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曲《春江花月夜》优美的旋律响起,已将心灵带入了江南春江月夜那旖旎的风光之中。随着乐曲在耳畔翩跹,我的眼前不觉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春,柔曼清丽;江,流连婉转;花,艳丽迷朦;月,空明高远;夜,静谧忧郁。
夕阳西下,春风吹拂的一江春水,渔舟清荡。晚霞未退,已是皓月当空。
仿佛等了千年,这如水的音乐飘然而至,浸漫着
有江、有月,花枝颤动,衣袂飘摇。流淌的姿态,漫过岁月,漫过心海。一段紫竹,几声琵琶,手指轻灵,音韵袅娜而出,激起层层涟漪。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江楼钟鼓催人回。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月上东山、花影
层叠,一个是盼归的人儿在明月楼上凝眸远眺,一个是摇橹的人儿在茫茫烟波中乃归舟。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抚摸下含笑点头,木浆搅碎了江中渔船的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的轻舟。
水深云际,小船在摇曳着,音乐在摇曳着,江水在流淌着,乐韵在流淌着。洞箫呜咽,琵琶铮铮,胡琴咿呀,木鱼的笃,好一番浪花飞溅、洄澜拍岸的景象。听你,需阖双目,凝心神,于是,有云、有雨、有风、有月,有残星在天,有雁鸣声声,有渔火点点,有花影绰绰。灯影桨声中,荡漾着,是水,是舟,是随风飘来的一曲。渔歌唱晚。;孤帆碧空中,流淌的,是歌,是月,是盼归的渔妇撩起的一池心湖涟漪。晚来风急,怎敌那相思阵阵。独上高楼,把酒临风,却不知举杯同饮的人身在何处。烟波江上的摇船郎啊,你听到了吗?那含情脉脉的目光,那淡远、飘逸的身影。。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归舟远去,万籁俱寂,惟有那一轮明月照着春江流水,泛着点点银光,在不停闪烁、闪烁,不知明月楼上的一对情人可曾相逢?
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曲中的瑰丽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听众面前。它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宣之于乐,深刻描述了月夜江上动人美景,给听众以无比的艺术享受。
《春江花月夜》最早并不是民乐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此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1805- 1864)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 1820)的传抄琵琶谱以及1875 年吴莞卿的手抄本。1925 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并根据此曲如诗如画的意境,命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修改,更臻完美。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不论从总标题,还是从前九个小标题,抑或从乐曲演奏、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味。意境悠远、镌满诗情、极富画面感、音韵充满想象的张力、诗画乐一体,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点。而这一切,也都鲜明地体现在了《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性的乐曲中。
第一段江楼钟鼓,由琵琶静静地奏出击鼓的节奏, 由慢渐快, 模仿鼓声。紧接着, 幽雅的箫声也加入进来, 一时箫鼓齐鸣, 飘荡在夕阳残照的平静江面上, 古筝奏出流畅的琶音。描绘出夕阳映照江面,熏风拂水涟涟的良辰美景。这一小段起着全曲引子作用的箫鼓之声, 仿佛在召唤着人们驾起小舟, 来遨游这美丽的春江。乐队齐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静谧、低回、婉转如歌。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和。
第二段月上东山和第三段风回曲水把第一段所呈示的主题作了变化发展, 在丝竹奏出的典雅旋律中不时透出领奏乐器琵琶以推、拉指法弹奏出的华丽流畅而摇曳起伏的曲调, 犹如微波荡漾, 分外多姿。月上东山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由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这段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呈现波浪进行。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音色和谐。末尾由洞箫吹奏的旋律如泣如诉,令人情思悠远、浮想联翩。风回曲水可视为变奏之二,只有六小节长度,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旋律引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在层层下旋之后呈上升之势,在上五度自由模进,旋律线起伏增大,极富推动力,恰似江风拂动水面,水波潋滟,徐徐扩散的动感。
第四段花影层叠。在这一段中, 琵琶领奏以突然加快的十六分音符进行与二分音符的长音,组合成先紧后松、逐级向下模进的'四个乐句, 打破了乐曲的平稳进行, 表现出两岸花影摇曳, 倒映水中, 突然一阵清风拂起微波, 弄乱了水中的花影,层层叠起。随后又回到原来的速度, 以合尾结束。这一平中出奇的处理, 使乐曲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情趣。月夜春江,花木倒影映于江面,忽然一阵风来,水中倒影随波摇曳,纷乱层叠,此段即是刻画了这样一幅场景。
