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好词好句 > 谈美好词好句级赏析锦集86句

谈美好词好句级赏析锦集86句

时间:2019-10-10 10:10

说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要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为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诗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而又不乏深刻。

说学情

学生对诗歌是不陌生的,对学诗也有一定的经验体会,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全程参与。

本诗内蕴丰厚,学生难以轻易把握,教学时我将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说教学目标(根据前面的分析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主要就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本课也不例外,要求学生随着诗篇的进度,循着月光的扩散,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幻图,同时还要细细品味画境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觉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因此设置以下重点和难点:

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情境是个很好的引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能够深刻体验情感、闪现思维火花、发现疑难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激发创新思想,实现主体性的角色本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依据以上分析,预设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为:

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法

说课前准备

本诗意蕴丰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算是长诗了,学生必须要课前预习才能一节课完成教学计划,根据教师的预设问题学生预习,学生能在上课前初步读懂诗歌。

预习任务:了解作者,初读诗歌,根据注释疏通诗歌了解大意,阅读课文后面的赏析示例,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初步感受写了何景?蕴含了何理?抒发了何情?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学生回忆有关“月”的明诗,教师投引收集的名句。学生品味诗句,思考这些诗句通过写月表达什么情怀。学生基本能答出是思乡、相思之情。教师因势利导,导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从古诗切入,引出月这一诗歌意象,创设情境,自然亲切。向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

二、整体感知:(10分钟)(投影展示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一读 播放朗诵。(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

学生倾听范读,体会感情和节奏。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

明确:月。写月的诗句最多。月是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诗,将景物和情感联系起来,春、江、花、夜都只是作为月的陪衬。

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3、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围绕月的变化这样一条时间线索,写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妇怀人、游子梦乡、梦醒后的情韵几方面内容。诗情从高亢逐渐平缓,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结尾情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这首诗虽然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也有着深长的意味。

作者简介(教材注释①)

知人论世,主要是了解作者生活在盛唐时期,从而深刻感受诗歌的感情旋律,诗人的情绪哀而不伤,我们听到的不是哀怨和绝望,而是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在诗人心中的回响

“孤篇压倒全唐”

“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问题的设置主要涉及对诗作内容的理解。教师预设的问题具有连贯性:

问题1的“月”意象是本诗的主要意象,一切夜景正是因为有了月才能看得见;

问题2主要是明确本诗中月的几种变化状态,景物也在月的变化后发生变化;

问题3是月景变化后作者的感情也随之变化。

由“月”的导入直接进入本诗主要意象更有思路上的连贯性,文本解读是基本的,学生自主解读、自主把握,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为后面的赏析作基础。

三、合作探究:(22分钟)

二读学生齐声朗读

教师向学生明确诵读要求: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和感情旋律,因声求气,涵咏诗韵。学生在录音范读后展开诵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要赏析的内容,并在诵读中感受诗篇的音韵美。

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学生自主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学生自主总结,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也利于学生的学习经验积累。同时符合新课程理念。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深刻感受和创造性地体味诗歌意境,分九组探究“春江花月夜”风景图,用散文般的笔触,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更好的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成果展示:

1、 学生自主思考,把诗歌内容用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

2、 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遴选出比较优秀的篇章。

3、 教师主持,请每小组的代表朗读优秀的改写片段。

4、 提示学生从片段中领悟蕴含的哲理,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教师总结归纳,收集学生的思维成果。

此环节要求学生置身诗境,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谈美在哪里(注意语言的优美性),学生可能只描绘画面内容,此时我将引导学生缘景明情,体会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还可提醒学生从语言、表现手法、结构等角度赏析诗歌。赏析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赏析,调动学生积极体验和感受诗歌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情感。想象和联想是赏析诗词的一种方法。学生描述有助于其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赏析的基础上,我提供下面赏析示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学会鉴赏方法,形成鉴赏能力。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一开头先点出题目中春、江、月三字,但诗人的视野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就已把大海包括进来了。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诉我们那一轮明月乃是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的。诗人在这里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长的“生”字,一字之别,另有一番意味。明月共潮升,不过是平时习见的景色,比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渗入诗人主观的想象,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们像一对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这个“生”字使整个诗句变活了。三四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是水波溢满的样子。江海相通,春潮涣涣,月光随着海潮涌进江来,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随到哪里,哪一处春江没有月光的闪耀呢?

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5分钟)

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这个环节是对全诗内容的整理,利于学生对诗作的整体把握。理解了情景理的融合,也就理解了本诗的精髓。经过前面的学习,我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来完成这个难点。)

(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完美融合

相思愁情(情)

五、拓展练习:(1分钟)(作业)(学生课后自主完成。教师检查)

①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

②背诵全诗。

(拓展鉴赏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积累鉴赏方法。)

六、三读 师生共同诵读 (3分钟)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诵读全诗,在含蓄、隽永的美妙旋律中结束这节课(仅仅一节课,不一定能领略这首流传千年的经典之作的意蕴。师生共同诵读,加强理解。在诵读声中结束本课,令人回味。)

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完美融合

相思愁情(情)

摘抄一些好句好段,有利于为我们的写作积累素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名著好句好段摘抄初中吧!

