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以歌或以话相送的诗句有哪些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
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
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
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
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
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
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皖沙石》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
未入吴王宫殿 时,浣溪古石今扰在。
桃李新开映古杏。
茸蒲 扰短出平沙。
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 花。
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
若到 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送裴十八图南归高山二首》其一: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 延客醉金禅。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 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俱 论。
同归无早晚,领水有清源。
送侯十一 朱亥已击晋,侯赢尚隐身。
时无魏公子, 岂贵抱关人。
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陈。
空余 湛卢剑,赠尔托交亲。
金陵送张十-再游东吴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作, 夫于世称贤。
再动游吴掉,还浮入海船。
春光 百门柳,霞色赤城天。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 旋。
空余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金陵酒肆留别 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 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问取东流 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 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 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 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 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轻买巨,余亦辞家西入 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 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 万里触山动,盘涡毅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 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掌两山,洪波 喷流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 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 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 扫,麻姑骚背指爪枉。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 谈天与夭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 归。
玉桨倪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虽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 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 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 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 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座尾谈重玄。
我似 浮云滞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阅。
一振高名满帝 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 君,君入楚山里,云也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 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李白以歌相送吟诗句的吗
以酒相: (《渭城曲》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关无故人。
以歌相送: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话相送: (《别董大》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 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诗人和诗人的好朋友分离、依依不舍,李白以目相送 吟诗句
大家看清楚了,是李白以目相送
所以应该是: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律·送友人下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类似李白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有哪些
杜甫的诗,有关李白的还真不少。
光《唐诗三百首》中就有5、6首。
《杜甫诗集》可以见到10来首,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
但李白写给杜甫的,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就此也可以想见两个伟人曾经的关系。
两人不仅有诗歌的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
他们相会于洛阳,之后便同高适一起游于梁宋。
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两人可谓一见如故。
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
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应是很投缘的。
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
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评价甚恰。
如《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可惜我们没有在李白的诗中看到他对杜诗的评价。
或许是因为当时杜甫的诗还没有什么名气。
从《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们只看到李白把视为杜甫可思之友: 我来竞何如,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成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在《戏赠杜甫》一诗对杜甫作诗苦吟还多有讥讽之意如: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杜甫诗中也对李白诗才超群,但反受排斥,郁郁不得志而鸣不平。
如《梦李白》中有诗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然而这何尝又不是他自己以后的处境,甚至可以说后两句诗对他更适合。
因为李白身前还因诗名闻达于长安,因贺知章、吴筠的荐举为唐玄宗重用,供俸翰林。
而杜甫有身之年没有过李白的风光,他只做过左拾遗这样的品位低微的小官。
杜甫一生的经历与李白极其相似。
两人少时都敏而好学,饱读诗书。
青壮年时都游历各地。
可谓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积累了成才的知识和见识。
两人都差不多四十多岁开始作官,同样又因不擅官场权术,不会圆滑处世被逐,再过漂泊生活。
范文澜先生认为李白和杜甫在政治上都是幼稚的。
李白的幼稚在于妄自尊大,自以为神仙下凡。
杜甫的幼稚在于满脑子儒家经典,凡事依礼而行。
两人都见不惯社会不公而以诗挞伐。
李白在京城为官三年中,不仅傲慢无礼讥刺权贵写了一组《古风》诗,而且戏弄权倾一时的高力士,让他当众脱鞋加以羞辱。
更有甚者他指责唐王朝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古风》第十五首)。
他胆大包天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唐明皇:“可怜飞燕倚新装”(《清平调》)影射皇帝宠幸杨玉环。
杜甫在当左拾遗时,全不管自己的升降,据理力争为房琯辩解而触怒唐肃宗被疏……因而两人都没有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如水火之不容而见逐。
在逆境当中,杜甫的生活更见窘迫,李白诗见不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苦难。
李白的生活要宽裕的多,才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
而杜甫生活中常常是:“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又有:“囊中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空囊》)。
在逃出安禄山乱军时杜甫到了最穷困的时候,有诗云:“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
这也是杜甫成为了比李白更多地描写人民疾苦,其诗被人尊称为“诗史”的原因。
杜甫在他的《天末怀李白》一诗中总结李白的成功说“文章憎命达”,意为命运太顺的人写不出好文章来。
李白因为命途多桀,一生坎坷太多才成为大诗人。
杜甫这一见识很高,其实他自己后来成为可与李白比肩的唯一的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李白与杜甫,他们身世相同,诗歌成就上的巨大成功也是出于同样的外因和内因——在政治上都不得志,性格上都不容于时。
唐朝排名第三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这样认为的,在他的《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一诗中说: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埔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李白与杜甫之间的友情,是因为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他们俩以互赠诗篇的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思念感情,在杜甫的诗中表现出对李白的衣食住行及其关心,而李白写给杜甫的诗也赋予很多比喻他们友谊关系的生动形象.他们的友情在外人看上去是多么的唯美,单纯而又及其真挚.但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友谊并不能像这样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人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也是一个人独自离开这个世界.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无论成就多少,结交了多少知己,都不是天生就有定数;即使关系再深,他们也不会跟你一起走.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完全拥有另一个人.而所谓的朋友关系,其实是很暧昧的.尽管双方没有对双方负责的责任,但却要求双方给予最多的爱.譬如,甲方失意时要求乙方给予安慰,相反亦如此.这种无底的依赖,会渐渐扭曲成控制对方人生自由的一种束缚.就像李白和杜甫,他们的感情都过于依赖对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就造成一旦对方不在,心情就异常低落,终日无所事事,在现代社会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心理病.而且,若是继续发展这种”友谊”,若某天对方有了其他玩伴,对方很可能会把自己那份想拥有某人的欲望化成妒忌的怒气.因为在两者间都友情上,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多胜于付出更多