第五段水云深际。主题旋律基础上的第四变奏,头尾与主题基本相同,音乐在主题的核心材料上展开。首先由阮、大胡等低音乐器在中低音区运行,音色厚重低沉,如同水墨画中的重彩描绘出江面浊浪起伏,江水滚滚的景色。忽而琵琶清越的泛音出现,如同明月拨云骤然一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如同江浪退去,月悬中天。此时,乐队齐奏,古筝以快速的拨弦模仿流水,由洞箫演奏的在一系列后半拍上打音的旋律则好像水鸟在云际飞翔,时而在浪花上飞掠。此景江天一色,动静相宜,幽深壮阔。乐段中间, 透出了琵琶清澈的泛音, 余音袅袅, 使这一段的意境更为深远。
第六段渔歌唱晚。琵琶与箫领奏出如歌一般的旋律, 乐队在句尾加以应和, 并在强拍休止时加上木鱼的轻轻一击, 使音乐十分生动有趣, 犹如白帆片片, 渔子晚归, 一唱众和, 歌声四起的生动情景。这一主题乐句不断向下模进, 造成了有规律的动感, 也使人联想起渔民们摇橹时的节奏和神态。后半段变换了节奏和速度, 同前面形成对比,显得十分丰富, 尤其是生动灵活的休止时木鱼敲出的清脆声音, 使乐曲大为生色, 渔民们怡然自得的情绪, 跃然弦中。
第七段洄澜拍岸。先由琵琶领奏以扫轮的技法由慢渐快、由弱渐强地奏出一串八分音符, 顿挫有力, 情绪层层推上, 生动地表现了风涌波起时轻涛拍岸, 水石相击之声。紧接着, 乐队乐队全体进入,犹如群舟争先恐后归来以较强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承接琵琶, 气势宏大开阔, 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造成小高潮后情绪回落仍由琵琶独自弹奏,慢弹轻挑,渔舟竞过,水面归于平静。为后面的全曲高潮作了一个铺垫。
第八段桡鸣远濑和第九段诶乃归舟是全曲的高潮
看完“开学第一课”,就到了每年例行的写“观后感”,“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该如何写?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欢迎借鉴!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1
又是开学季,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整个舞台环境被布置成了太空舱的形式,观众席的上空漂浮着一颗颗“人造卫星”,充满未来感、科技感。
主持人撒贝宁在开场白中说:“梦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人生就是确立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
课堂精彩纷呈,互动热烈:国产大飞机的总设计师、试飞员介绍研发试飞故事;新东方创始人和清华副校长分享自己的奋斗经历;大学教师现场展示无壳孵化小鸡……
在第一环节《梦想》中,功夫巨星成龙讲述年轻时为了梦想在剧组跑龙套一步步成长的经历。成龙还有感而发:“今年我64岁了,很多人都说老了该退休了,但我依然在全身心地快乐工作,因为梦想是不分年龄的,也不会退休,只要你想做。”
说得多好啊,梦想不分年龄,只看你是停留在口头或是付诸行动。泉州的退休教师伍长积很早就动过改编《红楼梦》的念头,退休后马上启动浩大的工程。他买来《红楼梦》原著,反复通读,确保每一回都精读十来遍,直到把一本书的外皮都翻烂了,内里满纸指痕。他根据不同桥段、故事,把全书共改编成1924首七言绝句,还结集出版。用伍老师的话来说:“一点都没有退休的无聊,感觉每天都很有意义。”伍老师为梦想而努力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海峡都市报》还以《泉州退休老师用1924首诗改编红楼梦》为题进行报道。
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教育使者王源告诉我们:“作为中国青少年,我们要当海阔天空的追梦者,也要当脚踏实地的圆梦人。”是啊,一个人没有梦想注定只会平庸,只有牵着梦想,与执着、努力、汗水同行,都有可能走向成功。
《开学第一课》像一粒希望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上,在不懈奋斗、辛勤探索中,我们就能牵着梦想上路中走向成功。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同学们,开学啦!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深有感触。成龙是一位全世界妇孺皆知的功夫影星,但它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刚出道便当影星”那样。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跑龙套而已。他在拍戏时,胸骨断过,手腕骨断过,脸被打伤过,甚至从树上摔下来,进行过开脑手术……可是,这些困难与挫折,仍然没有让他失去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仍然没有让他失去对梦想的追求。正是这个梦想,才使得他从演死尸的跑龙套,成长为一个影星。
其实,我也有自己小小的梦想,那就是将笛子吹好,争取能在明年的泉州市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中获奖。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葫芦丝,后来又转入笛子的学习。每天,我都坚持50分钟的练习,每次练习的时候,我都会在谱架上,放个电子手表计时。即使是短暂的休息,我也会补上,绝不浪费一分一秒。有一次,我们出去旅游。妈妈选了一些短期的旅游项目,好让我早一点回来学习笛子。平时练习的`时候,每当我练一个指法,怎么练也练不成时,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恼怒之情,真想把笛子给扔在地上砸坏,然后就此放弃,可是转念一想,前面不都坚持下来了吗?于是我耐起性子,慢慢地吹,终于将它给练熟了。上个学期,老师教给我一首乐曲《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其中有许多较难的指法,老师本想让我练三个星期,没想到我练了两个星期,便吹得十分流畅,直接省掉了一节课。上个学期,我作为笛子手,参加我校民乐团,并担任主笛手,在泉州市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得民乐组三等奖。这个学期学校正式成立了大型民乐团,我也荣幸入选,并担任主笛手,我又向梦想迈进了一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搏击风雨, 执着追求梦想,未来就是属于我们的。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3