名著好句好段摘抄初中【1】

1) 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神秘岛》

2) 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3) 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4) 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5) 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堂·吉诃德》

6) 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局外人》

7) 凡是想依正路达到这深密境界的人应从幼年起,就倾心向往美的形体。——《文艺对话录》

8)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加以使用外,实在没有别的好处。——《鲁滨逊漂流记》

9)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10) 获取一颗没有被人进攻的经验的心,也就像夺取一座没有守卫的城池一样。——《茶花女》

名著好句好段摘抄初中【2】

1) 她们其实并不知道,世上没有什么结局是糟糕的,她们和她一样,也完全没有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美与孽》

2) 诸位由于青年的艺术,而担心堕落。但是,请先安心吧!诸位是不会那么容易堕落的。《侏儒的话》

3) 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他一定会感悟到他已经失去了往昔的那个温暖的世界,感悟到他长期以来只为了一个梦想而活着,因此付出了那么高昂的代价。《了不起的盖茨比》

4) 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5) 当我说关注自己的事业时,我的意恩是建立自己强大的资产。想想看,一旦美元落进了你的资产项,它就成了你的雇员。《富爸爸·穷爸爸》

6) 这些成功人士在到达引爆点之前,都已经在这个方向苦熬了很长时间。《重来》

7) 流浪的时候,我脱掉伪装,在街头放声歌唱;走得累了,就把双脚放在离地狱,把眼睛搁在天堂。《背包十年》

8) 旅行和电影,一直是我仅有的两个爱好。旅行,让我可以真切地感受世界;电影,告诉我世界有无限可能。《背包十年》

9)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持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是欣赏。《谈美》

名著好句好段摘抄初中【3】

1) 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丝》

2) 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3)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牛虻》

4) 上天让我们习惯各种事物,就是用它来代替幸福。——《叶甫盖尼·奥涅金》

5) 往上爬吧,多捞钱吧,进入上层社会,那里准备好了一切。——《美国的悲剧》

6) 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伪君子》

7) 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套中人》

8) 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玩偶之家》

9) 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让春雨挑动着呆钝的根。——《荒原》

10) 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童年》

11) 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变形记》

12) 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13) 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

14) 亲爱的艾妮斯,我出国,为了爱你,我留在国外,为了爱你,我回国,也是为了爱你!——《大卫·科波菲尔》

15) 暴风雨将要在那一天,甚至把一些槲树吹倒,一些教堂的高塔要倒塌,一些宫殿也将要动摇!——《海涅诗选》

16) 艳阳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无痕迹。源氏痛感人生如梦,像朝露一般,愈加万念俱灰。——《源氏物语》

17) 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

【摘 要】本文从三幅画面赏析《岳阳楼记》的意境美。一、巴陵胜状美。二、霪雨霏霏美。三、春和景明美。

【关键词】赏析 《岳阳楼记》 意境美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特征在于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即“以形感人,以情动人”。而形象的感染是至关重要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展。”意境美,即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富有立体感的生活画面。《岳阳楼记》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在交待作者缘由之后,为我们集中展示了三幅生活画面,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

一、作者眼中的巴陵胜状美

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景象的壮观,表现 了作者胸怀的博大,气度的非凡,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她的神韵,这与曹操《观沦海》中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雄浑景象正是诗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体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览物而异的霪雨霏霏美

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作者写悲景,衬人愁,面对此情此景,登楼者因己而悲,顿生“去国怀乡”之念,大有“忧谗畏讥”之感,联想到身世不遂,处境维艰,自然触目伤怀,不免感极而悲,黯然伤神。

三、览物而异的春和景美

作者用“至若”启下,同样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面对此情此景,登楼者因物而喜,喜不自胜,自然“心旷神怡”而“宠辱偕然”以致临风把盏,借酒助兴,胸中忧愁,荡然无存。其意境蕴含其中,给人以启示和美的熏陶。

以上二、三幅美景,围绕“览物之情”有所“异”而对比展开,由极暗到极明,由极悲到极喜,通过景物的渲染烘托,生动地表现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两种思想感情。这两种感情,虽然形态有别,但是实质相同:都是以自我为转移,都是“以物”、“以己”而生。在两幅图景、两种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作者再用“嗟夫”一词引发议论,委婉地否定了这两种思想感情极力赞美,“或异二者之为”的“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赞美古仁人之心,实际上是借他人羌笛,吹自己杨柳,即借写古仁人异于寻常的忧乐观,以此来抒发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和抱负。这种理想和抱负,其中也暗含着对友人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同时还回应了第一幅画面所表现来的博大胸襟,为官在任,胸怀天下,四面云山收眼底,万家忧乐涌心头,这是迁客骚人和一般封建士夫不可企及的崇高境界,更是全文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也是教学此文的一个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谈美书简二种》

朱光潜 著 书 号ISN—5321-1768-5

2、《中小学教学新大纲及教材分析》

主编:王玉辉 书 号ISBN7-80115-433-9/G.28

3、《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第十五章 课堂教学审美教育的渗透

主编:蔡高才、袁光华; 书号ISBN7—81031-761-X/G.320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