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刘邦的用人名言

刘邦的用人名言

时间:2015-04-12 18:31

刘邦的名言道理

1、管理者不需要什么都会,但是必须要会找到并管理好会的人。

2、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每个人的才能不一样,但,在正确的位子就有大作为。

3、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组合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项羽败了。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4、每个人都不完美,时常想想“吾不如” 的道理,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5、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刘邦的名言道理

刘邦的用人之道: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不计前嫌 坦诚相待、用人不疑、论功行赏采纳哦

汉高祖刘邦的用人策略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丰邑人。

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

  刘邦年轻时游手好闲,30多岁才当了泗水亭长。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九月,继陈胜、吴广起义后两个月,刘邦与萧何、曹参等也杀死沛县县令,举行起义。

先投靠项梁、项羽起义军,推翻秦王朝后,又与项羽“争权天下”,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打败项羽军。

  刘邦由一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小官,何以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其妙策无他,就在于会用人。

刘邦登基后不久,一次大宴群臣。

他问群臣道:“请大家说说,朕何故得天下,项羽何故失天下?”大臣中有人答道:“陛下平时待人有点粗暴无礼,似不如项王宽仁。

但派人攻城略地,有封有赏,能与天下人同其利。

项王忌贤妒能,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所以将士不肯尽力,因此失掉了天下。

”刘邦听了,笑道:“尔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楚汉得失原因须从用人上说起。

运筹策划,预见长远,朕不如张良,主持政务,保证供应,朕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战取攻守,朕不如韩信。

这三人是当今豪杰,朕能依靠他们,所以能得天下。

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用,所以被我打败了。

”群臣听了,都表示敬服。

  刘邦所言,基本符合实际。

五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屡遭挫败。

他本人曾12次受重伤,几次被活捉,但他依靠张良、萧何、韩信等人,屡败屡起,终于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

统观之,刘邦用人,通常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

这从他对韩信的态度和使用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一是势力薄弱时,卑躬屈膝。

韩信初到汉营时,还属无名小卒,刘邦看他不起。

但他听萧何说韩信是一个大将之才,可以帮助他打天下时,马上放下了汉王的架子,筑了一个高台,举行隆重典礼,毕恭毕敬地拜韩信为大将。

并向全军宣布说;“凡我汉军将士,今后俱由大将军节制,如有藐视大将军,违令不从者,尽可按军法从事,先斩后奏。

”那种谦恭卑顺的样子,令全军上下莫名其妙。

  二是当形势不利时,慷慨让步。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这时刘邦在成皋战场作战失利,急需把韩信、彭越等部队调来支援正面战场。

不料此时已攻占齐地的韩信,正巧派使者来,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镇抚齐国。

刘邦大怒道:“怪不得几次调他一直按兵不动,原来是想自己称王

”这时正在身旁的张良、陈平赶紧用脚踢了他一下。

刘邦恍然大悟,急忙改变口气,对韩信的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做王就该做真王,为何要做假王呢?”于是派张良为特使,正式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受封后,果然高高兴兴地率兵来参加正面战场作战。

  三是功成名就后,心狠手辣。

刘邦称帝后,大封自己的同姓子弟为王,同时总认为那些在战争年代封的异姓王们,居功自傲,藐视皇帝。

于是决定先拿韩信开刀,除掉异姓王。

于遂,刘邦在高祖六年(前200年),宣称巡游云梦泽(今洞庭湖一带),约定在陈地会晤诸侯。

当韩信奉命来到时,刘邦以有人告他谋反为由,令武士将其拿下。

当韩信申辩时,刘邦厉声说:“有人告你谋反,你敢抵赖吗?”把韩信押回洛阳后,因查无实据,便把他降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城。

吕后洞晓刘邦的心意,在一次刘邦出京乎叛时,把韩信诱到长乐宫杀掉了。

  刘邦用人策略,既有坦诚恩惠,也有诡诈刁滑,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这些策略的交替使用,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