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胡杨林的诗句
赞美胡杨的诗句: 七律·大漠胡杨 极目金黄千里秀,自成一景阅沧桑。
天荒弱木根须绝,地老孤枝叶脉昂。
罕见飞沙风透障,却迎远旅客游疆。
凡间万物如星斗,留墨先书此树章。
七绝·胡杨 茫茫荒漠夜孤单,细语胡杨度万年。
决战狂沙同月醉,如花秋叶惹人怜。
七律·咏额济纳胡杨 老干虬枝历世桑, 新芽嫩叶任风霜。
成林敢锁狂沙舞, 独木能将傲骨扬。
赤日巡空云吐火, 玉盘冷眼土生凉。
三千不朽魂长在, 赢得诗家谱乐章。
七律·胡杨 羌笛不必有悲声,那是新疆大漠风。
且把飞沙当伴侣,又将酷暑洗征容。
笑迎岁月身边过,喜唱凌云戈壁生。
挺拔千年依铮骨,寿终卧木变蛟龙。
七律·大漠胡杨 扎根瀚海仰晴空,拄尽沧桑不老翁。
铁干蹲身书傲骨,虬枝举臂破苍穹。
驼铃晃碎春秋月,羌管吹残亘古风。
敢问痴情深几许,三千岁月笑从容。
古风·胡杨树 大漠日如血, 黄沙湮古道。
天地两相抛, 万物尽萧条。
胡杨树楚翘, 坚韧守节操。
迎风开口笑, 苦中乐逍遥。
七律·大漠胡杨 无叶枯枝笑百年,春来暑去一身寒。
吟诗怎表沧桑碎,唱曲难抒岁月残。
自赏尘沙迎暴雪,独闻戈壁待流岚。
军姿不倒扬心志,再塑金身老木仙。
沁园春·胡杨 羌笛幽歌,古道巡行,浴血夕阳。
赞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大漠胡杨。
亿万春心,一身金叶,苦雨凄风沃土藏。
悲腔怨,伴痴情红柳,热恋新娘。
人间独品沧桑,叹百代兴衰西域王。
历严寒酷暑,疯狂巽二,张扬滕六,铁骨刚强。
天地包容,苍凉饮尽,碧野黄沙寂寞长。
凝霜重,共依稀明月,瀚海归航。
七绝·大漠胡杨 风中挺立最坚强,朔雪煞威偏自狂。
大漠孤烟陪落日,长河洗剑说沧桑。
浣溪沙·沙漠胡杨 任尔狂风不动容,巍然挺立劲如松。
胡沙万里锁苍龙。
一剑云浮惊大漠,三台雪影浩长虹。
铅华洗尽等闲空。
七律·胡杨 不畏霜寒不说愁,冲天豪气立沙洲。
百年磨砺双瞳炯,千载修行一世柔。
风曳琼枝摇月梦,雨敲红叶护巢鸠。
流光逝去终无悔,笑对沧桑斗晚秋。
七绝·赞胡杨 千年不老一胡杨,大漠倾情守旧疆。
傲雪经风轻酷雨,扎根深处美名扬。
赞美胡杨林的句子?
例如:赞美胡杨的的句子:1、胡杨是一种情绪:绿之希望,金之厚重,壮之伟人,立之千钧。
2、胡杨是标示物:大漠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鲲鹏展翅之见证,骏马飞奔之原动。
3、胡杨是万古不朽之诗篇,万千植物之王:根是戈壁,身植大漠,枝依漠风,叶浸沙生。
4、为大漠生,为大漠亡,在胡杨倒地的那一瞬,我仍能听到它低声细数风雨沧桑之后的美丽传说。
5、魂牵梦萦的胡杨啊,那些活的、死的、横卧的、矗立的胡杨用三千年的传说穿越了多少世纪的辉煌。
6、如果有一天,就算你面容憔悴,心如枯槁,那么,你暗流涌动的灵魂仍是值得我将十指合拢用虔诚去膜拜的榜样。
7、胡杨是忠诚: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忠守贞洁。
不华而不实不哗众取宠,抵御风沙寒冷,赤诚忠耿,千百年终不悔。
8、胡杨有泪,怪树林是胡杨泪的凝固与结晶;胡杨爱美,自稚嫩到茂盛从吐芽到深绿乃至金黄,是胡杨的不同艳美姿情。
9、胡杨是那样的壮观:树冠高大遮天蔽日,有30米之高,200平米之广。
额济纳胡杨集中连片分布,壮观如森林,林涛如雷鸣。
10、胡杨是那样的神奇:枫、杨、柳三叶系于一身,耐贫瘠耐严寒耐干旱耐寂寞,无水一百年不死,死后一百年不倒,倒后一百年不腐。
甘肃武威境内流经的是什么河
甘肃特色文化1、河西走廊这里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交相辉映,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2、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这里是山川锦绣、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3、甘南、临夏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
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4、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
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还有道家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
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
20世纪初以来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以及悬泉置汉代简牍的考古发掘,由此发展出国际东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学,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游胜地,是中国旅游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保存着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700多个洞窟,有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珍贵文物5.6万件。
在我国四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泥塑和壁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1987年,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首批候选者获得“世界文化遗产”认定。
在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981项遗产中,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条标准的遗存仅有2个,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玉门关遗址现为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处,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丝绸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
