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12个月亮观后感锦集76句

12个月亮观后感锦集76句

时间:2020-11-08 21:09

第一篇:家里养月亮

正在专心致志地上网,突然,屏幕一片漆黑。停电了。我慢慢起身,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多耽误事啊。

忽听女儿惊喜地喊道:“爸爸,快来!”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清晰的影子。她动,影子也动,她被这个新发现迷住了。我这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抬头看,一轮明月像一位清丽的少女,恬静幽雅。好久没有见过月亮了。静静地望着,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轻盈的东西漫上来。月光下,女儿脸上、身上明明暗暗,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像个小天使。

忽听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我以为听错了。“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她小手指着窗下的鱼缸,水面上浮着一枚小小的流金的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是,是。”我有些激动,女儿的话是诗啊,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多么新奇美妙!忽然想起东坡说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真好,我们闲暇中欣赏月亮,便是月亮的主人。

意识到自己是月亮的主人,很重要,使我意识到,我生命存在的背景,除了工作的单位、居住的小城,还有天上的明月,浩瀚的夜空;也使我意识到,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应该仰望明月,阅读星空。我浮想联翩:我还可以是春风的主人,夏花的主人,秋雨的主人,冬雪的主人……我完全可以做一回风花雪月的主人。明代的袁中郎出任吴县县令,给文友写信说,从此“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生公说法,石有长老。”自命为太湖山水的主人,情趣令人赞叹。不禁想,这兴趣盎然的诗意,为什么孩子知道,大人不知道?古人知道,现代人不知道?是我们太俗、太忙碌?孩子的眼光,有时比大人更辽阔,更深刻,也许,这就是“天机”。

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地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而鱼缸里依旧有一轮月亮在荡漾。她轻轻分开手,掌心的月亮碎了,叮叮咚咚地落在水面,溅起无数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也闪烁着一个月亮。“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我脱口而出。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坐,金色的月光在心里荡漾。睡觉前,女儿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又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兴致勃勃地向我汇报: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于是,我们在一片潋滟的月光中,恬静地睡去。

那晚,电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第二篇:家里养月亮

月亮像一朵鲜花,开在天庭高高的枝丫。乐陶陶,静悄悄。坐对着清夜微笑。”这是我以前读到的一首诗,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而在我的眼中月亮更像一个弯弯的小船儿,高高地挂在天上。但是到了中秋节月亮就变成了一个大圆盘。我喜欢在中秋节时带着月饼去海边赏月。中秋节的月亮是多么美呀!

第三篇:家里养月亮读后感

从前,某村庄中,有户贫穷人家,生活很苦,家长为了省钱,常利用夜晚摸到人家的'菜圃里,偷窃蔬菜。有一天夜里,这父亲带着他七岁的小孩,走进别人家的菜圃,想拔些萝卜带回去。当他刚拔了几条萝卜,他的孩子忽然在背后轻声呼喊:”唉呦!爸爸,有人在看你!”他爸爸大惊,贼眼四顾,慌张问道:“孩子!人在哪里?”小男孩一边指着上方,一边回答:“爸爸!你瞧,月亮正在看着你哩!不是吗?”

小男孩的这句话,说的他爸爸愣住了。他徐徐放下了手里的萝卜,后悔的心情,使他难过,也使他欢喜。他默默牵着孩子的手回家去了。一路上,他在想:“偷盗是很大的罪业,大概是佛菩萨或神明的慈悲,假借孩子的嘴,使我悔悟,使我改过向善的吧!”

其实,正道与邪途的分野,只在这一念之间而已!那菜园主人因为菜常被偷采,气得不得了,心想这小偷太可恶了,一定要将小偷捉起来。就躲在树后想捉贼。

当他看到人影正想出声叫喊捉贼时,听到那孩子讲的话,一时也楞在哪里也看着月亮,藉着月光,菜园主人也看到小偷的脸孔,知道他是同村生活困顿的贫穷人家。看着父子俩默默的牵手离开,他又抬头看了看月亮默默不语。

菜园主人回家后,将看到的事情告诉妻子,那妻子对菜园主人说:“那月亮不也正看着你吗?”

菜园主人一夜未眠。隔天中午菜园主人跑去找那偷菜的父亲说:某某呀,我家须要人手帮忙,你可不可以来帮忙呀?除了工钱外,还可以给你一些菜拿回家。

对这额外赚钱的机会,又可温饱一家,那父亲当然满口答应了。

当夜这小偷父亲牵着小男孩的手,蹲在阶上看着月亮,那小男孩说:“唉呦!爸爸你看月亮在笑哩!”