开学第一天,老师要求我们,9月1号晚上8:00要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开学第一课》。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通过“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四个篇章,鼓励孩子们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更好地向未来出发。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俞敏洪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奋斗,才能更好地向未来出发。
俞敏洪老师的命运,与他的奋斗息息相关。他是个农村娃,原本的人生目标是为了考上大专。他参加过三次高考,两次落榜,最后通过努力奋斗考上了北大。可以想象,当他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时,该有多兴奋啊!他通过奋斗改变了命运,他通过奋斗更好地向未来出发。
我想: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如何才能更好地向未来出发?我不禁想起自己读幼儿园时参加讲故事比赛的情景。
当时,听到幼儿园要选拨小朋友到市里参加讲故事比赛,我的心痒痒的:这可是市级的比赛啊!赢了说不定还有奖状和奖品呢!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一定要努力争取。于是我就报名参加了。
当时市里指定比赛的4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有1800多个字,另外三个故事都只有300-400个字。我想:到底选哪个故事好呢?字数多的难背,但故事情节精彩。字数少的简单,但不好表现。为了得到大礼包,我咬咬牙选了1800多字的《大闹天宫》。想想看1800多字的故事,对于一个不识字的幼儿来说,要在短短的时间内背下来,真是比登天还难啊!妈妈先在整篇故事标注上了拼音,一有时间,就和我坐在书桌前,一句句地读,一段段地背。
为了参加比赛,我的游戏时间全部被占用了。背了5天才只背4段,我哭着、喊着对妈妈说:怎么这么难背呢?我不参加了,我要玩游戏!
“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再说,你再努力努力,很快就背下来了,你现在放弃,多可惜啊!”我跟着妈妈我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背。在妈妈的鼓励下,终于把这个故事背了下来。
接着我又开始练习故事情节中的动作,因为我协调能力不好,别人一遍就能成功的动作,我要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才成功。比如说刚出场时要学猴子的模样一蹦一跳地上台,需要上身往前倾,左手放在头上,右手放后背,右腿站立,左腿夹在右腿的膝盖上,这样手脚不断交换跳着出场。每次我在练习时站都站不稳,只能让爸爸扶站,爸爸一放手我就“扑通”一声摔倒了。我忍着痛爬起来继续练习,就这样经过一遍遍练习,在父母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我通过班级、园级、县级的选拔,送漳州市参赛,最终获得市级“故事大王”的光荣称号。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回忆幼儿园的这段参赛经历,再联想到我后来参加过的各种比赛,我明白了:人生就是一路奋斗一路精彩的过程,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奋斗可以让人更好地向未来出发。
2018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确定为“创造未来”,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探索为背景,为大家分享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欢迎借鉴!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1
《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每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都不同,今年的主题为创造向未来,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深思。
每当我遥望繁星点点的夜空,那茫茫夜空总使我产生一种神秘感,它那深邃、遥远和无穷无尽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思……
在我国古代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就有天上人间的传说,幻想着天上有皇宫、有玉帝、有王母娘娘、有天兵天将……《西游记》中描述的孙悟空一个跟头腾空而起十万八千里,翻山越岭不在话下,这就是人们在幻想着人能够上天,而且能在极短的时间里飞出很远的距离,在当时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只能凭空梦想,随着科技的发展,梦想变成了现时——有了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上天的目的实现了,这就是科技带来的今天。科技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这就是科技创造的未来。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怀抱着一些微小的希望,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希望才带来了成功的喜悦。科技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在车子出现以前,人们远距离运送物资或长途跋涉,都是靠人的两条腿和肩拉背扛的,慢慢的出现了牛车和马车,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人力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火车。蒸汽机的发明使火车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火车出现以后,人们大量繁重的物资交流已是轻而易举的了。