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维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正是今天的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也正是因为《阳关三叠》和《凉州词》的绝世咏唱使阳关玉门关名垂千古。
阳关玉门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险要地势,现存的城垣完整。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
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您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悠然而生。
6.长城文化——边关防卫的古战场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
……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团结统一精神的象征。
“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
秦、汉、明三代修筑的长城都以甘肃为起点,象一条巨龙,穿越戈壁,翻山越岭,蜿蜒东行。
甘肃境内保存的长城总计超过3600公里,占全国现存总量的60%以上,除阳关玉门关外,主要有“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距嘉峪关关城2.5公里的官园、距嘉峪关关城20公里的横沟屯庄、金塔县汉长城、山丹县汉明长城、民勤县汉长城、永昌县汉明长城、景泰县明长城、临洮县秦长城、渭源县秦长城、通渭县秦长城、陇西县秦长城、岷县秦长城等遗址。
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北方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金戈铁马、逐鹿战场方面的军事斗争,都会反映在这些作为边关防卫要地的甘肃长城遗址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甘肃省长城内外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
唐代诗人李白的“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硕的“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柳中庸的“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
今天,虽然烽火狼烟不再,但历史边关和烽燧墩台仍令人追思,正如王维《陇西行》诗中描绘:“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部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关城景区,包括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峡等。
嘉峪关关城两翼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
整个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五里一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现在的“第一雄关”城楼,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整个建筑布局精良,气势雄浑,建筑精良,显示了古代边关将士的杰出军事才能和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
嘉峪关关城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是长城沿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2座关隘之一,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名“天下雄关”。
“天下第一雄关”、“天下雄关”分别系陕甘总督左宗棠和肃州总兵李廷臣所书。
如今登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瀚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
天晴之日,或海市辰楼,或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
沿戈壁滩南行,至讨赖河北岸陡壁边,与祁连雪峰隔河相望,就是明代长城西端第一个台墩起点——万里长城第一墩,由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筑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在古代军事报警中起过重要作用。
今天,游客参观茫茫戈壁上的万里长城第一墩,仍可凭吊苍凉冷穆的边关历史,遥想当年狼烟四起,鸣炮报警的肃杀之气,还可以欣赏讨赖河绝壁天险,寻捡大漠风雨奇石,领略戈壁的浩瀚风姿。
悬壁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左翼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北侧的黑山坡上,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顺城墙顶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陡峻处如攀绝壁,有诗赞云:“万里长城万里长,叠嶂黑山暗壁悬”。
黑山峡位于悬壁长城南侧150米,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真正交汇处。
置身黑山峡中,可以领略原始荒蛮的自然风貌,感受黑山岩画的古老、多样和神秘。
7.佛教文化——摄人心魄的佛国世界,绚丽多彩的石窟长廊宗派也开始出现,而且,佛教石窟和寺庙也在甘肃大量建造,佛教艺术初显其独特的光辉。
唐朝时期,甘肃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艺术从内容到艺术都有新的创造,达到了高峰。
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甘肃大发展,不少佛寺改宗为藏传佛教,重塑佛像或壁画重绘,加入密宗元素。