同时菜园主人也在自宅看着月亮,对着妻子说:“从未曾感觉月亮一直都在看着,看着别人也看着我,看着别人在做什么事,也看着我如何的反应……唉呦!你看月亮在笑哩!”

第四篇:家里养月亮读后感

月是古老瓷窑里焚烧而升腾的一轮玉盘,是宣纸上挥毫定形的胖胖的心愿,是白丝绸拭亮的温润、柔滑、细腻的铜镜,是娘亲放飞的一只风筝。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可以说,人们赋予了月无尽的诗意与韵味。

让我们吟咏着美丽的诗句,哼唱着《明月几时有》、《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弯弯的月亮》等歌谣,走进神奇多彩的写作世界之中。

如果你对自己的想象力有足够的信心,不妨来一次遨游月球之旅。假如未来的某一天,你有幸登上了月球,能谈谈你的感受和所见所闻吗?假如人类准备在月球上定居,由你前去考察和勘探地形,能讲讲你的“历险记”吗?假如有一个旅行团前去月球参观,作为月球的导游,你将如何向客人介绍月球呢?只要你愿意,存在你脑海里的月球可以像变魔术一样任意变幻。比如,月球上的第一个生物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答案,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推理,把它描绘成各种样子。

假如你的情感够丰富,不妨演绎一段精彩的故事或透视一个人生哲理。

第五篇:家里养月亮读后感

娟子上学前,最喜欢戴着眼镜,笑眯眯地看老师。她总是托着下巴想自己将来的老师,会不会是这样?想啊!忽然自己就坐进了教室,一个戴眼镜的老师对着自己笑,娟子也笑了,忽然一切又不见了,娟子揉揉眼,哦!原来是个梦。

又一年的夏天,娟子扎着羊角辫,背着小书包上学了。娟子发现讲台上的老师戴着眼镜笑眯眯的,娟子好高兴啊!她好喜欢这位李老师,李老师笑起来像妈妈,声音好听极了。李老师也喜欢活泼、可爱又聪明的孩子。

一天,李老师讲《月亮》这一课,她轻轻念着:“弯弯的月亮小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念完后,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像小船。”“对!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

“像镰刀。”“弯弯的月亮最像镰刀了。丽丽说得真好。娟子,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老师!弯弯的月亮像外婆院里结的豆角。”娟子认真地说。

“哄!”教室里响起了笑声。李老气得脸发白。“娟子,不许说月亮像豆角,听见了吗?”娟子低下头,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见弯弯的月亮像豆角,家里养月亮读书笔记 为什么老师会生气还不许说?她好不服气:弯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二十后,娟子也成为一名老师,她总忘不了那豆角月亮。她讲《月亮》那一课时,也问道:“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小船,有一位叫李佳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像豆角。娟子好啊!娟子说:“李佳同学说得正确,弯弯的月亮是很像豆角的。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不能只拘泥地说别人说过的,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新的想法。”

又二十年过去了,娟子老师仍不改初衷,仍教育着孩子们“豆角月亮”,她不断地鼓励孩子说自己的话,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有一天,娟子老师收到一封信,信是一位叫李佳的作家写来的。信里写着:娟子老师,我是您的学生,谢谢您没有扼杀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谢谢您的“豆角月亮”。

喜欢闲适,喜欢悠然,喜欢自在……喜欢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喝一杯浓茶,捧一本闲书,任思绪在遥远的外太空神游。有时候,独自享受这一个人的午后,似乎也颇有情趣,倒也显得浪漫深沉。有多少人喜欢主动为自己的生活寻找乐趣,为自己导演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生活剧呢?

生活是需要调情的。有句俗话说:“没事儿偷着乐。”我想,快乐何必隐藏,还是正大光明些好,也许还会成为别人的乐趣呢!就好像张小娴这样,把自己私密的日志与读者分享,写成《一个人的月亮》,将记忆里那些美好的东西一一道来,但却绝不是以庸俗的方式对文字进行“浓妆艳抹”,而是以真实的平凡的语言诉说着自己的心情,深深地透露着生活气息,读来有一种小资情调。每每翻开《一个人的月亮》,总是倍感亲切,就好像打开自己的日记那样理所当然。

看着书里的一幅幅精致的小插图,我总是嘴角不自觉上扬,有一种幸福感,那样的真切。或许有人会笑我幼稚——都多大了,看书还只注重那些零零碎碎的插图,简直是没有层次。但我想说,一,只看图并不算幼稚,难道你就不曾关心过你说看过的书里的图片吗?二,书里的插图并不是没有意义,那是张小娴生活的一部分,是张小娴成长的历程,是我所喜爱的东西,自然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凡是对生活感知认识能力强的人,都会从中窥探出或多或少的生活哲理。读书,本不是什么特别有趣的事——对大部分人来说。然而,读一本自己喜欢的闲书,却成了一种享受,成了一种别样的乐趣。

