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怎样朗读
古诗文朗读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分。
例⒈故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
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
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
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
犬,修饰动词作,即像狗一样。
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具体介绍: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分别是怎样的
五言律诗的节奏: 朗诵五言诗如果将其划为三个语即“二二一”格式,也是可以的。
但就词义和诗句意思,内容来说,将其划分为“二三”格式更为合理些。
如假若将“返影入深林”处理为“返影\\\/入深\\\/林”。
“粒粒皆辛苦”处理为“粒粒\\\/皆辛\\\/苦”。
这样一来,容易给人以隔断感,特别是“入深林”“皆辛苦”这类句子,把“深林”、“辛苦”隔断,诗意不清,诗味也嫌不足。
如果将五言诗划分为两个语节,二三”格式,如“返影\\\/入深林\\\/”;“粒粒\\\/皆辛苦\\\/”那么,在朗诵时有利于对各个诗句的具体而灵活的处理,能够增强诗味,可以更好地体味诗情,展现诗的意境。
七言律师的朗诵节奏: 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有的是四三式的。
三四式的很少见。
七言除了上节通论所讲的那种四三式以外,也可以在整个五言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成为独立的节奏,从而形成二五的句式。
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
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庸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二一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则是一二二二.
关于“朗读”的诗词有哪些
《上冯使君五首》(贯休)撑船碧江上,春日何迟迟。
汀花最深处,拾得鸳鸯儿。
渔父无忧苦,水仙亦何别。
眠在绿苇边,不知钓筒发。
樵叟无忧苦,地仙亦何别。
茆屋岸花中,弄孙头似雪。
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
礕礕数片帆,去去殊未已。
仁政无不及,乳獭将子行。
谁家苦竹林,中有【读书声】。
关于“经典诵读”的古诗有哪些
1、行路难 【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举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4、使至塞上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
可以朗读三分钟以上五分钟以下的古诗有哪些
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