在甘肃境内的大量佛教窟龛,自河西向陇东, 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把当时甘肃境内佛教文化的辉煌,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统计,甘肃境内丝绸之路沿线佛教石窟有70多处,除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外,著名石窟主要有:1、麦积山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以精美泥塑艺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陈列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
2、永靖炳林寺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创建于西秦建宏元年(公元420年),现存窟龛196个,造佛像近800身,壁画约900平方米,是保存有国内最早墨书纪年题记的石窟寺。
3、瓜州榆林窟。
被誉为“莫高窟姊妹窟”,开创于隋唐之前,现存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壁画5650平方米,塑像272身,壁画佛神像10826幅。
4、肃南马蹄寺石窟。
建于北凉,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70余个,各类塑(雕)像300余尊,壁画约450平方米,寺中有国内仅有的、古朴稚雅的大型浮雕飞天。
5、祁丰文殊寺石窟。
建于北凉时期(公元401—433年),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100多个,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敦煌莫高窟之不足。
6、武威天梯山石窟。
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创建于十六国北凉王沮渠蒙逊时(公元401—432年),现存3层,大小洞窟17处,雕像100多尊,壁画数百平方米,以及北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画像等珍贵文物。
7、武山水帘洞石窟。
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拉稍寺那陡峭的崖上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结痂趺坐于莲花台上,高达40余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浮雕。
8、甘谷大像山石窟。
凿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甘谷大佛释迦牟尼佛造于盛唐,为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宽10.4米。
9、庄浪云崖寺石窟。
始建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山崖悬空而得名。
其他著名石窟还有:瓜州县东千佛洞、武山县木梯寺石窟、泾川回山王母宫石窟、泾川南石窟寺、庆阳北石窟寺等。
8.黄河文化——九曲黄河绕陇原,甘肃黄河风情之旅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全长5494公里,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流河。
黄河之源为卡日曲,出自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冰封雪覆的高山中涌出的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有声;东流经四川入甘肃,上游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跌荡起伏,湍急回旋,水流依旧清冽;及至河口过宁夏入内蒙古,穿行陕西、山西、河南,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水色乃呈深黄,由山东北部而入渤海,登高一望无垠的高原千万条沟壑如同黄土的巨龙,一齐拥入大河的怀抱。
黄河以她柔韧博大的胸怀哺育了黄河文明的先民,吸纳、融合了各地区的文明精华,形成了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代表性文化,成为早期中华文明的主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将黄河文明的大气磅礴,质朴与绝代风华,展现无遗。
黄河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在长达913公里的黄河干流甘肃段上,形成了黄河玛曲第一弯壮美奇观和刘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
在甘肃境内的黄河流域,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
游客沿着黄河甘肃段一路北上,可以欣赏河水清澈、溪流纵横、草场丰茂的黄河首曲美景; 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情景再现;饱览高峡平湖、绝壁万仞的壮观景色,并体验独特的乡风民俗,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
9.始祖文化——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
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在天水,在此演绎八卦、教化众生,开创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黄帝诞生在天水轩辕谷;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回中山;周、秦、唐王朝的先祖由此创业兴邦;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
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
追本溯源,华夏民族血脉相连。
如今,甘肃东部的天水、平凉、庆阳和陇西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探寻血脉渊源,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和考察观光游览的寻根朝觐圣地。
10.民俗文化——走进陇原大地,体验特色风情甘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特色鲜明。
