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中国汉字大赛观后感合集70句

中国汉字大赛观后感合集70句

时间:2020-03-04 02:02

第1篇:汉字大赛观后感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赞汉字》【汪竹柏】

汉字,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最近正在CCTV-10科教频道热播着。对汉字情有独钟的我,当然不会错过这积累词语的好机会——每周五晚上,我都会准时收看这个唤醒我们提笔写字的节目。

我们来想一想,为什么要举办这个节目?很简单,在电脑时代,我们经常提笔忘字,只记得键盘,却将笔杆忘怀。可能,我们是找到了一个代替笔的替代品——键盘。手指轻轻一敲键盘,汉字便一下子蹦出来,那里还 用得着提笔写字?这样,轻松,方便,快捷。可是,在我们使用替代品的同时,你是否注意到,你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退化?你是否已经开始提笔忘字?一连准时收看了3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几个词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第一个词语是“日冕”。可能会有许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没有注意到——“冕”的上半部分不是“日”,而是一个“冒字头”。要知道,这个字我写了无数遍了,却一直都在书写着一个错字。那时候,我下决心:以后写字一定要注意细节!第二个词语便是“妖孽”。很佩服书写这个词语的同学,那么复杂的“孽”字都能完全正确地书写出来:上面一个“薛”,下面一个“子”。看来,要想写好字,日常积累也是必要的'。第三个词语是“蝉蜕”。 当主考官说出这个词语时,我脑中一片空白,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语,可当主考官将这个词语的意思解释出来以后,我就正确的书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借助释义,我们就可以想象,就可以正确书写陌生的词语。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与听写大会同步写字的时候,我真不忍心将这一个个快活的精灵框在田字格中,我想让他们去舒展自己的身体;无拘无束在地去享受自己的欢乐;自由自在地去玩耍。汉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力量,它带着我,翱翔于远方。

第2篇:汉字大赛观后感

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共同举办的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终于落幕了。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新鲜;仔细一想,有不少问题。我们都不会写的字,要孩子们死记硬背;孩子们记忆了这些几乎没有用的字,长大成人后再抛弃,这不是折腾吗。

还 有一些文言文的词,现在根本不用,都是一些中国人民早已抛弃的糟粕,也拿出来考学生,这不是折磨孩子吗。孩子们被逼的背《现代汉语词典》, 这不仅是扼杀孩子们的思想,也是扼杀中国的未来。

现在很多孔乙己在鼓吹,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文化的积淀;可是他们忘记了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写的是白话文。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白话文汉字里面什么也没有。

例如这次比赛中的一些词:蹚水、趟水;桑葚、桑椹;筢子、耙子;酆都、丰都。字不一样,都正确;这就说明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积淀。还 有主考官们读的那些文言文,根本不是人说的话;别说听的人不懂,读的人也不懂装懂。例如:主考官郎永淳先生读,圩顶xuding时,北京大学钱文忠教授点评说,这是一个多音字,读weiding;随后裁判孟蓬生博导指出,正确读法是yuding,而且只有一个读法。需要用白话反复解释才能懂的文言文,历史再悠久,再登大雅之堂,也是落后的工具。

社会上一些所谓的中华文化大师,不懂语言学,因为语言学是科学。他们把已经淘汰的,古人的文字学捧上天。这些人和李一道长,王林大师没有本质的区别,对社会的危害可能更大。作为符号,拼音字母简单;一笔、两笔就可以完成。汉字的形状太复杂;需要几笔,十几笔,甚至几十笔,效率低下。作为声音符号,拉丁字母只要26个;汉字的数量太多,有近万个,远远超过我们说话声音的种类。字浮于事,害的我们常常写别字。

作为代表意义的最小单位,白话文汉字又太少,只有一万个;英文的最小单位数十万,而且还 在不断地发展。单音节汉字由于受说话音节数量的限制,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文字。使用竹简的古代,文人都会刻字。蔡伦造纸后,我估计曾经也有人叫嚣过,雕刻的文明传递;进入电脑时代,有人呼吁,书写的文明传递,不足为奇。

雕刻现在只是一种艺术;书法的下场,将和雕刻一样。你会雕刻吗?不会;那么我们今后可以不会写字,但是一定要会电脑输入。这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汉字难;学习汉字浪费了全国人民大量的时间。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象形文字,历史最悠久。画个圆圈代表太阳,绘个半圆意味月亮;这种古老的方法已经过时。现在全世界都使用声音符号,也就是拼音文字,因为人人都会说话,说话声音已经代表意义,只要用简单的符号代表说话的声音,就大功告成。声音符号的效率远远超过表意符号。

