抢喜儿”等几场戏进行再创作,把以前大段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增强了歌剧的感染力,更加容易引起关注的共鸣,达到歌剧所期望的效果。
《白毛女》的故事是沉重的,但是又传递着希望,在深深为白毛女所处的时代悲哀痛心的同事,又为共产党推翻旧制度,解放人民,为劳苦大众带去希望而欢呼和感动。通过这次观影,我发现任何苦难都不能打倒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以喜儿为代表的敢于反抗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争,不畏强权,最终取得了胜利,翻身做主人。现如今,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前行!希望《白毛女》传递出的精神能够鼓舞更多的中华儿女,不屈不饶,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更多热门观后感文章推荐:
1.
2.
3.
4.
4.
5.
6.
7.
第一次看这种黑白电影看的这么入神,情节跌宕起伏,看完之后心中有对当时社会的感慨,有对喜儿的同情,也有对黄世仁的愤慨!
我很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哪个地主和雇农矛盾尖锐的时代,我也无法对喜儿这样的`命运感同身受,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和无奈,但当我看到杨白劳被生生的按上了卖女儿的手印,当我看到杨白劳因无奈而服毒自杀,当我看到红军来时,群众们手拿棍棒向着黄世仁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们对地主已经恨之入骨。
喜儿,这样一个单纯,漂亮,勤劳,善良的好姑娘,命运却如此曲折。在家时,苦命干活儿,没有好日子,还好父亲很疼爱她,记得杨白劳在掏出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时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被黄世仁糟蹋后,怀孕了却被赶了出去,还差点被卖了,经历丧父之痛之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在山里一夜青丝变白发,过上了野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柔弱的姑娘,是如何承受的这么多苦难!还好,八路军来了,打到了地主,报了仇,和大春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还让人有点欣慰。
庆幸如今世界太平!深感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