目前,甘肃省已有甘肃花儿、甘南藏戏等2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兰州市的太平鼓、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的松鸣岩花儿会、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锻制、东乡擀毡技艺,庆阳市的道情皮影戏、香包刺绣,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德尔”、藏族民歌、史诗《格萨尔王传》演唱、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定西市岷县二郎山的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天水市的伏羲祭典、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秦安小曲,河西走廊各市、县的河西宝卷、夜光杯雕、凉州贤孝、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敦煌曲子戏、永昌万字灯会,陇南市西和县与礼县的七夕节(当地人叫“巧娘娘节”)、武都高山戏、文县傩舞“池哥昼”,平凉市泾川县的西王母信仰习俗、庄浪县抬阁等。
这些民俗文化或以民族、地方特色浓郁见长,或以古老风俗本真性的存留而凸显其价值。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甘肃临夏、定西、甘南等地区劳动人民表达对理想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热爱的一种民族音乐传唱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
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也有合唱,特别是集体对唱颇具情趣,各由四五位歌手组成的对歌双方,相互间展开风趣、生动的“花儿”对唱,十分吸引人。
集体对唱逐渐演变成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的、各民族自发举行的对歌、赛歌集会的“花儿会”,如临夏州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永靖县“炳灵寺花儿会”、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定西市岷县“二郎山花儿会”等。
在这些“花儿会”中,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的是“莲花山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穿着艳丽服装的各族人民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登山会歌,常聚有数万人,整个花儿会包括拦路、对歌、敬酒、告别等程序,都是在优美的歌声中进行的,从山脚到山顶,从河边到树林,整座莲花山都回荡着悠扬高亢的花儿,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民歌的海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甘肃临夏“中国花儿之乡”的称号。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戏,藏语称“南木特”,即“传记”之意。
因在拉卜楞寺首次演出,又称“拉卜楞藏戏”。
甘南藏戏的演唱,系说唱形式,具有表演细腻,韵白清晰,绘形绘色,唱腔时而高亢爽朗,时而低缓悲凉等特点,兼具京戏和藏戏之优。
将歌舞表演和剧情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具特色的是“顺步”,即同一侧的臂和足同时朝着一个方向的动作身段,大量运用到各剧中大臣、仪仗队等人物步法表演中,其速度缓慢,动作优雅。
剧目主要以民间、佛经、历史故事、古典小说为原本改编而成,具有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脉络清晰、联想丰富、比喻生动、语言朴实等特点,以及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很深的感染力,目前已发展到《达巴旦保》、《智美更登》、《召哇桑姆》、《诺桑王子》、《罗摩衍娜》、《阿德拉茂》、《赤松德赞》、《降魔》、《松赞干布》等9个剧目,形成了丰富完整的艺术表演手法。
描述胡杨林的诗句
七律·大漠胡杨 极目金黄千里秀,自成一景阅沧桑。
天荒弱木根须绝,地老孤枝叶脉昂。
罕见飞沙风透障,却迎远旅客游疆。
凡间万物如星斗,留墨先书此树章。
七绝·胡杨 茫茫荒漠夜孤单,细语胡杨度万年。
决战狂沙同月醉,如花秋叶惹人怜。
七律·咏额济纳胡杨 老干虬枝历世桑, 新芽嫩叶任风霜。
成林敢锁狂沙舞, 独木能将傲骨扬。
赤日巡空云吐火, 玉盘冷眼土生凉。
三千不朽魂长在, 赢得诗家谱乐章。
七律·胡杨 羌笛不必有悲声,那是新疆大漠风。
且把飞沙当伴侣,又将酷暑洗征容。
笑迎岁月身边过,喜唱凌云戈壁生。
挺拔千年依铮骨,寿终卧木变蛟龙。
七律·大漠胡杨 扎根瀚海仰晴空,拄尽沧桑不老翁。
铁干蹲身书傲骨,虬枝举臂破苍穹。
驼铃晃碎春秋月,羌管吹残亘古风。
敢问痴情深几许,三千岁月笑从容。
古风·胡杨树 大漠日如血, 黄沙湮古道。
天地两相抛, 万物尽萧条。
胡杨树楚翘, 坚韧守节操。
迎风开口笑, 苦中乐逍遥。
形容胡杨林的句子
2、美丽的胡杨林,在茫茫大漠的尽头,伫立着一片枝干粗壮的胡杨林,茂密的叶子,已被黄沙侵蚀得分不清是绿还是黄……漫漫荒原之上,浩浩朔风之中,不屈不挠,不畏不惧的胡杨,以艰难生存的姿态挺立着,那豪气、那雄韵,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让人激情跌宕……………3、走近胡杨林,你会发现胡杨林犹如一座天然艺术宫殿,它盘根错节,千姿百态,美丽而独特。
胡杨,有的苍劲、有的秀美,有的如百年佛塔昂然挺立,有的如妙龄女子妩媚多姿。
在秋天里,胡杨叶会变得金黄透亮,耀眼夺目,精彩绝伦,美丽无比。
………4、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它的根茎能深达20米,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和零下四十摄氏度中挺拔。
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它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挑花,上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
