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人教版小学第七册名言

人教版小学第七册名言

时间:2019-07-05 17:25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新的1年开始,祝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颜6色,7彩缤纷,偶尔8点小财,烦恼抛到9霄云外

请接受我10心10意的祝福。

祝新春快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怎么辅导啊

语文作文辅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作文的完成一般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写作和修改六个阶段。

  第一辅导主题:审题  审题是写命题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也叫解题,要求仔细分析题目,审查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选材范围,决定与题目相适应的体裁、内容、行文重点、写作方法和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

有些小学生在写作文时由于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重视审题的重要性,或者还不要审题,有的甚至连作文的题目和要求都不细看,提笔就写,拿笔就画,结果闹出偏题、跑题、扣题不紧的现象。

有的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悲剧。

那么,小学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呢

  一、 弄清楚命题作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往往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限制,并提出了要求。

因此,审题时先要弄清楚作文题目有哪些限制,哪些要求。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限制的有体裁、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等,弄清楚了这些,也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  1、体裁。

对小学生而言,一般是以练习写记叙文为主。

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还应该将其分类,看清楚是属于“写人、写景、记事、状物”,还是属于“日记、书信,读(观)后感”之类的。

如《我的老师》(大赛主题有我身边的人)就是写人的;《美丽的家乡——兰州》(大赛主题有家乡的变化)是写景的;《难忘的一件事》(大赛主题有我身边的事)是记事的;《看国庆大阅兵有感》(大赛主题有大阅兵感受)是观后感,日记和书信的区别就比较明显了。

  2、时间 如《家乡的傍晚》时间范围指定得很具体,是“傍晚”;《国庆节见闻》时间就是国庆节。

3、地点 如《校园新风》(大赛主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写的人和事应该是校园内发生的而不是校园外发生的。

  4、数量。

如《难忘的暑假生活二三事》,写的事情可以是两件,也可以是三件,但是不只一件,十件八件也不行;《难忘的一个人》记叙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三个。

  5、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

如《我的同学》和《我和我的同学》,这两个题目都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同学关系,但是前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是“同学”,而后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却是“我”和“同学”。

《我爱语文课本》叙述的对象是“我”和“语文课本”,关系是人和物。

  当然,命题作文限制的体裁、时间、地点、数量、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并非每个作文题目都有,或有其一,或有其二,或有其三。

  二、审题时,分析题目的关键词语,扣住“题眼”,确定中心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

“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

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

  1、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题目即为“题眼”。

如《妈妈》、《春游》、《荷花》等,写作文的时候就要抓住“题眼”,弄清楚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然后展开联想,确定中心,完成作文  2、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

如《课间十分钟》、《可爱的玩具》、《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爸爸》等,题眼就是“课间”、“可爱”、“难忘”、“骄傲”。

  3、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题眼”。

如《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爱我的小闹钟》、《瞻仰烈士陵园》、《清明节亿王大伯》等,题眼就是“教育”、“爱”、“瞻仰”、“忆”。

  我们写作文之前,如果能够扣住“题眼”,写作文时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不致于出现偏题、跑题,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了。

  三、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那片天空,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命题作文有了上述诸多限制,是不是就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选材范围太狭窄了呢

不是的。

命题作文除了有一些必要的限制和要求之外,往往非限制的范围很大,也就是说选材范围非常广,这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展开联想,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例如:《暑假趣事一件》,分析:①体裁:写事的记叙文;②题眼“趣”,只要有趣,什么样的事情,题目没有限制。

那么,我们就可以打开思路,放开思维,拓展视野去选材。

写什么呢

游泳

看电影

做家务

义务劳动

等等。

③时间限制了是暑假;④数量限制了是一件,但是暑假生活有一个多月,发生的趣事几乎每天都有,可供选材的“趣事”少说也有几十件,由此可见,限制之外的范围很大,选材范围非常广。

再如《记我身边的一个人》,分析:叙述的对象是“人”,关系是“我身边的”,这是题目限制了的,但是我身边可以写的人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邻居等等,这些都没有限制。

