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家去苏州留园玩,留园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于是我们跟着导游进入留园里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走廊的大窗户,这个窗户虽然普通,但是这个窗户的格局有大有小,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季窗,听说是因为主人在家想要写诗作画,欣赏不同的景色,才会有灵感,春天荷塘冰雪融化,夏天荷花美丽动人,秋天树木落叶纷纷,冬天屋顶白雪皑皑。这真的是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沿着走廊走,我们看到了院子里有一个大房间,分为前厅与后厅。前厅有一组桌椅,两旁各有桌凳,后面的墙挂着一幅画,每张椅子都有美丽的大理石作为装饰上。后厅中央有一组精美的桌椅,小桌上还摆着茶壶。我心里想:为什么要这么分呢?正巧导游解释道:“前面的是男人们的地方,用来工作和喝茶的,后面是女人休闲的地方用来织衣服和聊天的.。这样就显得男人的认真和女人的端庄。”
再往深处就有一块非常大的石头在院子里,这块石头最顶端的左部像鹰的嘴,顶端右部像大象的鼻子,中部像乌龟的脸,下部像狮子。我被眼前的石头完全震撼到了!导游说:“这是太湖石,是四大石头之一,有瘦、皱、漏、透、丑的五大特点。”导演还说:不要认为丑是恶心的,令人嫌弃的,其实它就是美,“丑”是一种艺术,因为丑到极致是就带表最美。还有不要凭着人的外表来判断是非,因为这不代表全部,心是善良的,透明的,纯洁的,这个才是最美,而不是凭着漂亮的外表,去做龌龊的事情。”
导游给我们说了这段句话,我感到深深的震撼。没错,就算那个人很丑,但是他心灵美,这才是真正的美,这句话我会深埋在心里。
留园游记作文篇1
“遗石峥嵘湖畔立,点仓山水画犹神,凉台燠馆池涵碧,亭榭馨楼桂沁脾”,你知道这首诗是写的哪一处的风景吗?让我来告诉你吧,就是我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留园。
上个星期,我们一家驱车前往古城苏州,开始了一场留园之旅。
刚踏进留园的大门,我便被她的古朴典雅迷住了。历经沧桑的巨大木门上,雕刻着精巧的花纹,满园的和谐阳光,满眼的眼波画船,水韵悠悠,绿意融融,像是跌入了一个氤氲朦胧,如诗如画的梦中。只见满园的花草,亭台楼阁,粉墙青瓦,数杆翠竹。窗牖画卷,琳琅满目;奇石峥嵘,假山错落……这些景物交相辉映,显得更加自然,更加美丽.
我们沿着长廊走着,只见两侧墙面上挂着许多书画,有的早已模糊不清,有的却依然苍劲有力。不知不觉,长廊到了尽头,我们走进了一间客厅,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两张雕花红木椅端正地摆放在厅堂的正中央,其他四张太师椅整齐划一地排在左右两边。椅子后面,精心修剪的盆景和各种精美的瓷器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架子上,将整个客厅衬托的静谧而典雅。我缓缓地在客厅中漫步,眼前仿佛浮现出主人与客人热情交谈的情景。客厅外面,是由太湖石组成的假山,突兀嶙峋,高低错落,我和妹妹爬的时候,都差点摔倒。
去留园游玩,最不能错过的趣事便是喂鱼了。九曲桥边的池塘里,成群结队的锦鲤在水中嬉戏,漾出一片迷离斑斓的光晕,仿佛天上的彩云降落于此。他们时而匿于湖底,时而跃出绿波,时而又盯着往来的行人,一动不动,真是一群机灵的小家伙。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饼干稍稍捏碎,一点一点地撒到湖面上,这群锦鲤立刻聚集到食物边,狼吞虎咽地争夺起来。突然,一条二尺多长的大鱼从水底猛地窜了上来,气势汹汹地赶跑了其他小鱼,自己把半块饼干独吞了,真是个“霸王“啊!。
喂完鲤鱼,我们又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在楼阁中行走,在假山中穿梭,在亭台中休憩……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又回到了那扇木门前,结束了这场氤氲朦胧,如诗如画的游园之梦。
留园游记作文篇2
今天,我和爷爷去了苏州第二大私家花园-------留园。天气很好,太阳当空照,让人感觉非常热。我是第一次去留园,所以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听爷爷说,年轻时奶奶在高考前,每天一早就在这儿的一个地方复习呢!爷爷还说,那里有许多鱼。让我准备好饼干之类的东西。我一兴奋,一下子拿了三大包饼干去喂鱼!
