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纪录片先生观后感400汇合50条

纪录片先生观后感400汇合50条

时间:2021-02-17 19:07

01

我要给此纪录片满分。评价纪录片的准则有很多:拍摄手法,拍摄画面,后期制作等等,但拍摄的内容才是它的灵魂。一部纪录片能够揭开了被掩盖了许久的幕布,带给大众震撼,可谓振聋发聩,这就是一部好的纪录片。一代大师的是非曲直并不是某些所谓政府想要隐藏便能石沉大海的,历史终将冲刷掉所有的虚假,展露出事物的本质。对于我等小辈来说,很多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仅仅知道郭沫若,老舍等等追着共产主义跑的作家,以为这就是语文,他们就是文学学者的代表。但实际呢?看完纪录片的我开始不断的搜索陈寅恪,郭沫若,红卫兵等这些关键词。一代大师,耄耋之年竟被批斗,看得我是满腔怒气。而蒋天枢能放弃自己的事业,首先完成老师的遗嘱。此举方为我中华文人之举措,称之为君子,看后不仅赞之,叹之。进来宣传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国学,学的是什么?这些榜样才是我们缺失的精神。感谢《先生》纪录片,为我打开了一扇精神的大门,三十分钟一集的简短介绍仅是抛出的一块砖,让我们自己去追寻先生的足迹。我要为此纪录片打满分,也希望身边更多的人能够尽早看到这部片子。以下是我的总结: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有一件事给我印象比较深,陈先生出一考题为对对子:孙行者。他认为古文相对来说不方便口语,但最能体现出中国文字的对仗,押韵,平仄。的确,四字成语记忆,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他本人也一直使用古文写作。

2.先生坚信思想应自由,哪怕要经受罹难。

3.数学非常重要,因为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

4.先生留学期间多方学习,科学,语言,等等。但并未获得这些博士头衔,因为他认为学习知识本身是重要的,但要三年的时间研究一个问题未免有些浪费时间。

梅贻琦 两岸清华 本是同根 。张伯苓的得意门生 。

1.“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老师不但要“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为此,他提出了“从游”这一生动的比喻,以老师为大鱼,学生为小鱼。认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以教师的高尚品行来自然地引导学生,达到“不为而成”,是很高明的教育方法。

2.高尚人格具体体现在“团体精神”、“急功好义”、“遵守纪律”上,要借团体的运动“去练习舍己从人,因公忘私的习惯”。今天我们提倡体育,不仅是为了锻炼个人的身体,更是为了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要借团体项目,去练习“舍己从人,因公忘私”的习惯。体育比赛的目的不在于能不能取胜,而在于是不是各尽其能,使本队团结合作的.精神得到有效表现。在体育比赛中,“胜固大佳,败亦无愧。

晏阳初 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竺可桢:浙江大学校长。校训 “求是”Faith of Truth。 1939年2月4日,他对一年级新生作了《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讲话,深刻、精辟地阐述了“求是”的涵义。“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

02

"先生们的很多故事,我们也只能拍出一点点,他们心底的善良、焦虑和无奈。我们要在点滴中呈现他们大写的人格,正本清源,让他们回到受敬仰的位置。 "

是素描,勾画的很粗

但看的时候还是被感动到了

"他们的背影,是一个民族的正面"

陈寅恪、胡适、张伯苓、马相伯、竺可桢、陶行知、晏阳初、梅贻琦、梁漱溟、蔡元培……这些闪耀民国的大师们,最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术造诣,更是他们明知是飞蛾扑火却仍然拼尽全力救国救民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精神!物质条件艰苦匮乏至此,精神世界却丰富的让人赞叹。感动之余让人不禁思考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到底缺少些什么?

"大学里应该教授通识,学生应少问政治"

" 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的弊端。来源于传统的社会结构把人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并且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社会的风气是人人都想成为劳心者,看不起劳力者,于是农民和体力劳动者沦为二等公民,失去工作的自豪感。于是孩子们为了通过成为劳心者的层层

振聋发聩!!!