因此,我们在写命题作文时,不要受限制,既要注意作文题目的限制和要求,又要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那片天空,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第二辅导主题: 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所要反映的中心思想。

文章立意,应该有提炼生活的基础,要努力把生活中某些根本性的东西反映出来。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努力做到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1.正确  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

我们常听说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这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创作立意的深刻性。

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

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比如写《观国庆大阅兵有感》,你应该写你干完阅兵以后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赞美,以及为把祖国建设的更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决心,这就是正确的立意。

    2.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突出一个主题。

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不能同时表达两个意思;否则,就会让别人听得糊涂,摸不着头脑。

一篇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但表达的意思主要是一个,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立意集中,就是要把中心思想突出;越突出,文章就越有感染力。

比如写《我难忘的一件事》,你就集中写这一件事如何让你难忘,它对你成长的意义,或对你的教育意义等等。

突出一个主题就行了。

    3.新颖  立意要新,强调的是文章主题要有特色;有特色,就不同于大众化的东西。

在平时,我们听别人讲些新鲜事,感到挺吸引人,或感到挺有意思。

立意新跟这是同样的道理。

写文章不能总是老调重弹,写人家早就写过的东西,说人家早就说过的话。

这跟没有意思的“学舌”有啥不同呢

所以,必须努力求新,积极地去写“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

这样,你的文章才能标新立异,受人欢迎。

其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写文章追求立意新颖,不是什么难题。

比如有同学写《给小偷的一封信》,通过给小偷写信来规劝这种犯罪行为,构思新颖,别出心裁。

  4.深刻  立意深刻是写作追求的目标。

我们所说的立意要深刻,就是要努力使文章反映思想深层次的东西,揭示深层次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有扎实的社会生活作基础,要以深入的生活思考为前提。

所以,深入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极其重要。

面对作文题目或材料,要有尽可能深刻的文章立意,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眼前的要求与实际生活中的思考和问题对上号,找到好的结合点,并按照形式要求,把体悟到的生活哲理、现实问题揭示出来。

这样,文章才有“分量”,才有影响,才耐人寻味。

比如有同学通过照镜子这一日常琐事来表述她对中国人,青少年的陋习恶习的愤慨,以及对我们自身生活状态的不满,表达她将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追求直率,光明的方向。

(宋聿可《镜.人》)    第三辅导主题:选材组材  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如写《我难忘的一件事》就选择一件你最难忘的事情来写,与之无关的事情全部不要,因为其他的都是没用的。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

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如写《美丽的家乡——兰州》就选最能代表兰州形象的黄河,中山铁桥,牛肉面,桃花,等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来集中笔墨来写,但不能例子太多,记流水账是不行的。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

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

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

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你可以这样来写学生学习刻苦:在梦中都在做功课。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

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

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在组材上可以按先后顺序,时间顺序,主次顺序等等来写。

  第四辅导主题:写作的其他注意事项  1.开头与结尾  小学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因此,我认为它的开头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文章开头要尽快入题,少绕弯子,切忌拖沓冗长有的学生在写作时,为了凑字数,开头写得特别长。

比如,在写命题作文《校园一角》时,有的学生先介绍了学生学校的位置,又写了“我”家与学校的距离,接着写了学校的老师与同学,最后才写出“我”喜欢的校园的某一角落,这样的开头实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开头入题不能太慢,但也不能太急。

同样写《校园一角》,有的学生的开头写成“校园一角在操场的西边,那儿有……”这样的开头似是开门见山,却缺少必要的铺垫,写到下边就无话可说了。

因此,一定要选一个恰到好处的入题点,既能开门见山,直接或间接入题,又不能入题过急,给人一种形式紧迫的感觉。

  第二,开头要新颖,引人入胜,切忌千篇一律在小学阶段,记叙文主要是从反映对象来说的,即写人、叙事、描景、状物。

过去,许多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往往套用一定的格式来开头。

比如:写人时,他们会写“我认识的人有很多,但最值得我难忘(敬佩、喜爱等)的人只有×××……”;写事时,他们会写“在我的童年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但只有这件事使我难忘(后悔、痛苦等)……”;描景、状物也套用这样的开头模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