到了那里,我们决定先玩,再喂鱼,然后继续玩。玩什么呢?就是爬假山、看风景、上山看著名的景物等。
我先开始兴致勃勃地爬上各种假山,哈哈,爬来爬去,钻来钻去,真是高兴极了!虽然又热又累,但为了开心,怕什么?然后我们又上了“小山”,上面除了有一个亭子,一条长廊,其它的就是花草树木,一片绿意盎然。
我再找了个阴凉的地方,站着喂鱼。不愧是“喂鱼高手”,一会儿整个池塘里的鱼都被我的饼干吸引过来了,我又惊讶又兴奋,都快惊呆了!爷爷忽然叫道:“啊!那洞里有只小老鼠!”匆忙之中,我也顾不上喂鱼了,就扔了一大块饼干到水里,然后把小块饼干扔进洞里,静静观察。啊!一只小老鼠出来把饼干叼走了!好可爱的小老鼠啊!尖尖的鼻子和嘴巴,圆而小的眼睛,小巧的身体,不愧是小老鼠!我低头一看,发现蚂蚁居然在忙碌地搬运着地上的饼干屑,卖力极了!哦,原来这就是各取所需哪!
我又跟爷爷去了奶奶复习的地方,果然幽静清雅。
这次就不详细介绍了,想知道,自己去留园看看吧。
留园游记作文篇3
今天,我们一家去苏州留园玩,留园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于是我们跟着导游进入留园里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走廊的大窗户,这个窗户虽然普通,但是这个窗户的格局有大有小,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季窗,听说是因为主人在家想要写诗作画,欣赏不同的景色,才会有灵感,春天荷塘冰雪融化,夏天荷花美丽动人,秋天树木落叶纷纷,冬天屋顶白雪皑皑。这真的是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沿着走廊走,我们看到了院子里有一个大房间,分为前厅与后厅。前厅有一组桌椅,两旁各有桌凳,后面的墙挂着一幅画,每张椅子都有美丽的大理石作为装饰上。后厅中央有一组精美的桌椅,小桌上还摆着茶壶。我心里想:为什么要这么分呢?正巧导游解释道:“前面的是男人们的地方,用来工作和喝茶的,后面是女人休闲的地方用来织衣服和聊天的。这样就显得男人的认真和女人的端庄。”
再往深处就有一块非常大的石头在院子里,这块石头最顶端的左部像鹰的嘴,顶端右部像大象的鼻子,中部像乌龟的脸,下部像狮子。我被眼前的石头完全震撼到了!导游说:“这是太湖石,是四大石头之一,有瘦、皱、漏、透、丑的.五大特点。”导演还说:不要认为丑是恶心的,令人嫌弃的,其实它就是美,“丑”是一种艺术,因为丑到极致是就带表最美。还有不要凭着人的外表来判断是非,因为这不代表全部,心是善良的,透明的,纯洁的,这个才是最美,而不是凭着漂亮的外表,去做龌龊的事情。”
导游给我们说了这段句话,我感到深深的震撼。没错,就算那个人很丑,但是他心灵美,这才是真正的美,这句话我会深埋在心里。
留园游记作文篇4
刚踏进门,就有一位阿姨说:“小朋友,你们一定不太了解留园,所以我来介绍吧”。我们说:“好呀,好呀。”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
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留园游记作文篇5
今天到了苏州,公司组织的春节全家游。在下午到达安顿后,我们一行二十几个人到了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留园。游览时叫上了一导游因而这其中的巧夺天工之处也被解释的一清二楚,寓意明了了。
来到这个五峰仙馆吧,经导游的分析和比对,我们看到了果然在封建社会这男尊女卑的陋习在这样的厅堂显示的是如此的明显,我们看到的前厅和后堂的装修雕刻都是那么的明显,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差距乍就那么大呢!呵呵!你们瞧:前厅是男人的空间装修的精细,雕刻的工艺如此的精良,就连房屋的屋梁的材质都不一样啊,女人的屋梁都没有装修和雕刻的花纹。
再看看地板的石砖,前厅是大块的青砖,后厅则是较小的青石板。再回头看看后厅因为女子不能见陌生人,因而女子呆的地方还是苏绢装裱的厅堂,外面的来客是看不到里面的女子的。还是封建社会的礼仪也是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的。譬如在那贵妃床榻上放着蚕丝被,就表示是正牌的太太,而放的是棉被就是二房,如果是放的是棉布就是小妾了。这等级的差异使得待遇也是一泻千里啊!呵呵,诸如此类的比较,才感觉着生活中的知识真的是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啊!多出来走走真的是让我们多见识,长了知识啊!
