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呢
佛陀所开示的十恶业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粗言、绮语、贪爱、嗔恨、邪见,是为不善事、十恶业。
善的身业,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善的语业,包括不说谎话、不挑拨离间、不粗言恶语、不说废话闲语;善的意业,包括不贪婪、不嗔恨、具有正见。
喜戒尊者所开示的善与不善业。
善业与恶业﹝十善业﹞业可分为不同的群组和种类。
其中一种分法是将它分为善业或恶业。
我们有十善业,十个好的决断力或行为,它们是良善的,因为它们起因于好的心理状况、好的心理要素,而且它们会产生好的果报。
◎ 布施第 一个善业是慷慨或布施。
我们必须练习慷慨,因为当付出我们所拥有时,我们会得到福德,也就是功德,这个善业将会在未来产生好的果报。
慷慨也让我们练习超 脱,举例来说,我或许非常喜爱这台收音机,假如我把它送人,我不只放弃这台机器,也放弃了对它的依恋。
我去除了恋着,也就是去除贪〈lobna〉心,当你 的心不再有任何的依恋,就是自由、清净和平稳。
所以,我鼓励人们尽其所能地付出。
◎ 持戒、禅定第 二个善业是持戒。
持戒指的是认知和遵守戒律。
在家学佛者有五个道德规范,这是基本的要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
闭关时,我们加入了其 它三项,总共是八戒。
增加的三项分别是过午不食、不歌舞倡妓与不坐卧高广大床,戒,即sila,是定或禅修的基础。
第三个善业是禅定,内心的修养,这辈子 中最应该培养的业:练习毗钵舍那观。
◎ 恭敬第四个善业是恭敬、尊重他人,特别是年长者。
在东方,尊敬年长者是理所当然的,如此,亲子、师生间的关系才能以恭敬来管理。
◎ 服务第五个善业是服务,帮他人做一些好事,例如帮助一名妇人过马路或帮她提重物。
另一个服务的方式是在佛、法、僧中培福。
帮助寺院清扫或翻新,都是很好的培福方式。
◎ 回向第 六个善业是回向。
当你获得一些功德,必须跟其它人分享。
回向本身就是一项功德,而我们跟所有的众生分享功德。
回向并不是将我们所得的功德分一部分给其它众 生,而是表示我们让其它众生也有机会培养功德。
曾经有个人问辟支佛,将功德分享给他人会不会有损福报,辟支佛告诉他说:「假如你有一根蜡烛,要是你从其它 已燃的蜡烛点燃这根蜡烛,第一根蜡烛的光芒并不会因为点燃其它蜡烛而减弱。
事实上,借着帮助点燃其它蜡烛,它本身的亮度将变得更加明亮。
同样地,当你分享 功德,你的功德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得到新的功德。
」◎ 随喜第七个善业是随喜。
这就是当其它人做了有功德的事情时,我们会说:「善哉
善哉
善哉
」也就是做得很好的意思。
当其它人跟你分享功德时,你说:「善哉
善哉
善哉
」就代表你赞叹他们的功德,而当你赞叹他人功德时,你本身也得到功德。
◎闻法、说法第八个善业是听经闻法,这是好的功德也是好的行为。
听经就会了解经文的道理,当你了解经文,就能避免做有害身心的行为。
而和第八善业有关的是第九善业,讲解佛法,也就是讲解、演说经文,所以我们现在彼此都在做善业。
◎ 正见第十,即最后一个善业叫做正确的知见,是指一个人了解业是个人所有的资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业的主人,没有人必须对我们的行为或业负责。
所以,总共有这十个善业,事实上它可被分为三类:布施、持戒和修定。
恭敬和服务可包含在持戒中;功德回向和随喜可归类在慷慨或布施中;而听经、解经和正见则可归于修定或内心的涵养中。
﹝十恶业﹞接下来谈恶业。
恶业就是那些在不健全的心理况状所做出会带来不好的结果的种种行为。
◎ 什么是十恶业第 一个恶业是杀生,也就是杀害其它生命。
第二个是偷窃,拿了人家没有给予的东西。
第三是邪淫。
第四是妄语。
第五是诽谤、中伤他人。
第六是恶口,即使用严厉的 言语与词句对人,这些都是恶业。
第七是讲轻佻的言语,无意义和无价值的话语。
第八是贪念,贪图他人的财物,巴利语中,我们称之为visama lobha,也就是变质的贪婪。
这不是指你对自有财物的贪爱,而是贪求他人的财产,这是非常不好的贪念。
第九个恶业是瞋,也叫dosa,就是你想侵害他人 或指使人,造成他人的伤害。
最后第十个恶业是不正见,不正见就是持有一个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维持现况的「我」和执着于灵魂。
评判善恶的标准是动机有哪些论据呢
( D)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A.是否违法B.是否犯罪C.文明D.道德(1)善与恶是道德领域范畴的,而非用法律标准来衡量。
所谓“善“就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的有益的行为;“恶“则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由引可见,文中所说“有益“、“有害“无疑都是要凭借行为产生的效果来论断。
而“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具有内隐性的特点,动机总是需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可见单凭动机是根本无法评价行为的。
(2)从《行为管理学》上讲,同一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
比如:想得到一台录相机时,这种动机可以引起以下种种行为:第一,努力,多获工资,积起钱来购买;第二,省吃俭用,省下钱来购买。
可见这两种行为于情于理都可以说是善的;但是如果要靠搞歪门邪道,用不义之财来买,这种行为无疑就是恶。
善恶两种不同的行为都是同一个动机引起的,如果不凭借行为产生效果,单单依靠动机,又怎么能对其行为的善恶作出评价呢?(3)合理的动机还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比如:家长“棍棒教育“孩子,从家长的动机上讲,无疑是想让孩子成才,是好的动机,是善的动机 我觉得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大众普遍认同接受的道德观的总结,也就是现行的法律,也就是楼主说的,造成的效果,大家可以发现法律的裁决和量刑都是以该行为造成的后果来论的,而且只能以后果来论。
善恶都是主观的评判的吧,
所以说莫要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人要与人为善,多行善,少做恶。
多行不义必自毙
辩题: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是动机。
。
还是结果
老辩题,本人觉得是结果!因为结果需要负责任,动机只是想...没有做... 查看原帖>>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