往事越百年,大师已不再。

仰望苍穹,他们,是最闪亮的的星!

《废奴》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述,还原真实历史、梳理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思考废奴对于人性解放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意义。下面请看语文迷网整理的废奴

第1篇:《废奴》观后感

9月19日下午,类乌齐县委宣传部组织全县干部职工、退休干部、农牧民群众代表在三楼三号会议室观看历史纪录片《废奴》。

尽管这已不是我们第一次看这部影片,但片中的画面还是使我们心酸。这部电影反映了农奴的血泪史,讲述了解放前的西藏。使教育引导我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历史,真切感受旧西藏的黑暗残酷,畅谈新西藏的幸福美好,真心实意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观看影片后,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深入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理念素质和思想觉悟,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第2篇:《废奴》观后感

2016年是中国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的第57个年头,3月28日是第8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组织全院教工、学生党员分别于4月8日、4月15日下午在生命科学楼107教室观看纪录片《废奴》。

《废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完成,着力于表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这一二十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篇章,通过描述西藏农奴制的由来、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讲述西藏废奴运动对于西藏和藏族同胞以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展现新西藏的发展进步。该纪录片借助1959年中国西藏地区废奴的影像资料,采访拍摄西藏废奴的亲历者、见证者和中外学者等,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述,还原真实历史、梳理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

通过观看纪录片,全院师生党员对西藏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废奴之于人性解放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本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院党员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精神状态,为激励全院党员团结并引领广大师生群众更加奋发有为、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从而推动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

第3篇:《废奴》观后感

2016年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的第五十七个年头,也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七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近日,洛隆县中学组织教师、学生集中观看了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完成的两集高清纪录片《废奴》。本片着力于表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这一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将中国西藏废奴囊括在世界废奴运动的大范畴之内,通过描述西藏农奴制的由来、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讲述西藏废奴运动对于西藏和藏族同胞以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观看影片,使老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西藏的发展历史,使老师和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对教育师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孔子观后感400字1

孔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想到国学就会想起论语;一想到论语就会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会去救助穷人。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讲了。孔子解救了一个要给季氏陪葬的小奴,那个小奴为了感谢孔子,最后还当了孔子的学生。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感谢你的。

而有才是:他会通过观察一个国家,来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说了。孔子受到卫国的邀请去了卫国,他通过观察卫国就知道卫国马上会有内乱,所以马上离开了卫国。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事情。

孔子虽然很有才华,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学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乡鲁国,继续教育他的学生学习,直到七十二岁死去。

孔子观后感400字2

听说妈妈明天要带我去看盼望已久的电影——《孔子》,我心里就像装了无数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来到电影院。电影开始时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的鲁国。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正式开始了,我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鲁国国君鲁定公把孔子从一个平民百姓提升为中都宰,再从中都宰提拔为大司寇,最后又提拔为代相国,希望能实行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也同时制约势力强大的三桓。孔子在当官期间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释放了三桓中季氏的小奴,还废除了活人陪葬的陋习;第二件事是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被齐国占领的三城;第三件事是铲三桓,还毁了三座高城。后来三桓中的季氏为了权利把孔子赶出鲁国,孔子只好周游列国去了,他的弟子们也一起跟随他。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真是忠心耿耿啊!过了十几年,年迈的季氏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先把孔子的弟子冉求请回鲁国,再把孔子和其他弟子们也一一请回。这时孔子已经七十多了,再加上传来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和最亲密的弟子——子路去世的消息,真是雪上加霜呀!不久,孔子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看完电影,我觉得孔子真是个伟大的人物,可惜他生活在动荡的春秋时代,要是生活在唐朝的“贞观之治”太平时期,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孔子观后感400字3

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骚,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凭着照片和文字去模仿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

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爱,对知识的求索,均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孔子的强大智慧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忧伤与智慧之光,让人过目难忘。

遗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在前期宣传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饰演孔子的发哥和饰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还有片中出现了像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注意点尊重历史吧。不过该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不时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