当我们来到冠云峰前,看到了这三分形似七分凭想像才可以知晓这神似送子观音的神石,正面看到的确似苍鹰展翅和千年神龟的雕刻时,我不禁为这样的神奇工艺而诧异,同时也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而叹为观止这神奇的力量,因为我们同时听到为这神石的到来,每拖一段距离就要打一口井,为得就是要在路上结冰后,才能把这么重得巨石运到这里。想像当时的环境和劳动人民的巨大辛劳和智慧的力量才得以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了这历史长河中如此美妙的瑰宝。这亭台楼阁,这花园长廊如此的幽然委婉。
当我们在感慨中走向出口的时候,我们意外的发现了主人连一个简单的下水道的设计也不放过,这几百年前经过石匠千锤百炼的凿出了铜钱的样式,寓意是雨水可以流走,但是这铜钱(金钱)千万不可被水冲走的,要绝对的全部留下哦!呵呵!看来这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还是惧怕自己的物质资产会消失于无形而煞费苦心的。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字梁,那开门见山的小假山都是他们行在官场中的企盼和利益驱使的物质产物。
山外有山,世界在物质更替中新旧文化的冲突中,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和堆积,注定我们都是历史厚载的传承者。在旧的文化逐渐消失我们的视野时,我们去之糟粕,取之精华,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对着先人的遗留,能做出怎样正确的取舍呢?我无语地沉重地面对这一园的无言的物质存在陷入沉思中…
留园游记作文篇6
弯弯曲曲的长廊带我们通往留园的深处,走在长廊,欣赏着满园春色,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
走出长廊,映入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片花红柳绿,假山奇石,小桥流水,走在小桥上,我们踏着轻松的步伐,哼着小曲儿,看着河里那一尾尾调皮的小鱼儿,心情无比的舒服。
深入留园,我们走到了著名的“冠云峰”,它是一块又高又大的太湖奇石,和瑞云峰、岫云峰组成留园三姐妹,它以“瘦、漏、透、皱”的特点,为留园的镇园之宝。冠云峰就像一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耸立在那里。
我们还在园中欣赏美景时,带队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应该回去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留园。我喜欢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留园游记作文篇7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年的国庆假期我们一家来到了苏州。苏州最有名的应该说是园林了,于是,我们便前往了中国四大园林之一、世界文化遗产之地——留园。
进门后,沿着长廊走进去,我进入了一个园子,眼前立刻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园子中央有一个小湖,湖的一角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一条被绿藤缠绕着的长廊横跨湖面。园子的另一边,一座假山矗立在湖边,上面长满了茂密的树木。半山腰上,一个颜色亮丽的小亭子在翠绿的树木中若隐若现。
这时,我发现墙角有一个小门洞,于是,便穿了进去。环顾四周,我竟已置身于另一番天地:这里没有刚刚的那个园子热闹,却散发着素雅、幽静的气息。虽然只有白墙、花草树木和各种石头,却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摆放。白墙灰瓦,映着草木的绿色,使人心旷神怡。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又走进了一个小门洞,又一个小园子展现在我眼前。园子中央有一个大花坛,一朵朵鲜花竞相开放,仿佛在比美一般,许多草木、石头与小回廊众星捧月似的环绕在四周。
每次我都以为自己已经走遍了所有地方,却总是又在无意之中发现了一道门,通向一片新的天地。这时,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而我再次走进了一个园子。我走得有些累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坐在了湖边的长椅上。突然间,我记起来了,这不就是我们到过的第一个园子嘛!我们绕了一大圈居然又绕回来了!正当我沉浸在惊讶与惊喜中时,“回家”的熟悉旋律响了起来,要闭园了。于是,我们恋恋不舍的站起身来往园外走去。
留园是一个美丽的园林,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构成一副画。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让人回忆起来,脑海里总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风景!
留园游记作文篇8
大家一定都知道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这四个园林吧,今天我们扬子晚报的小记者们来到了其中的一个园林——留园。我们乘着巴士,有说有笑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留园。
刚进门,一块用玉石雕成的留园示意图映入我们的眼帘,示意图的上方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吴下名园”,接着,一位阿姨为我们解说了留园的历史。
往前走,是一条条长廊,那儿有一幅幅画,我们边走边欣赏这些画。走完了像迷宫一样的长廊,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屋,那儿有一些古老的椅子和桌子整齐地放在那儿。屋外,一座座假山屹立在那儿,仿佛一个个士兵在放哨,在站岗。
我们继续往前走,进入“又一村”,我还在思索“又一村”,可那的一棵棵的桃花树和盆景吸引了我,实在美极了!
