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尊师小故事100名人名言

尊师小故事100名人名言

时间:2014-01-22 22:22

要一个关于尊师孝亲的故事和一句关于尊师孝亲的名人名言(要具体一点)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

”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

”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

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

”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

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

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

”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名人尊师的故事 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

席间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参加了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敬挽。

”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

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

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

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3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彭德怀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穿军服才好。

”彭德怀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穿便服。

如今有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瞧不起中小学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不良风气。

”接见时彭德怀频频向老师们问好。

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

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在百忙中看望老师 同志尽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记着曾教育过自己的老师。

1990年9月13日上午,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去看望老师,紧紧握住严竣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询问了教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和生活情况。

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多次到医院看望。

1995年,当江泽民同志得知老师沈教授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当即请沈教授的妹妹转达他对老师亲属的亲切慰问。

江泽民同志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珍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见他的老师顾教授及师母。

关于师生情的名人名言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

-----韩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斯大林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最先回答望采纳

谁能提供一些名人名言和小故事

1、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刘过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3、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潜5、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卢梭6、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7、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8、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9、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10、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11、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李白1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13、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14、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蒙田15、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16、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泰戈尔

关于名人尊师的故事

您好。

子贡尊师   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

  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biǎn dī)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非常气愤。

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

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

     程门立雪   宋朝时,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他拜程颐(yí)为老师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恭敬(ɡōnɡ jìnɡ)。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一个同学一起去老师家里。

守门的告诉他们,程老夫子正在睡午觉。

他们不愿打扰(dǎ rǎo)老师的午睡,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雪花落在他们身上,寒风打在他们脸上,两人都冷得发抖,可他们还是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他们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

  正是因为杨时能尊敬师长、虚心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成为了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毛主席向老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sháo)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shú)读书时的老师毛宇居一起用饭。

席间,毛主席热情向老师敬酒。

毛宇居不胜荣幸,感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主席却笑盈(yíng)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      岳飞祭师   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

周侗老师十分喜欢这个勤学的孩子,免费收岳飞为学生。

周侗老师不仅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爱国爱民、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还教会他射箭的绝技。

  周侗老师去世后,岳飞把他当父亲一样安葬。

每到初一、十五,岳飞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祭拜周老师。

在痛哭一番之后,他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弓,射三箭后才回去。

阳光文学城,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关于礼的故事和名言

1.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1032—1085)、(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去世,又继续拜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2.名人礼仪故事:拜师 (

—前186年),是西汉高祖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后,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

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

”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

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

”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

过了五天再早点来

”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

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

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辅佐周的姜太公的兵书)

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

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尊师重道的名人名言

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圣人无常师。

-----韩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斯大林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