中国至今还 不能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国家语委难辞其咎,语委的专家学者们尸位素餐。《现代汉语词典》里仅有的几百个拼音文字,也就是字母词,绝大多数还 是老外制造。

中国至今没有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恶果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继续落后,因为语言和文字是我们思维的工具。很多人以为中国的科学进步很快,那是比中国的过去;在世界上,中国的科学仍然落后。一百年来,中国的进步很快,那是跟在别人后面前进;跟在别人后面进步再快,仍然是落后。

中文必须改革;如果不使用拼音文字,中国的科学永远落后。现在还 把落后的汉字当作图腾,是愚昧的表现;现在还 不正式使用拼音文字,是中国的耻辱。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十分激烈,有四个参赛队,每队按照顺序上前答题,当主持人报完题,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答错或未来得及答题者淘汰。

在比赛开始前,有一位点评嘉宾说:“汉字终又得到了重视,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国在往名族复兴的道路上走。”比赛开始了,只见甘肃队的张琼同学首先答题,主考官报出题目“意蕴”,而她却写成了“意韵”,很遗憾,她答错了。比赛一开始就有人答错题,我真为其他人担心。然后是江西队的王雅芝,她的题是“扼腕”,回答完全正确。过了一会儿,是吉林省的宋佳麟答题,当主考官报出“浑天仪”时,我认为挺简单的。一开始她写对了,却又把“浑”给改了,真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确,却因为一个顾虑而写错了。我觉得我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也要多读,多练,多看一些书籍,遇上不会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读几遍,背出,这样才可以写更多汉字!然后是甘肃队的王伟广,他的题是“蚯蚓”,当他写完检查一遍后,交了题目,完全正确。这给已经淘汰了一员的甘肃队带来一些信心,希望能他们走到最后。

要想学得更多字,光在课堂上学可不够,要在课后积极的学习,多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认识这些别人不认识的字,当别人问你这字怎么写,怎么读时,你才能骄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阅,这样也能学习更多汉字。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能知道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道理,可谓是两全其美。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最近在铺天盖地的选秀活动中,有档节目很有意思,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乍一听上去很容易,字谁不会写啊,但就这简简单单的方块字难倒了众多英雄豪杰。

不过回想近几年,自从进了大学,动笔写东西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要么是写些公式或是划重点,感觉

汉字,站着是一首首诗,躺着是一篇篇文。诗人填词赋雅,歌以咏志;作家抒情咏志,挥斥方遒。汉字的美,醉倒了多少文人骚客,痴迷了多少红粉知己。

诗情,书韵,文美,在汉字的承载上相互辉映,升华了精神,开阔了视野,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个字一方天地,民族的精神,文化的源根,中华血脉的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书写文明的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场复赛,这可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参加本场比赛的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代表队、山西省实验中学代表队、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代表队和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代表队。

参加本场比赛的小选手势均力敌,比赛进行得很紧张,一个很小的失误有可能就会引发场上比赛形势的大反转。襄樊四中代表队的初赛成绩名列前茅,他们的准备极充分。但就是因为一些听上去很简单的词汇,形势发生了巨变。其他三支队伍稳扎稳打,但失误还是不少。这场比赛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东队的罗弋洋,他的爸爸是一位语文老师,每天都给他复习很多词语。这次他一个人独挑大梁,战斗到了最后,最终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杀出重围闯进了半决赛。我真的很佩服他。

本场比赛跌宕起伏,有高手的精彩“表演”,也有反复涂改但最后时刻写对的幸运儿,还有写不出字的淘汰者。每当听到倒计时的声音的时候,我就特别地紧张。至于本场听写的词语,难度也比前几次增加了,我一个也不会,哎!

这个节目太好了,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和中国文化。我想以后也去参加比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创新层出不穷,信息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难免眼花缭乱。在快得心烦意乱时,不妨回头看看,我们是否遗失、漏掉了什么?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周末黄金时间热播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触颇深,一些以写字为基本功的中小学生对有的常用字,习惯用语不能正确书写,试问这些孩子的父母又会正确书写多少?相信有些父母还不如他们。随着电脑、手机的全方位“吞噬”,人们有事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方便、快捷、根本不用纸、不用笔、不用手写、按按健全部搞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不用担心汉字不会写,认不清,又能摆脱手写不堪的“尴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量的打印、印刷文本出现,虽干净、工整,但总给人生硬、呆板、程序化,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感觉。我们早年写信常说“见字如面”,说明写的汉字是一个人的载体,代表本人,字写的清新隽永或浑厚圆润抑或龙飞凤舞,不管何种字体,字里行间都包含本人待人的态度。