我们迎着春风,走在河边的小径上,欣赏着“柳树姑娘”的长发,是多么惬意啊!你瞧,许多同学还悠闲地坐在河边赏鱼,时不时还拿起手中的面包喂一喂水面上的小鱼,一阵阵笑声在我耳边萦绕。
稍微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一块巨石边,听老师介绍,这块巨石叫冠云峰,呵,可真奇妙呢!在巨石旁,有一座小亭叫冠云亭。在巨石后,有一座阁楼,叫冠云楼。
快接近3点了,也是我们该归去的时候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坐上了巴士,在这里,我想对美丽的园林说:“再见了,美丽的园林,你的风景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留园游记作文篇9
今天,我的心情就如这天气一样,阳光灿烂,因为,我作为一名扬子晚报的小记者,第一次参加了采风活动,来到了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留园。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四大名园,足见它的历史价值。
漫步园中,无处不是美。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叶缝中筛落的阳光投射在灰白的墙上,斑斑驳驳,仿佛一下子让我们来到了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透过镂空的花窗,火红的杜鹃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迎春花……争奇斗艳;细长的柳枝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有让这座古老的宅院焕发出勃勃生机。散落在园中的假山姿态万千,有的像怒吼的雄狮,有的似展翅的老雕,有的像是开屏的孔雀,又好似报晓的雄鸡……
美不胜收的留园,让人流连忘返。
留园游记作文篇10
大年初三啦!跟着我一起到四大名园中的留园走一走,看一看吧!
留园与拙政园,寄畅园,瞻园同称江南四大名园,风景如诗如画。其中留园在鱼米之乡——苏州,清代归刘荣峰所有,俗称“刘园”,后来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走入留园,看到的是一个不是完全封闭的屋子,顺着屋子往里走,看到的是一条长廊。长廊的中间有两棵树,它们长得似乎要到一起去了。两棵树的上方有一块十分显眼的牌子,上面刻着“古木交柯”四个大字。继续向前走去,到了一个小亭子,从那儿能看到前面的风景,真是美丽无比呀!
到了长廊外面,看到的又是另一种风景,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小湖,湖水清澈透明,在太阳的印衬下显得波光粼粼,如同一面镜子,映着天,映着日,也映着奇山怪石。山水相依,别有一番景致。地上有“年年有余”,“长寿”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物。
再深入,进入了古时老人们休闲泡茶之地,古色古香。花纹独特的屏风,简约唯美的八角窗,还有各式各样的瓷杯木具,令我们眼花缭乱。
转了一圈,到了西边的盆景园,哇!这里的花草树木数不胜数,有的中规中矩,有的稀奇古怪,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这时,我的目光被一棵斜度的树迷住了,它不是直的,看上去像躺下来一样……
留园真是如诗如画呀!
《苏州园林》读后感1
通过读《苏州园林录》,从中了解到苏州园林从春秋战国时期发迹,由于吴国的国王内治城池宫室,外修院闱别院。开苏州之先河,为苏州园林之滥觞。可以说,苏州园林和苏州古城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所以苏州园林是经过千百年来,前人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而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在我的眼中那不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庭院,而是一副活的历史画卷。鲜活的记录了我们的祖先伟大的智慧,和给我们留下的精美礼物。
书中一开头就写到的夏驾湖,写的相当的美丽,并且还有诗词为证,解释说明此湖的美景竟然可以比西施更加美丽,连西施都比不上。我想是它太美了,可以说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可惜到了清初就已经没了,变成一片平地,不然真想去看看那的景色是否有书中所写的那么迷人。
在全书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寒山寺.南园。这两处,作者都是从前人的历史资料上来详细描写,并且用了浓墨重笔去详细描写,使我在书中看到了一幅幅的画一样的。我喜欢寒山寺是因为它经过两起两落却任然毅力不倒,反而更加的恢弘壮大。寒山寺迷人的地方就是"近郭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水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我觉得寒山寺最好的景色应该是登上寺院西南的"枫江楼",那应该是别有一番景致。等高而观课纵览古运河两岸的美丽风光,江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并且还可以领略张继《枫桥夜泊》诗的意境。
南园虽然美但是在五代的时候,还是稍逊于"沧浪亭"。文中写到南园到了春天,杨花开的很茂盛,基本上开满了城南路,并且周围叠石为山,引泉为池,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品种甚多,亭台台榭,借景而造。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园林景观都是十分有讲究,比如说假山的堆叠也很有讲究:"可以说不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重峦叠嶂,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宽畅的就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上假如成河道,往往安排桥梁"。池沼的边沿很少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两者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总之,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标本,也是我国最美的园林。
《苏州园林》读后感2
大好的清晨,幽静不失光彩,我的目光却停在这篇《苏州园林》之上,久久不能移开。
这幅绮丽的“画卷”,主要描绘的是独具匠心的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先生将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勾勒得淋漓尽致。遥想当年,那些伟大的设计師和匠师大概也盼望着自己的后辈们能如此欣赏自己的杰作。