因此,文章的开头切忌搬死套子,要根据作文不同的题目、风格、内容来确定开头的形式。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总结出几种开头的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第一种,叙述式开头。

这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开头方法,平平淡淡,却自然入题,使读者也自然地去阅读以下的内容究竟写的是什么。

这种开头方法,有按时间顺序自然开头的,主要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的课文都是如此来开头的;有从事情的结尾或事情发展的经过开头的,这叫倒叙。

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首先写了1927年4月28日是被难日,自己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这样读者急切地想知道具体的情况,造成悬念,然后再回忆那时的情景,顺理成章,毫无牵强之处。

  第二种,描写式开头。

这种开头的运用,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要写的人、事、景、物得到烘托。

写人时,我们可以一入手就描写要写的人的形象,或是这个人的背影或是其它有特点的地方;写事时,可以先描述事情发展过程的一个场景或几个人物;写景状物时,可以在开头描写出要写景物的主要特点或样子。

这种开头方法类似于看图写作的开头,使人读来犹如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画卷,引起读者欲览全篇的兴趣。

  第三种,引用式开头。

这种方法就是引用别人的语言或观点来开头。

在我们小学阶段,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神话、寓言、诗词、歌谣、谚语等来开头的。

如小语第二册《桂林山水》的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七册《观潮》的“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俗语或说法,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之有一睹为快的欲望。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语言丰富,无论你要写什么样的文章,都会有相应的美妙的语言来供你引用。

如写家庭纠纷,我们可以用“清官难断家务事”来开头;写邻里关系,我们可以引用“远亲不如近邻”来开头……这样的材料太多了,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读书、多看报,不愁你找不到合适的引用式开头。

  第四种,借物式开头。

这种开头与以上几种的区分不是很明显,也可以归入以上的类型,但由于这种开头写起来形式多样,容易找出恰当的入题口,所以把它单列开来介绍。

它主要有借物和借声两种类作文教学型。

所谓借物,就是借用一种物品,这种物品是事情发生、发展的线索或终结。

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习作例文《小木船》就属于这样的开头;还可以借用照片或画像来开头,如在写人的作文中,我们可以一开始描写照片上的人的样子或画像上的内容,然后指出要写的是谁或照片、画像等的来历,自然引入回忆式的叙述,娓娓道来,顺利入题记叙。

所谓借声,就是借用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不局限于人的声音,可以是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树摇的“沙沙”声,鸟叫的“啾啾”声等;可以是猫狗的叫声;可以是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也可以是美妙的音乐或歌声等。

具体来说,在写人或事时,可以以你所写人的那种熟悉的声音开头,可以是他爽朗的笑声,可以是她温柔甜美的歌声……这就需要在写具体的人事时具体来运用,并不是非要用这样的声音不可。

总而言之,文章的开头还有很多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如何把握好开头的大原则,在实践中去创造,相信每位学生都会在写作中顺利“起笔”,不会再为“开头”而皱眉了。

  一、开门见山法(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

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

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2)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3)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

”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4)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

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

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

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

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

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

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

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

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

《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3.卷面与书写 (1).格式正确:特别注意特殊文体的格式要求,如书信日记等  (2).注意错别字,标点符号要正确运用。

  (3).卷面整洁,尽量少涂改,修改要力求整齐,字迹清楚,书写流利。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所有课文的作者介绍

急~急~急~急

第一课《窃读记》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

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

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

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六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 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窃读记》被选为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迟到》被选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并被选入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五年级上册。

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

  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进化不是如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布封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

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

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物种起源》导言)。

  《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

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

1749年,《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

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被神学堡垒的巴黎大学神学院指控为“离经叛道”,要求给以“宗教制裁”。

布封被迫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并保证将来出版《自然史》第四册时把这封信刊在卷首。