现代优秀通讯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让撰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变得更加快捷,但文字录入形式的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汉字本身意蕴的湮灭,也养成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惯。中国的方块汉字是世界上最具东方神韵、意境最深远的字体。当评委们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解析道来时,我们便意识到,这一笔一划不仅是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我国的汉字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金、隶、篆、楷、行,再从繁体到简体,一路走来,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史,没有理由不珍惜。

看看我们古代的一些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虞世南。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在书写、研究汉字的精髓。元朝有个书法家叫康里子山,蒙古族人,他为了练好字,从小给自己规定,每天早晨必须写完一千个字才能吃饭。几十年过去了,子山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大家留给后人的墨宝在现在的名山大川、楼台亭阁中可见一斑。

记得去过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河北正定县,光塔寺就有七座,历史名人手迹、碑刻比比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元寺,里面有一个唐代的巨型石碑,碑座是一个叫“赑屃”的大兽,碑身是一个残存的断碑,碑文的内容虽不明确,但碑文的刻字让不懂书法的外行都叹为观止,字字苍劲有力、饱满,历经唐代千年,“容颜”不变。

我们有责任继承发扬中国的汉字,热爱汉字,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主动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虽然在信息时代,几乎所有社会生活都要通过电脑和手机终端来完成,但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多读书,多记笔记,感受笔在纸上飞驰,字在笔尖流淌的惬意!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见也没见过的,然而这些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的汉字却是用点、横、竖、撇、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记者从初中生课本中随意抽选的十道看拼音写词的题目给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写,可十个词语写得全对的人数为零,对上四五个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只能对上一个。然而,这些词都比较简单,如:尴尬、饕餮……“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办事情用电脑,发信息用电脑,就连不会写的字只要输入拼音,答案便一目了然,还有人们看书时,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语便“跳”过,因此这些字词便一直困扰着那些绕道而行的人。另外,人们在写文章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写出一个“字”,种种原因造成现今汉字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坏习惯”。看到不会写的字词,不动手去查,不动脑去记。通过观看这次“听写大会”,我受益匪浅,真希望祖国的'各省市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大家远离“提笔忘字”的窘迫。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连续看了4场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觉得这档节目催进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字的兴趣和关注!

我觉得掌握这些汉字,离不开我们平时的读书看报写作和日常生活。例如:课本上学到的有“眼花

特别是第四场安徽代表队的精彩表现让我相信了团队的力量,也展现了我们江南的文化底蕴,福建代表队队员被“

写好汉字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认真书写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丰富知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无意中进入央视一套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马上就开始同步参与,没办法,节目有吸引力,不参加都不行。

一直以来,自觉汉语水平还不太差,结果呢?分明是耳熟能详的汉字,却不知从哪里下笔。那些经常碰面的汉字,居然读不出来,有的甚至多年被读成了白字儿!尽管听写大会上的汉字有的不常用,有的还比较生僻,但那些翩翩少年却在不慌不忙之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太让人喜欢高兴了。看着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小脸儿,自己还真是有点儿惭愧!

这些年,汉字的普及和推广工作的确有些弱化,尤其是有了电脑生活后,打字代替了手写,从五笔字型到智能ABC再到搜狗输入法的不断简化适用,直接挑战了中国人对汉字的读写能力。

记得我在2010年的一篇博客里写过这么一段话:

“昨日在家,写一‘揣’字,无论如何记不起来了,问先生,说了几遍还没有写出来。查原因,电脑打字是主要的。想想大约有十几年了我写东西基本不用笔,现在拿起笔来,首先是字写得太难看,横不平,竖不直,歪七扭八连自己都没法儿看了,想当年,我写的字好歹也算拿得出手的。其次是想到的字或者成语有时竟然写不出来,说是记性差了,我还不服,究其根源,还是电脑搞的。现在电脑用搜狗拼音的软件,只需输入声母,成语自然跳出来。只要你输入过的词,也是只敲声母即可,太省事了!省事的代价就是忘记最基本的汉字,这个代价不能说是小事儿。连我等年龄的人都快不会写字了,比我年轻的,还有小孩子,将来如何面对祖先?现代生活很时尚,也很劳神,很先进,也促使人的某些功能退化。”

时下一打开电视,便都是五光十色的幻觉,俊男靓女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终于开始从文字方面解决这些问题了,央视科教频道为了这个节目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制作准备。这个节目不仅有创意,更有弘扬民族文化的广义,值得举一反三,积极推广。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