诚然,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相比是有所不同,却也不同得别致。北京园林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彰显的是皇权的磅礴大气,而苏州园林的'特点是淡淡的典雅,白墙黛瓦,有几分徽派的美感,又依山傍水,给予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我极大的共鸣,是因为我曾亲身观赏过这文中的景色。曾经,我穿过闹市街口,立于园林的大门前,凝望着门内的美景,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步入园内,环绕在身边的是清脆鸟鸣,眼前是婆娑的树影、清冽的山泉、叠嶂的山影、嶙峋的怪石。“浓枝高下绕亭台,初染胭脂渐次开”,写的是娇艳的花簇。绵绵细雨中,打伞的苏州姑娘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耳边是吴侬软语,心中是大好河山。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叹:祖国的江山秀丽如画。
江山如画,画如江山。祖国处处是美景。华夏儿女们,带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出发!
《苏州园林》读后感3
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让我对它无限的向往。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让我感到迷恋。
苏州园林讲究完美,他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呈现在游客的眼前。重峦叠嶂的假山、九曲回转的回廊想画幕一样铺开来。踏在幽深的回廊上仿佛可以听到古代诗人在雨打芭蕉驻立窗前低吟的读书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这种意境吧。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一到春天我想那应该是花的海洋吧。红楼梦里的史湘云醉卧海棠花应该只有在苏州园林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州园林的夏季应该像这样一样充满生气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对称是一种美,而不对称要营造登峰造极的美,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苏州园林是人间的仙境,过惯了喧闹的城市生活的凡夫俗子可以到苏州园林占占这里的仙气。
《苏州园林》读后感4
首先,作者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可见,叶老先生的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苏州园林设计的图画美来具体介绍的。
作者先总体介绍图画美的四个表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来具体说明,在联系到美术画的不对称表现出的自然之趣。作者想要说的是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同样也是为了表现自然之趣。
假山的堆叠也很有讲究:“可以说不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重峦叠嶂,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宽畅教育城的就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上假如成河道,往往安排桥梁”。池沼的边沿很少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两者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在提到苏州园林的栽种、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至于花墙、廊子,镂空的图案,大镜子,更是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致富有层次,错落有致。
自始至终,作者都在紧紧扣着图画美来阐述苏州园林的完美,在介绍着设计者的设计精巧以及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建筑上的艺术,不仅仅是人创设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艺术,更是融合了诸多中国传统审美理论和艺术理论的结晶。
总之,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标本,也是我国最美的园林。
《苏州园林》读后感5
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关于苏州的,名叫《苏州园林》。苏州的园林多的很,例如有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和狮子林。书中大体简介是: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网师园 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掩映。作者曾留意过苏州园林的资料,发现这些园林的主人都曾是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比如:
拙政园为明代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所建,王献臣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但仕途不得志,官场受诬陷连遭贬谪。留园也是建于明代,为徐泰时的私家花园,徐泰时也曾被诬陷过始终被罢职不用,回乡后专门治园圃。网师园建于南宋,主人叫史正志,亦曾遭贬谪,最后流寓吴中,构建此园。最后还有著名的沧浪亭,它的主人是北宋的苏舜钦,曾屡次上书议论时政得失,被罢了官贬到苏州,在此构建了沧浪亭。其它的还有一些如曲园、耦园、退思园等等。通过这些园林可以看出中国文人与平民大众的关系和他们对封建思想的依恋程度。
以前的文人只占社会的一小部分,他们将那么多美好的食物溶在一起,把不同特征的物象集中起来以突出自己的高风亮节,这就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也恰恰是因为中国文人的这样一种品质,才使得我们这个国家的整体思想得不到解放,才能使自己的精神不至于这样垮掉。通过苏州园林,让我看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许多不足,他们尽管是社会的精英,但是如果连他们都不能获得解放,那么但愿我们这些祖国的栋梁能使祖国兴盛起来,前提是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