  后来他在《自然史》中,为了掩蔽神学家的耳目,经常抬出上帝的名字。

但又悄悄地对人说:“只要把这名字换掉,摆上自然力就成了”。

实际上仍旧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立场。

《自然史》各册的陆续出版,不断给布封带来更大的声誉。

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入院时发表的著名演说《论风格》,是一篇经典的文论。

他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追求绮丽纤巧的风尚,呼吁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提出“风格即人”的名言,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作用。

  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这是布封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

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

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

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

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

  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

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根据气质、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视为与启蒙运动作家“截然不同”“游离于18世纪之外”的作家。

  但是,从布封所宣传的唯物宇宙观、重思想内容的文艺思想,以及属于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政治理想来说,他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完全合拍的。

他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但他的贡献汇入了启蒙思潮这一时代精神的主流。

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巨大的规模,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有某些相似,当然,其战斗性远远不能和《百科全书》相比。

  他这样热情洋溢地唱着人的颂歌:凭着他的智慧,许多动物被驯养,被驾驭,被制服,被迫着永远服从他了;凭着他的劳动,沼泽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险滩急流被消灭,森林被开发,荒原被耕作;凭着他的思考,时间被计算出来,空间被测量出来,天体运行被识破;凭着他的由科学产生出来的技术,海洋被横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个个新大陆被发现,千千万万孤立的陆地都置于他的掌握之中;总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记……   大自然之所以能够全面发展,之所以能逐步达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完善,这样辉煌,都完全是借助于我们的双手。

这种热烈的赞颂,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自然史》中有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

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因而描写生动具体、饶有兴味。

  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

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都受到布封的赞扬;啄木鸟像苦工一样辛勤劳动,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处、毫无争斗,引起他的向往;他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浑身一无是处”的暴君,他把天鹅描绘为和平的、开明的君主。

布封通过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不满,寄托了他对“开明君主”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想。

他的动物肖像具有寓言的含义,而其又渗透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

第十二课假如没有灰尘周元桂,女(1923~2006),国籍中国,籍贯湖北,作品《文体论》.《金枝》.《假如没有灰尘》   代表作:《假如没有灰尘 》 被选入人教版小学5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第12课,是略读课文第十四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伊尔莎•斯奇培尔莉(Elsa Schiaparelli)(1890-1973)生于意大利罗马。

她被认为20世纪最有名的服装设计师之一。

1927年在巴黎开设自己第一家服装设计沙龙,追求设计的创新性,她第一个设计了护肩,毛皮织物和将拉链染成和衣服相同的颜色。

她和当时很多艺术家,比如著名画家达利等人联系密切,并聘请他们参与纺织品的设计,把超现实主义风格引入服装设计中。

二战之后,她的事业亏损,最后宣告破产前往美国。

第15课落花生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落花生》,并被登在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5课,以教育同学。

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祖籍广东揭阳。

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

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

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后曾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

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

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1941年8月4日终因劳累过度再加上心脏病发作而去世。

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张钫(1989-)原名张苒,笔名张苗,2003年5月改名张钫。

1989年1月12日出生于北京。

现就读于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今年报考人大附中高中部。

张钫[1] 张钫出生于一个文学艺术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诗人,母亲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张钫自幼对文学、美术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幼年时期起,她就在巴金、冰心、胡絜青等文学大师的关怀下成长。

2001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中记录了她与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王蒙、胡絜青等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的一次次精彩的对话,发行了好几万册,在海内外引起相当的轰动。

全国几十家电视台和重要媒体,对其做了专题报道。

2003年,受香港《明报》出版社的邀请,她和另外三位内地小作家与文学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会面交谈,被港人戏称为四小侠和查大侠“香江论剑”。

会谈后,《明报》出版社出版了繁体版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内增加了她的近作:《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章,在海内外继续引起一定的轰动。

去年夏天,她的一篇采访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被选入新编九年中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2课;她还是全国的十佳小记者;从小学到初中,曾多次获得市、区作文及美术方面的奖项。