生活是什么?是毛毛熊,是意大利丝枕套,是蓝色的星星,是香薰炉,是电暖脚套,是保温杯,是粉红药箱,是灵感簿,是百合花相簿,是风景玻璃球,是一个人的月亮……是这些林林总总的'小事物所拼成的,是有关这些东西的小事儿,点点滴滴累积而成的。毛毛熊也许是童年最好的知心伙伴,意大利丝枕套也许倾注了深夜里无奈的悲伤,蓝色的星星也许寄托了我对远方的深深的祝福,灵感簿也许成为我一辈子也不会一起的温馨小道具,风景玻璃球也许摄入了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我成长的见证,而一个人的月亮却意味着太多太多……“月亮是一个人内心的追寻,也是最私密的时光。一个人的生活,就是那个人的故乡。”我以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夜深人静,一丝丝清冷的月光照进房间,总是禁不住勾起人们的胡思乱想来。“一个人的生活,就是那个人的故乡。”这话实在说得太妙了。思来想去,原来,我们思念的不是人,不是事,不是物,而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细细想来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幸福是什么?是少女的肤色,是丝薄粉底,是救命面膜,是体贴蒸面机,是洁面刷,是繁星眼影,是天然的甲油,是一生的香水,是肚子里的童年往事,是苦味的幸福……这是每个普通女孩所追求的,所向往的那么些浪漫事儿。但又何尝不是最动人的,最真诚的呢?生活其实而很简单,幸福其实很简单,只需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为自己的生活化化妆,平添几分浪漫色彩。“我奢侈地买一袭华美的内衣,不过我知道,肉体会衰朽,爱会败亡,美丽的东西,稍纵即逝。我买的,是回忆。”只要抱有这样的生活态度,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真正追求什么,就够了。生活里的那些事儿,好的或坏的,繁琐的或简单的……或许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全部,但只要有一件是我们自己决定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幸福便是可寻的。

我一直追求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浪漫,一直寻觅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情趣,一直先方设法地为自己刻意制造曲折情节。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但读了《一个人的月亮》后,对于生活我有了更深的理解:慵懒有时是一种闲适,寂寞有时是一种享受,奢侈有时是一种回忆,庸俗有时是一种高雅,一个人的月亮,是我的生活的故乡。生活里的那些事儿,教会了我太多太多……感知还在继续,成长还在继续,生活还在继续,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篇一:从地球到月球

这本书是法国科幻小说家之父——凡尔纳写的。事情是这样的。

1869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剑桥天文台在观测月球的时候发现,如果于1870年12月1日22时46分40秒,在纬度0~28度之间的地方,用大-炮发射载人炮弹车箱,就可以将人发射到离月球3.7亿英里的地方进行观测。剑桥天文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炮俱乐部。

大-炮俱乐部的主席巴比康收到信后说:“我们得找一个符合剑桥天文台要求的地方。”他的秘书梅斯顿说:“我看咱们美国境内没有在纬度0~28度之间的区域,而墨西哥有这样的区域,看来得向墨西哥发动战争去夺龋”俱乐部的另一名成员摩根将军看了看地图后说:“佛罗里达州有符合要求的区域,所以不用发动战争。”梅斯顿说:“佛罗里达州的人同意吗 ”巴比康主席说:“我们去听一听佛罗里达州人的意见吧。”说着他们就走了。

到佛罗里达州后,巴比康主席问:“我们要用电动大-炮发射一个炮弹车箱,大-炮大约重900磅。你们愿意吗 ”佛罗里达人说:“我们虽然只有坦帕城,但是我们符合条件,而且我们愿意。”得克萨斯人说:“我们有十一个城市,选我们吧!”巴比康主席说:“我们根本没有选你们,因为你们只有北纬29度,不符合条件。我们选佛罗里达州。”刚说完,得克萨斯人使劲地咒骂大-炮俱乐部的成员。梅斯顿赶紧维持秩序,可是维持不住,所以他们赶紧跑到了一个地方,叫乱石岗。巴比康主席说:“就在这发射大-炮吧。”巴比康主席和工人们一起把炮台建造好了。这时,一位叫阿当的法国人和一位叫尼切尔的船长说:“我们可不可以和你一起到离月球3.7亿英里的地方 ”“当然可以,我正想再带两个人一起去呢。”说着,12月1日22时40分到了,他们三位进了炮弹车厢,22时46分到了1、2、3、4、5、6、7、8、9、10、、、、、、35、36、37、38、39、40。一名工程师突然按动电闸,电流被接通了,炮弹呼的一下飞了出去,奔向月球......