胡杨,是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锈,它的精神将永远纯在
………5、美丽的胡杨林,在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漠,风沙肆虐、烈日似火、寒风如割,胡杨却能挺直脊梁,张开枝桠,豪气冲天,不为环境忧伤,不为生态惆怅,精辟地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和力量……………6、不远处有几株绿色植物,有一米来高,散散落落的随风摇曳,也许那就是沙柳吧,听说沙柳的生命力极顽强,它会把根一直扎到有水的地方,很深很深。
在那黄沙遍野的沙漠里,那绿色虽然有些稚嫩,但是,你绝不会轻视它,你会想到葱郁,茂盛和顽强,那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所在。
………7、金秋十月,整片胡杨林好像染上了油画般浓烈的金色,金灿灿的胡杨竟是那样的动人
每一片叶子都镀上了金色,似一块金黄色的绸缎,在太阳的照射下绚丽夺目,绚丽耀眼,让人不得不赞叹
真的,再好的画家,浓墨重彩也难画出这样的形状和这样色彩,许多搞摄影的人都背着“长枪短炮”不停地在拍照,因为,此处的沙漠、胡杨、驼队是摄影家的乐园。
我想,在这景色迷人的地方总不能不给自己留点念想吧,赶快也按下了快门。
当时还想,胡杨赚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笔墨和多少摄影家的快门呢
………8、美丽的胡杨林,如此久长,风雨的吹打、风沙的磨炼,铸造就胡杨一身铮铮铁骨,饱经三千年岁月的苍桑,见证历史的兴衰,生生不息,奋发昂扬……美丽的胡杨林,你是生命的丰碑,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明,是你生命永不退色的灵魂,千里荒原因为有了你,变得如此辉煌盎然生机……………9、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
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
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驼骆草,他们和谐共生。
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
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
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20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
………10、在冬季,当喜欢外出的人们来到“胡杨林园”,白雪皑皑,银色一片,大雪落在“胡杨林”的树枝上,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美丽景观,使游人赞不绝口……………11、美丽的胡杨林,没有青山绿水相伴,没有似锦繁花相拥,没有雀鸣蝶舞相颂,只有对生命的渴望,执着的追求,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只需要几滴雨露,一缕阳光,逆境中共勉共济,共生共长……………13、美丽的胡杨林,以昂扬的姿态去适应环境变化,用坚恝的态度持之以恒……一棵胡杨如此,千百棵胡杨、千万棵胡杨牵手用一生执着的永恒,铸造天然的保护屏障阻止流沙蔓延,保护沙区农业和畜牧业不受侵害……美丽的胡杨林,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全力,拼搏、进取、不屈不挠,默默奉献……终坚韧成一幅充满鸟语花香、秋实烁烁、旷世雄浑的自然奇景……………………15、美丽的胡杨林,惟有傍晚,惟有坠落西山的瞬间,太阳变红了,金光变柔了,道道彩霞喷射出万朵莲花,整个天穹被泼染得绚丽缤纷……这胡杨,这夕阳,成了人们心中的诗,成了人们梦中的画,而金秋的胡杨,便是这诗画中的绝品……………16、春天它为荒漠的土地送来希望,夏天它为炙烤的大漠披上绿洲,冬天它为广袤的沙漠遮挡寒风,秋天,是它最耀眼的时节。
十月的金秋,它的金黄震颤了游客的眼,一瞬间,一刹那,光的影,叶的景,水的绿,树的形,吸引天南海北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它在阳光照耀下的树叶以湛蓝天空为背景于风中婆娑起舞,或似苍龙腾越,虬蟠狂飞;或如窈窕少女,婀娜多姿。
………………19、“胡杨林园”的天,也蓝得晶莹,晶莹如水……蓝得透亮,透亮如镜……这里的云,如飞天漫舞,长袖舒卷,又似云帕轻柔,拭去了苍穹上的纤尘……云高天阔,绿原绵延……无边无际的花,无法儿数,也数不清……从脚边漫出去,从云端喷过来,活蹦乱跳,顾盼生辉,叽叽喳喳,说说唱唱……………………21、秋风把“胡杨林”染成一片金黄,在白云蓝天之下,耀眼夺目……被一片醉人的金色所笼罩,金黄而又壮美的胡杨林,也因此吸引着数以千计的国内外“游客、摄影家和探险家”,不远千里来到塞外,尽情饱览戈壁沙滩“金色风光”的独特魅力………………………23、每年的九、十月份,当第一场秋风慢慢地来临“胡杨林园”,大片的“胡杨林”由绿变黄……一眼望去,阳光照耀下金黄色的一片片树叶,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婆娑起舞,自然形成强烈的反差,亮丽无比的色彩,足以令游人陶醉……………24、杨树是一胡种坚强的树,是沙漠中的神树。
当沙尘暴袭来,胡杨被摧残得遍体鳞伤时,它就会用自己的“眼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胡杨有着一个弯弯的脊梁,这样是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 让自己生存下去;它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它还有着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它的树干木质坚硬,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爱吃的佳肴;就连它流出的眼泪也可以被人们用来食用、洗衣、制肥皂。
………25、来到“胡杨林园”的人们,也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感到整个身子都在发笑……倒进草丛花丛,一阵阵花香袭来,人们不停的大口大口地吸着这天香地韵……当休闲的人群,春天来到“胡杨林园”的时候,十八弯的土丘、高坡上面,绿草青青,胡杨树,发出了嫩嫩的小芽,春意盎然……一片片嫩绿,萌动的芽苞缀在枝梢头,给荒漠带来温暖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