主要作品 等 待 荷塘——论金庸武侠作品《笑傲江湖》 天坛公园 梦的世界——论漫画 我喜欢做梦 那大片、大片的四叶三叶草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目录 1、 小友张苗(代序)高洪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 访胡絜青——老舍爷爷是个“小孩儿王” 3、 访季羡林――在季羡林爷爷家的那片荷塘前 4、 访史铁生――两个傻子的“好运设计” 5、 访李国文――李国文伯伯开讲:《三国演义》 6、 访丁 聪――您为什么永远是“小丁” 7、 访黄宗江――“卖艺人家”,好老头儿 8、 访靳尚谊――大画家给我上大课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尤安艾肯是英国著名女作家,曾获英国《卫报》小说奖尤安.艾肯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

出生于1924年9月4日,死于2004年,当时是79岁。

是美国诗人Conrad Ailen的女儿。

曾获英国《卫报》小说奖,出版过92本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歌与短文。

JOAN12岁以前没有上学,一直在家里由母亲指导她学习..小时候,因为寂寞,她经常自己编故事讲给自己和后来同母异父的弟弟听.她编的故事大多是发生在一些她自己幻想的地方.通过写作但愿我们能够把我们带到比现实更美好的一个地方”.JOAN一直坚持她从不特意为了某些读者而选择一种写作风格。

她还坚信在给青少年进行创作时,作者应该向读者表现生活是艰苦的甚至不总是快乐的.但是,生活还是美好的。

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到,如果有一天,她真的独自漂流在茫茫的大海上,身边只有一本书为伴,那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她说,“首先我会思考,想想故事里的人为何如此作为。

然后我可能会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

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回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视了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还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最后,我会想像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女作家相信,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书就是一位好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去读同一本书。

第四课 我的”长生果”1957年毕业于楚门中学,考取黄岩一高,因受哥哥叶鹏错划右派株连而辍学,即在故乡担任幼儿园教养员、小学教师、农场职工等职;1962年到河南,先后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室、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任干部、冲压工、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

1979年因创作成绩突出,调入河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80年被推荐去中国作协文讲所学习毕业。

1986年调回浙江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0年起担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联任至今;1992年起担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成员,联任(两届)十年;2002年底换届改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1996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五届、六届连任至今)。

  1958年开始业余创作,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出版小说集多种:《无花果》、《心香》、《长塘镇风情》、《独特的歌》、《湍溪夜话》、《浪漫的黄昏》、《此间风水》、《叶文玲小说选》等;散文集有《梦里寻你千百度》、《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灵魂的伊甸园》、《永远的诱惑》、《七彩梦瓣》、《素心如简》、《叶文玲散文选》《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换个名字一样芬芳》、《情有独钟》等。

  长篇小说有《父母官》、《太阳的骄子》、《无梦谷》《秋瑾》等;《无梦谷》发表后,曾引起强烈反响,在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后,再获浙江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97年春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也获如潮佳评,香港明窗出版社即以《秋瑾之死》为名重新推出,作家出版社1998年以《鉴湖女侠——秋瑾》再版。

2000年的长篇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  还曾创作一些影视文学剧本;如《太阳的骄子》、《背上的桥》;后者曾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长篇传记《常书鸿》改编的电视剧《大鸿飞天》,正在筹拍中。

  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小说《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当代》荣誉奖;《寂静的山谷》、《拐角》和中篇小说《小溪九道弯》、《浪漫的黄昏》;散文集《不了情》,散文《乌蓬摇梦到春江》、《奇品》、《月之望》、《心系苍穹》《未园之梦》、《素心长似香山雪》、《心中的乌镇》《美韵无限千岛湖》等数十篇作品,曾分获海内外及省部级各种奖项。

其中尤以1995年的长篇小说《无梦谷》获美国纽约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引人注目;1997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

2000年、2004年又因长篇小说《秋瑾》、长篇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再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优秀成果奖”。

2002年,因散文创作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

199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为扶植大学生中的文学新人,叶文玲捐赠十万元稿费,并获广发银行的支持,在浙大设立“新叶广发文学奖”。