随着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幻想着把电脑芯片植入人的大脑中。美国布朗大学最近进行了一项实验:首先训练3只猴子,使它们学会利用游戏手柄控制电脑光标的技术;然后把微小的电极接入猴子的大脑皮层。确定了猴子操纵电脑光标的“想法”与其产生的脑电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当他们拿走游戏手柄后,猴子产生的脑电波被转化成相应的操作命令,电脑光标随即作出响应——大脑控制电脑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到目前为止,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远距离通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以及生物工程的发展,都使人类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征服、改造大自然,科技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次次的进步让我们感悟科学创造的魅力和重要意义。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同学们,开学啦!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深有感触。成龙是一位全世界妇孺皆知的功夫影星,但它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刚出道便当影星”那样。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跑龙套而已。他在拍戏时,胸骨断过,手腕骨断过,脸被打伤过,甚至从树上摔下来,进行过开脑手术……可是,这些困难与挫折,仍然没有让他失去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仍然没有让他失去对梦想的追求。正是这个梦想,才使得他从演死尸的跑龙套,成长为一个影星。
其实,我也有自己小小的梦想,那就是将笛子吹好,争取能在明年的泉州市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中获奖。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葫芦丝,后来又转入笛子的学习。每天,我都坚持50分钟的练习,每次练习的时候,我都会在谱架上,放个电子手表计时。即使是短暂的休息,我也会补上,绝不浪费一分一秒。有一次,我们出去旅游。妈妈选了一些短期的旅游项目,好让我早一点回来学习笛子。平时练习的时候,每当我练一个指法,怎么练也练不成时,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恼怒之情,真想把笛子给扔在地上砸坏,然后就此放弃,可是转念一想,前面不都坚持下来了吗?于是我耐起性子,慢慢地吹,终于将它给练熟了。上个学期,老师教给我一首乐曲《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其中有许多较难的指法,老师本想让我练三个星期,没想到我练了两个星期,便吹得十分流畅,直接省掉了一节课。上个学期,我作为笛子手,参加我校民乐团,并担任主笛手,在泉州市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得民乐组三等奖。这个学期学校正式成立了大型民乐团,我也荣幸入选,并担任主笛手,我又向梦想迈进了一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搏击风雨, 执着追求梦想,未来就是属于我们的。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3
在生命的纵横阡陌,踽踽而行,或见落花蹁跹衰草盘桓,或经流水人家榆柳娉婷。每个人都会有一段辛酸,却又充满甜蜜的少年回忆。
在观看《开学第一课》的过程中,有几次画面几度让我洒下热泪,那就是解海龙老师捕捉下的一闪而过的黑白镜头。镜头里,孩子们黑白分明的眼睛里藏着对世界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睁得大大的眼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们不会向命运低头,尽管他们很贫苦。
黑白胶卷中,每一次翻动,都有一副让人潸然泪下的画面。或崎岖的山路上,小小的身影正大步的向未来前行,或汹涌的河上,单薄的木板铺成了求知之路,亦或破烂不堪的教室里,孩子们流着鼻涕大声朗读,静止的镜头中,我仿佛能听见的孩子的高昂的朗读书声。看到这里,我的眼里泪已从眼眶里滑落下来,有几滴掉入了嘴巴,我尝了一下是苦咸的。
同样的少年时光,他们在贫困山村中干农活,而我们却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水,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每天翻山越岭,只为学到知识,而我们专车接送,却还不情愿,整天叫苦连天,他们在年少之时,就不断奋斗,只用自己为数不多的时光去完成梦想,去出人头地,而我们只需学习,什么都不用管。
少年,一个富有活力的象征,在这个美好的年华中,我们应该心怀梦想,用自己的泪水和汗水去洗涤困难,用奋斗与坚持去完成梦想,这才是少年“真正内涵”。
努力的结果是永远抹不掉的。那些年的孩子们都走出了农村,他们都没有辜负年少的梦想,并且超额完成了梦想。
我们生活在国家富强的时代里,享有幸福快乐的城镇生活,我们更要比他们努力去拼搏,去追求梦想,去回报社会,没有人生来就站在世界的巅峰,每个人都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去拼搏,去努力,我们亨有比他们更好的条件,就该做的比他们更好。
《开学第一课》让我更懂得了要珍惜当下,点亮梦想,哪怕灯火阑珊,也必定能照亮欣喜的脚印,所有年少的努力都将在未来发光。
当未来的我们蓦然回首,曾经的舟车劳顿原来是用以抵化一个明媚的笑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成长的路上,不负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