按道理他们应该在三天后——12月4日回到地球,可是到了12月11日还是没有他们的踪迹。到了12月14日,他们终于平平安安地回到了乱石岗。

我想:现场的观众们一定不会忘记这次大-炮的发射。

我想:阿当一定会把这次经历讲给法国人听的。尼切尔船长一定会把这次探险记载在他的航海

我还想:科幻小说家之父凡尔纳确实很伟大!人类登上月球已梦想成真。我要向他表示祝贺!

篇二:

这几天读了科幻大师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读完之后酣畅淋漓。虽然这是本科幻书籍,但是书中所涉及的到的物理学知识却非常奇妙。

书中的主角巴比康主席为了实现人类征服月球的伟大理想,使用了巨型炮弹将三名乘客从地球发送到了月球,最终完成了一项惊心动魄却无比伟大的实验。

炮弹采用锥形的形状,为的是使用流线型减少阻力,也是为了三名乘客能舒适地居住其中。另外,为了发射一枚如此巨大,并且速度如此之快的炮弹,需要制造一门长约几千米的巨型炮台,更需要多得能塞满整整一层楼的燃料。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禁澎湃起来,原来任何一项航天工程都是千千万万个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

更令我惊讶的是书中炮弹飞行的理论。我原本以为如果想要到达月球,那么飞行器需要一直向外喷射燃料直至到达月球表面,现在才发现,原来每个星球都是有引力的,只要到达月球与地球引力的平衡点,之后月球的引力就会将飞行器吸引过去,而不需要飞行器自身的推力,甚至这时还需要反向喷气时飞行器的速度减小,为的是减少降落时的冲击力。

这些理论真的是闻所未闻,我自己上网查找了资料,发现情况果真如此。此时我不禁佩服起这位几百年前的作者,他竟然能预言出人类航空的未来,而且他的理论还如此得正确,大师的确是大师。

可是,书中也有不少漏洞,比如说过快的速度产生的摩擦力会使铝制炮弹过热融化,在太空中人不可能像平常一样在地面生活等,但是这些漏洞仍不妨碍凡尔纳的这本书成为科幻书籍的经典。

现在,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我对天文知识很感兴趣,我希望以后能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运转情况,更希望中国能早日实验登月的梦想。

篇三:

这些天,我一直在重读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每读一次都会被他吸引。

这本书主要讲了位于美国巴尔的摩的大炮俱乐部,在南北战争后冷清了许多。俱乐部主席因贝·巴比康想出了一个发挥他们天赋的好方法——向月球“宣战”,将它纳入美利坚合众国的第四十个州!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却遭到尼切尔船长的反对,并下了不少赌注。在全球各地几百万美元的捐款雨点儿般地落入大炮俱乐部的钱箱后,向月球开炮的“哥伦比亚”大炮便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城的乱石岗开工了。

这时,一个叫米歇尔·阿尔当的'法国人要求置身于炮弹内部,飞往月球,并促使巴比康与尼切尔化敌为友,一同飞往月球。12月1日晚10点47分40秒,炮弹搭乘三名游客以16576米每秒的速度飞向宇宙,因一颗火流星的影响,绕月球一周后,在缓冲火箭的后坐力下,最终遗憾地掉回东太平洋的故事。

看完这部小说,我不得不钦佩凡尔纳惊人的想象力。向天空垂直发射炮弹,不正是九十年后发射的载人卫星吗?阿尔当穿上潜水服,想在太空游泳的念头,不正是一百多年后的太空行走吗?在凡尔纳众多的科幻小说里,无不彰显他无穷的想象力和天文、地理、物理、数学、化学等方面难以衡量的知识。

我特别喜欢一个细节:《环游月球》第十五章《抛物线和双曲线》里介绍,炮弹经过月球南极看到的山脉、大海、森林,后面还加上一句:“是幻觉,还是他们看错了,抑或是个光学现象?”,大概这样不会让反对月球存在生命的人掀起一波波浪潮吧。

在钦佩的同时,我也欣赏巴比康和尼切尔的机智,在不到半小时之内就算好了炮弹的准确速度;也喜欢阿尔当的可爱,葡萄秧、多米诺骨牌,甚至是两条狗和六只鸡也被他塞进了十分拥挤的炮弹。此外,凡尔纳还塑造了另一个可爱的形象——俱乐部常任秘书长J.T.马斯顿。他身残志不残,永远忠实地跟随者巴比康。他大大咧咧的言语,冒冒失失的行为以及超人的幽默感,贯穿全文。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遐想:如果我有幸登上炮弹,我一定会用相机照下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月球照片!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带给我无穷的想象空间,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好书。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