第六课梅花魂慧瑛,女作家。

祖籍福建省,1946年生于新加坡。

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无名的星》、《月是故乡明》、《芳草天涯》、《竹叶三君》等。

陈慧瑛,著名女作家、女诗人。

现任厦门市人大侨务外事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

兼任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华侨书香世家,后回祖国求学,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6岁起在正式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十几年来,在中国内地及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地20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共500多万字,有各种作品在国内外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

已出版《归来的啼鹃》、《月是故乡明》等16部著作,其中《无名的星》荣获中国作协1989年举办的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

第七课桂花雨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

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

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

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

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

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

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

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

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

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

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

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第八课小桥流水人家谢冰莹,原名谢鸣岗,字风宝,1906年出生于湖南新化。

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

她的人生和创作,对我们具有很好的启迪意义,对中国历史也闪射过光芒。

  她1906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

在谢冰心、苏雪林、冯沅君等“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她是小妹妹。

而在这些作家中,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是最壮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国的命运连得最紧密的一位。

学习经历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未毕业即投笔从戎,于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前身)。

经过短期训练,便开往北伐前线汀泗桥与敌人恶战。

她的《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

1927年军政学校女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

从北京女师大毕业后,她用几部书的稿酬作学资,赴日本留学(1931年)。

因坚拒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而被日本特务逮捕。

在狱中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当面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受到极为残酷的脑刑、指刑、电刑的严重摧残。

被遣送回国后,她又第二次更名改姓赴日本留学(1935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

投身革命  遇到“七•七”事变,为救祖国危亡愤而返国,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自任团长开往前线。

在火线上救助了大批伤员,并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

她是无可争议的女中豪杰。

人物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

代表作《女兵自传》,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文字。

谢冰莹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因为历史原因,加上冰莹性格耿直,在她诸多作品中,多有不随潮流的言论,因而她的许多作品难以在大陆与广大读者见面。

当法国文学泰斗罗曼•罗兰向全世界读者推荐《女兵自传》时,家乡人竟不知此书为何物。

第十课松鼠布封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博物学家。

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

用四十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

这部作品对自然界作了详细而科学的描述,并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于世。

  布封(Georges-Louis Leclerc de Buffon)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

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

  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

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

  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

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

  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

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日积月累

1.。

意思是:轻易许下的诺言必定很少值得相信. 2.。

意思是: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意思是:对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

5.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意思是:如果你答应了别人事情,不论怎么样,你都一定要做到,因为这是你的承诺;如果和别人约好了时间要干什么什么事,就一定要遵守时间,绝对不能迟到。

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的 de( )   dí( ) dì( )宿 sù( )  xiǔ( ) xiù( )骨 gū( )  gǔ( )约 yuē( )  yāo( )间 jiān( ) jiàn( )薄 bó( ) baó( )压 yā( ) yà( )钉 dīng( ) dìng( )好 hǎo( ) hào( )喝 hē( ) hè( )差 chāi( ) chà( ) chā( )冲 chōng( ) chòng( )了 le( ) liǎo( )散 sǎn( ) sàn( )缝 féng( ) fèng( )吓 xià( ) hè( )单 dān( ) shàn( )假 jiǎ( ) jià( )柏 bǎi( ) bó( )空 kōng( ) kòng( )哄 hǒng( ) hòng( )旋 xuán( ) xuàn( )得 de ( ) dé( ) děi( )钻 zuàn( ) zuàn( )结 jié( ) jiē( )曾 zēng( ) cēng( )难 nán( ) nàn( )泊 pō( ) bō( )省 shěng( ) xǐng( )盛 chéng( ) shèng( )恶 è( ) ě( ) wù( )便 biàn( ) pián( )尽 jǐn( ) jìn( )着 zhe( ) zhúo( ) zháo( )更 gèng( ) gēng( )处 chǔ( ) chù( )倒 dǎo( ) dào( )解 jiě( ) xiè( )杆 gān( ) gǎn( )乐 lè( ) yuè( )蒙 mēng( ) mēng( ) měng( )转 zhuǎn( ) zhuàn( )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